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遗憾的还有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幼稚心态。极少有高技术公司严肃地支持基础性和原创性的EE研究。拿华为为例,虽然它也在许多高校设立了研发中心,但是它所支持的都是近乎完全实现为产品的“研究”。打个比方,你把一切都做好了,只剩下贴标签的时候,华为等等就出现了。名为支持、合作,实则就是掠夺。放胆一言:中国的高技术企业什么时候能向Bell实验室、HP这样,能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力量支持,那么EE博士的技术报国之梦,差不多有着落了。不过,我们无需教育中国的高技术公司。还是让市场来教育它们吧!在饱和的市场、饱和的技术、饱和的人才面前,那些能够创造利益空间的人才,一定会吸引唯利是图的总经理们------假如他们不总是沉醉在金融游戏之中。. Warald博客有更多文章, . more info on 1point3acres.com 其实投入一部分力量从事理论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并无什么坏处。有史为鉴: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Bell招募了一批做固态物理的博士,最终设计出了晶体管,为Bell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大家现在经常使用的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其技术关键就是CCD。70年代的时候在Bell这同样是一个理论性的题目。可是经过30余年的发展,它现在的普及程度让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