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各方立场鲜明的网友激烈的争论之后,本人倒有一些愚见供XDJM参考.所谓哪些B-SHCOOL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我觉得永远都讲不清楚,要知道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太了解, 加上我们对学院了解得也并不很多甚至不太客观(本人对B-SCHOOL的一些信息很多都是在此地了解的而非官方,难免有失客观之处), 你怎么能分析出到底适不适合呢? 所以得出的结论: 诸如中欧适合我 OR 长江适合我,我觉得都是BS(I mean Bull Shit).
因此我的观点就是: 你要在国内读MBA, 不妨两所学校都试试,反正准备的资料都类似,只要customize一下就可以了.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 如果拿了某一所商学院的OFFER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作为与另一所商学院谈条件的筹码,诸如奖学金等等(当然你是人才的话,它们肯定会以一定的BENEFIT来争取你的).
愚人碰巧填了2个申请表, 俺知道自己个人综合竞争里还行,现在两家学校都在争取我过去,晾出了给我高额奖学金的诱惑, 自我感觉特好,觉得很被重视.如果最后提供资金资助方面相差悬殊,俺就只能向金钱投降了,嘿嘿,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嘛,而省下1-2十万的学费却是很可观的一笔钱的喂...
在经历了各方立场鲜明的网友激烈的争论之后,本人倒有一些愚见供XDJM参考.所谓哪些B-SHCOOL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我觉得永远都讲不清楚,要知道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太了解, 加上我们对学院了解得也并不很多甚至不太客观(本人对B-SCHOOL的一些信息很多都是在此地了解的而非官方,难免有失客观之处), 你怎么能分析出到底适不适合呢? 所以得出的结论: 诸如中欧适合我 OR 长江适合我,我觉得都是BS(I mean Bull Shit).
因此我的观点就是: 你要在国内读MBA, 不妨两所学校都试试,反正准备的资料都类似,只要customize一下就可以了.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 如果拿了某一所商学院的OFFER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作为与另一所商学院谈条件的筹码,诸如奖学金等等(当然你是人才的话,它们肯定会以一定的BENEFIT来争取你的).
愚人碰巧填了2个申请表, 俺知道自己个人综合竞争里还行,现在两家学校都在争取我过去,晾出了给我高额奖学金的诱惑, 自我感觉特好,觉得很被重视.如果最后提供资金资助方面相差悬殊,俺就只能向金钱投降了,嘿嘿,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嘛,而省下1-2十万的学费却是很可观的一笔钱的喂...
我比较平衡。。。出个15万,但愿有人要我。。
也不求什么奖学金。。。哈哈,既然认了,就干吧
以后哪怕读出来没什么用,就当是满足自己的一次冲动消费,干回老本行,也能养活自己
大哥,如果偶有幸进了长江。。。今后多请提携。。。
偶在申请中
在经历了各方立场鲜明的网友激烈的争论之后,本人倒有一些愚见供XDJM参考.所谓哪些B-SHCOOL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我觉得永远都讲不清楚,要知道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太了解, 加上我们对学院了解得也并不很多甚至不太客观(本人对B-SCHOOL的一些信息很多都是在此地了解的而非官方,难免有失客观之处), 你怎么能分析出到底适不适合呢? 所以得出的结论: 诸如中欧适合我 OR 长江适合我,我觉得都是BS(I mean Bull Shit).
因此我的观点就是: 你要在国内读MBA, 不妨两所学校都试试,反正准备的资料都类似,只要customize一下就可以了.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 如果拿了某一所商学院的OFFER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作为与另一所商学院谈条件的筹码,诸如奖学金等等(当然你是人才的话,它们肯定会以一定的BENEFIT来争取你的).
愚人碰巧填了2个申请表, 俺知道自己个人综合竞争里还行,现在两家学校都在争取我过去,晾出了给我高额奖学金的诱惑, 自我感觉特好,觉得很被重视.如果最后提供资金资助方面相差悬殊,俺就只能向金钱投降了,嘿嘿,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嘛,而省下1-2十万的学费却是很可观的一笔钱的喂...
兄弟,我觉得你的分析有些局限性(所谓哪些B-SHCOOL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我觉得永远都讲不清楚),也不太赞同你的态度(俺就只能向金钱投降了)。
读MBA,尤其是full-time的MBA,是一个人生重大决定,很多申请人在决定读MBA之前已经有很好的收入和位置,离开职场一年半,先不说收入和提升的损失,未来再就业就是必须提前深思熟虑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清晰而明确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再去分析一个MBA 学位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自己实现这个目标。每家商学院的侧重都不一样,师资和管理也都不尽相同,必定有适合和不适合自己的区别,如果不加选择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去上学,这是拿自己的前途作豪赌,风险太大。如果一个人连哪个学校适合自己都分析不出来,我看他也别去读什么MBA了。
为了那点奖学金就投降,俺就不说什么了。不过每个人的经济情况和对毕业后的薪金期望值都不一样,做这种妥协,也能理解。据我看,学校不会喜欢拿奖学金来讨价还价的申请人,除非你真的是21世纪最贵的,不过,被人争着要的,我看也未必看得上这区区10几万。
在经历了各方立场鲜明的网友激烈的争论之后,本人倒有一些愚见供XDJM参考.所谓哪些B-SHCOOL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我觉得永远都讲不清楚,要知道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太了解, 加上我们对学院了解得也并不很多甚至不太客观(本人对B-SCHOOL的一些信息很多都是在此地了解的而非官方,难免有失客观之处), 你怎么能分析出到底适不适合呢? 所以得出的结论: 诸如中欧适合我 OR 长江适合我,我觉得都是BS(I mean Bull Shit).
因此我的观点就是: 你要在国内读MBA, 不妨两所学校都试试,反正准备的资料都类似,只要customize一下就可以了.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 如果拿了某一所商学院的OFFER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作为与另一所商学院谈条件的筹码,诸如奖学金等等(当然你是人才的话,它们肯定会以一定的BENEFIT来争取你的).
愚人碰巧填了2个申请表, 俺知道自己个人综合竞争里还行,现在两家学校都在争取我过去,晾出了给我高额奖学金的诱惑, 自我感觉特好,觉得很被重视.如果最后提供资金资助方面相差悬殊,俺就只能向金钱投降了,嘿嘿,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嘛,而省下1-2十万的学费却是很可观的一笔钱的喂...
楼主的看法我同意,尤其是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是牛人到那里都能发光。
看了楼主的发言,我哑然失笑。我们来看看楼主的几个观点。
首先楼主说没有对两所学校的客观真实的信息,无法做出客观评价。我觉得在chasedream上的信息,正反面都有,远远比官方信息要客观许多。此外,如果你真得话时间去搜集信息,比如找校友,找在读MBA朋友等,都可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信息就在那里,就看各人是否付出努力去找,并且有些基本的判断力。
下面,楼主又发表观点:“你要在国内读MBA, 不妨两所学校都试试,反正准备的资料都类似,只要customize一下就可以了.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 如果拿了某一所商学院的OFFER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作为与另一所商学院谈条件的筹码,诸如奖学金等等(当然你是人才的话,它们肯定会以一定的BENEFIT来争取你的).”我不反对同时申请几所学校,但其中的逻辑不是这样的。申请几所学校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有多种,不同的学校满足你不同的需求,但不是全部需求。所以,在这种trade-off的过程。而楼主却把申请几所学校作为一种“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最后的落脚点在于“钱”的多少。如果楼主真是觉得商学院的差别仅仅是学费上的几万块钱差异的话,那我奉劝楼主还是不要去读这个什么MBA了。
最后楼主又有高论说,“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嘛”。这句话本身是没错,但是放在楼主的上下文,就有点滑稽了。既然最后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那楼主干嘛花这么大成本去读MBA呢?(成本除了金钱之外,还包括时间和精力,而后面两项比“金钱”贵得多。)
如果我是招生办工作人员的话,且不论其他,单凭这番言论,就绝不会录取这位仁兄。
看了楼主的发言,我哑然失笑。我们来看看楼主的几个观点。
首先楼主说没有对两所学校的客观真实的信息,无法做出客观评价。我觉得在chasedream上的信息,正反面都有,远远比官方信息要客观许多。此外,如果你真得话时间去搜集信息,比如找校友,找在读MBA朋友等,都可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信息就在那里,就看各人是否付出努力去找,并且有些基本的判断力。
下面,楼主又发表观点:“你要在国内读MBA, 不妨两所学校都试试,反正准备的资料都类似,只要customize一下就可以了.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 如果拿了某一所商学院的OFFER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作为与另一所商学院谈条件的筹码,诸如奖学金等等(当然你是人才的话,它们肯定会以一定的BENEFIT来争取你的).”我不反对同时申请几所学校,但其中的逻辑不是这样的。申请几所学校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有多种,不同的学校满足你不同的需求,但不是全部需求。所以,在这种trade-off的过程。而楼主却把申请几所学校作为一种“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最后的落脚点在于“钱”的多少。如果楼主真是觉得商学院的差别仅仅是学费上的几万块钱差异的话,那我奉劝楼主还是不要去读这个什么MBA了。
最后楼主又有高论说,“毕竟将来的发展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嘛”。这句话本身是没错,但是放在楼主的上下文,就有点滑稽了。既然最后还得靠个人的综合竞争力,那楼主干嘛花这么大成本去读MBA呢?(成本除了金钱之外,还包括时间和精力,而后面两项比“金钱”贵得多。)
如果我是招生办工作人员的话,且不论其他,单凭这番言论,就绝不会录取这位仁兄。
你录取不录取并不重要,有人录取就行。
讨论来讨论去,CEIBS和CKGSB,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因为两所学校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师资/社会影响/培养方式,都有很大差异。
CK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目前还没有MBA学生毕业,但这并不排除20年后它会成为一所著名的商学院。大家读MBA的原因有很多,决定因素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准备在中国发展,还是上中欧吧。
讨论来讨论去,CEIBS和CKGSB,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因为两所学校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师资/社会影响/培养方式,都有很大差异。
CK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目前还没有MBA学生毕业,但这并不排除20年后它会成为一所著名的商学院。大家读MBA的原因有很多,决定因素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准备在中国发展,还是上中欧吧。
很简单,你高考第一志愿会同时填写北大和海淀走读大学么?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做什么比较?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