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原创]悠悠GMAT阅读法:找到作者的意图与手法——GMAT阅读必胜! [打印本页]

作者: evysy    时间: 2012-7-1 06:15
标题: [原创]悠悠GMAT阅读法:找到作者的意图与手法——GMAT阅读必胜!
虽然觉得自己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很特殊,应baby姐和猫猫两位前辈们邀约,就在这里贴上了,希望能给被阅读困扰的童鞋们一点借鉴。

在说方法之前,我想强调一下,阅读能力是靠多读多练的,无论是阅读速度、文章理解、还是答题方面。光练没有方法,可能会变得事半功倍,但终究会有所提高,而且在找到方法后会阅读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如果光有方法不练,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文章读不进去,做题没有耐心等情况,以致乱了pace,题目还答不对。

我认为RC有3个阶段:
    读完之后不清楚到底读了什么,句子里太多生词,看完解释才明白。对于这些同学,阅读弱与技巧关系不大,多读多背单词吧。
    阅读的文章都能大概读懂,但是做题的时候老是被干扰选项影响。总觉得差一点就做对了,但是总是做不对,尤其会经常出现排除到最后两个选项2选1,然后纠结很久,选了错的那个。
    阅读,做题,无问题。过了上面那个阶段RC几乎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再难的题目也别想难倒你。到了这个阶段的同学一般RC都是verbal里最稳的项目,无论在准确率还是pace方面。

最适合我的这种阅读法的,应该是第二阶段的童鞋,用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很简单的找到最终的正确答案。当然,这种方法也能提高处于第一阶段的童鞋们的阅读能力,就算单词不够,掌握了文章结构也能做出不少题。但要想真正攻克阅读,还是得提高词汇量和阅读量啊~
好,切入正题!

-------------------------------

大到任何书籍,任何文章,小到任何句子,任何词语,要想读透,一定要知道弄清楚两点:
    author’s intent [作者的意图],
    writer’s craft [作者的手法]。
为什么?因为弄清楚这两点之后,你就变成作者本人了。
意图是你动笔的目的,手法是你为了传达你动笔的目的所用的词、句、例子、理论、逻辑、引用、等等。


你会发现GMAT阅读的考题里,问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这样的类型: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作者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作者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
你可以推测作者认为xyz?
文章里高亮的作者的这句话在整篇文章里的作用是?
……
由此可见弄懂作者的意图和手法对做题是多么重要。

-------------------------------

随便打两个简单的比方。

如果一段话这么写:
观点1……例子……观点2。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肯定是支持观点1,观点2和观点1一定是同一战线上的,只不过是对观点1所作的延伸。
我是怎么知道作者的这个意图的呢?
因为作者用了例子这个手法。在观点1和观点2之间,举个例子作为观点1的支撑,并作为把观点1和观点2联系起来的桥梁。
(类似写法: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现在,如果一段话这么写:
观点1……观点1的逻辑……转折(观点2)……例子……观点3。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肯定是指出观点1逻辑上的问题,并且支持观点2。
我是怎么知道作者的这个意图的?
因为作者的手法!因为作者一把观点1的逻辑写出来,马上就做了个转折,说明观点1的问题一定出在它的逻辑上,这也就是观点2的内容。接着作者举例,这个例子肯定是用来证明观点1逻辑上的错误(证明观点2),进而支持观点3的。
(类似写法:OG13 第386页)

想想如果是你自己写文章,是不是也得这样写?!
这样你还能顺藤摸瓜,想到接下来文章作者要继续写的话,是不是应该拓展观点3的某些方面?这有助于对下段的理解。


GMAT很可能会这么考你:
观点1[考点:作者对观点1持什么态度]……观点1的逻辑[考点:我们可以推测这句话说明什么?]……转折(观点2)[考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例子[考点:作者举这个例子的作用是?]……观点3[考点: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认为……?]
像这样的考题,只要你清楚作者的意图和手法,就完全不在话下。

-------------------------------

这种阅读法的优点和正确率参考(为了给更多的同学看到,以下内容回复可见。)


阅读不难!只要掌握技巧+充分练习,你会发现RC文章都那么地亲切,RC题目都那么地可爱。加油!
作者: babybearmm    时间: 2012-7-1 07:20
哇~~抢到sf!
作者: catishappy    时间: 2012-7-1 07:34

作者: babybearmm    时间: 2012-7-1 07:53
uu,“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我找到的是下面这段(对应OG13题目31-36),不过我没读出有“观点2”,麻烦帮我看看。


Current feminist theory, in validating women's own stories of their experience, has encouraged scholars of women's history to view the use of women's oral narratives as the methodology, next to the use of women's written autobiography, that brings historians closest to the "reality" of women's lives. Such narratives, unlike most standard histories, represent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affirm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contributions, and furnish present-day women with historical continuity that is essential to their identity,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我的总结是这样的:
观点1    (current theory): 's oral = method  bring Hist closest to real of
论证1   's oral (≠ most std hist) 1, 2,& 3


(我没找到“观点2”...)


如果一段话这么写:
观点1……例子……观点2。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肯定是支持观点1,观点2和观点1一定是同一战线上的,只不过是对观点1所作的延伸。
我是怎么知道作者的这个意图的呢?
因为作者用了例子这个手法。在观点1和观点2之间,举个例子作为观点1的支撑,并作为把观点1和观点2联系起来的桥梁。
(类似写法: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 by 会员 evysy (2012/7/1 6:15:24)



作者: clover928    时间: 2012-7-1 08:01
狂顶!谢谢悠悠!
作者: clover928    时间: 2012-7-1 08:02
啊……用手机发连发了两条……再顶悠悠O(∩_∩)O
作者: evysy    时间: 2012-7-1 08:07
baby姐,你是对的。每篇文章的写法都不完全一样,这个是我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思路写完了之后随手翻了一页找的例文,只能说这段话的写法类似,不是一模一样,因为它没有加总结句(也就是我说的观点2)。更接近的可能是p400页的。

一般一篇文章也不会连说两个观点,而是一个背景,一个观点之类的。但是因为这帖子主要目的不是讨论这个,我就全用观点概括了。望见谅~


uu,“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我找到的是下面这段(对应OG13题目31-36),不过我没读出有“观点2”,麻烦帮我看看。


Current feminist theory, in validating women's own stories of their experience, has encouraged scholars of women's history to view the use of women's oral narratives as the methodology, next to the use of women's written autobiography, that brings historians closest to the "reality" of women's lives. Such narratives, unlike most standard histories, represent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affirm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contributions, and furnish present-day women with historical continuity that is essential to their identity,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我的总结是这样的:
观点1    (current theory): 's oral = method  bring Hist closest to real of
论证1   's oral (≠ most std hist) 1, 2,& 3


(我没找到“观点2”...)


如果一段话这么写:
观点1……例子……观点2。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肯定是支持观点1,观点2和观点1一定是同一战线上的,只不过是对观点1所作的延伸。
我是怎么知道作者的这个意图的呢?
因为作者用了例子这个手法。在观点1和观点2之间,举个例子作为观点1的支撑,并作为把观点1和观点2联系起来的桥梁。
(类似写法: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 by 会员 evysy (2012/7/1 6:15:24)







-- by 会员 babybearmm (2012/7/1 7:53:44)






作者: babybearmm    时间: 2012-7-1 08:58
现在,如果一段话这么写:
观点1……观点1的逻辑……转折(观点2)……例子……观点3。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肯定是指出观点1逻辑上的问题,并且支持观点2。
我是怎么知道作者的这个意图的?
因为作者的手法!因为作者一把观点1的逻辑写出来,马上就做了个转折,说明观点1的问题一定出在它的逻辑上,这也就是观点2的内容。接着作者举例,这个例子肯定是用来证明观点1逻辑上的错误(证明观点2),进而支持观点3的。
(类似写法:OG13 第386页)

想想如果是你自己写文章,是不是也得这样写?!

GMAT很可能会这么考你:
观点1[考点:作者对观点1持什么态度]……观点1的逻辑[考点:我们可以推测这句话说明什么?]……转折(观点2)[考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例子[考点:作者举这个例子的作用是?]……观点3[考点: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认为……?]
像这样的考题,只要你清楚作者的意图和手法,就完全不在话下。
-- by 会员 evysy (2012/7/1 6:15:24)



啊这篇就是昨天我请教uu的,当时做得很糟.... 我再来体会下uu这个思路,欢迎uu来评点,欢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原文:
(This passage was adapted from an article written in 1992.)

Some observers have attributed the dramatic growth in temporary employment that occur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1980’s to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in the workforce by certain groups, such as first-time or reentering workers, who supposedly prefer such arrangements. However,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 that demographic changes in the workforc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variation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temporary workers. Instead, these analyses suggest that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ers account for the rise in temporary employment. One factor is product demand: temporary employment is favored by employers who are adapting to fluctuating demand for produc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seeking to reduce overall labor costs. Another factor is labor’s reduced bargaining strength, which allows employers more control over the terms of employment. Given the analyses, which reveal that growth in temporary employment now far exceeds the level explainable by recent workforce entry rates of groups said to prefer temporary jobs, firms should be discouraged from creating excessive numbers of temporary positions.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mandating benefit coverage for temporary employees, promoting pay equity between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workers, assisting labor unions in organizing temporary workers, and encouraging firms to assign temporary jobs primarily to employees who explicitly indicate that preference.








观点1……观点1的逻辑……转折(观点2)……例子……观点3


原文我提炼出来是这样的:
Sm: ↑↑temp employ  ←  ↑ parti by certain grp(prefer)

BUT ×
↑↑temp employ  ←  factors of employer (1. Prod D 2.↓ lab barg power)
∵ ↑temp employ >>  pref
∴ firms should … gov should …




我的问题就出在我上面标粗体的地方,对应原文:
... by certain groups, such as ..., who supposedly prefer such arrangement.


按uu的意思——也是原文的正确理解,"who supposedly prefer such arrangement" 是观点1的逻辑
其中supposedly带有讽刺意味,就说"prefer such arrangement"其实是不对的,立刻转折,说这里为啥不对。然后引入作者观点(观点2)。


我当时的错误,就是我把supposedly理解成公认的assumption,"who supposedly prefer such arrangement"当成了作者也认定的事实,也没有把后面作者观点同这里联系起来(作者观点对这里是造成否定的)。所以做48题的时候就直接排除了正确选项(E).
uu说:“那你想你是作者,你干吗那么费心用一个supposedly啊?如果真叫你这么想,去掉这词不好么?”


来试着按uu讲的方法分析下题目:


45.MI. 我自己想的是: a phenomenon --- explanation --- implications (what should firms/gov learn from this lesson?)
这题我错选了B.
我当时认为(B)的consequences对应我说的implications。uu告诉我consequences很客观,这里是很主观的,用recommendation最好。implications可以客观也可以主观,不算错,比较笼统。(B)最大错误是"predict its eventual consequences"
误排除(C)是对trend这个词理解有误,我原以为trend是指将来的趋势,认为前文说的是historical phenomenon,所以就排除了。事实上trend可以指historical data,只要是linear regression都可以叫trend.
这题是错在对选项关键词汇含义的理解不到位。


46. 考的是:举例子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作者观点
↑↑temp employ   factors of employer (1. Prod D  2.lab barg power)


47. 题目关键词"the use of temp employ by firms"  
"firms"对应"employers",所以还是考这部分:
↑↑temp employ  ←  factors of employer (1. Prod D  2.lab barg power)
以上粗体对应选项(E),其中"partly"也用得很好,因为只涉及第2点。


48. 这题也是我错的。题目关键词"the workers who took temp jobs"
根据原文框架,Some认为原因是workers这方,而作者认为原因是employers这方,同时作者否定了Some针对workers的看法。
所以这题答案肯定是对Some的关于workers的观点取反。关于workers的焦点就在于prefer temp jobs
所以这题就不需要回去定位,直接搜索选项,寻找关键词:prefer temp  不涉及的一律无关...


49. 观点1的逻辑[考点:我们可以推测这句话说明什么?]


50. 这句话恰好是这段因果逻辑:
∵  ↑temp employ  >>  pref
∴  firms should … gov should …

选项都是"far more than"开头,恰好对应笔记里的: >> pref  
在选项里找preference


51. 大列举




作者: flyoceanwu    时间: 2012-7-1 09:03
标题: UU学习了
顶一下......
作者: LIHANBO    时间: 2012-7-1 09:12

作者: babybearmm    时间: 2012-7-1 09:16
I see. 大概明白你想说的了,那个结构一出,观点2应该是顺承观点1的,比如是观点1的implication之类的 。
谢谢uu~


baby姐,你是对的。每篇文章的写法都不完全一样,这个是我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思路写完了之后随手翻了一页找的例文,只能说这段话的写法类似,不是一模一样,因为它没有加总结句(也就是我说的观点2)。更接近的可能是p400页的。

一般一篇文章也不会连说两个观点,而是一个背景,一个观点之类的。但是因为这帖子主要目的不是讨论这个,我就全用观点概括了。望见谅~


uu,“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我找到的是下面这段(对应OG13题目31-36),不过我没读出有“观点2”,麻烦帮我看看。


Current feminist theory, in validating women's own stories of their experience, has encouraged scholars of women's history to view the use of women's oral narratives as the methodology, next to the use of women's written autobiography, that brings historians closest to the "reality" of women's lives. Such narratives, unlike most standard histories, represent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affirm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contributions, and furnish present-day women with historical continuity that is essential to their identity,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我的总结是这样的:
观点1    (current theory): 's oral = method  bring Hist closest to real of
论证1   's oral (≠ most std hist) 1, 2,& 3


(我没找到“观点2”...)


如果一段话这么写:
观点1……例子……观点2。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肯定是支持观点1,观点2和观点1一定是同一战线上的,只不过是对观点1所作的延伸。
我是怎么知道作者的这个意图的呢?
因为作者用了例子这个手法。在观点1和观点2之间,举个例子作为观点1的支撑,并作为把观点1和观点2联系起来的桥梁。
(类似写法:OG13 第380页第一段话)
-- by 会员 evysy (2012/7/1 6:15:24)








-- by 会员 babybearmm (2012/7/1 7:53:44)






-- by 会员 evysy (2012/7/1 8:07:56)


作者: teddybearj4    时间: 2012-7-1 10:37
谢谢baby姐的分享,见贤思齐~认真学习一下!
作者: 上邪    时间: 2012-7-1 10:41
前排~!

读后感:这才是会学习的人啊 高分绝对是努力+效率成就的 uu姐大牛~!
作者: bob9603    时间: 2012-7-1 11:32
还是有一定启发的,支持~!
作者: 飞翔的毛毛虫    时间: 2012-7-1 12:29
狂顶~~谢谢楼主~~
作者: DUKB24    时间: 2012-7-1 12:51
我也来一个
作者: yangzhicheng    时间: 2012-7-1 12:58

作者: ciciliagao    时间: 2012-7-1 13:00
好帖必须回复!
作者: windrunner36    时间: 2012-7-1 15:54
thanks!!!
作者: weiyingcufe13    时间: 2012-7-1 17:27
thx
作者: angelhxl    时间: 2012-7-1 17:36
谢谢uu
作者: zombiee    时间: 2012-7-1 18:48
谢谢UU
作者: sherylpiao    时间: 2012-7-1 19:11
楼主一语中的啊,我就是第二类人啊,叩谢!
作者: CCcarol    时间: 2012-7-1 19:38
太需要了!!! 感谢哟哟~~~
作者: hh翮    时间: 2012-7-1 20:41
学习下先
作者: mykeke123    时间: 2012-7-1 20:50
谢谢
作者: yyvvbb    时间: 2012-7-1 22:24
谢谢指导
作者: 亲亲麦小兜    时间: 2012-7-1 22:45
UU把SC和CR都写了吧。。。O(∩_∩)O哈哈~
作者: stanyang911    时间: 2012-7-1 23:03
正在crack阅读,学习学习
作者: prince_cc    时间: 2012-7-2 00:28
好帖。
作者: 米奇仔    时间: 2012-7-2 00:44
thx!
作者: 张小7    时间: 2012-7-2 00:49
同加油
作者: sillyguy    时间: 2012-7-2 01:03
感谢!
作者: mslancaster    时间: 2012-7-2 01:13
谢谢悠悠!!!!!有你和baby的指导,真是太好了!
作者: Oldsquirrel    时间: 2012-7-2 01:14
Thanks
作者: genanrobin    时间: 2012-7-2 03:06
多谢楼主
作者: evysy    时间: 2012-7-2 03:11
谢谢悠悠!!!!!有你和baby的指导,真是太好了!
-- by 会员 mslancaster (2012/7/2 1:13:55)




这么客气,我们的荣幸啊~在阅读区回了一些的问题,有可能会对你有些帮助。
作者: yukielisten    时间: 2012-7-2 07:36
很好很强大
作者: wowyjs    时间: 2012-7-2 08:37
现在手忙脚乱的了
作者: jiaqih    时间: 2012-7-2 09:30
狂顶!谢谢悠悠
作者: swssws    时间: 2012-7-2 10:09
学习了
作者: 双色鹿    时间: 2012-7-2 10:20
这一段的学习,以悠悠为榜样~
作者: 双色鹿    时间: 2012-7-2 10:26
对~悠悠说的没错!小鹿二战的时候,阅读状态巨差,就像第一阶段说的,读完之后不知道读了什么,做GWD阅读能错8个!但是之前一直很奇怪,因为有一段时间阅读状态很好的时候,就是读懂了,而且特别注意了各种逻辑关系,正确率就是接近百分之百,只是后来断掉了,踏不下心来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手法
另外,GMAT是自我要求非常严谨的考试,每一题的答案都非常明显,不会有任何模棱两可的情况,同意悠悠说的,每题都是那么的可爱~
作者: 铁板神猴    时间: 2012-7-2 10:30
悠悠提供思路,具体内容我们自己总结 ^^
作者: bismack    时间: 2012-7-2 10:33
多谢
作者: jason33333    时间: 2012-7-2 10:41
学习了,感谢
作者: aeonwei    时间: 2012-7-2 11:42
thanks
作者: kaitlynyl    时间: 2012-7-2 12:38
悠悠的贴子~哈哈~我又来晚了
作者: kaitlynyl    时间: 2012-7-2 12:50
悠悠把IR经验写写吧哈哈~改革后好像700+的只有见到悠悠一个了呢。。。
作者: tthere    时间: 2012-7-2 13:58
LZ真棒~~
作者: xsy1991822    时间: 2012-7-2 14:04
谢谢楼主
作者: miss绿光    时间: 2012-7-2 14:37
大牛~~膜拜之~从baby姐link来点开滴~
作者: joygod    时间: 2012-7-2 14:55
感谢感谢
作者: sammiezn    时间: 2012-7-2 15:00
谢谢
作者: teppeice    时间: 2012-7-2 18:51
學習了~~膜拜樓主!
作者: javierlopez    时间: 2012-7-2 19:00

作者: chenmy1991    时间: 2012-7-2 20:00
xiexie
作者: jzz5034    时间: 2012-7-2 21:45
谢谢~
作者: 泡椒凤爪123    时间: 2012-7-2 22:50

作者: 小红红爱学习1    时间: 2012-7-2 23:30
但千万得千万的全球
作者: happygirl2011    时间: 2012-7-3 04:50
写的好清楚,赞
作者: zjzw1988    时间: 2012-7-3 08:58
看看吧
作者: jhicks1988    时间: 2012-7-3 09:19
给力
作者: ylz_shg    时间: 2012-7-3 09:40
xiexie
作者: yq869    时间: 2012-7-3 09:45
谢谢~~
作者: rainbowcrystal    时间: 2012-7-3 09:46

作者: bellajiajia    时间: 2012-7-3 09:48

作者: solovelyqq    时间: 2012-7-3 09:55
XIEXIE !
作者: 格格1113    时间: 2012-7-3 11:30

作者: evysy    时间: 2012-7-3 12:42
对~悠悠说的没错!小鹿二战的时候,阅读状态巨差,就像第一阶段说的,读完之后不知道读了什么,做GWD阅读能错8个!但是之前一直很奇怪,因为有一段时间阅读状态很好的时候,就是读懂了,而且特别注意了各种逻辑关系,正确率就是接近百分之百,只是后来断掉了,踏不下心来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手法
另外,GMAT是自我要求非常严谨的考试,每一题的答案都非常明显,不会有任何模棱两可的情况,同意悠悠说的,每题都是那么的可爱~
-- by 会员 双色鹿 (2012/7/2 10:26:55)



小鹿知己啊~只要分析透了,考题的答案就是像你说的那样非常非常确定的。
作者: 快乐的大脚425    时间: 2012-7-3 13:03
thax
作者: 大飞哥    时间: 2012-7-3 13:11

作者: 大飞哥    时间: 2012-7-3 13:11

作者: savageprince    时间: 2012-7-3 13:39
准备用LZ的方法好好攻克阅读, 谢谢LZ分享~
作者: muweitj    时间: 2012-7-3 13:52
thx
作者: tql    时间: 2012-7-3 14:29

作者: hisunshine    时间: 2012-7-3 15:55
,RC题目都那么地可爱。加油!
作者: justdoncu    时间: 2012-7-3 16:35
頂頂
作者: ydd010400825    时间: 2012-7-3 16:43
haohoaho
作者: Avery28    时间: 2012-7-3 19:14

作者: monkeypp    时间: 2012-7-3 20:03
太需要了
作者: lorinlee    时间: 2012-7-3 20:09
我就是每篇都要错一到两个,考试的时候突然看不懂了
作者: tinggzi    时间: 2012-7-3 20:36
ding~
作者: wayne1216    时间: 2012-7-4 07:22
真好啊
作者: 竖琴玲珑    时间: 2012-7-4 07:52
kankan
作者: 非同反想    时间: 2012-7-4 18:52
好贴。。 顶顶
作者: zydkp    时间: 2012-7-4 19:05
支持一下~
作者: meabh    时间: 2012-7-4 19:07
现在发现还有很多不足
作者: ashleych    时间: 2012-7-4 21:54
悠悠太爱你了!
作者: kimten    时间: 2012-7-4 21:59

作者: drunkpiano    时间: 2012-7-5 16:45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yakev6    时间: 2012-7-5 18:43
嗯,准备收心,uu我回来了
作者: Jamey23    时间: 2012-7-5 19:49
谢谢楼主
作者: joycewj    时间: 2012-7-5 20:39

作者: 虫尾巴    时间: 2012-7-5 21:02
thx
作者: xingzhefalvren    时间: 2012-7-5 22:47
呵呵
作者: depressedfrog    时间: 2012-7-5 23:05
谢谢分享
作者: gweehwa    时间: 2012-7-5 23:10
标题: fafd
afsd
作者: lafrancine    时间: 2012-7-5 23:52
打败阅读
作者: pansimply    时间: 2012-7-5 23:59
楼主的这个方法看上去讲得不多,是因为准备逐步的说全吗?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