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不吐不快,发表个人不爽看法(关于体制内) [打印本页]
作者: nonshader 时间: 2012-5-23 20:41
标题: 不吐不快,发表个人不爽看法(关于体制内)
今日,看到某回帖“汕头大学向北大挑战”,结合今日逛论坛的心得,一定要打下以下触犯众怒的文字。
某个暴发户,很想跻身上流社会,或者像农民起义一样,推翻旧王朝,成立新王朝。
这样未尝不可,但农民起义最可贵的东西是:一呼百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这个暴发户的关键词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但这个暴发户又装贵族范儿,学费超级高,而且不承认国内MBA联考,还要考GAMT,并且坚持全英文教学。这些东西其实都无可厚非。但大部分中国优秀穷学生还要买房娶老婆而且不是富二代,而且英文能力强也不代表商业领悟能力特别好。当然,市场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这个暴发户还是很强势的。但这个市场貌似有很多选择,而且是老贵族也积极参与竞争。所以抛出了一个论题:体制外的永远要比体制内的优秀。但这个优秀要有论据,不是由你的学生说了算,而是由市场排名决定,但各种排名榜好像看不到这个暴发户。
当然,上文不合道理地方很多,错漏百出,纯属本人的气愤之言。
那我就抛出我的较为平静的观点:
1、走到中年,在国内供职的大部分经理人还是为国企服务,或者自主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过分强调欧美商业思维,是否太过分啦?中文可以轻松表达的东西,就一定要用英文表达吗?大部分中国学生即使读到博士,讲的英文还是坑坑洼洼。中国人不应该盲目崇外,应该追求最优性价比,这可是基本管理原则。
2、体制内,在本论坛貌似是个被看不起的名词,当然,体制内的弱点很明显。但是,MBA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MBA是为各行各业的商业管理而服务,体制内的大学校,则为校友提供坚实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不是教师给你,你要自己去发掘,MBA最大作用就是发掘你自己。反观欧洲商学院,个人感觉其高处不胜寒啊!
3、不要把没机会或者没钱读英文课程的人看得低人一等!当你花同样时间读英文的时候,他们土著MBA也同样花同样时间在各自发展的领域,成功是多因素的。
4、总结:请某些人尊重体制内MBA,不是人人都有钱、都有好英文、都有好外企背景;中国也不是靠这些人而矗立世界。
作者: tttl111 时间: 2012-5-23 21:06
思维开放一些会更好。
没有谁不尊重体制内或者体制外。大家都是明白人,选择体制内或者体制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作者: tbbb 时间: 2012-5-23 23:45
土鳖就是土鳖,怎么渡也渡不成金子。
洋鳖其实也就是个洋鳖嘛,呵呵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5-24 00:21
今日,看到某回帖“汕头大学向北大挑战”,结合今日逛论坛的心得,一定要打下以下触犯众怒的文字。
某个暴发户,很想跻身上流社会,或者像农民起义一样,推翻旧王朝,成立新王朝。
这样未尝不可,但农民起义最可贵的东西是:一呼百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这个暴发户的关键词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但这个暴发户又装贵族范儿,学费超级高,而且不承认国内MBA联考,还要考GAMT,并且坚持全英文教学。这些东西其实都无可厚非。但大部分中国优秀穷学生还要买房娶老婆而且不是富二代,而且英文能力强也不代表商业领悟能力特别好。当然,市场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这个暴发户还是很强势的。但这个市场貌似有很多选择,而且是老贵族也积极参与竞争。所以抛出了一个论题:体制外的永远要比体制内的优秀。但这个优秀要有论据,不是由你的学生说了算,而是由市场排名决定,但各种排名榜好像看不到这个暴发户。
当然,上文不合道理地方很多,错漏百出,纯属本人的气愤之言。
那我就抛出我的较为平静的观点:
1、走到中年,在国内供职的大部分经理人还是为国企服务,或者自主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过分强调欧美商业思维,是否太过分啦?中文可以轻松表达的东西,就一定要用英文表达吗?大部分中国学生即使读到博士,讲的英文还是坑坑洼洼。中国人不应该盲目崇外,应该追求最优性价比,这可是基本管理原则。
2、体制内,在本论坛貌似是个被看不起的名词,当然,体制内的弱点很明显。但是,MBA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MBA是为各行各业的商业管理而服务,体制内的大学校,则为校友提供坚实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不是教师给你,你要自己去发掘,MBA最大作用就是发掘你自己。反观欧洲商学院,个人感觉其高处不胜寒啊!
3、不要把没机会或者没钱读英文课程的人看得低人一等!当你花同样时间读英文的时候,他们土著MBA也同样花同样时间在各自发展的领域,成功是多因素的。
4、总结:请某些人尊重体制内MBA,不是人人都有钱、都有好英文、都有好外企背景;中国也不是靠这些人而矗立世界。
-- by 会员 nonshader (2012/5/23 20:41:44)
莫名其妙!我看lz的mba白读了,全篇绝对化词汇,一看就是错误选项的标致,逻辑漏洞百出。
学校之间有挑战是好事情,是市场行为,你有什么好生气的,不就是你没法参与其中吗?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5-24 07:54
更年期综合症,鉴定完毕。
作者: lihaonan 时间: 2012-5-24 09:59
楼主说的挺在理,体制内不见得不如体制外。体制的确有很多弊病,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英语教学的确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见得可以转眼间改变一个人的能力。
选择体制内与体制外只是个人选择的关系,市场决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已!
作者: lihaonan 时间: 2012-5-24 09:59
最后补充一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无关乎体制
作者: Xylus 时间: 2012-5-24 10:34
体制内和体制外最大的区别是教授。体制外的学校可以重薪聘请世界级的教授,体制内的学校就没法开这种价钱
英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意见,有助于开阔视野。可以用原版教材,个人经验中文的教材能达到及格水平的都很罕见
管理学上面国外的研究成果也的确比国内要领先n多年,多接触国外的东西没啥坏处
作者: bolan 时间: 2012-5-24 12:21
1、教材。体制内商学院,很多也采用国外翻译教材
2、名师。名师固然不错,但名师跟教学效果未必成正比。名师的名,主要是由其研究成果来确立的,但“肚里有”跟“倒得出”、“讲得好”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而mba的学习内容,在学术深度上并不很深,基本上都是些比较基本的内容,所以讲得好更重要。
3、英语授课。
优点:会提高mba学员的英语使用水平,有助于进入外企、进入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公司。而通常,就中层管理者、和基层职场人士来说,同样一份工作,用英语工作的,往往比用中文工作的,薪水要高。这就是英语的魅力所在,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缺点:对母语是中文的mba来说,用英语教学,管理中一些较为微妙的、感性的、东方管理的东西,不易传达。
4、商学院:体制外 vs 体制内。
就mba而言,对商学院的水平的鉴定,我觉得分两个方面:
1)学到多少东西。mba能学到多少东西,除了个人天分及努力外,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其一,其二,甚至更关键的是,你的同学的总体水平,同学间相互学习一点也不亚于从老师那儿学习。
2)市场认可度。判断市场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毕业后的就业水平。精明的市场是不会被商学院的虚名的光环所蒙蔽的,他们会针对每一个学员做个案的分析。无疑,学员总体水平高(主要由读mba前的工作经验、能力来定夺),就业报告就会好看,于是商学院就可以拿来自我宣传,于是来年,实力强的学员就会继续被吸引来,商学院良性循环于是形成。
综上,商学院的生源水平决定着商学院的荣辱兴衰!
而对优良生源的吸引能力是体制外和体制内商学院的竞争力区别所在。体制外商学院更会营销自己,了解学员在想什么,投学员所好,机制灵活,花样多多。而体制内商学院,难以摆脱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式的僵化氛围。个人看法。
作者: lihaonan 时间: 2012-5-24 13:24
写的很不错
1、教材。体制内商学院,很多也采用国外翻译教材
2、名师。名师固然不错,但名师跟教学效果未必成正比。名师的名,主要是由其研究成果来确立的,但“肚里有”跟“倒得出”、“讲得好”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而mba的学习内容,在学术深度上并不很深,基本上都是些比较基本的内容,所以讲得好更重要。
3、英语授课。
优点:会提高mba学员的英语使用水平,有助于进入外企、进入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公司。而通常,就中层管理者、和基层职场人士来说,同样一份工作,用英语工作的,往往比用中文工作的,薪水要高。这就是英语的魅力所在,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缺点:对母语是中文的mba来说,用英语教学,管理中一些较为微妙的、感性的、东方管理的东西,不易传达。
4、商学院:体制外 vs 体制内。
就mba而言,对商学院的水平的鉴定,我觉得分两个方面:
1)学到多少东西。mba能学到多少东西,除了个人天分及努力外,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其一,其二,甚至更关键的是,你的同学的总体水平,同学间相互学习一点也不亚于从老师那儿学习。
2)市场认可度。判断市场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毕业后的就业水平。精明的市场是不会被商学院的虚名的光环所蒙蔽的,他们会针对每一个学员做个案的分析。无疑,学员总体水平高(主要由读mba前的工作经验、能力来定夺),就业报告就会好看,于是商学院就可以拿来自我宣传,于是来年,实力强的学员就会继续被吸引来,商学院良性循环于是形成。
综上,商学院的生源水平决定着商学院的荣辱兴衰!
而对优良生源的吸引能力是体制外和体制内商学院的竞争力区别所在。体制外商学院更会营销自己,了解学员在想什么,投学员所好,机制灵活,花样多多。而体制内商学院,难以摆脱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式的僵化氛围。个人看法。
-- by 会员 bolan (2012/5/24 12:21:53)
作者: 基督山王爵 时间: 2012-5-24 13:38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学校,我觉得只要是国内的商学院,应该多一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而不是互相攻击,本来国内商学院整体水平远逊于欧美,更应该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力。而我经常看到的却是体制内学校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学校之间,以及体制外学校之间的互相贬损,这让外人看来不是一个很大的笑话吗?
作者: Xylus 时间: 2012-5-24 13:41
中文翻译的教材……那些货吐槽都不知道从哪里吐起
大学四年也就开头一段时间年少无知去看了翻译版教材,后来学聪明了都去找原版教材看的,虽然是英文但是比翻译版容易懂多了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5-24 17:57
不需要一定比个高下。
体制外的学校比较灵活,课程较新,历史短,推广也多一些。体制内的学校底蕴,校友网络,在中国的影响力大些。
去哪里读书,看你需要什么了。
作者: ShirleyWong 时间: 2012-5-24 17:58
不懂你在说什么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5-24 18:01
不懂你在说什么
-- by 会员 ShirleyWong (2012/5/24 17:58:42)
一定要去揭这些商学院的短,会伤了和气。
作者: nonshader 时间: 2012-5-25 22:28
综上,商学院的生源水平决定着商学院的荣辱兴衰!
而对优良生源的吸引能力是体制外和体制内商学院的竞争力区别所在。体制外商学院更会营销自己,了解学员在想什么,投学员所好,机制灵活,花样多多。而体制内商学院,难以摆脱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式的僵化氛围。个人看法。
-- by 会员 bolan (2012/5/24 12:21:53)
1、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商学院的生源水平决定着商学院的荣辱兴衰!
2、而体制内商学院,难以摆脱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式的僵化氛围。对于这句话我引申理解:MBA不是政治家,而是经理人,经理人要适应中国社会环境而创造财富。从MBA时代就适应体制生活,适应在沙地上种菜;反观,很多海归在美国做得很好,但在中国却水土不服,这就是心态能不能适应体制的问题。
3、讲英语的阳光薪水确实是高点;讲国语的灰色收入不见得低。
作者: zbb88 时间: 2012-5-26 02:43
各取所需。非要比个高下是很脑残的行为。
作者: BS2013 时间: 2012-5-26 23:11
体制内还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优势啊,呵呵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5-31 15:09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学校,我觉得只要是国内的商学院,应该多一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而不是互相攻击,本来国内商学院整体水平远逊于欧美,更应该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力。而我经常看到的却是体制内学校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学校之间,以及体制外学校之间的互相贬损,这让外人看来不是一个很大的笑话吗?
-- by 会员 基督山王爵 (2012/5/24 13:38:28)
哥们,其实国内几所商学院之间,学生之间大家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并且很多互相交流的。比如中欧会发起创业大赛,邀请长江,北大的参加; 比如长江会和北大的有友谊篮球塞等等。并且不少人私下是朋友, 甚至是男女朋友。所以大家之间其实没有太多的褒贬之争。
一些不和的声音,其实原来就不是来自这些学校,比如楼主。 你的GMAT750, 我相信你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去判断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
作者: sourceme 时间: 2012-5-31 23:47
"3、讲英语的阳光薪水确实是高点;讲国语的灰色收入不见得低。"
这句很经典。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6-3 11:54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学校,我觉得只要是国内的商学院,应该多一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而不是互相攻击,本来国内商学院整体水平远逊于欧美,更应该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力。而我经常看到的却是体制内学校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学校之间,以及体制外学校之间的互相贬损,这让外人看来不是一个很大的笑话吗?
-- by 会员 基督山王爵 (2012/5/24 13:38:28)
哥们,其实国内几所商学院之间,学生之间大家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并且很多互相交流的。比如中欧会发起创业大赛,邀请长江,北大的参加; 比如长江会和北大的有友谊篮球塞等等。并且不少人私下是朋友, 甚至是男女朋友。所以大家之间其实没有太多的褒贬之争。
一些不和的声音,其实原来就不是来自这些学校,比如楼主。 你的GMAT750, 我相信你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去判断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2/5/31 15:09:10)
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其实体制内外的学校活动还是很多的,长江、CEIBS、bimba、包括北大和清华。
作者: nonshader 时间: 2012-6-3 21:54
更年期综合症,鉴定完毕。
-- by 会员 wanghongliang (2012/5/24 7:54:00)
请不要对个人进行攻击,这是你的素质问题。
作者: xs98765 时间: 2012-6-3 22:32
思维开放一些会更好。
没有谁不尊重体制内或者体制外。大家都是明白人,选择体制内或者体制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 by 会员 tttl111 (2012/5/23 21:06:41)
市场选择的结果好像是体制内国企外企民营都有,中欧被外企青睐,长江毕业生投身创业的多?
作者: 张楠 时间: 2012-6-5 17:58
1、教材。体制内商学院,很多也采用国外翻译教材
翻译教材最少都落后好几个版,教材可以翻译,case呢?
2、名师。名师固然不错,但名师跟教学效果未必成正比。名师的名,主要是由其研究成果来确立的,但“肚里有”跟“倒得出”、“讲得好”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而mba的学习内容,在学术深度上并不很深,基本上都是些比较基本的内容,所以讲得好更重要。
思路不清晰呀!为什么学术研究好的,讲课就一定不行。学术不怎么样的,讲课就一定好呢?理论不成立。3、英语授课。
同意优点:会提高mba学员的英语使用水平,有助于进入外企、进入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公司。而通常,就中层管理者、和基层职场人士来说,同样一份工作,用英语工作的,往往比用中文工作的,薪水要高。这就是英语的魅力所在,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缺点:对母语是中文的mba来说,用英语教学,管理中一些较为微妙的、感性的、东方管理的东西,不易传达。
4、商学院:体制外 vs 体制内。
就mba而言,对商学院的水平的鉴定,我觉得分两个方面:
1)学到多少东西。mba能学到多少东西,除了个人天分及努力外,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其一,其二,甚至更关键的是,你的同学的总体水平,同学间相互学习一点也不亚于从老师那儿学习。
所以平均来说是体制外的生源强还是体制内的强?2)市场认可度。判断市场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毕业后的就业水平。精明的市场是不会被商学院的虚名的光环所蒙蔽的,他们会针对每一个学员做个案的分析。无疑,学员总体水平高(主要由读mba前的工作经验、能力来定夺),就业报告就会好看,于是商学院就可以拿来自我宣传,于是来年,实力强的学员就会继续被吸引来,商学院良性循环于是形成。
综上,商学院的生源水平决定着商学院的荣辱兴衰!
而对优良生源的吸引能力是体制外和体制内商学院的竞争力区别所在。体制外商学院更会营销自己,了解学员在想什么,投学员所好,机制灵活,花样多多。而体制内商学院,难以摆脱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式的僵化氛围。个人看法。
-- by 会员 bolan (2012/5/24 12:21:53)
我不是想反驳你的观点,部份point也很认可。只是有点个人看法。
作者: bolan 时间: 2012-6-5 18:49
反驳也没关系,交流探讨嘛。
1、case确实没法即时同步,教材也未必。但我觉得这个不是最重要要的。即便是国外top学校,也未必都即时跟上了。而且,事实上很多中国商学院未必完全依照国外教材和案例来教学的,通常都会做中国化的改造,毕竟国外的未必完全适合国内。最关键的是,mba学习的内容,往往都是比较general的、基本的内容,不是尖端的学术研究,即便稍微滞后一点,并不大碍。
2、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学术好就必然授课不精彩,学术一般的反而授课好。我是说老师的授课效果未必跟其学术水平成正比关系,注意是“未必”。或许我表述不清,再阐释一下。
3、有几个体制外的商学院确实总体来说生源水平要强些,但体制外的其实不止那几家,还有很多良莠不齐的,所以要case by case地看。
其实对体制内、外,我并没有倾向性立场,只是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描述一下。个人管见。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6-5 21:46
至少我承认我得素质低。
总比道貌岸然强得多!
更年期综合症,鉴定完毕。
-- by 会员 wanghongliang (2012/5/24 7:54:00)
请不要对个人进行攻击,这是你的素质问题。
-- by 会员 nonshader (2012/6/3 21:54:49)
作者: Friddy 时间: 2012-6-11 17:07
中肯!
1、教材。体制内商学院,很多也采用国外翻译教材
2、名师。名师固然不错,但名师跟教学效果未必成正比。名师的名,主要是由其研究成果来确立的,但“肚里有”跟“倒得出”、“讲得好”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而mba的学习内容,在学术深度上并不很深,基本上都是些比较基本的内容,所以讲得好更重要。
3、英语授课。
优点:会提高mba学员的英语使用水平,有助于进入外企、进入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公司。而通常,就中层管理者、和基层职场人士来说,同样一份工作,用英语工作的,往往比用中文工作的,薪水要高。这就是英语的魅力所在,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缺点:对母语是中文的mba来说,用英语教学,管理中一些较为微妙的、感性的、东方管理的东西,不易传达。
4、商学院:体制外 vs 体制内。
就mba而言,对商学院的水平的鉴定,我觉得分两个方面:
1)学到多少东西。mba能学到多少东西,除了个人天分及努力外,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其一,其二,甚至更关键的是,你的同学的总体水平,同学间相互学习一点也不亚于从老师那儿学习。
2)市场认可度。判断市场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毕业后的就业水平。精明的市场是不会被商学院的虚名的光环所蒙蔽的,他们会针对每一个学员做个案的分析。无疑,学员总体水平高(主要由读mba前的工作经验、能力来定夺),就业报告就会好看,于是商学院就可以拿来自我宣传,于是来年,实力强的学员就会继续被吸引来,商学院良性循环于是形成。
综上,商学院的生源水平决定着商学院的荣辱兴衰!
而对优良生源的吸引能力是体制外和体制内商学院的竞争力区别所在。体制外商学院更会营销自己,了解学员在想什么,投学员所好,机制灵活,花样多多。而体制内商学院,难以摆脱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式的僵化氛围。个人看法。
-- by 会员 bolan (2012/5/24 12:21:53)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