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继续科普吧。
[打印本页]
作者:
2012man
时间:
2012-3-20 15:02
标题:
继续科普吧。
现在很多人对这个社会的局面有各种,各样的隐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才赶上个好时候,吃穿啥的都自己造了,自己买了。不想经历社会的动荡,安身立命是一致的选择。
其实从现在这个局面看,未来资产阶级会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阶层是可以明确的,首先,就拿现在的国家保障体系来说,不就是把穷人跟富人的贫富差距通过福利保障体系规定了下来么。最低工资标准,医疗保障,退休金,住房福利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就是规定了社会的阶层分化,确立资产阶级社会关系。富人也有了,中产也有了,低收入群体也有了,搞社会民生政策倾斜就是保护现有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不保护的化,啥结果,我不说,问问你们祖辈也应该明白,随便一句话打啥,反啥,某些人不就sb了么。而且起码我认为CD上这些绝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受到冲击。无非就是你只有10万,被夺走了9万,那个100亿的富豪被朵了99亿,你心里平衡些。
只要这个方向不变,这个赌局就能玩下去。当然前面的路径选择依然会出现腐败,出现权贵等等现象,但是无碍,你就是1000亿的资产,那也必须是市场里资产,你也必须是雇佣关系,你也必须是在产业链里的一个部分。你只有在这个市场里,你才有价值,今年你走人,你的有型资产是带不走的,你只能拿着货币跟你的行李走人。钱再多,你存银行里,银行也必须放贷出去,给社会的借款人用。这个关系不变,大家都在一个局里,他自己是玩不下去的,很多人就是走不出来这个困境,一看到一些现象就开始自残思想,越看到这帮人尝到资本主义的甜头,你就更应该明白,他们财产的保护会更加强烈,他们更不想回到过去。
因为中国这个市场跟欧美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会越来越快,西化的思想会越来越迅猛,自我意识的觉醒,财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会更加深入,移民,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真正移民的主流群体,不是最富的,就是最穷的。中间层移民不会成为主流,因为中产是社会的基石,国家会出各种打着保障最低名声的政策,但实际效果会是补贴在中产阶级身上。这个已经在美国的20世纪60.70年代反贫困斗争的政策试验中验证了。
从整个局面上来说,问题不大,可能未来国家还是要继续补贴中产,包括收入增加,住房优惠,教育补贴,医疗等等。当然国家是不会说专门补贴中产的,一定是说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全面覆盖这种词汇来进行。
所以某人在最近的记者会上说的事情的通俗版就是这个意思,看好市场,要看大局,即便是腐败,权贵有负面的影响,只要这个权力体系还能发挥作用,还能对社会形态产生变化,那说明车是向前走的。至于钱,资本主义没有人会一直赢,也没有人会一直输的,你能不能赢,就看你怎么来看待未来,你是否能抓住未来。
市场在加速开放,抱怨完了,还是要认真认识市场,观察市场,抓住机会。很多人爱抱怨并不是因为他不聪明,也不是因为他智商不够,是他的感性情绪用在了需要理性面对的市场经济。马克思那套在中国适合,我有时候就在思考,会不会有这方面的原因,马克思认为人是感性多过于理性,所以搞社会化企业,指示性分配,剥夺人的感性思考机会。西方的主流思想认为理性人的假设成立,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看看自己是不是尝范这毛病。
作者:
deadendjy
时间:
2012-3-20 15:03
抢沙发。。。。。。。。。。
作者:
xiaxiaqin
时间:
2012-3-20 15:04
板凳!
作者:
yangfan0307
时间:
2012-3-20 15:09
地板
作者:
1261828894
时间:
2012-3-20 15:09
站着
作者:
iunknown
时间:
2012-3-20 15:15
请问中国哪个梯队是中产?占人口比例多少?
作者:
2012man
时间:
2012-3-20 15:17
请问中国哪个梯队是中产?占人口比例多少?
-- by 会员
iunknown
(2012/3/20 15:15:44)
查30年,城镇人口数量。做一个基准参考。
作者:
jlb113311
时间:
2012-3-20 15:32
逻辑链明确。文首交代时代心态,接下来从当前现状、发展趋势、整体机制三方面论证“那种”心态是否必要。论证结束,最终针对“那种”心态提出建议,并同时用马克思对理性经济人的试图修正的设想升华主题。
建议翻译成英文,是篇很好的gmat阅读,考研也可以用。
结构题,主旨题和细节题一应俱全
作者:
ccafic
时间:
2012-3-20 18:05
真心佩服MAN哥理论知识。
作者:
gina2012
时间:
2012-3-20 18:34
写的很好啊
有感触
作者:
DzHXS
时间:
2012-3-20 21:01
希望man哥多发科普文,多谢!
作者:
JASO
时间:
2012-3-20 22:41
看到这个我下面的主题都没点开
作者:
2012man
时间:
2012-11-9 21:56
十八大报告的核心,也不过就是我提的这几点吧。
作者:
hxdthegreat
时间:
2012-11-11 16:17
顶man哥一下,想请教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比较有前途?
十八大报告的核心,也不过就是我提的这几点吧。
-- by 会员
2012man
(2012/11/9 21:56:06)
作者:
seachina
时间:
2012-11-11 18:16
有自己独立的观点。
作者:
ccafic
时间:
2012-12-31 09:12
看到这边文章, 联想到这个帖子
Source: FT CHINA
2012年12月31日 07:44 AM
亚洲必须摆脱西方思维的束缚
《消费经济学》作者 程子俊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世界仍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波的影响,只有亚洲是少数几个呈现强劲增长未来前景的地区之一。这本应标志着一个新的知识时代莅临。但亚洲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仍然求助于西方思想,恰恰是这些西方思想,使世界陷入目前的困境。
我们不仅没有弄明白如何驾驭工业革命释放出来的力量,还难以把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意识形态,最典型的就是坚持顽固地认为,市场、技术和自由民主将带来我们需要的一切。
这些思想诞生于欧洲,完善于北美,的确给全球的一部分人口带来了巨大繁荣。但其公式不可能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也不可能适用于任何地方。
到2050年人口可能达到60亿的亚洲,不能奢侈地希望像西方那样,利用全球资源构建现代化世界。因此亚洲需要新思想,以解决这样的挑战:什么样的繁荣才能惠及如此庞大的人口?
按照西方的观点,亚洲的庞大人口要么提供了巨大市场机遇,要么威胁到西方的福祉。太多亚洲人脑子里也充斥着这样的观点。相反,亚洲必须设想一种这样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世界里,城市化不是被认为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城市发展不是效仿西方那种汽车驱动的模式,食品不是生长在化肥和杀虫剂浸泡的土地中,不断扩展的消费不是被当作增进经济福祉和保持政治稳定的唯一秘诀。
各国必须提出的具体问题包括:什么水平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可行的?如何为可持续的食品生产买单?人们保持低肉类饮食习惯是否更好?如何围绕机动性(而不是汽车保有量)建设交通系统?能否利用新科技让人们住在乡间即可致富,而不必被迫迁徙到城市,过着都市底层的肮脏生活?
高校在教育学生时,应该鼓励他们贡献与自己生活的国家相关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宣扬难以企及的西方生活方式。这些工作多数应落实在经济学和公共政策领域。但每一项重要科目都应寻找新观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然不例外,但也应涵盖人文科学,对价值、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这要求挑战支撑西方思想的正统基石。例如,西方思想认为,我们应该寄希望于企业来提供克服资本主义内在问题的工具,或者市场激励是解决气候变化的关键。
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以亚洲高校为起点。输送亚洲地区最优秀的年轻人去西方机构学习,只能强化知识屈从的局面。亚洲需要的是,由亚洲内部的高校——而不是哈佛大学(Harvard)或者剑桥大学(Cambridge)——提供关于本地区的最佳研究。因此亚洲需要动员起来——培养10万名博士。亚洲必须要求它最聪明的10万名毕业生发起一场原创的思考和研究革命,让亚洲地区突破过去50年间推动亚洲增长的意识形态。
这种研究必须承认,亚洲国家的需求与美国和欧洲非常不同。亚洲必须创建一套学术思想,使其进入公众意识,并帮助国家领导人针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资源限制、气候变化和科技进步,做出艰难的决策。
亚洲的高校必须使其课程和研究专注于产生切合国情的新思想。它们必须向自己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能够直接挑战传统思维的问题。
总之,我们必须寄希望于在未来半个世纪以及更遥远的未来生活在亚洲的人,让他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式——突破那些让世界一部分地区的人富裕起来、却损害其他地区利益的经济意识形态。如果这种意识形态继续应用在亚洲,只会让所有人陷入灾难。
本文作者著有《消费经济学》(Consumptionomics)一书
作者:
38383388
时间:
2012-12-31 09:19
楼上说的不错。意思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