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首先第一个问题,it depends。Marketing在美国通常都跟大家想的一样,会多招一些美国本土人,因为marketing其实是跟culture很相关的。但是也有很多中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在美国能找到marketing的工作。据我了解,可能是high tech方向的marketing招外国同学比较多一些,其他行业也会有。
第二个小问,语言方面,我相信如果你能够进入top商学院,我觉得语言应该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第三个小问,Kellogg的学生找marketing,我相信在overall b-school里面是占很大优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Kellogg本身marketing research以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都是非常强的。这点如同大家听到的一样,它在marketing方向确实是有很雄厚的背景。第二它和美国绝大部分CPG的公司都有一个很好的关系,也有很多校友在CPG工作,所以机会上也会比较多。第三就是本身Kellogg的brand在美国也是属于比较响的,大部分公司,包括有marketing相关职位的公司,都会到学校来招聘。
Qin:这个问题的答案是yes,你说的道理都对。但这其中也有自我选择作用。比如我看到的很多印度哥们儿一心想找美国mkt,就找到了。
Daniel:这位同学说Kellogg有很多背景是CPG MKT,这个我想解释一下,确实这里毕业以后去CPG做marketing的很多,但有CPG背景的人倒不是很多。既然前面半句不成立的话,我想后面这个问题就应该是一个不一样的回答,因为Kellogg招生比较多,所以学校也会平衡不同背景和行业来的人,所以我觉得在大学校的好处就是说你可以遇到不同背景的人,通过跟他们的teamwork可以了解很多不同行业。
第二个问题,这点我相信跟我一样从marketing转consulting的人也很多,整个学校对于focus在consulting的同学帮助是比较大的。我们有很多资源可以用,学校求职办会提供这些资源,包括跟consulting form的联络,找consulting工作所需要的资料等等。然后还有consulting club,这个club也是Kellogg最大的club之一,他们也会有很多的活动,至少你认识里面的人,也是一种network。基本上资源非常完备。Kellogg里面想找consulting的同学也会自发组织起来。
Bonnie:那我就从IB方面说一下吧。如果是要找IB,根据过往的经验,在美国的机会并不是很大。一是由于语言的问题,二是culture,需要做大量的networking融入bankers,不过我们还是会去试一试。在香港方面,我们今年刚从HK trek回来,由于香港的IB市场比较惨淡,所以今年banking招的人数也比较少,据我个人而言,今年美国机会可能会比香港还要好一点,因为在美国校友网络非常紧密,公司为了跟Kellogg保持良好的关系,每年都会固定招一些Kellogg的学生,今年招的人数可能跟去年差不多,然后今年我们申请banking的人数是大幅减少,目前只有30多个人,包括白人和国际生,所以这样算下来,大家还是有机会的。而香港就不一定了,我们今年的香港trek是跟Cornell、UCLA、LBS等等一起去的,所以很多很多人在一起,每个bank要招的人基本是个位数,竞争非常激烈。在美国和回国之间,就今年的情况,我会倾向于在美国寻找机会。VC和PE track我没有参加,我所了解的是,学校对中国VC、PE track没有太多资源,给美国的还是有很多资源的,可以组织去Boston、Chicago等等,拜访公司。所以如果之前有banking背景的话,在美国找VC和PE是可以的,学校会提供资源,如果是回国,那就需要靠你自己的人脉关系。
Marcia: PE/VC行业是一个比较本土的业务,需要从业人员对商业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有本土的社会关系资源,有判断创业团队的能力。不是仅仅懂得语言就可以的。因此,如果之前没有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过,仅仅通过商学院的平台想进入美国的PE/VC行业是很难的。同样,有些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虽然中文很好,但是他们也很难通过商学院到中国做PE/VC。
对于那些想回中国做PE/VC的同学,Kellogg商学院还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校友关系。首先是课程设置,学校有很多课程是可以帮助同学准备这个行业的技能。包括Leverage buyout modelling, financial decision, PE/VC等等。此外,从校友关系的角度来说,国内一些比较知名的PE/VC,比如弘毅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都有很多Kellogg的校友在里面工作。每年基本上都有几个Kellogg中国学生进入这几家国内顶级的PE工作。最后,从机会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好的PE也都会来Kellogg招聘做宣讲会。
大家可能知道,北极光风险投资联合国内顶级的投资机构,比如中信产业基金、弘毅投资、君联资本、中信产业、红杉等赞助了一个北美商学院的PE/VC Trek,每年圣诞节左右,从北美商学院Magic 7 学校中挑选近50个中国学生开展巡回宣讲会以及招聘。每年Kellogg商学院都有很多中国学生被挑选参加这个trek。我个人也参加了这个trek,十分有收获。各家投资机构也十分认可Kellogg这个品牌,当然这也和我们的校友在这些机构里面表现良好是分不开的。
Bonnie:我所理解的,应该是我们学校有一些麦肯锡sponsor的学生,这个一方面是为了宣传学校,一方面也是增强和麦肯锡的关系吧。其他方面是不是有一些渊源我就不太清楚了。我认为就是Kellogg是麦肯锡的core school,所以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关系吧。
Daniel:Kellogg也在BCG做宣讲的。
Marcia: 我是今年筹办Kellogg ambassdor活动的主要筹办人之一。之所以在麦肯锡办公室,一方面是这个场地比较适合宣讲会,也是因为我们有不少校友在麦肯锡里面工作,他们十分愿意帮忙。
Marcia: 建议还是认真去研究每个学校的特色,真正了解为什么去这个学校。否则去了也会有预期不达到的问题。
Daniel:Why school就是要结合你之前的背景跟之后的规划,比如我之前是CPG marketing的,想要转去做consulting,Kellogg有一些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能够帮助到我,刚才第二题已经回答了这个内容。我选Kellogg的原因,大概就是特别喜欢teamwork,同时喜欢Kellogg融洽的同学关系。大家在写why school的时候,比如你有一些跟Kellogg比较特别的联系,跟一些校友比较熟,或者说Kellogg跟你以后想从事的行业特别对口,也可以写进去。
Bonnie:我的看法跟Daniel差不多,就是从学校的优势,自身的职业规划来写。我觉得在essay里面写一些你对学校比较特别的看法和了解也是可以,或者说你和哪些校友接触过,我很大的感触就是不管你是找IB还是consulting或者是corporate,network都是特别重要的,他们看重你跟别人交流的能力,你是不是讨这个行业的人喜欢,这个放到申请里面也是一样的,你是不是讨committee的喜欢,或者说是不是讨校友的喜欢。
Marcia: 如果你想申请1年的商学院项目,在北美前十大的学校中,也只有Kellogg有这个项目了。MIT也有一个1年的项目,但是那个项目同学的平均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
Daniel:只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所以对Marketing的教授知道的不全。我现在知道的有 Kent Grayson, Philip Kotler, Julie Hennessy。其他的可以去学院网站上查,包括教授名单,研究方向,授课内容都有。
Daniel:现在的了解来看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流,但是我知道这两个学院是可以相互选对方的部分课程的。第二个问题,你来读MBA肯定不会只选一个专业的,如果你是在MBA选了marketing这个方向,Kellogg能够提供的marketing课程可能更多元化一些,既包括overall的marketing,也有具体某个方面的,比如说pricing strategy, tech marketing等。Kellogg好像是不会上关于IMC的课。
Bonnie:上一届我不太记得,20人左右,这一届应该是20-30个人左右(包括台湾同胞们)。收获的话,除了知识,还有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中国人还是非常团结的,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最近大家都在找实习,进行面试,所以大家都很忙,但是这之前9月10月的时候相对比较轻松,所以有很多event和party,在这些活动里面也会认识很多同学。其他收获还有就是对于我要找banking而言,我在这一两个月里迅速认识了四五十个校友,分布在各大银行,他们也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Marcia: 商学院收获很多,主要是几点:快速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更加成熟的做人和交友方式;一个全新的找工作平台等。也有人借这个机会转到美国工作。
Bonnie:我说说我了解的情况吧,确实找consulting方向的非常多,今年尤其多,可能是大家觉得banking不是那么景气,很多人就转到consulting去了。目前的感觉是差不多一半的学生都在找consulting的实习,可能统计数据是显示三分之一左右。Kellogg在consulting方面确实非常好,虽然我不找这个方向,但是我也经常收到MBB还有一些别的consulting form发的一些coffee chat邀请,会主动跟你说要不要跟我们consultant聊一聊,我们有一些活动你要不要来参加等等,说明他们对Kellogg的consulting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方向确实是有非常多的资源,但是相对来说竞争也会比较激烈,因为focus在这个方向的人多,中国学生里面应该也有一半的人在找consulting方向。
Daniel:Kellogg在overall consulting上是比较强的,所有你们听得到的consulting form都会来Kellogg做on campus的recruiting,包括MBB,他们都会专门指派一个人在学校里面做recruiting。关于数据,不止是33%,我们看到最新的2012年的数据是39%。中国学生跟美国学生做recruiting会有一些些区别,因为美国consulting form来招人大部分是只招留北美工作的同学;中国Office也会招人,但不是所有的firm都会到campus来招。中国学生里面我了解的情况是大概有一半的人在找consulting方向。
Daniel:对的,我们刚来这边一个学期,就感触非常深刻。课程上来讲基本上所有的课都会有teamwork的作业,一些我以前认为是不需要做teamwork的事情在这边也是要用合作的方式,比如一些比较偏quant的课。而且我们每周礼拜五下午都会有活动,所有的同学都会聚集在一起,另外还有club的活动。最后一个小问,我们也切身体会到,就是说你在一个group里面做的事情,往往最后的成绩是要比你一个人做好得多。
Bonnie:同意Daniel的说法。我最大的感受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团结合作,朝着一致的目标把这个活动做好,所以我觉得关于teamwork大家不用担心,Kellogg跟其他学校比还是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还有friendly。同时在IB networking的过程中,我也有跟其他学校同学接触的机会,就接触而言,可以感受到我们Kellogg的学生在跟banker聊天的时候,如果有同学想要插入我们的谈话中,不管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都会主动让他加入进来。
Bonnie:这个在之前的问题已经谈了一些,我就再补充一下对比吧。在美国找IB,一般你只跟Kellogg的学生竞争,因为一般都是Kellogg的校友负责招聘Kellogg的同学,你需要跟白人、印度人、韩国人等等竞争,相对来说圈子比较小,所以你就是需要多练一些语言。香港方面,你就是和所有top商学院的同学竞争,尤其是特别看重core school的公司,你还得和top3的同学竞争,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就没有语言的劣势。
Marcia: 成为一个好的general manager, 通常是需要very well rounded. 不仅仅懂业务、懂战略、懂市场,但是更加关键是要有更好的soft skills和people management skills. 关于知识,Kellogg毫无置疑,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十分杰出的老师,为大家在知识层面打好基础。但是通常来说,做好一个general manager,缺的不是知识,而是people management skills。在这个领域我想讲讲四个方面。
1.我特别想讲的是Kellogg有些MOR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的课程,在培养个人领导力和加深对各种企业组织行为的理解,是十分有帮助的。比如有一个教授Harry M. Kraemer,他曾经是Baxter International Inc.,一个90亿美金的全球医疗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和CEO,他在Kellogg教授一门关于领导力的课程,这门课程十分受欢迎。而且确实是只有这些有真实管理经验的教授,才能把这种课程讲出彩。Kellogg的教授资源确实是很丰富。
2. Kellogg也提供了很多社团活动,大家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在社团中担任职位来锻炼自身的领导力能力。
3. Career management center也会组织一些大家对领导力的探讨和反馈以及360度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是很有帮助的。
4. teamwork的文化对于培养people management skills是很有帮助的。其实领导力不仅仅是体现在社团活动中,每个课程的小团队中都有在合作和分歧。如何和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合作,阐述自己的意见,与他们辩论达成一致方案,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我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后,思考和比较了我所参与的课程的不同团队的合作方式,反思了很多自己参与各类功课项目的方式和和碰到各种矛盾的时候的处理方式,收获很多。
Bonnie:我们应该是到1月份就可以申请,一般是第二年的winter quarter就可以去交换,最热门的是Insead和LBS,其他还有很多欧洲和拉美的学校。
Daniel:这个program也是比较热门的,二年级同学有去了的,我们中国同学有去LBS,也有去西班牙的、南美的,所以这个项目还是有挺多人去的。
Marcia:1 year program的同学一般不会去交流。但是原则上学校也是允许申请的。只是大多数人觉得Kellogg的资源还来不及学习,不会去申请交流。
Qin:80%top咨询公司都会来招,MBB是比较积极的。Booz也来得比较勤。整体中国consulting招的人还是不少,所以intern机会不错,但肯定不能管够啦。这届1Y和2Y加起来应该有30多人吧。future career,说实话MBA的都不diversify,中国更是就那几大行业。
Qin:学校有一个sustainability的课程,我还没有去上过,暂时不评价。很多社团活动比如NBI,还有很多Lab课程都是跟Non-profit有关的,其中就有这方面的涉及。但是在就业方面这个的确不是大方向,毕竟做sustainable的企业大多数都比较小,能招MBA的不多。如果自己创业的话,校友会问得很细的,因为他会自然地怀疑你成功的可能性啊。所以如果要写这方面的career goal,自己一定要想清楚,并且有些已经做了的事情来证明你的诚意。
Qin:我目前还没有听说有谁在美国留下做consulting的, phd有一些留美的,MBA还是少。
Marcia: 如果之前在中国没有做过咨询,直接到美国申请咨询,是比较难的。但是也不是说不可能。但是有不少同学之前在中国做咨询,到美国通过MBA平台转到美国的咨询,还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不少。
Bonnie:一般是一些corporate finance和operation的职位,当然这些职位都非常的热门,也是很多白人的目标,所以如果你要找美国的IT行业,跟白人竞争的概率很大。
Daniel:中国人找美国IT行业的工作,基本上是找marketing或finance职位,或者是project management,general management这样的职位。中国学生的比例,我们学校找IT行业的不是特别多。
Qin:我说说这个问题吧。TIM是个方向,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major。我不知道2011年后不能选的情况,但学校在这方面的确有一些好的课程,比如tech marketing。Microsoft,Intel,Google这些公司也都是来Kellogg招人的。写这个goal肯定行,不过需要牢记的是几乎所有阿三哥都会写这个背景这个goal,那你的区别在哪儿?
Daniel:R1、R2各招一半的人。
Qin:那就是Dean的一个梦想。你就谈谈创新,谈谈如何着眼于长期利益和social impact,而不是一心只想毕业找个钱多的工作。Essay里面要提的话最好讲点具体的,AHA的例子。其实这个话题很tricky。我相信大家都有长远梦想,但也有学费要还。
Marcia: 我觉得bravely的概念是创新、勇敢和突破的概念。商业是需要这种勇于突破的精神。
Qin:我个人觉得非常好。周围很多人都有拿到非常好的corporate offer。感觉大家刚开始都是一心找consulting,顺便申几个corporate做保底,结果最后很多去了corporate。比如很多corporate有strategy职位,就是内部咨询,收入不比consulting少,hours还少很多。另外一些工资要低一些,但综合来说比较轻松。不是说corporate比consulting好,而是其实corporate也有很多好机会
Marcia: 如果你有美国工作的签证,那么corporate留美的机会很多。如果没有,那么也有不少。但是机会会少一些。比如丹纳赫、3M、Cargill、Nike、谷歌等等。我个人觉得,Kellogg在general manager方面是很受企业认可的。几乎所有面向北美MBA招聘的leadership 项目,都会对Kellogg学生开放。
Bonnie:Fin I, Fin II, Turbo Fin, Accounting,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Investment Banking Recruiting Prep, LBO。
Bonnie:如果是IB方面,学校对我们还是给予很多指导的,首先他会教你如何做networking,然后IB club也会对这个行业进行很多讲解,还会做一些mock。学习的话,没有专门的IB方向,只有finance方向。一位前JP Morgan Mid-West Investment Banking Head 目前正在Kellogg做教授,会给我们上一个IB方面的课程,告诉你美国整个IB行业的发展历程等等,还会请一些IB领域厉害的校友来给我们讲现在的状况,给我们的recruiting提一些建议。所以这方面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同时你跟校友交流的时候他也会告诉你他选过哪一些课,他觉得哪些课对你从事这个行业有帮助。具体课程在24题已经列出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Qin:我下学期要去上这个课,听说非常行业focus,课业重,虐人,但上过都说有用。
Daniel:我有一个建议,如果大家想特别去了解某一门课,可以到Kellogg的网站上去搜一下,我相信大部分的课程都能查看到它的syllabus。
Qin:应该没有年龄限制,今年1Y有一个99年本科毕业的。
Daniel:我有认识39岁过来读MBA的,所以年龄不是问题。但是你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过来读一个MBA,而不是选择其他的项目。
Marcia: Dual的概念有好几个。比如MMM项目,是MBA和engineer背景结合。比如JD MBA,是MBA和法律的背景结合等等。几乎每年MMM和JD MBA都会招聘1-2个中国人。这种综合背景的学生还是很受相关企业的欢迎。比如投资界就很喜欢JD MBA背景。比如industrial company就喜欢MMM的学生。JD MBA好像是1年在法律学院,2年在商学院。MMM项目是规定了一些工程学院的课程作为必修课。
Zhibo: 我来补充一下关于MMM项目的情况,以及给engineer背景同学申请的建议吧。自己背景:Kellogg MMM,第一年在读。之前Tech公司做软件工程师3年,售前1年多。G750/T103
每年都有一部分engineering背景的人申请MBA,与consulting,finance或者marketing等传统申请者相比,engineering背景的人在日常工作中接触MBA相关的东西比较少,申请中遇到的困惑会更多一些。接下来结合Kellogg MMM,以问答的形式简单说一下engineering背景申请者在申请时要考虑什么。
什么是engineering背景?这里的背景指的是学术背景和工作背景。最典型的engineering背景是学术背景和工作背景都是engineering,比如学校学的是计算机,出来做软件工程师,做了3-5年,做烦了,想读个MBA做career switch。还有一类非典型性engineering背景是大学专业是engineering,但是出来找工作时转到了市场销售咨询等非engineering岗位,这一类申请者算一点点engineering背景,因为MBA更看重工作背景。
怎么选校?如果想彻底抛弃engineering,那么就可以申请任何一家MBA,选校策略同其他申请人的策略。如果想利用一下自己engineering的背景,那么可以考虑Kellogg MMM, Sloan LGO或者Ross Tauber,这三个项目都是MBA和engineering management想结合的双学位,专门招收engineering背景的人。
MMM是什么?MMM是Master of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ing的简称,主要针对engineering背景的申请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可以拿到两个学位,Kellogg的MBA学位和McCormic学院的工程管理学位。
MMM招生情况则样?MMM每年会招50-60人,拿大陆护照的人占1-2个,台湾的1-2个,再加上ABC,能说中国话的有六七个人。
MMM找工作情况?和传统的Kellogg MBA差不多,找consulting比例几乎一样,去各种industry公司的比例高一些,找banking的比较少
MMM学费?MMM的学费和2-y MBA是一样的,相当于一样的钱,多拿了一个学位。
MMM和2-Y MBA不一样的地方?有一些课需要从McCormic学院选,其他所有地方都一样。上课,活动,social,找工作都是和2-Y MBA一块。
如果我是engineering背景,申请MMM是不是有优势?优势不敢说,肯定没有劣势。
Engineering背景申请MBA是不是有劣势?多少会有点。因为读MBA出来肯定不会再去做engineering,所以肯定会有career switch,而career switch找工作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学校为了考虑employment rate,肯定愿意招容易找工作的,不愿意招难找到工作的。
Engineering背景的人上课的感觉?上课压力比较大。一方面有语言问题,一方面学的知识都是以前没学过的,所以经常感觉自己好像智商变低了,反应变慢了,会有frustrating的感觉,这是横向比较。当然纵向和过去的自己比,确实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方面。
Engineering背景的人想改变一定要MBA吗?不一定。在国内做engineer做技术比较难出头,有时难免会比较郁闷,想改变,读MBA只是一条路而已。很多其他路可以考虑,比如transfer到bay area做engineer,因为很多high tech公司都是engineer驱动,所以做engineer还是不错的。
Qin:我个人觉得校友面是要靠缘分的,这个需要大家平时练习自己的interpersonal skills,让人能够感觉舒服、可信任。面试肯定是要吹自己,但用一个校友跟我说的话就是:(excuse me)''不要装B,我们啥样的牛人没见过?"。
Bonnie:我去年也是校友面试的,我觉得校友面试一大考察点就是他会看你是不是跟他所认识的Kellogg学生类似,符不符合Kellogg的文化,所以你需要表现得很friendly,同时要表现出自己很喜欢teamwork,还需要你有leadership,还有你未来是会给Kellogg带来一些价值的。校友面试的时候肯定还是不要伪装自己,要表现真实的自己,尽力挖掘自己特殊的经历并跟Kellogg的文化有所联系。
Daniel:我同意她们两位的观点,稍微补充一点,我面试的时候有比较详细问resume的问题,所以大家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resume,包括上面写的每一条细小的信息,都要牢记,当他问到的时候,你可以把这点说得清清楚楚。第二就是你不要编,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校友基本上也面过很多人,你哪些地方是编的,他们都会看得出来。
Bonnie:我觉得有几个因素吧,第一要看这个公司是否sponsor签证,有些公司是不提供的,这些就不用考虑了。一般来说high tech公司、比较大的食品公司之类的会提供签证,这些公司如果你去找corporate general management的工作,首先你要去参加他们的recruiting的活动,跟他们做network。同时,这些公司也会组织一些case/project competition之类的小比赛,胜出的话就有机会直接进final round interview,几率大增。并且,有一些公司的职位是针对China来设置的,短期在美国,长期rotate到中国做leadership role,这种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应聘成功的几率大些。
Daniel:Kellogg会有很多这方面的机会,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就不能说很多,可能有三分之一吧,另外的三分之二的公司是不招中国人的,在这个三分之一里面一般都是在美比较有名的corporate,他们找中国人也是希望你能回到中国去工作,可能会给你提供一些短期的rotation program,但是长期还是希望你能回国到中国地区办公室工作。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