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11月15日 北美机经 美东 (罗嗦一下) [打印本页] 作者: yjfeng 时间: 2012-11-16 15:24 标题: 11月15日 北美机经 美东 (罗嗦一下) v157, Q 163(给祖国丢脸了。。) issue: Government officials should rely on their ownjudgment rather than unquestioningly carry out the will of the people theyserve.
Argument: Workersin the small town of Leeville take fewer sick days than workers in the large cityof Masonton, 50 miles away. Moreover, relative to population size, thediagnosis of stress-related illness is proportionally much lower in Leevillethan in Masonton. According to the Leeville Chamber of Commerce, these facts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ealth benefits of the relatively relaxed pace of lifein Leeville.
2. 讲了一个关于fatigue的研究, fatigue 收到各种mental 和physical的影响。然后说了一个实验,说奖励了一个人5 cent,让他举杠铃什么的。那些被奖励的人twice as high as 那些只是精神上鼓励的人,还有对照组。(有题:问assumption是什么,我选是fatigue可以用physical enduring来测量)。最后一句话是研究fatigue 对于scientist来说很多stymie什么的(有题问这句话什么意思,我选的是对科学没什么meaningful那个答案)
5. Soviet Union 电影业和 Africa的对比!我就贴前人的了。。 短阅读有提到苏联的电影业,这个8月和10月都考过,可惜考前没有看到,回来翻机经才找到。我就直接引用前人总结的要点如下了: Soviet Union cinema and its use in political propaganda (V1) 相似點:蘇聯的電影業跟 African 的比較,中間一大段是說他們倆的相似點,一個是有政府資助,一個是 film maker 雖然都有compulsory aesthetic 的目標,但是卻都支援以電影來作為 political revolution 的方式。不同點:然而有一個不同點是,蘇聯有一大群說不同語言的人,因此相對於用小說或其他文字來宣揚政治,用電影更加直白,傳播得更廣,更容易讓人接受。 (V2) 蘇聯的電影和非洲的電影有著相似的發展過程。蘇聯的電影業最初是以盈利為目的。後來,電影成為了很好的政治工具。由於蘇聯民族多元、語言多樣,而整個蘇聯文盲率又很高,電影,尤其是**的無聲電影,比其他媒體都能更好的傳遞意識形態。在 X 年代,政府開始為電影業提供資金支持,賺錢不再是電影的第一目的。許多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的導演也欣然接受了電影的政治化轉變。最後一段提到一個非洲導演怎樣怎樣,他當初是在蘇聯學的電影。 題目:以下表述哪一個是正確的? 答案:蘇聯 X 年代的許多導演擁有出色的電影美學。 題目:以下哪一項不是蘇聯跟 African的相似点。 答案:兩者最初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6, pristine relic of meteor! (但和26不一样) 背景知识都差不多,以为他们很pristine,后来发现来自宇宙的射线(array)会改变表面chemical compound的变化,然后又说道他们在接近太阳的时候会因为高温和改变,最后(以though开始)说道isotope,内部的isotope evolve怎么了(这里有个题,问是这句话是什么意义:我没看的很懂,一直在犹豫是反驳了主题,还是反驳了科学家is able to 通过这个方法研究)
7. First impression。 心理学家一直在提醒大家说不靠谱!但是有研究表明貌似靠谱的(作者非常不屑这个观点,觉得实验设计不可靠)。最后提到说又有一个观点是第一印象的靠谱是源于逻辑上的分析什么的,而不是单纯看感觉。(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