ChaseDream

标题: 考量投行或PEVC就业的转过来,一位私募副总的经验分享 - 第一遍:我的MBA 血泪史 [打印本页]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17 11:50
标题: 考量投行或PEVC就业的转过来,一位私募副总的经验分享 - 第一遍:我的MBA 血泪史
欢迎QQ加我:1634963703
“您是疯了!今年不报考MBA!你还觉得自己年轻吗?”
20109月别过论坛,今天再过来这里,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
绝对良心帖子,下面的现实均是请教了很多在名校的毕业生。这堆毕业生中有神人(17岁本科毕业,现在进了银行的并购策略部门是银行自己的并购部门,比IBD高几个档次,这需要神一般的背景),也有莘莘M7Ivy League的学子。直接与间接的访问了1820132014年的学生。
作为一名小小的私募副总裁与男屌丝。分享一下PEVC产业与MBA的现实:

个人性格:爱赢、爱竞争、叛逆、自我。2010年前希望有名有利,但是2010年发现自己是屌丝,要名要利的会累死,选择物质。以物质多少为成功标准。
2010年发现我是很爱创新的人,喜欢交际,发觉PE是我喜爱的工作。
长于易经推测与算命,以此发现自己强项与能力所在。

家庭背景:1983年生(对,30+的老人一名),母亲为东南亚人,父亲为山东人,两位在本人6岁时候离婚,我从小就在东南亚生活,6岁时候到了香港。
本人年轻气盛的生了一个儿子,与其母亲分手10+年。小孩现在12岁,小孩跟外公在纽约生活,其外公家境优越,本人不需要为了钱而勉强做不喜欢的工作。与小孩感情很好,其外公也从成功人士角度,给予我很多就业指导。
学业背景:
跟各位国内的大神比较,就是屌丝。。。
香港科技大学财务与市场学本科(辅修统计学),GPA 3.7,头5%。第二年到了UCLA做一年的交换生,GPA 3.7
AICPA2008)、CFA2009)与FRM2006),全的牌照在2009年拿到手。
GMAT 720写作6分(2010),雅思8分(2005),托福283300分满分,2003)。
职业背景:
屌丝一名,做过很多工作。
05年至08投资银行热
05.7 05.10 香港某发钞银行资金部,帮银行炒卖债卷
06.1 08.1 香港四大的Audit混了1年后,在到其Corporate Finance部门混了1年。入职时是会计员,离职时是助理经理
08.1 09.12 香港现在某上市的投资银行与咨询集团,负责财务咨询帮助私募与上市公司看项目,主要负责科技与新能源产业(70%)与IPO30%),是分析员
09年至11 - 私募上市热潮
09.12 10.7 到了上述公司的上海部门,负责经营新的办公室,到107月受不了,离职,同时报考学校(状态很差,学校不收容我很正常)
10.10 13.1 在一家央企下的私募工作,负责政府项目
10.10 12.10 与朋友合资接下苏浙沪几个省份的政府项目,做再生能源的,有坑又不坑,最后没有赚到什么钱,散伙
12 现在私募专业化
13.2 现在 到了上海国企的私募,公司是什么都投资的。从孵化器到上市前都有投资,老板是官二代;决定在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历练,需要换个平台
刚刚开始为SeniorAssociate14年春节后为Vice President,现在在找工作中,希望能跟更好的团队干活。很幸运再生能源的市场复苏,有机会面试比较好的私募团队
报学校历程:
1.    09.8 考完CFA,很多朋友在报读,我也希望MBA能帮的到我。到10.2 与公司的关系急转直下,希望MBA能带我离开公司。
2.    从12.10开始希望策划再报考B-school。很努力,直到14年春节为止。13年底不停访问在B-school朋友,考究我的假设,发觉我要到B-school的初衷很难实现,内心一直很冲突,直到昨天终于有改变。
以下是我观念的改变:
1.    之后能跟MBA等次的精英共事:根据一位在1971年出生,在华尔街开设PE的老板说,这么多年来只有2名共事的是同学,而其他共事的均不是从学校带来。就是说,“之后能跟MBA等次的精英共事”是一个信仰。这代表MBA是一条钥匙,让你跟这类型的人交流。但是其LinkedIn与他有所交流的,80%都是这个圈子的人,他的人脉圈是值钱的。
2.    MBA 提升自己的交际圈子:有的,MBA给了大家一条跟这个层次同学沟通的钥匙。不过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在欧美的金融圈,80%的前线员工在这个圈子混。在国内的金融圈,这堆精英在5年内还不会领导产业。就是说,现在进了这个圈子,不代表能在国内的金融圈混的好。2020年后,国内的私募圈有可能会跟国外的一样(这会在其他文章解析各个金融圈子)。
3.    换行:很多人希望换到私募或投资银行,在访问过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成功。比方说,一名是从外资巨型律所做M&A的,希望换到投行。到最后,没有面试机会。她说,2013年暑假,在哥伦比亚大学,能在各地私募做暑期实习的不到10名。
4.    换更好的公司:有五位已经是私募总裁级的,到毕业那天,只能回到旧公司。其中两位是从CITIC混到Principal,他们很想到外资PE,不介意职位高低。但最后只能回到CITIC北京。其他的Principal级,也是只能回到前公司。没到Principal级的,4人均回不去原来的公司,还在找工作。(有科技风投经验的除外,因为今年比较流行,但我个人质疑这个产业的可持续性)
5.    换地域:没有当地护照的,没有一人成功。共4人又这个意向又成功,尽管换了,只有一个人换了行。换了行那位之前是做企业贷款的,有英国护照,换到欧元区的一家小私募(刚刚成立,只有3名员工)。剩下的都是科研人才,到了刚刚开业的公司做产品经理。
6.    为自己未来的基金募资:上面几位在私募混到Principal的,希望借助MBA,换到BB投行混过几年。再自己开公司。有BB投行与IvyLeague学校名字的是对募资有帮助,这是事实。但是几位都失败了,有两位父亲是红二代都进不了香港的BB投行,他们最后回到原公司或到现在还在找私募工作。
7.    思想转变:很多朋友因为达不到初衷,因此改变思维,尝试新的道路。很多人发觉生命中有新的道路。
总体来说,很多朋友都期望过高了。。。希望MBA能帮到他们很多的事儿,但看看上面7点,很多人连其中1点多完成不了。
我这两个月换工作进度还可以,大多是因为我在新能源与科技的经验(2年新能源投行,2.5年创业与3.5年的私募)。有不错的面试机会,尽管我很挑剔,也能维持每个月1家私募能到达Management Interview
反思了这么多,发现由于竞争与就业市场的改变,MBA帮不到我这位希望在国内私募圈混更好的屌丝。“MBA cannot help to change career path or get into better firmin 3 years frame. MBA enhance one’s world perception, but in peril of one’s immediatecareers.
MBA能大幅度提升我思想上的档次(实际的提升因人而异),但单纯为这个原因而要面对失业,与被“逐出”私募圈的风险,真的不太适合我这个31岁的爸爸。20来岁的可以试试,不过正因为经验比较不多,更不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找到工作。只能Trial-and-error,不过有的是青春。
我今年还是努力找工作吧!如果能找到一家我愿意回去,加上公司也让我回去的话,可能会把握明年的机会报读2016年的MBA。这不是我现在的平台。
不过我毕业的时候,小孩已经青春期,带着小女友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希望大家都能以客观的心态反思自己的生命,与多跟不同人沟通。不只是听信Info SessionBS现实一点,别把报学校变成一种信仰或救命稻草。
下篇文章想说说世界各地的金融圈子。。。


作者: danzzz    时间: 2014-5-17 13:53
受益匪淺!謝謝分享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4-5-17 14:59
12岁的儿子
作者: sailcas    时间: 2014-5-17 16:08
赞一个,期待连载!
作者: univv    时间: 2014-5-17 16:10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jevoudrais    时间: 2014-5-17 22:38
19岁生儿子 楼主还真有担当。。。。。。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18 02:06
jevoudrais 发表于 2014-5-17 22:38
19岁生儿子 楼主还真有担当。。。。。。

东南亚的华人是这样的:本科之前家族会安排相亲,或一毕业就结婚。除非家里很穷,一般都是家里安排。

不过各位重点就是我的私生活?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18 02:25
我本意是去了比较好的学校后换更好的工作。不过听了很多大神的分享后,对我的事业帮助不是很大。在事业层面上,MBA对私募圈是一个保险。如果有一天,国内变成国外一样的就业市场,没有这个学位,就连第一轮的面试机会都没有。到了40+岁要募资,在非中华区,有BB firms 和 Ivy League 的加分是挺大的。不过这些最早都是2020年的事儿,在出去之前,就要面对以上的风险。我有个朋友今年29,之前是私募的Principal。可能世俗压力太大了,他从68kg变成95kg!

我很感谢我的本科,香港科技大学,它开阔了我的思想,认识很多成功人士的儿女。发觉有钱人和穷人思想上的差别。没有它,我不会做到今天。听完朋友在MBA的分享后,现在对各位有所帮助的,就是这个。

对我来说,我很愿意大龄报考,只是先要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可以回去工作的。
作者: lutianqiang    时间: 2014-5-18 10:51
学习很多,顶一下LZ~LZ看到的东西不是我这种小鱼现在能看到的,能听到LZ一些分享,很有价值!
PS:LZ19岁有了孩子真的是人生赢家啊!我曾经就梦想有生之年追求四代甚至五代同堂,不过不知道能不能活这么久
作者: 老萼    时间: 2014-5-18 10:54
妈的,你们见过这样的屌丝吗?如此心态,不被革命看脑袋你们觉得公平吗?我们怎么活?
香港科技大学财务与市场学本科(辅修统计学),GPA 3.7,头5%。第二年到了UCLA做一年的交换生,GPA 3.7。
AICPA(2008)、CFA(2009)与FRM(2006),全的牌照在2009年拿到手。
GMAT 720写作6分(2010),雅思8分(2005),托福283(300分满分,2003)。
职业背景:
屌丝一名,做过很多工作。
05年至08年 – 投资银行热
05.7 至05.10 香港某发钞银行资金部,帮银行炒卖债卷
06.1 至 08.1 香港四大的Audit混了1年后,在到其Corporate Finance部门混了1年。入职时是会计员,离职时是助理经理
08.1 至 09.12 香港现在某上市的投资银行与咨询集团,负责财务咨询 – 帮助私募与上市公司看项目,主要负责科技与新能源产业(70%)与IPO(30%),是分析员
09年至11年 - 私募上市热潮
09.12 至 10.7 到了上述公司的上海部门,负责经营新的办公室,到10年7月受不了,离职,同时报考学校(状态很差,学校不收容我很正常)
10.10 至 13.1 在一家央企下的私募工作,负责政府项目
10.10 至 12.10 与朋友合资接下苏浙沪几个省份的政府项目,做再生能源的,有坑又不坑,最后没有赚到什么钱,散伙
12年 至 现在 – 私募专业化
13.2 至 现在 到了上海国企的私募,公司是什么都投资的。从孵化器到上市前都有投资,老板是官二代;决定在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历练,需要换个平台
作者: nkotbs    时间: 2014-5-18 11:55
感谢分享啊,开阔思想确实很重要
作者: nkotbs    时间: 2014-5-18 11:57
bb88 发表于 2014-5-18 02:25
我本意是去了比较好的学校后换更好的工作。不过听了很多大神的分享后,对我的事业帮助不是很大。在事业层面 ...

期待下面的故事
作者: clover0421    时间: 2014-5-18 14:54
12岁的儿子。。。lz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可以写书了。

如果找工作顺利没必要去读mba啦,以后哪天想沉下心提升一下去读emba也行啊。
作者: bulletsg    时间: 2014-5-18 18:58
我觉得想太多。要想做就放手做啦。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19 00:44
bulletsg 发表于 2014-5-18 18:58
我觉得想太多。要想做就放手做啦。

是的,想着想着,就。。。哈哈,变成老人了

屌丝是因为我的公司都是小名,MBA爱大公司。

对要进私募的好朋友来说,帮助就是未来募资(Partner级)或换公司的时候又多一个牌子(再过几年后吧,现在还不是很看重)。不过前提是自己要找门路入行。。。现在优惠于能源的复苏和自己的经验,在面试R家的基建与能源基金。我想说的是,我的牌子在报私募工作中不比经验重要。

大中华区大的投行分部在香港,其次北京。北京可以靠学历获得首轮面试。在香港找投行前台是拼爹。因为募资额度是国内的5倍以上,投行要找到神级的项目,比如说基建、大型地产、或是海外的神作。。。人家Reference Check是你爸爸是谁,你是不是国姓。不管是在那边工作,一般人混个三五年的离开(因为自己爸爸或岳父不是谁),自己开公司,或是去私募。不过私募跟投行要的是两类人,这个跨度很大。

我下一遍说一下私募与投行在中国、欧洲与美国是如何入行的。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19 00:55
老萼 发表于 2014-5-18 10:54
妈的,你们见过这样的屌丝吗?如此心态,不被革命看脑袋你们觉得公平吗?我们怎么活?
香港科技大学财务与 ...

一来是想太多了,二来是年纪大了干的活就多,三来就是头10MBA的都变态。

Ivy League Admission Rate 从15年前的20%变成5%。但是可以在物质层面帮到同学的,真的很不多。我只希望大家想清楚为什么,不要像我之前盲目相信权威。
作者: 老萼    时间: 2014-5-19 04:11
bb88 发表于 2014-5-19 00:55
一来是想太多了,二来是年纪大了干的活就多,三来就是头10MBA的都变态。

Ivy League Admission Rate 从1 ...

一则,你这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二则,你这叫怨天尤人,小心“牢骚太盛防肠断”。 人家背景不如你的照样进藤校,人家没背景也一样成就事业。如果不是你努力学习拿了好看的证书,就你这心态,怕是乞讨也不招人待见。小小年纪,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算了,懒得说你。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19 15:25
老萼 发表于 2014-5-19 04:11
一则,你这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二则,你这叫怨天尤人,小心“牢骚太盛防肠断”。 人家背景不如你的照样进 ...

我人心不足的确是,高估了MBA能为我能带来的。我调研了一堆朋友以后,来这边经验分享,觉得有用的可以拿去,没用的一笑而过。觉得我恶心的话也鼓励你大鸣大放。

第二说我牢骚多,这些“牢骚”是很多在校内的神人在进校前有了错误的期望,进了学校后发觉有落差,走了一点冤枉路,我只希望大家不要重倒覆撤。比方说,很学校的巡讲会都鼓吹“进了学校就可以跟同层次的精英工作”,让很多同学有了幻想。神人们的分享,我没有加盐加醋。如果你觉得这是牢骚的话,那我的中文程度太差,抱歉。

第三,我这个帖子是解析很多对MBA的误解,而不是比较背景好坏跟能否进好的学校。所谓的好坏只是跟那个人进学校的机会成本有关,成本高的,能选择的学校可能会比较不多,所以他们不一定最后能拿到Offer。另一方面,学校收不收一个人也不是看那个人的背景,主要是平衡当年不同背景的学生,这个就不多说了。

第四,如果我是靠考证书混到副总和上海办公室的领导。。。那么国内的私募公司也太那个了吧,我明白国内的私募相对其他地区容易进,我也不是在BB投行或Mega Funds工作,但我的老板也不是这么不上档次的,毕竟每个岗位都是10至30选1。这些证书,可能连第一关面试都不太有帮助,请大家不要误解 证书 = 面试机会。

最后,语调如果让任何人感到不适,仅此致歉。也同时希望大家明白这篇文章想传达的讯息。
作者: oneAlps    时间: 2014-5-19 18:21
等楼主继续写,加油!
作者: 38383388    时间: 2014-5-19 18:56
楼主这是换了多少分工作。。
作者: m1a2i3l    时间: 2014-5-19 22:21
bb88 发表于 2014-5-19 15:25
我人心不足的确是,高估了MBA能为我能带来的。我调研了一堆朋友以后,来这边经验分享,觉得有用的可以拿 ...

期待LZ的下文,别太监哦~
作者: ada加油    时间: 2014-5-19 22:29
楼主人生赢家,我19岁还是苦逼的高三生啊
作者: sayohohoh    时间: 2014-5-19 23:17
lz说的很多还是在理的,尤其对于要在国内私募圈混的,国外MBA的效益有限。但是就你做的关于placement调查,我觉得实在过于悲观。。。换地域没身份或者换行业等身边成功的例子非常多,包括一直国内四大背景进了纽约GS的IBD也大有人在。。。而且你也没有描述那些回去Principal的背景,比如是不是一直在国内,语言文化的限制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我觉得这可能和LZ一直所处的圈子所造成的bias也有关系,都是国内有背景所以自然而然都倾向于回去吧。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00:35
ada加油 发表于 2014-5-19 22:29
楼主人生赢家,我19岁还是苦逼的高三生啊

别乱讲,不要以世俗的角度说谁好谁不好。路是自己的,如要符合世俗角度的去MBA或择业,那很容易错误定位人生。哎,我身边有哥儿们就这样,人家的私事,就不说了。私底下分享可以。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00:49
sayohohoh 发表于 2014-5-19 23:17
lz说的很多还是在理的,尤其对于要在国内私募圈混的,国外MBA的效益有限。但是就你做的关于placement调查, ...

拿到那边IBD或NEIS的其中几个人我可以分享一下他们的背景,他们求的是生活质量而不是世俗的“发展”。换美国或中国Sell-side的话会比较容易,的确有写旁门左道的办法,但不适合在这里分享。

不过当你到了美国后,求发展的很多都会到欧洲。欧洲那边有独特的风情,下篇再讲。

学校的Placement会加了很多本身就有Return Offer但仍然在不停找工作的,他们的报告会说“那位找到了原公司”,学校的就业中心也要交业绩。。。我采访的办法是每家M7和Ivy League (Cornell没有) 学校找了1位学生,请他单对单的跟2位之前做投行或私募的同学面谈。

而转行进来的,不专门找成功或失败的人问。

会搜集BB firms(Mega Funds 没有,因为一般是特殊背景的人才能直接进,这个可以私聊)的Summer Intern和多少人很转换成Full Time。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01:00
38383388 发表于 2014-5-19 18:56
楼主这是换了多少分工作。。

当年离开大温室四大后,发觉非大型公司会有很多低概率事情发生,过的是很不一样的生活。学习是靠观察和Trial-and-Error,但是碍于公司格局,在人际关系或事情上就没有什么Trial-and-Error的空间。我是为了学习与提升履历因此没有混很久。

有些工作是同时做的,比方说个人政府项目与私募期权。

有些老板给金管局关了坐牢,有些是为了钱做一些陷害同事的脏事儿。不过到了国内就好很多,一般这个界别的老板都是土豪或追求完成项目(不是唯利是图的人)的人,不会冒太大的风险。在国内工作,没有温水煮青蛙之感。
作者: sayohohoh    时间: 2014-5-20 01:56
bb88 发表于 2014-5-20 00:49
拿到那边IBD或NEIS的其中几个人我可以分享一下他们的背景,他们求的是生活质量而不是世俗的“发展”。换 ...

之前你举了一些没有成功在这边转行或者留下的例子,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些成功的例子反而被归类为求生活质量不求发展了?。。。我觉得lz真的不要一棒子打死,因为你本身不在这边,所以大概通过国内资源认识的都是回国的多,所以有bias。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05:38
sayohohoh 发表于 2014-5-20 01:56
之前你举了一些没有成功在这边转行或者留下的例子,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些成功的例子反而被归类为求生活质 ...

NEIS那位是7年前移民到海外,继续念工科研究生的,已经在那边工作7年了。拿到美林的新能源融资职位,根据她自己说,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位念环境工程。要看你把不把她归类为以国内背景在美国找工作。

另外一位在EC,一家精品投行做股票调研。这位女士,是5年前到了哥大念工程硕士,然后在那边工作。

后面还有几位,我下篇文章再分享。

如果做Buy-side,除非产业非常特殊(比方说军工国防),国外的非1人公司不太考虑全亚洲背景的。Buy-side 需要的是对产业的Business Acumen、Deal Souring、与带动Portfolio Companies的能力等等。如果之前的就业和成长经历长期不在当地,加上非白人背景,那么为什么人家要聘请?就像国内除了新能源基金外,一般都不要白人。因此很多留在那边的,从事的是非公司内最核心的部门,根据他们所说,他们选择这些部门是认为国外的生活环境比较好。这个见仁见智,她们快乐就好。当然也有神人,这个下篇文章再讲。只能说大家看看德意志银行2014年所有亚洲办公室请了多少个Intern与欧洲投行是如何聘请Summer Intern的大家就明白。

另外,时代不同了。10年前国内的金融圈还是很小,没有定型。那个年代国字号的金融集团会进口国外的到北京、上海或香港工作,希望他们在国外的经验能帮到他们。现在国内金融圈有自己一套游戏玩法,除了buy-side的某些产业,如医疗和能源,那么国外的经验有帮助。不然两边的经验(私募风投Principal Grade拿伦敦与纽约的工作经验,再在2年后募资是有增值的),不太能带回来。

例外的有私募次级市场和特殊产业的FOF,这两块我的Sample中没有统计到,如果你有资料,请告诉我。

Sell-side的话我在之后文章再谈,太多牛人在这里,以片概全的说Sell-side不公平。

我反复强调,是因为很多国内的学生求得是世俗成就,比方说钱或其他人仰慕的工作。先到国外拿经验的这条路跟10年前没法比,我说是求生活是转述拿到国外Offer朋友们的话。有蛮多求世俗成就的拿不到既在国外,又帮到他们拿到世俗成就,又可以把经验在未来带回中国的Offer。

表达这些不是唱差MBA,或国内朋友在那边找工作的机会。只是想说明因果关系,因为时代变了,很多同学选择在那边工作是求生活质量,比方说希望小孩能在比较好的环境成长。找一份可以有世俗成就+可以把经验带回国内+在国外。

当然在这个点上有很多有海外Offer的会向我砸鸡蛋,我只想问:你的Offer是可以在中期持续的(3年)带来世俗成就(比方说不会混3年到VP就要另谋高就),又可以带回来国内的吗?如果有,希望各位认清。当然如果你在某些产业上,恭喜您。

我的Sample大家可以质疑没有代表性。不过更希望大家能检验一下跟大家面对面分享经验那位的Reference。

有几位面试我家私募,说到MBA能帮他募资,找到团队的话,又找到项目,这些人的reference check特别有问题。。。说太远了。。。下回继续
作者: oneAlps    时间: 2014-5-20 10:16
bb88 发表于 2014-5-19 00:44
是的,想着想着,就。。。哈哈,变成老人了

屌丝是因为我的公司都是小名,MBA爱大公司。

北京可以靠学历,香港反而要拼爹?跟我的设想刚好相反阿
作者: zhaozhenhai    时间: 2014-5-20 10:45
bb88 发表于 2014-5-19 00:55
一来是想太多了,二来是年纪大了干的活就多,三来就是头10MBA的都变态。

Ivy League Admission Rate 从1 ...

就是一个欠草的主。草
作者: danzzz    时间: 2014-5-20 11:00
我采访的办法是每家M7和Ivy League (Cornell没有) 学校找了1位学生,



Cornell Johnson的學生表示被深深的傷害到。。。

(Maybe its off topic, but mind sharing some thoughts about why Cornell is excluded in such discussion? Thanks)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12:19
danzzz 发表于 2014-5-20 11:00
Cornell Johnson的學生表示被深深的傷害到。。。

(Maybe its off topic, but mind sharing some tho ...

没有访问,我认识的是在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

没有得罪的意思。我的Sample Size 就是18而已。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12:29
oneAlps 发表于 2014-5-20 10:16
北京可以靠学历,香港反而要拼爹?跟我的设想刚好相反阿

早几个月优酷新闻说Jumping Mellon在北京的投行部聘请了高官的小孩,然后获得某某铁路项目,然后变成话题。但这在国外或是香港已经存在很久了。

在中央早一阵子扫荡香港某些机构的贪腐新闻中有印证。某些国姓人士把国家资源带到那边,在那里捞了几年钱。然后习经理上台,打击这些人士。。。这些人士不太会是一般人,那些项目一般人比较难获得。

之前温经理的儿子也在那边工作。。。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12:39
zhaozhenhai 发表于 2014-5-20 10:45
就是一个欠草的主。草

我没有什么炫耀的意思,也没有好炫耀的。比起论坛很多都是混多年大公司的人,在雇主眼中我这堆经验当然是及不上。

如果您反对的是MBA是可以帮助获得buy-side工作的话,那我可以跟你说,你可以到网上看看受雇人员这几年的履历。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能进,我再说无益。

Sell-side的话比教不同,每家BB firm不同。相对起来MBA与sell-side的联系比较多。

当然您也可以比较一下十年前MBA能为学生带来的与今天的差异。我不是在黑任何事。
作者: loveincuc    时间: 2014-5-20 13:17
顶一下楼主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0 15:44
loveincuc 发表于 2014-5-20 13:17
顶一下楼主

感谢。

可能跟我的成长背景与各位不一样。如果有朋友跟我诉苦,我从来不会比较朋友甲与朋友乙之间有什么的疑难是否真的妥当。既然他们觉得有问题,那当然有问题。

正如我有一个17岁本科毕业,父母是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朋友。他现在是某某投行策略部的第二把交椅,今年27岁。他的背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但是他也有职业的疑难,比方说他不太愿意打交道,社交方面有问题。这个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很好解决的。但我从来不会以我的价值观攻击他,认为他这个档次的人这些是小问题,他应该自己解决,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明白亚洲是以一套群体的价值观为教育基础,很多是非对错都是从这套价值观确定的。不过我觉得很多攻击我的朋友很Judgemental,喜欢以个人的一套价值观批评对方。我自己的考量,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多余的,但是如果就一句“你身在福中不知福”或“人心不足蛇吞象”带过,然后以有色眼镜看待我其他分享。他们应该待在背景与他们差不多的圈子当中。

真的希望他们能从同学背景不一的MBA同学当中,理性的吸收从不同道路的社会经验。我不会站在高地区批评论坛的朋友,这只是我在投行学到的一课,在之前我更激进。
作者: DaisyLaw    时间: 2014-5-20 16:35
谢谢楼主的分享 !
作者: mqq0717    时间: 2014-5-20 21:52
期待楼主下篇文章
作者: 老萼    时间: 2014-5-20 23:35
我已经不如中年了,本来很难上火气的,对这位之所以这样我觉得是在误导年轻人,所以口气严厉了些。通观他的议论,怨气很深很重。即使他说的都对,也是负能量的传播。每个人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没有特殊机缘不容易改变。人呢,应该当立足于自己的现实,争取不断进步,别的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尤其不能怨天尤人。有道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样的怨气能带来什么好处呢?自己取得了成就应该再接再厉,而不是到处看这个怎样,那个怎样。能怎样呢?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能争取的,成与不成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有俗语云: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种攀比心态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因为根本不值一驳。温总胡总家里并没什么背景,人家一样行。更进一步,如果有了一定成绩还不能满足,对那些还不如自己的是不是伤害呢?谁不想好呢,比你素质高但成就差的人比比皆是,是不是不要人家活了?人说,草鞋没样,边打边像,读MBA有用没用不是统计规律能说明的,这绝对看个体。所谓follow your heart,这才是鼓励人心的态度。
至于个人成就这事儿,成功人士多了,并不能说明什么,运气好而已,亿万富翁破产的少吗?难道破产前后素质就差了很多?如果运气好,感谢上苍,心存敬畏,若果运气还没来,踏实努力,然后别的就会如身外物,当来则来,不来任其,那么生活会更美好。还有很多,抛砖引玉而已。。。。。
作者: sayohohoh    时间: 2014-5-20 23:54
老萼 发表于 2014-5-20 23:35
我已经不如中年了,本来很难上火气的,对这位之所以这样我觉得是在误导年轻人,所以口气严厉了些。通观他的 ...

同意!而且他的负能量很多信息并不客观。。大概lz一直在国内,所以能接触到的都是在这边没成功的例子。。。留在这边的成功例子估计lz接触机会也不多,尤其是很多成功的牛人不但没有所谓的这些背景,也不会没事情和国内的人做访谈抱怨这边形势不好。。。。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1 05:24
只能说国内的思想教育很成功,注重和谐。

老英的是批评式思考,从一堆文字中拿到自己要的,不要的你扔掉。如果这叫负能量的话,随便。。。

我这里所谓的“成功”是世俗角度,我要表达这种成功,因为很多到MBA的同学都是求名求利,我要用同一个定义跟各位讲,符合大家的需要。这跟我个人成功的定义没有关系。

如果楼主觉得努力过就可以的,世界事情都是非常讲机遇,做事最重要是follow your heart,我很同意,人生就是这样。但是这个同学们报学校的初衷不一致,人家是希望MBA对他们有帮助的,而且是世俗“成功”角度的帮助。因此在策划MBA这个事情,应该跟各位同学的个人目标一致,我不太相信同学在这个位置就把机遇这个random variable或努力过就可以这个ex-post variable放到考虑层面。替人家出个主意就一定要跟人家的Premise一致。当然,如果同学希望达到的并不是我说的“世俗”成就,那么这个帖子打扰他们了。

什么投行内官二代比较成功,这是BB firm从副总级以后的事儿,以经理级进去的朋友没有很大的影响。第一,这是事实,某些地域的BB firm需要基建项目来消化比较大的资金。第二,这不暗示同学没不用争取BB firm。BB firm的名气、能认识的朋友与做事的风格对同学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三,有很多一般人离开BB firm后也有个人的发展,有些了Buy-side,有一个81年出生的美女买了一个壳在操作她的东南亚矿业,如果你看了我前面说的混个3到5年后离职就代表没有前途的话,那好吧。。。

我的Sample Size有限,大家可以说它没有代表性。大家自己可以去搜寻,希望大家能问到一些有能力分享未来不同职场领域趋势的朋友,不单说我现在找到的工作还不错,生活还满意,想事情过于直线。要的是他如何看某某行业在某某地域未来会变成如何,理据是什么。要朋友不只说场面话,比如“Impressive”、“Fine”。或是从不同层面去分析,说所谓的“负面讯息”或“抱怨”,这很考验每个人的Social Skills,与个人形象。越是在高位的,越是会保护自己,建议请他们喝酒套话。。。
作者: Pythagoras    时间: 2014-5-21 09:33
bb88 发表于 2014-5-18 02:06
东南亚的华人是这样的:本科之前家族会安排相亲,或一毕业就结婚。除非家里很穷,一般都是家里安排。

不 ...

私生活才值得八卦嘛……
作者: bb88    时间: 2014-5-21 11:33
Pythagoras 发表于 2014-5-21 09:33
私生活才值得八卦嘛……


作者: sheriru    时间: 2014-5-21 14:02
我觉得听听不同立场的意见很有必要,感谢楼主的分享。一直对也MBA的投资回报率有所纠结。。。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采访过CBS和NYU Stern的学生?对其进入一线投行前台的可能性怎么看呢?
作者: m1a2i3l    时间: 2014-5-21 14:25
LZ现身说法个 三无类型的MBA毕业是不是根本找不到buyside的
作者: oneAlps    时间: 2014-5-21 21:46
我觉得楼主虽然负能量,但是我们也要从客观角度来评价:
1. 老生常谈的论调:“MBA不是万能的“。读了再好的mba,也不是想进kkr,黑石就能进。更何况还有很多MBA同学根本对金融没兴趣。
2. 不能否认有一部分通过MBA成功转型,完成了自己职业转换目标的。我就认识几个这样的。

所以,大家应该多多找出路,然后做自己的判断。如果现阶段,读MBA是first choice。那就去申请吧。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判断,判断能力有时候比勤奋努力更加重要。
作者: ada加油    时间: 2014-5-21 22:07
bb88 发表于 2014-5-20 00:35
别乱讲,不要以世俗的角度说谁好谁不好。路是自己的,如要符合世俗角度的去MBA或择业,那很容易错误定位 ...

楼主果然不是大陆长大的,你的回复貌似和我的回帖没啥逻辑关系,飘走。
作者: DerMore    时间: 2014-5-22 00:47
做人做事不离本心,在疲劳和乏味中寻找乐趣,同时避免用力过猛。

商科易浮躁,既可能耐不下性子精耕细作,也可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朋友一句话说得比较好:没有经历过两个完整经济周期的人,谈论政治、商业以及人性都容易流于表面。

CD上大牛不少,不过毕竟年龄最多也是30岁上下,实际上面对很多大的时局一样是要有很多疑惑。题主的观察角度还是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意思的思考,无需过分纠结但也该藉此反思自身。

最后,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都要敬畏未知性,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Unpredictability带给我们福祉,也可能让我们陷入长久的困窘,做好自己,平常心对待what's coming to us.

最后再次感谢题主分享,祝好。
作者: 老萼    时间: 2014-5-22 06:45
本来准备就此打住的,一看这话儿气不打一处来。“只能说国内的思想教育很成功,注重和谐。”虽然你是华裔,请你滚出华人圈子,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什么叫思想教育。世人么没有生活在真空中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对国民进行教育。好与不好不是需要你说的。对别的事情我尚能容忍,对这种自以为是,我就一个字:滚。你可以说我素质低,对你这种人不需要素质高。虽然你披着华裔的皮,确是地道的洋奴。和你讲素质,你配?!不要以为当个所谓副总就如何了,谁还没当过xx总?现在满大街都是总。我还是那句话,我认可你你是个人物是个朋友,不认可你,就算你是Bill Gates你也啥也不是。我们尊敬盖茨,不是所谓的成功,而是其做人。
作者: 老萼    时间: 2014-5-22 06:50
补充一句,我在回复中看到了大陆中国人的希望,很多发言都比楼住中肯成熟,对他的包容远胜于我,自惭形秽啊。
作者: buttonwood    时间: 2014-7-6 15:49
楼主逻辑混乱...
作者: 武凯华    时间: 2014-7-6 19:54
后生拜读,anyway,无论LZ或各位评论,均受益匪浅
作者: 傻傻沙沙分不清    时间: 2014-7-8 16:04
“小孩跟外公在纽约生活,其外公家境优越,本人不需要为了钱而勉强做不喜欢的工作。”

我语文不好,没看懂,外公?小孩的妈妈的爸爸?那是你前岳父?
作者: zxk198451    时间: 2014-7-8 16:59
同龄同ust,儿子比你儿子小10岁的,必须顶你!!!!!
作者: letdoggo    时间: 2014-7-8 20:34
bb88 发表于 2014-5-18 02:25
我本意是去了比较好的学校后换更好的工作。不过听了很多大神的分享后,对我的事业帮助不是很大。在事业层面 ...

感谢分享,多好的帖子,受教
作者: wangsnow0028    时间: 2014-7-9 22:03
bb88 发表于 2014-5-19 15:25
我人心不足的确是,高估了MBA能为我能带来的。我调研了一堆朋友以后,来这边经验分享,觉得有用的可以拿 ...

我觉得楼主说的很好啊,MBA的问题大家见仁见智,楼主提出一个角度供大家参考,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作者: 西瓜妹2    时间: 2016-2-10 19:49
bb88 发表于 2014-5-18 02:06
东南亚的华人是这样的:本科之前家族会安排相亲,或一毕业就结婚。除非家里很穷,一般都是家里安排。

不 ...

Mark一下!
作者: xffree    时间: 2016-2-16 23:07
bb88 发表于 2014-5-20 15:44
感谢。

可能跟我的成长背景与各位不一样。如果有朋友跟我诉苦,我从来不会比较朋友甲与朋友乙之间有什么 ...

同意!               
作者: jswxshp89    时间: 2016-2-16 23:44
顶下,Andrew,哈哈哈
作者: snbbals    时间: 2016-4-1 16:27
有缘见到各位前辈观点,很开心。
作者: ilymm    时间: 2016-4-13 12:27
不知道楼主现在怎样了。。
作者: hytooo    时间: 2016-4-19 09:58
看一下!               
作者: ibm365    时间: 2016-4-27 00:49
写的什么啊  没怎么看懂
作者: mama_woo    时间: 2016-5-24 22:22
其实比较喜欢这类批判性的文章。顶一个。
作者: cheesechan    时间: 2016-5-24 22: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reatpan    时间: 2016-6-1 17:18
不明觉厉,,看见这些学历也是厉害的不行不行的,
作者: brilliancepj    时间: 2016-6-2 11:22
感谢楼主,受益良多。
作者: SZ吃猫的鱼    时间: 2017-11-5 21:59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