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转)4.21机经 经验+教训 [打印本页]

作者: 普渡哥    时间: 2012-4-21 23:14
标题: (转)4.21机经 经验+教训
先汇报下自己的成绩,150+170,verbal还是有点悲催的(至少模考的时候是470—570的,我以为这次verbal应该能上155的),不过这分数也差不多够用的,本人现在研一,准备读PHD的,毫无疑问,科研成果比G、T、GPA的重要性要更上一筹,所以不打算二战了。以下是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吧。

首先,我想说下自己的GRE的看法。在很多人眼里,GRE真的比凤姐还要恐怖(当然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有同学告诉我GRE就是英语中的甲骨文),而在后来的学习中,我觉得我在GRE当中收获的很多,其重要性有甚于出国。有人会好奇了,是什么东西啊?不会又是什么坑人的言辞吧?我想说,GRE的critical thinking真的让我受益良多,他让我不断地去质问自己,不断地区了解自己。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我有时候真的对一些东西缺乏判断,会很容易地被一些新的思想或者说法改变以往的观念,或者认定一种观念打死不变。举个例子,快到考试了,会有很多人说考前早点睡觉,养足精神。~~以前看来这是真理,现在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要早点睡觉呢?早点睡觉不就说明你平时睡的不够充分吗?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平时睡的不够充分呢? 所以我平时几点睡,考前照样几点睡,12点睡觉,8点起来,好不改变。

OK,以上是自己对GRE的一点看法,可能有些人不会有这些感受,接下来讲讲为什么考GRE。当初我就是想出国读,我学的是光学工程,我觉得工程类的话国内真心不行,我想搞技术,我觉得有必要出国走走,又听说美国奖学金很多,欧洲在我的概念中就是撒钱的地方,就直接决定去美国了,(因为家里经济一般,没奖学金的话我是不会去读的)。 后来在考G的途中发现这个想法有错误,以下是我搜集到的数据 德国      学费+生活费=7W rmb  博士工资18W ;美国  学费+生活费=25W rmb ;  也就是说,如果读硕士的话,德国比美国要便宜很多,而且一些学校和其他欧洲的国家(比如荷兰)学费是免的,平时再打工的话是可以不用花钱读书的,至于有哪些学校的话,这个我就没花时间去找了;而对于读博士的话,欧洲其实更爽,因为读博士就是拿工资的,美国的话~~木有。(有些同学如果家里经济困难又特别想出国的话,欧洲是个不错的选择,具体情况自己去查查)  不过现在想想,我还是不后悔选择去美国读书,因为工程类的话确实美国要更胜一筹,而更重要的是我有美国梦啊,我最不爽的一件事情就是经常有人在我面前说 “你看美国那边~~~” 尼玛,都没去过美国,就看了点新闻,知道个毛啊(要知道新闻有时候也是不靠谱的)

接下来,讲讲新G要考多少分才够,这应该是小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按照ETS公布的分数对照图,我以数学满分(170)为基础算了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分数。

老G                新G     verbal
1400              330    160
1350              326    156
1300              323    153
1250              320    150
1200              316    146
1120              310    140

看了这个分数后,大家还是没想法,到底什么样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在这我想说,出国留学其实大概可以由GPA+G+T+科研四者组成,也就说成功与否是四者的综合化学反应。 但是不管怎样,好歹有个底线吧。 以下是我在各大学校找到的一个requirement.
                                GRE                               gpa
1. princeton (politics)    700+700                  3.8                   其实这个是录取者的平均水平,他们学校自身没有minimum
prenceton(ee)           “we read all applications received and determine admission based on the applicant's overall credentials.”7 k; \" L9 a+ E
3. california institue of tech  "
There are no minimum sc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GRE. " 不过gpa的平均水平是>3.5



4. penn(engineering)             "we do not adhere to strict minimums pertaining to test scores"






5. cornell (engineering)


     木有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1400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即使同一个学校,不同学院对GRE的要求也不一样的,(我指的的资格线),比如康奈尔大学的工程类研究生,你可以1250左右,然后其他综合方面很优秀,也可以进这个学校,但是如果去他的理论应用力学的话,其他方面再牛逼都是浮云,1400直接把你卡死(除非要你的教授在那边有地位,可以顶住研究生部的压力)。所以同学们可以先查查自己目标学校的GRE要求,不同专业差别真的太大了。



接下来就是进入正题了,在此之前,我要说一句“no evidence is provided to substantiate that we are comparable"(这也是argument的核心思想之一),我们的基础,我们的学习能力,我们的学习方法,作息都不可能一样,所以一下的经验仅供参考。



先说说我的基础吧,六级474,本来我觉得这成绩在周围的人当中还算凑合的,到寄托上一看,各种打击啊,各种裸考600+的,我考研的成绩是56,总之一句话,基础非常平庸。复习开始的时间,准确的来说是11年6月(有人惊讶,尼玛准备了一年啊!),唉,被老师耽误的,在9月份之前(就是研一开学之前),看红宝书,各种断断续续,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谁是杨鹏,我每天看一个LIST,觉得自己很霸气了(尼玛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单词,比考研单词恶心N倍,一天看一个list很牛逼啦),结果在开学之前一遍都没看完。 学期开始后,一直很纠结于搞G和搞科研,老师的建议是两者兼顾,结果悲剧了,两者都顾不了,一个学期各种蹉跎,一个学期结束后红宝还没看完两遍(我指的是从6月份算起),后来在寒假我各种思考,决定背水一战,下学期专心搞G,放弃科研一段时间,接下来报了2月初的新东方(一个人跑到上海去住在旅馆每天去上课,平时作业就在麦当劳里做,各种心酸)。上完新东方后,差不多是2.10号,说实话,我觉得新东方不是有必要上,2000多的大洋就这么浪费了,真的,新东方老师除了humor 之外我实在找不到什么好词来形容了,尤其是阅读啊!!当初他怎么教我们的,碰到explicate就别选,结果我回去做了一篇,就有一篇的答案是explicate。之后回来用的材料也都是在寄托上下的,除了绿皮书的三填空还有点用处。


断断续续2遍红宝+新东方—+474六级基础,剩下70天,我的搞G生活正式开始。


前25天,我的重点在issue和填空,issue用的材料是GRE写作5.5·ISSUE篇(这个对issue的思路打开很有效),维基,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谁来拯救我的新GRE Issue(这个内容很多,也很全面,有时间的人可以去看看),北美(看看一些表达就好了,稍微学习下,想模仿的话太难了);填空用的材料是陈圣元 - GRE句子填空(必须有)+cracking new gre 系列+kaplan+再要你命3000(为什么这个是填空的材料呢?个人觉得填空的成败7成决定于词汇,而且本人的词汇量确实不行啊,两遍的红宝伤不起)。差不多每天12个小时看书吧(早上8-12,下午1-4:00,晚上6.30-11:30,作息时间稍微有些调整),早上看issue材料+列issue提纲,下午搞填空,晚上写issue+搞单词。


中间30天,前10天重点是issue和阅读,阅读用的是长难句(经典)+花儿+36套+逻辑10套, 早上还是照样搞issue,下午搞阅读,晚上搞单词+填空+issue一篇


                后20天重点是argument和阅读, argument用的材料是简单粗暴就能写好ARGUMENT,argument说实话和issue比难度低了好几个档次,在新东方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把argument几个典型的错误(因果,以偏盖全,类比)和我们介绍了下,所以argument写了几篇就感觉写作成形了,后来就一直没写了(直到模考写了一篇),一直列提纲。


后面7天, 重点是argument+数学,数学的话,OG+数学词汇手册+猴哥112难题,猴哥里面的题海是有点变态的,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数学水平了。


最后还有几天,反正没几天了,模考了一次,verbal470-570,Q 750-800,我取了个平均,将近1300的平均分,我心满意足了。接下来几天我本来打算做kaplan的,因为他自带的软件和考试用的软件很相似,后来听说其中的题目很变态,和ETS 的出题思路有差别,我就没做了,我主要以适应考试强度来模拟生物钟,每天8点起来,看下自己搜集的issue素材(我搜集了20页的材料,可以在我发的帖子里找),10点开始,一篇issue(按照机经里的题目来练)+argument提纲若干 +阅读+填空,到12点的时候休息会,喝咖啡+士力架,10分钟后继续,填空+阅读+猴哥难题。  然后就考试了,  我个人感觉v做的还不错的,反而Q让我胆战心惊的,因为第一个Q检查的时候发现两个错误,第2个Q检查了一半就没时间了, 那心慌的。结果反而V比模考差,Q却满分了,直觉不准啊。



有点要强调下



verbal和数学的练习建议直接在电脑上做,笔考和机考还是差很多的(机考真心累)



以下是教训(不足的地方)



我放了一个战略性的失误,我把AW的重要性看的太重了,我本身是工程类的,aw的重要性实在不值一提,但是issue给我的恐惧感让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而且aw是最先出现的题啊,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啊。 但是坦白的说,issue花的时间还是太多了,我之前是把verbal=issue=argument, 正常来讲应该是填空=阅读=aw,还好后来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及时把重心往verbal靠。


还有,杨鹏的长难句看的太晚。我是在复习完填空的时候才开始看杨鹏长难句的,现在觉得看的越早越好,因为长难句本身没有特别难的单词,难的是句子的长度和结构,由于在做填空之前没有看长难句,在复习填空的时候没有”扫读“的习惯,还是会在心里默念每个单词,效率低下,而且看issue素材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杨鹏长难句可以今早看。


最后是词汇,红宝过2遍真心不够,而且我还是断断续续的两遍,效果等价于1.2遍了,红宝可以连续过3遍(可以参考杨鹏的方法来背,但不建议照抄照搬),然后再进行3000,3000过个5+遍后,再过红宝,这样的话,关键的单词掌握了,一些偏的单词也不落下(填空还是会遇到些3000里没有的单词的,很影响情绪),多看些单词没坏处。


总之,这几个月的时间还是熬过来了,分数也差不多够了,在这我还想补充一点,作为对大家的一个激励吧:本人曾经深爱体育运动,后来由于一次受伤脚踝一直不能痊愈,做完手术后到目前为止不能正常跑步,由于一次意外又有腰椎盘突出,曾经的追风少年现在只能每天伤感的看着操场。每看1.5个小时的书我就得起来做下广播操,否则腰会非常酸,由于不能跑步,而GRE实在很考研体力,我就每两天去一次健身房骑车(锻炼实在有必要)。好吧,我这样一个伤残人士都能走完这条gre的路,你们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再次感谢寄托天下给我们提供这么丰富的资源。


本人见识有限,以上经验教训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 yummyberry    时间: 2012-4-22 00:18
谢谢楼主!!!向楼主学习!!!
作者: leely    时间: 2012-4-22 10:31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tangjing21    时间: 2012-4-22 13:38
151+166 经济学类phd大概可以读什么水平的学校咧?
作者: xiadaweiwei    时间: 2012-4-22 17:13
顶!跟楼主一样,我研究生也要学光学工程啊。。。也是4月21考的G,结果好像也只是够用。
PS:AW也是花了很多的时间,悔。。。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