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除了在美国就业,留学给我带来了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20
标题: 除了在美国就业,留学给我带来了什么。
这两天看了热贴,关于讨论要不要来美国读MSF项目的话题。突然之间很有感触。正好在假期时间有些空闲,所以开个帖子和同学们讨论留学的意义这个话题。

我知道这个版上很多同学都是正在申请的,还没有来美国读书或者工作的经验,所以这个题目,可以谈谈“我希望留学给我带来什么”;而对于走过这条道路的同学,可以谈谈“留学给我带来了什么”。前提都是“除了在美国就业之外”,之所以有这个前提,就是希望这个帖子能够做点务虚的事,聊聊除了毕业当下的回报这一点之外的那些收获。

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讨论。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29
先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

和很多版上的同学们不同,我是由于家庭原因来到美国的,不是典型的出国留学的道路。或许也因此,使得我没有把美国的教育看得特别功利。我一直觉得,教育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这个投资的回报,不一定是以金钱的形式。我特别看重自己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发展,而美国的教育和生活,让我在这个方面收获非常大。

我来美国很久了,第一次来,正好经历了911,那个时候的美国,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移民国家的凝聚力和全民社工、志愿服务的文化。我刚来,就投身于社区的服务当中,当时心中突然感觉到的是一种使命感的召唤和职业性格的召唤(我是从事传媒行业出身的),那时候认识到很多的美国家庭,他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的忧伤和希望,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坚持以及他们的乐观,让我体认到在我过去的生活中,那些名利的获得,就如一场过眼云烟。也开始认真地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在我短暂的生命中,到底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那是我第一次面临人类的灾难,面临强者也无法抵御的深切的痛。我知道的很多故事,听到的很多祈祷,都谈到了,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遍,这些华尔街的精英,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在世贸大楼工作的几乎能够影响很多人生活的生命们,会怎么样选择生活。
作者: derekdzy    时间: 2012-12-30 22:30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34
后来的生活跌宕起伏精彩万分,但无论如许成功或丰富,我始终觉得,我处在一个被掏空的状态中,怎么样更好的服务社会和社区,在我当时的能力和认识水平上,已经不够。因此,接受美国的教育,成为生活对我的召唤。

选择商学院,其实最初的想法是选择它能够带给我的一些软性素质。我当时觉得,希望能够学习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深入交流与对话,团结与协作;也希望能够了解美国的商业机制的运作。我那时候一直在想,美国经历了911,经历了IT泡沫,经历了审计丑闻,经历了金融风暴,为什么,依然对于世界经济和商业发展,起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想知道,在美式商业的背后,是什么人支撑着。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40
在我的MBA生涯中,我一直在对我的过去进行着反思,我的两年读书生活,写下了将近50万字的思考笔记。我发现,在这些思考中,对我过去所进行的商业模式的反思,好像不及对我这个人的反思。就是说,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我和我的同学们相比较,和我的教授们相比较,我有什么不同,我到底是谁,我在对一个问题的解析上,对一个案例的思考上,有什么我独到的地方,而又有什么我不及别人的地方。

这些反思,让我重新对自己的生活,对过去和未来,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我一直觉得,了解自己是最困难的,因为这要直面自己的弱点,要承认自己的平凡,要接受自己的不足,要放下对自己的执著。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痛苦的。而如果没有进入美国的商学院,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开始这个工作。因为在商学院,我面对了那么多的“镜子”,那么多同学老师,都是我的借鉴。我到了后来,就非常享受这个自我解剖的过程了。
作者: okokap    时间: 2012-12-30 22:42
顶起来~~
作者: earlytear    时间: 2012-12-30 22:44
支持ziye 姐
作者: xyolandas    时间: 2012-12-30 22:44
1环留个名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45
其实我选择的商学院,并不是以排名或者地理位置或者就业率著称的,甚至它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并为人所诟病。

但是也正因如此,我的同学们,都是脚踏实地的一批人,或者说,是美国商业社会的中坚力量,因为最优秀的人总是在顶峰,而最成功的那些经历,不容许我来复制,甚至,我无从借鉴。

我身边的同学,都是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弱点,他们与人合作的时候会羞涩或强势,取得成绩的时候会谦虚或争功,争论问题的时候会面红耳赤,出去喝酒的时候会一笑泯恩仇。就是这些可爱的平凡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梦想,让我觉得如此真实如此是我自己的影子。

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中,共同在成长和进步,日知其所无。在一起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真切地感受到美式的商业文化:美国人怎么做,印度人怎么做,而中国人马来人新加坡人台湾人,又选择怎么做。
作者: pinkhelicopter    时间: 2012-12-30 22:51
Mark~顶
作者: memeclover    时间: 2012-12-30 22:52
虽然分享了还是马克一个我爱上子叶姐姐了中么办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53
可以说,学习交流与合作,是我在商学院最大的收获。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本科和研究生学的是新闻,我也一直从事着媒体、公关和营销工作,这些背景,都是在教会我如何影响别人,说服别人,如何让别人相信,我说的是对的,是真理,你们要根据我的想法和引导,来作出行动和选择。

而美国的商学院教给我的第一个功课,就是“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这句话在我过去7年的求学生涯和将近5年的传播职业中,几乎每天在说,但似乎我从来没有真正这么做过。

我从小就被认为是表达能力比较好的人,一直是身边比我小几岁的孩子们的“导师”,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来问我,我也享受给他们提供答案和进行心灵辅导。我以为,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沟通能力。原来我错了。

我到了美国商学院,才知道,倾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功课。

我的同学们,没有一个不比我能说,单是一群表达能力强的人聚在一起,反而商量不出来一个结果。也就是说,1+1一点也不大于2。有时候,由于所有人都在说,都在礼貌性的点头表示我听了你说的,都在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试图通过自己超凡的表达能力去说服别人,反而让整体的效率低到谷底。

我发现我的行为模式有着一样的毛病。总是别人还没说完,我就觉得自己明白了理解了,并立刻给出行动方案。总是觉得,听我的,绝对你不会吃亏的。总是可惜为什么别人没有按照我说的来做。总是在心中有很多的OS: I told you.

当我在我的MBA生活中一次一次沮丧的感受到低效率的时候,我意识到,大家缺乏的,是对别人意见表达的尊重,是倾听的能力。
作者: autumnsep    时间: 2012-12-30 22:54
很好的话题~留名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54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说自己呢?哎。我一个人好寂寞。
作者: memeclover    时间: 2012-12-30 22:55
还木有出去没资格说~坐等其他大神补充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2:55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个帖子才真正有意义啊。
作者: xiaohai0307    时间: 2012-12-30 23:02
选择留学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我接触到的我身边,包括我自己,出国的朋友有着明显异于不出国朋友的特质。
简单来说就是留在国内可能大多走稳健的人生道路,而出国的,总归都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有自己个人独到见解的一群人。
美国的文化强调个体差异,国内尤其是国内优等生的生活偏向同质化。

选择出国,就是选择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人生。我们生命的元素比别人多,会更加辛苦,但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3:07
我的第二大商学院收获是,我知道了世界有多大,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我以为,我走遍了美国和欧洲,所以我知道世界有多大;我以为,我经历了生活的起起伏伏,我知道梦想的力量;我还以为,我的经历让我已经是个理智的人,甚至说,是个智者。原来,我又错了。

当我知道我的印度同学借债一身来美国读书,为的是毕业之后回印度建立和管理类似“希望工程”的小学的时候,当我听到伊朗的同学讲述他们家乡发生的故事的时候,当我和学院门口地上挖坑栽种花籽的老人聊天,知道他曾经是当地显赫有声望的诉讼大律师是大律所的partner却由于一场官司牵连到了无辜的人而内疚从而放弃了法律工作的时候,以前很多既定的世界的印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我开始思考梦想的价值,开始真正体会到,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是我不了解也不懂的,或者我这一生都不会懂,但这不妨碍这些普通人规划和过着他们觉得快乐的人生。
作者: ClaudiaJL    时间: 2012-12-30 23:17
留名!

子叶姐求连载50W字思考笔记
作者: igitkkus    时间: 2012-12-30 23:18
看ziye姐,顶~!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3:18
在美国,很多很多普通人身上,也许就有着很多你完全没想到的故事,这些生活本身,比书上的精彩,比电视剧中的深刻,而你不进入其中,你感受不到这些故事,也不会受到它们的影响而调整或重建你的价值观。

布法罗是一个很有趣的城市。有时候我们逛逛附近社区的yard sale,居然能够以25美分买到清朝的古董。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很多掠夺来的中国的国宝,辗转流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当年的布法罗是很繁荣的港口城市,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到很多不识货的美国人家,把一些家里用不到的土土的物件,在夏日的午后向路人低价出清。

我和朋友经常结伴去逛这些市场,一个朋友用了很多年时间,收集鉴定国宝,然后用集装箱运回中国。我们也曾经建立了中国文化长廊,把很多不值钱但是有文化价值的古董收集起来,做成博物馆的形式向社区开放。我们还曾经承担美国人口普查的社区任务,影响很多民众的参与,使得政府提高对当地亚裔的资金支持。我们也曾经请愿,让中文教育进入当地公立学校。我们还投身对难民的援助服务计划,帮助在异国他乡遇到灾祸的人们取得一分医疗上的保障。

所有这些经历,我觉得如果不是美式教育对我的影响,或者我不会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和热情。美式教育给我带来最深刻的变化是,我热爱自己的社区,愿意回馈这个社会。
作者: dongdongzqw    时间: 2012-12-30 23:25
平凡的人,想要简单而快乐的人生。
工作之后,看着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想着生命是不是也可以换一种活法~
但不排除出国也有着功利的因素,名校的噱头,对自己未来生活各种美好的期许...
我不能免俗,相信很多人也是...
作者: ihaveausdream    时间: 2012-12-30 23:30
啊啊啊,赶紧占座,搬小板凳~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3:38
再说说具体的,我在组织行为学上学到的第一课,是怎么样给别人提意见。

我总觉得我是一个说话相对圆滑的人,我不喜欢和别人争论,我愿意平和的交流看法和解决问题,所以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我会遇到很多障碍。

我的老师告诉我,除了所谓的三明治方法之外,最根本的一个原则是,要针对“行为”,而不是针对“个人”。

feedback分两种,一种是positive feedback,是用来enhance positive action。另一种,不叫做“negative feedback",而是constructive feedback。我感叹美国人用词的精当,呵呵。是阿,建设性意见,这种说法多好。她用来干什么呢?不是发泄情绪和不满,而是提出如何把行为作的更好。

这个做法现在我也借鉴来用于对我的孩子们,比如,我不会说:你们怎么这么懒?自己的房间也不收拾?
我可能会说:宝贝们,如果你们能够把房间收拾干净,我就会觉得你们更棒了!

我现在也不会说:你应该怎么怎么做。我可能会说: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怎么做,供你参考。
作者: BlackwellA    时间: 2012-12-30 23:49
对我来说,去米国的基本驱动力是:凭啥英国毕业的就这么不受待见啊?我要亲自去美国看看美国到底有啥好的。以后等我从美国回来了我在这个问题上就更有发言权了。。

除此之外,我比较喜欢研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对陌生的东西很有探索欲。所以对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都比较有兴趣。 以前没来英国前,就觉得它是个没落帝国,地方又不大,又没我大中华这种五千年文化底蕴,人又少又懒。而当我来了英国,几年间四处旅行,与各种人交谈,看BBC的历史、文化、社会纪录片之后,逐渐开始理解这样一个国家了,看法也随之改观,甚至听到God Save the Queen时,都能感受其中意境并内心充满荣耀。 当然,这只是对这个国家过去所经历的,对他们的主流人民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品质的尊敬。

对于英国,我想我的好奇心已经被满足了。而对美国,我仍然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疑问,所以我希望未来两年踏上这片土地去感受它。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3:50
对我来说,去米国的基本驱动力是:凭啥英国毕业的就这么不受待见啊?我要亲自去美国看看美国到底有啥好的。以后等我从美国回来了我在这个问题上就更有发言权了。。

除此之外,我比较喜欢研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对陌生的东西很有探索欲。所以对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都比较有兴趣。 以前没来英国前,就觉得它是个没落帝国,地方又不大,又没我大中华这种五千年文化底蕴,人又少又懒。而当我来了英国,几年间四处旅行,与各种人交谈,看BBC的历史、文化、社会纪录片之后,逐渐开始理解这样一个国家了,看法也随之改观,甚至听到God Save the Queen时,都能感受其中意境并内心充满荣耀。 当然,这只是对这个国家过去所经历的,对他们的主流人民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品质的尊敬。

对于英国,我想我的好奇心已经被满足了。而对美国,我仍然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疑问,所以我希望未来两年踏上这片土地去感受它。
-- by 会员 BlackwellA (2012/12/30 23:49:08)



真棒!感谢分享啊!希望更多的朋友来说说你们的想法啊。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3:51
选择留学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我接触到的我身边,包括我自己,出国的朋友有着明显异于不出国朋友的特质。
简单来说就是留在国内可能大多走稳健的人生道路,而出国的,总归都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有自己个人独到见解的一群人。
美国的文化强调个体差异,国内尤其是国内优等生的生活偏向同质化。

选择出国,就是选择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人生。我们生命的元素比别人多,会更加辛苦,但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 by 会员 xiaohai0307 (2012/12/30 23:02:10)




这段话我挺有感触的。是这样。有时候感叹生活不容易,可是也会感恩,让我拥有了这么丰富的一段路程。
作者: nadine1009    时间: 2012-12-30 23:52
还没出国。。。我的基本目的是,换个环境、更好地认识自己,终极目标还是留美工作。。。感觉我好功利啊

借机问个问题:如果让子夜姐选择,①没工作经验的小白出国读master ,②有几年工作经验出国MBA,子夜姐会衡量哪些因素啊?

尤其是对于女生年龄因素不能忽视...但是赶鸭子上架似的读master总觉得有些欠思量...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0 23:56
还没出国。。。我的基本目的是,换个环境、更好地认识自己,终极目标还是留美工作。。。感觉我好功利啊

借机问个问题:如果让子夜姐选择,没工作经验的小白出国读master ,有几年工作经验出国MBA,子夜姐会衡量哪些因素啊?

尤其是对于女生年龄因素不能忽视...但是赶鸭子上架似的读master总觉得有些欠思量...
-- by 会员 nadine1009 (2012/12/30 23:52:00)



其实功利的目标没什么不好的。人总是在当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支撑着自己完成这段路程。而当你完成了回头来看,或许你的目标已经不同,你已经站在了新的一个起点和境界上,人都是慢慢成长也在慢慢调整着自己的目标的。不过,留美工作只是你现阶段的目标,一定还不是终极目标啦。:)

我觉得你的问题吧,复杂性和偶然性比较大。我当年就是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在国内读的,三年呢。当然三年中也在进行着很多专业工作而已。我觉得年龄因素的确是个衡量。但是怎么说呢,当你过了30岁回头看,可能25和27岁没那么大的差别。不过你在22岁的当下,也许就会觉得25是个坎。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申请学校和申请工作两头准备,等到拿到了offer再来衡量选择的问题。我比较现实,我不太想如果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这回事,我可能想之前先去做,看做出什么成绩和结果来再说。或许你拿到结果的那一刻,你当初的想法已改变,做的过程是会影响人的认知的。
作者: clairexuan9    时间: 2012-12-30 23:59
我記得我從小學4,5年級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就是來美國,當時也不知道動力究竟是什麽,也許是教育,也許是美麗的環境。後來有機會高三最後一年出來交換,那一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一路跌跌撞撞過來,經歷了很多破折與磨難,但我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我發現我最喜歡的是美國人現在的生活態度,你和誰在一起,如何戀愛。父母不會怎麼管,不提Gay不Gay的問題,而是美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覺得比國人要輕鬆很多。我還記得當時剛出國的時候,國內很多人都覺得我是逃避高考什麽的才出去。我其實是很不喜歡當時那個時候的,我總覺得,這是我的事情,管你們什麽事情。國內人愛攀比,在國內壓力真的是很大。我曾經聽過很多朋友和我說,想在美國工作2-3年再回國。但是我一直想反問,你真的覺得你走的了么?也可能因為自己高中就出來了,到現在都第5個年頭,已經大概適應了美國的生活與為人方式。前兩天跟我一起進入DTT的學姐告訴我,她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做的好,她說她怕自己會做的不開心,她說她聽EY的一個朋友(中國人)說自己好辛苦,融入不了美國人的這種生活,她們都是國內讀完本科,研究生才出來的。所以我覺得,人一定要做好的記得選擇。不要生活得不開心。
作者: mst91    时间: 2012-12-30 23:59
ZIYE姐 好给力诶。

梦想、包容和思考将是成功商学院永恒的哲学。

梦想塑造自身,包容达到共赢,而思考成就永恒。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01
至于选择吧,我可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方法给你。我在当初刚出国的时候,正好是我职业生涯面临非常大的机会的时候,到底是选择家庭团聚,还是先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也困惑。

后来我老公对我说,你拿一个硬币,想着这两条道路,硬币扔出的那一刻,你心里最直觉得希望落出来哪个面,就说明这是你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的。或者说,你最不希望出来哪个面,哪个就可以放弃。你甚至无需看最后什么结果,就看你硬币扔出的那一霎那你是什么想法。

后来我真的这么做了(原谅我当时年轻比较听信老公的话,呵呵),我发现真的是这样,我硬币扔出去的同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希望背面(辞职出国陪读),后来我把硬币截住半空,我觉得我不需要知道它落下的答案了。

你不妨试试看。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09
我記得我從小學4,5年級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就是來美國,當時也不知道動力究竟是什麽,也許是教育,也許是美麗的環境。後來有機會高三最後一年出來交換,那一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一路跌跌撞撞過來,經歷了很多破折與磨難,但我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我發現我最喜歡的是美國人現在的生活態度,你和誰在一起,如何戀愛。父母不會怎麼管,不提Gay不Gay的問題,而是美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覺得比國人要輕鬆很多。我還記得當時剛出國的時候,國內很多人都覺得我是逃避高考什麽的才出去。我其實是很不喜歡當時那個時候的,我總覺得,這是我的事情,管你們什麽事情。國內人愛攀比,在國內壓力真的是很大。我曾經聽過很多朋友和我說,想在美國工作2-3年再回國。但是我一直想反問,你真的覺得你走的了么?也可能因為自己高中就出來了,到現在都第5個年頭,已經大概適應了美國的生活與為人方式。前兩天跟我一起進入DTT的學姐告訴我,她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做的好,她說她怕自己會做的不開心,她說她聽EY的一個朋友(中國人)說自己好辛苦,融入不了美國人的這種生活,她們都是國內讀完本科,研究生才出來的。所以我覺得,人一定要做好的記得選擇。不要生活得不開心。
-- by 会员 clairexuan9 (2012/12/30 23:59:08)




真棒的分享!

关于融入,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有点不同。我没到美国的时候,我想了很多自己未来的美国生活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我怎么去融入。当我真的到了美国,面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来得及想我自己怎么去融入生活,而是似乎觉得,我就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我要尽我的力量去做些事情,帮助安抚受伤的灵魂。那个时期的美国空前团结,所有的人,不分年龄种族,大家聚在一起,用不同的力量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等过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当时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朋友,才发现我那时刚来美国一个星期,他们惊呼,我怎么觉得你就是我们街上最最常见到的邻居,你就是美国人。我当时感觉很骄傲,不是说人家说我是美国人我骄傲,而是一种自己的付出被认同的感觉。如果你在911当下的气氛中,你可能就会体会到,被自己身边的人认同是自己人,对于我一个来到异乡几个月的外来户来说,是一件多么让我感动的事。

后来我发现,融入,是要去做事,你付出给这个社区,这个社区就会成为你的家园,你的邻居就会成为你的家人。融入不是说,你们认同我吧,我和你们一样。在我的认知中,融入对我的意义是:She comes from China, and she is my family.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09
ZIYE姐 好给力诶。

梦想、包容和思考将是成功商学院永恒的哲学。

梦想塑造自身,包容达到共赢,而思考成就永恒。
-- by 会员 mst91 (2012/12/30 23:59:27)



这句话太给力了,呵呵。
作者: bb1447    时间: 2012-12-31 00:10
这帖子太高端 。了。
作者: Karmalot    时间: 2012-12-31 00:11
文笔不行,就直接列几点体会吧:

1.即使背景看似相同的人,实际知识结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眼界、价值观千差万别,也导致了即使这些人去同一个地方读同一个项目,他们的感受和收获也千差万别;但是我不认为我有权利评价好与坏,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和选择;

2.人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元的,追求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结果是徒劳也是没有意义的,人要走出去看看才知道世界多大,自己多么渺小;“认识很不一样的人,也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避免把自己的世界当成唯一。”;

3.体会到大陆学生和外国学生在经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一点不用多说很多人应该也有类似感受,我只是觉得大陆的教育环境欠年轻一代太多,这其实也是我希望改变的;

4.出国之前会觉得人应该努力奋斗做一个逆袭的屌丝,上名校考高分进投行挣大钱;出国之后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会思考如何give back to the society,会去想如何真正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以上感受很有可能不全是出国所带来的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12
这帖子太高端 。了。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10:51)



汗,为啥?我开贴的目的,就是想大家都能讨论讨论自己的美国梦(或许可以这么说吧)。

我觉得现在正好是等offer的时候,聊聊务虚的事情,挺有意思的。
作者: overexams    时间: 2012-12-31 00:15
明年即将出国的来顶贴。。其实留学只是为了逼自己一把。也许我们在这里可以找个好工作甚至收入超过在美帝干苦工,但我会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做到最好是什么样。另外,几次去美国最深的印象就是那里文化的包容。也许很多人会有个印象美国偏好aggressive类型,但显然那里也有着无数低调内敛甚至害羞的人。我想美国所谓的倾向aggressive,只是倾向人自我表达的自然愿望而已。同样,美国所倡导的diversity,也是倡导每个人将自己的特点、性格、喜好live to the fullest。这是我想要的东西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15
文笔不行,就直接列几点体会吧:

1.即使背景看似相同的人,实际知识结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眼界、价值观千差万别,也导致了即使这些人去同一个地方读同一个项目,他们的感受和收获也千差万别;但是我不认为我有权利评价好与坏,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和选择;

2.人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元的,追求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结果是徒劳也是没有意义的,人要走出去看看才知道世界多大,自己多么渺小;“认识很不一样的人,也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避免把自己的世界当成唯一。”;

3.体会到大陆学生和外国学生在经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一点不用多说很多人应该也有类似感受,我只是觉得大陆的教育环境欠年轻一代太多,这其实也是我希望改变的;

4.出国之前会觉得人应该努力奋斗做一个逆袭的屌丝,上名校考高分进投行挣大钱;出国之后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会思考如何give back to the society,会去想如何真正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以上感受很有可能不全是出国所带来的
-- by 会员 Karmalot (2012/12/31 0:11:14)



嗯。这段话我特别有感触。

我想起来以前一个小故事,很小的孩子拼拼图,一张很复杂的世界地图,对孩子来说是完全不认得的。但是孩子很快就完成了。父母惊讶的问是怎么做到的。孩子说,这张地图后面是一个人的笑脸,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我想这是一句多么有哲理的话,我们每个人对了,世界就是对的。
作者: clairexuan9    时间: 2012-12-31 00:16
我記得我從小學4,5年級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就是來美國,當時也不知道動力究竟是什麽,也許是教育,也許是美麗的環境。後來有機會高三最後一年出來交換,那一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一路跌跌撞撞過來,經歷了很多破折與磨難,但我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我發現我最喜歡的是美國人現在的生活態度,你和誰在一起,如何戀愛。父母不會怎麼管,不提Gay不Gay的問題,而是美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覺得比國人要輕鬆很多。我還記得當時剛出國的時候,國內很多人都覺得我是逃避高考什麽的才出去。我其實是很不喜歡當時那個時候的,我總覺得,這是我的事情,管你們什麽事情。國內人愛攀比,在國內壓力真的是很大。我曾經聽過很多朋友和我說,想在美國工作2-3年再回國。但是我一直想反問,你真的覺得你走的了么?也可能因為自己高中就出來了,到現在都第5個年頭,已經大概適應了美國的生活與為人方式。前兩天跟我一起進入DTT的學姐告訴我,她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做的好,她說她怕自己會做的不開心,她說她聽EY的一個朋友(中國人)說自己好辛苦,融入不了美國人的這種生活,她們都是國內讀完本科,研究生才出來的。所以我覺得,人一定要做好的記得選擇。不要生活得不開心。
-- by 会员 clairexuan9 (2012/12/30 23:59:08)




真棒的分享!

关于融入,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有点不同。我没到美国的时候,我想了很多自己未来的美国生活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我怎么去融入。当我真的到了美国,面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来得及想我自己怎么去融入生活,而是似乎觉得,我就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我要尽我的力量去做些事情,帮助安抚受伤的灵魂。那个时期的美国空前团结,所有的人,不分年龄种族,大家聚在一起,用不同的力量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等过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当时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朋友,才发现我那时刚来美国一个星期,他们惊呼,我怎么觉得你就是我们街上最最常见到的邻居,你就是美国人。我当时感觉很骄傲,不是说人家说我是美国人我骄傲,而是一种自己的付出被认同的感觉。如果你在911当下的气氛中,你可能就会体会到,被自己身边的人认同是自己人,对于我一个来到异乡几个月的外来户来说,是一件多么让我感动的事。

后来我发现,融入,是要去做事,你付出给这个社区,这个社区就会成为你的家园,你的邻居就会成为你的家人。融入不是说,你们认同我吧,我和你们一样。在我的认知中,融入对我的意义是:Lin comes from China, and she is my family.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09:02)



恩,這點我非常贊同,其實我對國內大學四年的生活怎麼樣不是特別瞭解,不過通過那些研究生的相處方式,我大概可以猜到一些。有一些東西,真的是你看到就會可以感受到的。我那個學姐和我說,她一直覺得我們特別自信,但是她自己就沒有那麼自信,我覺得她已經很優秀了,但是他們往往是自己內心沒有給自己好的暗示,其實我剛出來時候也是這樣的感覺,導致我高中沒有怎麼交朋友,也是因為自卑。融入其實是一個過程。


我還有另一個感受就是,我越來越相信GOD了,呵呵。我以前是無神論者,但不知怎麼的,現在越來越覺得上帝與我同在,當然我沒選baptized, 因為我不覺得自己可以堅持每週日去禱告,如果做不到我覺得是對上帝的褻瀆。但只要心中有他,我覺得就够了。
作者: bb1447    时间: 2012-12-31 00:18
我的观点还是不说了,说了会被群嘲
作者: bb1447    时间: 2012-12-31 00:18
这帖子太高端 。了。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10:51)




汗,为啥?我开贴的目的,就是想大家都能讨论讨论自己的美国梦(或许可以这么说吧)。

我觉得现在正好是等offer的时候,聊聊务虚的事情,挺有意思的。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12:47)

没什么,我的观点不是主流,不说算了,会被群嘲的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19
我来美国之后第一个周日到教会去听牧师布道,当时美国正在鼓励自救和互相扶持。牧师那天的主题就是,什么是joy。他说,Jesus 第一,Others 第二,Yourself 第三,这个JOY的排序,就是Joy。

当时这个说法对我的震动很大,我觉得,当你真正谦卑下来,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把别人放在你的前面,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19
我的观点还是不说了,说了会被群嘲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18:03)



不会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想法,这里就是在分享,不会有人嘲笑的。
作者: Karmalot    时间: 2012-12-31 00:19
我的观点还是不说了,说了会被群嘲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18:03)




说吧,要没有点不一样的声音那CD不就成。。。那啥了

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讨论才有意义~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21
我的观点还是不说了,说了会被群嘲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18:03)





说吧,要没有点不一样的声音那CD不就成。。。那啥了

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讨论才有意义~
-- by 会员 Karmalot (2012/12/31 0:19:58)



就是啊,放心,这个帖子,保证不会成为。。。那啥。

这不是有斑竹在呢么?
作者: Serena0710    时间: 2012-12-31 00:22
我的观点还是不说了,说了会被群嘲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18:03)






说吧,要没有点不一样的声音那CD不就成。。。那啥了

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讨论才有意义~
-- by 会员 Karmalot (2012/12/31 0:19:58)




就是啊,放心,这个帖子,保证不会成为。。。那啥。

这不是有斑竹在呢么?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21:23)

是不是该接句版主大哥威武~~哈哈~


好贴~
作者: bb1447    时间: 2012-12-31 00:25
好吧,那要我说我没什么美国梦,我也没觉得美国比天朝好在哪了。一个规范的社会,高度成熟的社会诚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相对缺少机会,在天朝你可以浑水摸鱼,钻各种漏洞和空子,利用关系解决一些问题。我出去只是想换个环境静下心来学点东西,之后再回来。。
而且我觉得在美国工作的话,你永远都只能是为他们的所谓白人精英阶级打工,自己不会也没有可能进入精英阶级。
当然你可以说我想得很远很渺小,但是人生不就是赌一把么,在天朝虽然可能粉身碎骨,但是也可能飞上枝头,去美国我估计只会平平淡淡一辈子
作者: comesagain    时间: 2012-12-31 00:26
对屌丝来说因为一心只想自己怎么变成功变富有所以什么社会责任兴趣爱好他都无视,只一心想着如何快速赚钱,所以就选择走那些自己以为或者看到别人走过的成功的道路,这也是cd上很多人的想法

中国人大部分都不自信,所以总想用最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27
好吧,那要我说我没什么美国梦,我也没觉得美国比天朝好在哪了。一个规范的社会,高度成熟的社会诚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相对缺少机会,在天朝你可以浑水摸鱼,钻各种漏洞和空子,利用关系解决一些问题。我出去只是想换个环境静下心来学点东西,之后再回来。。
而且我觉得在美国工作的话,你永远都只能是为他们的所谓白人精英阶级打工,自己不会也没有可能进入精英阶级。
当然你可以说我想得很远很渺小,但是人生不就是赌一把么,在天朝虽然可能粉身碎骨,但是也可能飞上枝头,去美国我估计只会平平淡淡一辈子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25:21)



嗯。非常非常多人都是有这样的感受和想法的。
作者: C2012    时间: 2012-12-31 00:27
1 收获了家庭。结婚了。。(今年23岁 属于早婚)
  老公  非公民非绿卡非名校   普通家庭 日子平淡 我很满足 没什么额外的追求
2 美国整个社会 医疗教育呀家庭稳定性呀之类的  至少我很喜欢
3 学美国人做事的认真 一脚踏实地的做事 在美国公司上班一个感触就是 大家都在很努力的工作 效率很高
4 心态成熟了 可能是年龄增长 也可能是视野比以前开阔了一点 比以前更低调为人 更淡定啦
作者: Serena0710    时间: 2012-12-31 00:27
对屌丝来说因为一心只想自己怎么变成功变富有所以什么社会责任兴趣爱好他都无视,只一心想着如何快速赚钱,所以就选择走那些自己以为或者看到别人走过的成功的道路,这也是cd上很多人的想法

中国人大部分都不自信,所以总想用最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 by 会员 comesagain (2012/12/31 0:26:16)

被戳中o(╯□╰)o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28
1 收获了家庭。结婚了。。(今年23岁 属于早婚)
  老公  非公民非绿卡非名校   普通家庭 日子平淡 我很满足 没什么额外的追求
2 美国整个社会 医疗教育呀家庭稳定性呀之类的  至少我很喜欢
3 学美国人做事的认真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做事 在美国公司上班一个感触就是 大家都在很努力的工作 效率很高
4 心态成熟了 可能是年龄增长 也可能是视野比以前开阔了一点 比以前更低调为人 更淡定啦
-- by 会员 C2012 (2012/12/31 0:27:10)



赞啊!
作者: BlackwellA    时间: 2012-12-31 00:28
我来美国之后第一个周日到教会去听牧师布道,当时美国正在鼓励自救和互相扶持。牧师那天的主题就是,什么是joy。他说,Jesus 第一,Others 第二,Yourself 第三,这个JOY的排序,就是Joy。

当时这个说法对我的震动很大,我觉得,当你真正谦卑下来,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把别人放在你的前面,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19:04)



前段时间还有俩摩门教的Sister在我们那传教,从美国过来的。 每周和她们见一次,和她们聊了一个半月~


多容忍,时刻感恩,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作者: clairexuan9    时间: 2012-12-31 00:31
好吧,那要我说我没什么美国梦,我也没觉得美国比天朝好在哪了。一个规范的社会,高度成熟的社会诚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相对缺少机会,在天朝你可以浑水摸鱼,钻各种漏洞和空子,利用关系解决一些问题。我出去只是想换个环境静下心来学点东西,之后再回来。。
而且我觉得在美国工作的话,你永远都只能是为他们的所谓白人精英阶级打工,自己不会也没有可能进入精英阶级。
当然你可以说我想得很远很渺小,但是人生不就是赌一把么,在天朝虽然可能粉身碎骨,但是也可能飞上枝头,去美国我估计只会平平淡淡一辈子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25:21)



恩,很多人都是這種觀點,這就看自己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態度以及方式,賺大錢我覺得還是國內靠譜。
作者: bb1447    时间: 2012-12-31 00:31
对屌丝来说因为一心只想自己怎么变成功变富有所以什么社会责任兴趣爱好他都无视,只一心想着如何快速赚钱,所以就选择走那些自己以为或者看到别人走过的成功的道路,这也是cd上很多人的想法

中国人大部分都不自信,所以总想用最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 by 会员 comesagain (2012/12/31 0:26:16)


被戳中o(╯□╰)o
-- by 会员 Serena0710 (2012/12/31 0:27:12)

一心想着赚钱确实没错,我就是认准了天朝接下来十年是有机会让你迅速暴富的,所以才只是出去镀个金,然后回来搏一把
作者: overexams    时间: 2012-12-31 00:33
对屌丝来说因为一心只想自己怎么变成功变富有所以什么社会责任兴趣爱好他都无视,只一心想着如何快速赚钱,所以就选择走那些自己以为或者看到别人走过的成功的道路,这也是cd上很多人的想法
中国人大部分都不自信,所以总想用最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 by 会员 comesagain (2012/12/31 0:26:16)


被戳中o(╯□╰)o
-- by 会员 Serena0710 (2012/12/31 0:27:12)



这是人生所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吧,对于一个homeless来说他可能也不会去关注环保啊社会啊社区啊这些概念,就像在人人争先致富的天朝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去思考这些。毕竟美国人也有过相同的阶段,中国只是再经历一遍而已无可厚非
作者: Karmalot    时间: 2012-12-31 00:37
对屌丝来说因为一心只想自己怎么变成功变富有所以什么社会责任兴趣爱好他都无视,只一心想着如何快速赚钱,所以就选择走那些自己以为或者看到别人走过的成功的道路,这也是cd上很多人的想法

中国人大部分都不自信,所以总想用最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 by 会员 comesagain (2012/12/31 0:26:16)




被戳中o(╯□╰)o
-- by 会员 Serena0710 (2012/12/31 0:27:12)



一心想着赚钱确实没错,我就是认准了天朝接下来十年是有机会让你迅速暴富的,所以才只是出去镀个金,然后回来搏一把
-- by 会员 bb1447 (2012/12/31 0:31:45)




我觉得倒不是说想着赚钱有没有错,你的价值观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是啥都无所谓

只不过我认同和欣赏giving back的价值观,并且据我有限的观察外国人中有这种价值观的人比例会多一些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0:37
我特别理解现在很多朋友包括我身边的海龟对国内机会的热情,我也特别觉得这样的激情很棒!

可能我是属于名利来得比较早的人,在国内的那些年,正好赶上了中国传媒业体制大改革,赶上了房地产第一波热浪,一切都抓住了机会,什么都来得太快了,让我一个20多岁的人有点眼晕。我体验过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的福利待遇住房提升仕途,我走过;体质外的外快平台资源,我也拿过。所以好像经历了这一切之后觉得,名利也不过如此。

我有时候在想,人生的每个阶段,真的是不可跨越的,如果没有我赚钱的过去,也许没有我今天的反思;同样的,我不能用我今日的想法,去告诉正在走上赚钱道路的年轻人说,钱也没啥。我总觉得,生活就是要一段一段走下来,才能发现,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没有对错,只是不同阶段下的选择。


抓住机会,才能丰富经历;丰富经历,才能感受内心;感受内心,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是谁。这个过程,注定今天的中国年轻人,都要经历。
作者: C2012    时间: 2012-12-31 00:45
我简单说一下想法哦。(可能不对):

有人说“回国升职快 在美国一辈子只能给白人打工 平平淡淡的一生”:
 a. 语言的原因是一个大的原因让你升职升不上去
 b. 回国升职,但是毕竟升职的人还是少数。。怎么保证升职的人就是你呢?在美国 你踏踏实实的好好工作 就会有回报
 c. 赚大钱也一样,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那个人不一定是你 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d. 在美国 如果有本事 一样可以做领导 一样可以创业 我反而觉得美国社会相对来说更公平一点 起码给普通人机会
 e. 可能在美国 有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崇拜感。。比如你开个宝马的车。。美国人也没觉得你怎么特别。因为几乎有工作的人 都能买得起宝马。。人们不会因为你开个宝马车 就会对你另眼相看的啦。。
作者: bb1447    时间: 2012-12-31 00:50
我简单说一下想法哦。(可能不对):

有人说“回国升职快 在美国一辈子只能给白人打工 平平淡淡的一生”:
 a. 语言的原因是一个大的原因让你升职升不上去
 b. 回国升职,但是毕竟升职的人还是少数。。怎么保证升职的人就是你呢?在美国 你踏踏实实的好好工作 就会有回报
 c. 赚大钱也一样,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那个人不一定是你 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d. 在美国 如果有本事 一样可以做领导 一样可以创业 我反而觉得美国社会相对来说更公平一点 起码给普通人机会
 e. 可能在美国 有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崇拜感。。比如你开个宝马的车。。美国人也没觉得你怎么特别。因为几乎有工作的人 都能买得起宝马。。人们不会因为你开个宝马车 就会对你另眼相看的啦。。
-- by 会员 C2012 (2012/12/31 0:45:18)

不是回国升职快。而是天朝社会不成熟,不成熟意味着需要改革,而社会的改革正是暴富最好的机会。。极端的例子参见苏联解体导致歌行业寡头的形成,最有名的一个是车仔的老板阿布。当然你可以说我眼里只有钱,但是这正是天朝这个时代的烙印
作者: clairexuan9    时间: 2012-12-31 00:50
我简单说一下想法哦。(可能不对):

有人说“回国升职快 在美国一辈子只能给白人打工 平平淡淡的一生”:
 a. 语言的原因是一个大的原因让你升职升不上去
 b. 回国升职,但是毕竟升职的人还是少数。。怎么保证升职的人就是你呢?在美国 你踏踏实实的好好工作 就会有回报
 c. 赚大钱也一样,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那个人不一定是你 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d. 在美国 如果有本事 一样可以做领导 一样可以创业 我反而觉得美国社会相对来说更公平一点 起码给普通人机会
 e. 可能在美国 有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崇拜感。。比如你开个宝马的车。。美国人也没觉得你怎么特别。因为几乎有工作的人 都能买得起宝马。。人们不会因为你开个宝马车 就会对你另眼相看的啦。。
-- by 会员 C2012 (2012/12/31 0:45:18)

贊同 a, b, c, d, e. 尤其是d,我們這裡DTT的兩個部門主管,也就是比partner低一級的director都是亞洲人。其中有一個英文accent也有點嚴重,是個韓國人。所以不是你做不上去,而是機會和努力都很重要。
作者: luoyezi1791    时间: 2012-12-31 00:56
在选择学校,等待结果的时候给了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说说心里的想法实在是太好了。
看了前面的帖子,感受很多,受益很多。
一直觉得赚钱这个事情随遇而安就好,很多靠的是机遇。
想去美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之前的交换让自己觉得在国外不管学习还是生活,周围的环境和相处的人都让自己的整个生活态度变的更加积极,更加乐于交流和奉献,敢于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实现一些自己稀奇古怪的想法。
中国的传统就是随大流,大家怎样我也怎样肯定不会错。于是把那些不一样的人用另类的眼光去看,觉得他们才是奇葩。结果就是更多的人被吓到,而不敢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学自己想要学的。自己觉得越来越功利现实,没有梦想和希望,就像大家说的逆袭是无法实现的奢望。
也许很多能力强的人仍然能坚持自己,但是多数还是随波逐流了。
为了让自己开心,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享受生活,去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和能去做什么,这个可能就是自己最想得到的收获吧!虽然现实可能没有那么美好= =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1:41
再说点实际的收获。

我不是商业专业出身的,虽然做了很多年商业工作,但当我希望能够再往上发展一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遇到了障碍。除了合作交流眼界这些方面之外,在做重要商业决策的时候,我往往凭借经验和直觉,这种做法有时成功也有时失败。我在创意、客户服务,还有战略执行方面有长处,但是对于成熟的商业架构,财务方面的分析,以及更进一步的眼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足。用我老公的话来说,就是,我能看到一步两步,但看不到三步四步。我能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卖掉套现,但无法成功带领它上市,也不敢于兼并,也无法保证未来复杂化的业务方向能够不出现重大错误。

而我的商学院学习,通过大量的案例,我提高了财务方面的分析能力,在战略课上的每个例子每个模拟,几乎都反映了我过去商业生涯中的现实困境。通过老师的点拨,同学从不同角度的切入和讨论,我觉得我对于商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也同时在思考,我是不是真正具备企业家精神和气质,还是应该走一条职业经理人的道路。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1:47
我记得当初我写申请文书的时候,其中一篇essay我搞得形式非常之剑走偏锋。

那个问题是在问,你觉得MBA能够给你带来哪些收获。我把回答问题,变成了我的问题list。

我在文章中写出我的困惑,列了我印象中大约将近30条问题。我面试的时候,我的教授直接问我,你有兴趣帮我做案例吗?因为你的essay让我印象太深刻了,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案例。你没有回答essay的问题,却字字在回答essay的问题:MBA能帮我解决这些问题吗?

他说,我约你来面试,其实不是面试,而是我想亲自告诉你,这是你提出的挑战,你要用两年时间,给我继续你的essay,当你毕业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

是的,我就是带着我的困惑去读书的。我毕业的时候和我的教授吃饭,我对他说,有些问题,我找到了答案;有些问题,我没找到答案;还有些问题,我知道,我当初就不应该这么问。他大笑,说,我对你不该这么问的问题很有兴趣。你觉得今天,你会怎么提问?当下我们都会心的笑了。

记得我当年的面试,老师上来就说:你实在是太爱问问题了。我说是啊教授,我学新闻出身,我曾经以提问为生。毕业的时候我对老师说,我毕生都脱不了自己传媒工作的烙印,但是我不再那么爱问问题了,我想用未来的生活,去给自己漂亮的答案。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00
是的,我的商学院另一大收获是:我学会了多做事,少空想,办法总比问题多。

我这个人可能有点偏执。看我的ID就知道,我是个水瓶座。有点完美主义,这体现在我做事风格上,经常是,要冷静自持,要想好了再做。也由于我曾经的一系列成功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履历,不想给自己犯错误或者说犯愚蠢错误的机会。

可是我也发现,这样的性格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想得多,做得少,总想有一个完美的进可攻退可守的行动方案,总要计划一个周全的安排,而让生活缺少一些冲动下的激情。而往往,激情会碰撞出火花,而我,却经常把激情反复论证之后耗尽了再说。

读MBA,是我人生中少数几个冲动下的决定,虽然后来回想起来觉得是水到渠成,但在当下,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之后老公在饭桌上的一句话:不然,你去读个MBA?我正在喝汤,头也没抬,说:好。

接下来的时间就很忙碌了,一边结束手头的工作,一边考试申请,然后就稀里糊涂去读了。可是今天让我回忆,我觉得我的人生中最不后悔的几个冲动决定,都成为我最重要也最正确的决定。比如结婚,比如生孩子,比如出国,比如创业,比如读书,还比如,今天在这里发这个帖子说心事。:)

等我真正走上了一段旅途才发现,原来路上的风景比我之前的想象更美;路上的挑战比我之前的预计更大;而路上的收获与思考,比我之前的准备,更深刻而充分。

好多事情你不做起来,是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改变的;你也许做得过程中和之后的目标,早已远离了你的初衷,但那又如何,重要的是你成长了,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作者: maggie睿瑛    时间: 2012-12-31 02:02
支持ziye姐!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04
不做家务,就不会摔破碗;不行动起来走上留学或其他的道路,你就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潜力,你甚至不知道你到底会不会喜欢这条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自己是非常鼓励那些有条件出国留学的同学出来走一走看一看的,甚至,有条件的话,真的留下来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做一个学生和做一个当地的纳税人,你的想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做一个看客和做一个居民,你对社区的认知会有决定性的改变。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08
我在商学院,经常遇到很多案例,是我觉得根本不会有结果的。比如我们的战略课,最后一个大项目就是每个小组给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你必须要扭转它的局面,你打算怎么做。

说实话,我看我们组的公司,我最大的直觉和冲动是,找买家买下它,因为我实在觉得,没这个必要去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扭转一个注定成功不了的公司了。老师说,卖掉不是选择之一。我当时觉得老师疯狂,因为当下有买家,无疑卖掉是双赢。

当你知道你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却也是激发你的潜力的时候。我们为了完成作业,说好吧,咱们就使劲儿想吧,反正不能卖,看看死马当作活马医,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可居然居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班上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公司拿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潜能。我们组的美国人说:这就是美国精神,一定要成功!我说错了,这是中国精神,我们很多年前就有大庆精神,王进喜同志告诉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11
当一个人没有了其他选择的时候,他可能会赢得巨大的进步。这个事例我经常用来教育我老公要如何经营婚姻。我说你看看过去吧,盲婚哑嫁,因为没法离婚,大家也就学会了婚姻内解决问题。现在呢,这个不好大不了换一个,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嘛。:)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15
美式商业教育给我的另一点启发是,生活和工作分开,情感与专业分开。

这其实或许是那句著名的人权宣言: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我在当年中国的大背景下,学到的是党指挥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我们到底要坚持什么样的舆论导向,到底要给人民群众带来什么样的文化产品。

我的美国教育告诉我,你可以特别讨厌这个人,但是他拥有和你一样的权力,你对他的喜好,完全不影响你与他的专业合作。你不喜欢他,生活中可以完全没交集,但工作中,要积极协作,努力配合。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21
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做一年级MBA的mentor,我带的一个小组遇到了严重的合作问题。一个印度来的女同学,她对我伤心的倾诉她们组其他美国同学对她漠不关心,而他的美国同学们对我说,我们合作的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我觉得我一个男生,过分关心她的私生活,是对她的不尊重,也是不专业。

由此,我们引发了一个文化差异导致专业认知和人际交流的大讨论。

东方文化中似乎更加愿意和亲密的人与朋友发展商业关系,因为我私下里认识你信任你,所以我们可以亲密无间的合作。美式文化中似乎很少有在同事中发展亲密朋友关系的特点。比如,我的facebook和我的linkedin,可能是分别完全不同的圈子。

所以有些刚来美国的东方人,似乎觉得美国文化有点冷漠,我释放了善意,却没有特别亲密的感觉,这也是很多人觉得融入不了美国生活的一个方面。

而对我来说,我却恰恰很欣赏这样的处世方式。我们在工作中,用一种专业的态度,而在生活中,看缘份。我朋友众多,和同事们相处也非常融洽,可我不认为前者必然等于后者。

如果我们能够用一种宽松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可能自己会放松不少。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30
哎,这个帖子,看得多,说话的少。我在自说自话,完全没有交流的感觉啊。可能这个话题不适宜这个版面吧。
作者: wangning1123    时间: 2012-12-31 02:34
恩呢 顶一下ziye姐
这个帖子太适合我现在读了 有了很多走出去看看的动力
我也来加入一下讨论吧
除了感情原因外,我出国的动力有一个就是走出去闯一闯,在国内可以预见30年以后的生活,出国面临着很多未知和挑战。
年轻的时候多闯荡一番,等以后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没有后悔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36
恩呢 顶一下ziye姐
这个帖子太适合我现在读了 有了很多走出去看看的动力
我也来加入一下讨论吧
除了感情原因外,我出国的动力有一个就是走出去闯一闯,在国内可以预见30年以后的生活,出国面临着很多未知和挑战。
年轻的时候多闯荡一番,等以后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没有后悔
-- by 会员 wangning1123 (2012/12/31 2:34:14)



感谢顶贴啊。

嗯。我经常被问到,女孩子出国应该趁早呢,还是应该工作几年呢。其实都各有利弊。不过对于相当多同学来说,可能工作之后的牵绊会大一些,所以你说的趁着年轻出来看看,这样其实挺好的。
作者: enyalz    时间: 2012-12-31 02:42
说的太好了,顶一个先。。。

亲身体会了其他国家的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多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才能在反思与比较中认识自己;

尝试过走不同的路,才能知道最适合自己的是哪一条。。。

CD上申请MBA手册的名字我很喜欢,"做最好的自己"。去读更多书,经历更多事,结识更多人,思索更多问题,一点点发现真正的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作者: ClaudiaJL    时间: 2012-12-31 02:42
隔一会就会来看一下,并不想打断子叶姐的思路

此贴温柔,但同时也很有力量,我觉得是适合master版的,但毕竟版里很多大四本科生,你难免少知音。我一直认为,经历的少了,读的书少了,人的气质也就差了。所以欣赏子叶姐开帖让大家有分享和思考的机会,价值观的认同与否是私人的不重要的事情,能够引发思考和反省的人和事本身才是瑰宝。

也许很多人羡慕子叶姐的眼光和阅历,但作为学生们也不用妄自菲薄,大家同样有着别人艳羡的年轻和莽撞,有想说的话,留下只言片语也是互动的方式。彼此欣赏,在合适的时候遇到,结为朋友携手走过一段路,然后各自潇洒的前行就好。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2:49
我的初衷本来是看到了讨论MSF就业出路的帖子,然后觉得吧,其实有些收获未必是基于毕业时候的那个工作offer的,所以想开个帖子聊聊除了就业之外的那些事儿。然后写着写着,好像觉得和master版关系不大了。本想抛砖引玉,没想到发的时间不对,弄成了自说自话。

其实大家多聊聊轻松的话题挺好的,别总盯着就业,说不定天地更宽阔一些。

而就业本身,也是和一个人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你在未来发展上有什么想法,你能到什么境界,其实在你找工作的过程中,你的简历上,你的面试谈吐中,挺能反映出来的。聊点有意思的人生故事,捋捋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也挺好的,你们觉得呢?
作者: xuganwilliam    时间: 2012-12-31 03:02
我的初衷本来是看到了讨论MSF就业出路的帖子,然后觉得吧,其实有些收获未必是基于毕业时候的那个工作offer的,所以想开个帖子聊聊除了就业之外的那些事儿。然后写着写着,好像觉得和master版关系不大了。本想抛砖引玉,没想到发的时间不对,弄成了自说自话。

其实大家多聊聊轻松的话题挺好的,别总盯着就业,说不定天地更宽阔一些。

而就业本身,也是和一个人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你在未来发展上有什么想法,你能到什么境界,其实在你找工作的过程中,你的简历上,你的面试谈吐中,挺能反映出来的。聊点有意思的人生故事,捋捋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也挺好的,你们觉得呢?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2:49:33)



我很喜欢你的生活态度。。你看的很透,这样很好又很不好。。


其实 ziye姐。。其实有些人有能力看得透但是却不太想去看透。。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我爸的一句话: 难得糊涂


但是我觉得我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喜欢这句话。。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3:25
其实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看的很透的人。我只是努力在了解自己,努力在和身边的世界对话。我是一个“入世”型的人,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喜欢的一句话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欣赏道家的飘逸淡定,却也积极践行儒家的济世救人。我小时候印象特别深的一部小说/电影是《高山下的花环》,题记里面陆游的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位卑未敢忘忧国。

是的,我就是一个矛盾的人格,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东方哲学的烙印,西式文明的熏陶,在我身上碰撞和交织着。我觉得无论我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人生,这辈子能够学习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善其身,能够影响身边的人和我一样快乐并满足,我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挺值得的。

在我的认知中,没有什么生命是全能全知的,特别明白的人不多,不过,追求明白自己和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一直是我的目标。

其实在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后面,我更喜欢那句款跋:“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我一生所求,也不过是“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罢了。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3:38
继续说我的感受吧。

要说我的读书生涯很失败的地方,那也是不少的。

第一,还是万恶的功利心啊。

我们学校的MBA项目很有意思,开了10个方向(现在变成了9个),每个方向都需要你选够一些课程才能完成,当然,你什么方向都不选,也没关系。我的每个学期末,为了这个选课表,可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为什么呢,因为我犯了最简单的错误,我想什么都占住。

比如吧,如果我想选择两个方向,我就一下子满了二年级的10门课,而如果我可能多选两门别的课呢,我甚至可以拿到三个方向,因为有些课程属于多于一个方向的。而还有些课程,不属于任何方向,或者,属于的那个方向,并不是我的目标方向。

说的这么绕,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我要为了简历上的一行方向几个词,还是要选一些有意思的课,这本来不是一个难题,但却因为我什么都想要,而成为一个极大的困扰。

另外还有一条,也成为我选课的障碍,那就是,我到底怎么平衡一个学期五六门课的难度和收获呢?比如,广告这门课,对我就是玩儿一样,我自信我这个拿过中国广告奖的出身底子,玩转这门课搞个A,那是富余啊富余。那么,我要上这个,还是要上努力死了最高成绩也只是B的M&A课呢?

我追求完美的要死个性,让我纠结啊痛苦啊,浪费了不少脑细胞。

结果呢,就是我在放弃了好几门很棒的课程之后,意识到自己这么做的错误,最后只拿了一个方向。也就是说,我选课过程彻底失败,因为我啥都想占住,结果我啥都没占好。
作者: ChinaHawk    时间: 2012-12-31 03:45
人们在试图融入他人文化时,才能深刻了解自己的文化。
跳出舒适圈,进入国外一个各种不可预见的新环境,这种留待每个人自己经历后才能填空的不可预见性本身,其实就是最大价值。
面临很多人生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精打细算其实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每个人选择前评估不同选项会给自己带来的得失,其实常常不能得冰山一角。拿别人的经历做参照系,也常常谬之千里。愈重大的选择,往往愈是如此。
家境允许的,就洒脱点,自己出国找答案罢。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3:47
第二条,没法总结,先写着看。

我一入学就知道,我这个学位,不是打算用来找工作的。因为我读书的过程中,正好赶上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另外一个州。我当时第一不打算跨州找工作,第二,其实我压根也就不打算毕业之后立刻工作。(我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工作了很多年,累了,刚结束了公司,打算休息几年,也希望多些时间陪孩子们读书玩耍和旅游。)第三,说实话,我找工作有点困难,因为之前的title和收入比较高,猎头来找我的,通常是那种更高一阶但是要牺牲很多家庭时间来出国际差的职位,我有点不太想为了钱而牺牲家庭生活了。

我当时给自己MBA后的安排是,全职做几年社区服务,中间再继续充电学点东西,等孩子大了我再继续自己的事业。

所以我在我们班,是少数几个工作方面的淡定派。算就业率,我们是分母那种。

也因此,我压根没有找实习没有找工作,说白了,我就没有体会过MBA生涯最惊心动魄的那个阶段。这在当下,被我的同学们咬牙恨着,这在后来,成为我觉得特别可惜的决定。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3:54
为什么可惜呢?因为后来我渐渐明白,找工作这回事,过程更重要一些。

我这么多年职业生涯,没有找过工作。在国内,我是毕业读研,然后国家分配,然后被其他单位挖走。在美国,我是做社区服务的过程中结识合作伙伴,一起创业,后来被挖到客户公司。

我对于招聘的想法和心得,远远大于对于求职的想法和心得。当然,也许因为这样,我经常被我身边的朋友们请教如何进行求职,因为我挑剔的眼光,给了他们一个很现实的模拟过程——我会最大程度从招聘者的角度给他们意见。

可是,我的人生缺失是,我没有机会经历市场对我的检验。如果今天让我准备简历和面试,我会做得比较完美,因为我把招聘那一方的问题都想到了,我知道他们要看什么要听什么。可是,我却失去了犯错误的机会。

如果我的MBA重来一遍的话,我会特别特别努力的找实习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我会更勇于表达不完美的真实自己,看看这个自我能够多大程度上被市场所接纳。而我的不找工作,让我失去了一个很棒的成长机会。这是我特别遗憾的地方。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4:06
第三条,我和经验不那么丰富的同学交流不够。

我那种追求自我成长的劲头,在入学之后发挥的特别明显,我下意识的去更多接触那些有资深的工作背景的同学,因为我们更有共同语言。而对于一些工作经验不多的同学,我有点不知道如何聊下去,因为经常几个问题问人家下来,似乎就变成了我在面试人家:你过去做过些什么啊?哦,那你为啥读MBA呢?哦,你准备选什么方向啊?你找什么方面的工作呢?

这些话语,我自己都觉得说的特别郁闷。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们班有一个几乎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又特别害羞的同学,原来有特别激动人心的生活经历,我们那次聊了有一个下午,我觉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丰富的东西。后来我反思,其实能够加入这个项目的同学,都有特别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又怎么能主观的认定经验不如我长的同学就不能带给我帮助呢?可惜的是当我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大家已经都进入了最紧张的求职期,我也失去了宝贵的认识我可爱的同学们的机会,因为大家都忙起来了。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2-12-31 04:07
我好像把这个帖子变成了自己的生活回顾,真是要命。
作者: clairexuan9    时间: 2012-12-31 04:29
我好像把这个帖子变成了自己的生活回顾,真是要命。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4:07:50)



你寫吧,都在看。挺好的。
作者: 贱才子    时间: 2012-12-31 04:40
刚度假回来就看到这样的好帖,赞一个

其实每个人的标准和价值观都是diversed,我身边的msf chaser也很少有指望读个msf就怎么怎么地的,与其不断说教,不如就这样像ziye姐做一个感悟者
作者: li278630713    时间: 2012-12-31 05:48
顶下ziye姐!好贴啊,我十分赞同!

我是属于稀里糊涂出国的那种,当初根本没想过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感觉美国本科教育给我的机会就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课程,从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来说说我的感悟吧:

1. Academic非常重要。相比国内浮躁的学术气氛,美国的高等教育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合作和探究。应试的弊端大大的显示出来。虽然每次修到很恶心的课都感觉“醉生梦死”的错觉,但后来会发现真的收获很多很多。
2. Critical thinking是必须的。我不敢说“和谐”的思想有多么不好,但是人们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能让别人的思考决定你自己的判断。
3. 学会帮助。出国前对老外那么爱管闲事的做法也很好奇,后来发现那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个人的素质也会很大的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状况。而这种道德学习绝不是单从书本上得到的。。。
4. 不要过于功利和虚荣。也许商学院是比较“功利”的学院了吧,呵呵。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重点,而不是单纯的受限于financial方面。。。学校排名真的真的不是那么重要,老美绝对不会拒绝你是因为你毕业于一个非“名校”。我认为自我的成长和unique characteristic要重要的多。(这个有点跑题哈。。。)

diversified真的很重要!成为自己吧!
作者: nadine1009    时间: 2012-12-31 08:04
还没出国。。。我的基本目的是,换个环境、更好地认识自己,终极目标还是留美工作。。。感觉我好功利啊

借机问个问题:如果让子夜姐选择,没工作经验的小白出国读master ,有几年工作经验出国MBA,子夜姐会衡量哪些因素啊?

尤其是对于女生年龄因素不能忽视...但是赶鸭子上架似的读master总觉得有些欠思量...
-- by 会员 nadine1009 (2012/12/30 23:52:00)




其实功利的目标没什么不好的。人总是在当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支撑着自己完成这段路程。而当你完成了回头来看,或许你的目标已经不同,你已经站在了新的一个起点和境界上,人都是慢慢成长也在慢慢调整着自己的目标的。不过,留美工作只是你现阶段的目标,一定还不是终极目标啦。:)

我觉得你的问题吧,复杂性和偶然性比较大。我当年就是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在国内读的,三年呢。当然三年中也在进行着很多专业工作而已。我觉得年龄因素的确是个衡量。但是怎么说呢,当你过了30岁回头看,可能25和27岁没那么大的差别。不过你在22岁的当下,也许就会觉得25是个坎。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申请学校和申请工作两头准备,等到拿到了offer再来衡量选择的问题。我比较现实,我不太想如果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这回事,我可能想之前先去做,看做出什么成绩和结果来再说。或许你拿到结果的那一刻,你当初的想法已改变,做的过程是会影响人的认知的。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0 23:56:57)


谢谢子夜姐!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
确实现在的我不必非得思考出一个所谓的结果,与其空想倒不如多去做些实事儿、切身体会一下~
鞠躬感谢。帮我大忙了!
作者: abc301    时间: 2012-12-31 08:26
顶一个
作者: legendhxy    时间: 2012-12-31 08:38
顶一个。ziye姐姐的话都很启发人~
作者: 记得当时    时间: 2012-12-31 09:12
顶一下!大早上开开电脑看到这样有营养的话实在很受益~

我去美国最大的原因是当年在UC Davis交流的那个学期,之前在学校学过公司理财,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教的,但是在UCD,我决定仍然选公司理财这门课,就是想比较一下国内外教育究竟有什么不同,结果很吃惊。

国内教一个理论,教一个公式,然后出习题:“A公司blablabla, B公司blablabla~~问怎么办?”
但是当时UCD的这门课上,每周都有作业,作业除了最基本的掌握公式、理论以外,还经常出一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公司是实体的,数据是雅虎财经上刚刚扒下来的,那种感觉真的有学有所用的感觉。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想继续在美国读MSF的原因,踏踏实实地学些本事吧~

另外,受闺蜜影响,两个人挺喜欢瞎折腾,去年年底开始就筹划做一个交换旅游的网站,本身喜欢玩的人自然也喜欢建一个供大家玩的平台了~不过在国内,这样的网站也有,但发展很不好,无论是腾讯、百度这些巨头的收购压力,还是整体的相对保守的氛围,都不足以支撑这个网站,闺蜜3+2已经出去了,所以想尽快出去,完成这个项目,同时将自己的金融、财务能力提高,也好使网站持续运营。

毕竟,创业这种事,到了最后,想法反而是最不值钱的,没有能力让这个想法存活下来、不被别人偷走抢走,那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作者: mst91    时间: 2012-12-31 09:15
ZIYE姐 好给力诶。

梦想、包容和思考将是成功商学院永恒的哲学。

梦想塑造自身,包容达到共赢,而思考成就永恒。
-- by 会员 mst91 (2012/12/30 23:59:27)





这句话太给力了,呵呵。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09:43)






ZIYE姐,我是DIYER,这个帖子是能让我一个即将DEADLINE的DIYER停下来细细思量的帖子。

年幼时,美国大片里高楼林立,香车美女,想着这儿代表着现代。可如今,一次去美国的经历便告诉我,那儿除了NYC等少数城市,其实远不如中国的北上广。

长大了,想着去美国工作,叔叔阿姨从小告诉我赚大钱,但是如今美国的市场行情对金融留学生来说,无疑是灾难。

但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不断前进。想着为什么我要去U.S?  我不知道答案。为什么拿着国内TOP10一数理金工强校的推免研究生资格,从未满足,我不懂。

再后来,再后来,只是觉得是一种信念——出国的人,特别是DIYER,都是不甘平凡的一族,他们不甘现状,他们善于思考,他们向往自由,他们都是战士。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作者: Freewill2012    时间: 2012-12-31 09:20
ding!
作者: 记得当时    时间: 2012-12-31 09:21
除此之外,关于金融行业,说实在的,涉足不深,所以职业规划什么的真心没有特别想做的~~所以在刚交的一篇essay中,也是有点铤而走险。

我从大三开始一直都有这样一个ultimate goal,希望能做出一点点事情,对人们的生活起到变化,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变化。你看,facebook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虾米音乐改变了听音乐的方式,聚美优品改变了买化妆品的方式;而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帮助客户走出困境,做信用卡产品设计,也可以让持卡人享受哈根达斯周三半价的生活;当然,政府的力量就更大了。

但是,这种ultimate goal毕竟太虚了,还是需要找到一个载体。所以我从大三开始尝试了很多条路,做过一年的科研项目,前面讲到的创业,银行实习,加入学校一个组织由优秀浙商做导师的一个项目,经历了一些,但还没有遇到心动的对象~

all in all,希望换一个环境,让周围的刺激物不同,也许就能找到真正想要的了~~

一点感悟,说的太虚了,勿喷
作者: 记得当时    时间: 2012-12-31 09:27
ZIYE姐 好给力诶。

梦想、包容和思考将是成功商学院永恒的哲学。

梦想塑造自身,包容达到共赢,而思考成就永恒。
-- by 会员 mst91 (2012/12/30 23:59:27)






这句话太给力了,呵呵。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09:43)







ZIYE姐,我是DIYER,这个帖子是能让我一个即将DEADLINE的DIYER停下来细细思量的帖子。

年幼时,美国大片里高楼林立,香车美女,想着这儿代表着现代。可如今,一次去美国的经历便告诉我,那儿除了NYC等少数城市,其实远不如中国的北上广。

长大了,想着去美国工作,叔叔阿姨从小告诉我赚大钱,但是如今美国的市场行情对金融留学生来说,无疑是灾难。

但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不断前进。想着为什么我要去U.S?  我不知道答案。为什么拿着国内TOP10一数理金工强校的推免研究生资格,从未满足,我不懂。

再后来,再后来,只是觉得是一种信念——出国的人,特别是DIYER,都是不甘平凡的一族,他们不甘现状,他们善于思考,他们向往自由,他们都是战士。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 by 会员 mst91 (2012/12/31 9:15:07)



好鼓舞人心啊!!!
作者: 嘉嘉要奋斗    时间: 2012-12-31 09:29
看了很多ziye姐写的东西~其实很感谢ziye姐现在还回来和我们交流,其实更多的是在前面告诉我们将来的路该怎么去思考~~~谢谢姐姐~
大家写得也好引人思考啊~
对于出国,我已经不记得最开始是怎么想的了,是怎么决定放弃保研选择出国,在考GT的路上,也问过自己多次,这条路究竟是你想要的吗?一直到现在,有时候还会反复问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反复思考。
或许最开始,有那么一点为了逃避国内,我不喜欢北上广,不喜欢每天只有工作的紧张生活,不喜欢中国每天花费最大的时间精力在内斗,不喜欢体制内的压抑。
或许也有内心深处向往那个完全不一样不曾接触的世界。
或许也有想逼迫自己成长起来靠自己打拼创造~
我不知道出国是不是能够将我的疑问解答,我只希望自己可以将自己的时间花的最大最有意义~
作者: 嘉嘉要奋斗    时间: 2012-12-31 09:33
除此之外,关于金融行业,说实在的,涉足不深,所以职业规划什么的真心没有特别想做的~~所以在刚交的一篇essay中,也是有点铤而走险。

我从大三开始一直都有这样一个ultimate goal,希望能做出一点点事情,对人们的生活起到变化,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变化。你看,facebook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虾米音乐改变了听音乐的方式,聚美优品改变了买化妆品的方式;而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帮助客户走出困境,做信用卡产品设计,也可以让持卡人享受哈根达斯周三半价的生活;当然,政府的力量就更大了。

但是,这种ultimate goal毕竟太虚了,还是需要找到一个载体。所以我从大三开始尝试了很多条路,做过一年的科研项目,前面讲到的创业,银行实习,加入学校一个组织由优秀浙商做导师的一个项目,经历了一些,但还没有遇到心动的对象~

all in all,希望换一个环境,让周围的刺激物不同,也许就能找到真正想要的了~~

一点感悟,说的太虚了,勿喷
-- by 会员 记得当时 (2012/12/31 9:21:34)

我之前看了李开复的书,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做的事情能对别人的生活有一点点作用~这个想法被别人喷过,说,踏踏实实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吧~ 但一直在内心深处有这个想法。在大学我在校志协企图通过自己发现点什么,也去支教企图找到点什么~~但是一直未果~~~但一直坚持~~
看到和自己相同愿望的,就想顶一下嚯嚯~~
作者: mst91    时间: 2012-12-31 09:38
ZIYE姐 好给力诶。

梦想、包容和思考将是成功商学院永恒的哲学。

梦想塑造自身,包容达到共赢,而思考成就永恒。
-- by 会员 mst91 (2012/12/30 23:59:27)







这句话太给力了,呵呵。
-- by 会员 ziye210 (2012/12/31 0:09:43)








ZIYE姐,我是DIYER,这个帖子是能让我一个即将DEADLINE的DIYER停下来细细思量的帖子。

年幼时,美国大片里高楼林立,香车美女,想着这儿代表着现代。可如今,一次去美国的经历便告诉我,那儿除了NYC等少数城市,其实远不如中国的北上广。

长大了,想着去美国工作,叔叔阿姨从小告诉我赚大钱,但是如今美国的市场行情对金融留学生来说,无疑是灾难。

但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不断前进。想着为什么我要去U.S?  我不知道答案。为什么拿着国内TOP10一数理金工强校的推免研究生资格,从未满足,我不懂。

再后来,再后来,只是觉得是一种信念——出国的人,特别是DIYER,都是不甘平凡的一族,他们不甘现状,他们善于思考,他们向往自由,他们都是战士。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 by 会员 mst91 (2012/12/31 9:15:07)




好鼓舞人心啊!!!
-- by 会员 记得当时 (2012/12/31 9:27:14)



@ziye210

恩,在此长期潜水,深受鼓舞,也愿意贡献一些 正能量。

正如惠特曼所言,“不求上苍赐福于吾一身但求幸福四散至恒久。”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