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讨论]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金融方面的MBA吗 [打印本页]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12 07:32
标题: [讨论]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金融方面的MBA吗
-----------------------------

好像很多人都想出国读金融, 可是中国的金融在社会上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之所以突然想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朋友(在中国的一家很大很有背景的投行做的), 跟我说, 他最近老interview从美国回来的MBA, 全是top20的, 可就一两个opening, 只好想各种方法拒绝人家, 包括: "你的英语不好" (当场昏倒)





作者: sfish    时间: 2003-6-12 11:07
So I do not choose finance Just kidding.
作者: piloteer    时间: 2003-6-12 1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13 05:00
大家想想看, 就算2005年, 中国金融市场规范化, 国际化了, 国外公司都可以来国内经营了, 就中国市场这个容量 (毕竟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 需要多少金融方面的人阿,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英国/欧洲MBA和MSF回国, 美国的很大部分中国学生也因为找不到美国的工作回国, 粗略估计, 国外的所谓金融人才可能会达到每年接近万人的规模。 同时我还没算在中国各大学学习金融的学生呢

上次看BW, 好像美国市场平均每年也就能吸收一万多新人, 可我们中国的市场规模能达到美国的水平吗

作者: sfish    时间: 2003-6-13 08:10
以下是引用piloteer在2003-6-12 13:35:00的发言:
My major is non-profit management, where is the competitor? heihei

I may go through this direction.
作者: feifeifeifei    时间: 2003-6-13 11:51
FINANCE也细分的吧,不都是IB吧.

比如,我想将来在COMMERCIAL BANKING发展.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13 13:22
我所说的包括commerical banking, 当然不包括柜台的出纳此类的。invest banking能去的毕竟是少数, 事实上如果没有背景, 不是名校, 直接做IB现在在大陆好象已经不太可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13 13:31:05编辑过]

作者: ok    时间: 2003-6-13 13:36
偶,可不准備日后同大牛們爭飯碗的, 呵呵。

LANLAN說得在理。与其在就個人而言缺乏相關競爭力的行業
辛苦到死,不如到更擅長,更有興趣的行業發展。只不過,
考慮到回報率,大家多少不可能這么清醒了。
作者: baobaobear    时间: 2003-6-13 16:22
tiger兄,这次可要和你小小理论一番了。

首先,同意FEIFEIFEI的观点“FINANCE也细分的吧,不都是IB吧.”---TIGER的话题涉及面太广了,我在国内的comercial bank / investment bank干到第5个年头了,我感觉金融这个领域有太多可作的了,可以说十分适合MBA出来的人,换句话说,感觉MBA出来也就是干金融更合适,这也是为何多数他top school都普遍说自己金融强,金融方向就业比利也高。  在这个时代,金融就是万金油,金融类企业外其他企业也都需要,政府机构需要,自己当老板开公司也需要,就是老百姓炒股票高投资也要找个所谓“股评家”之类的专家呢。(当然不是说MBA就干这个)

就invest banking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太初级了,但是,这由于此才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巨大的GDP,众多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国有资产民营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这当中不仅仅是IPO,更多的是M&A。
Tiger记得我因为正在写有关国内外并购业务的报告找你要资料巴,我极看好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业务,在这不展开说。就一句,在这方面,中国是一张白纸,而其做法也必是效仿国外,拿来主义,所以,如果你真是行家,有你的挥洒空间。

另外,有种感觉(也许是愿望)---看看几年前的日本,那也许就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明天。---即,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金融舞台。记得当时华尔街投行都把业务部门按地域分成,本土,欧洲,日本,亚洲其他地区四大地区总部,就是说,日本业务大到要独立出来。现在从个大外企的部局看,中国也有这个趋势。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IB/PE/IM这些领域要想直接从中高层领导的位置起步(MBA毕业后)还是要靠工作经验的,(要么你是国舅爷-联合证券的前董事长,或者老爸是朱镕基-中金,或者你有个兄弟是胡锦涛-汉唐)
所以对于CAREER CHANGERS,不是泼凉水,单至少目前这个世道,不太现实。

作者: Jeremy    时间: 2003-6-13 18:44
嗯,说得在理,我同意,鼓掌。咱们同属看多中国一派的。

中国是个具有魔幻魅力的未来大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作者: heroxy    时间: 2003-6-13 21:49
我在某国有商业银行经济发达地区一级分行工作了将近10年,这里有大量国产硕士、少量博士和个别归国博士(日本),没有国外MBA(含全总行)。估计国外名牌MBA不会到这种单位来,这种单位也不知道怎么用这些人。重大决策由党委班子决定。党委书记即行长。没有关系很难上去,一朝君子一朝臣。看来只有尽早股份化真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才行。养了太多闲人。领导衙门作风依旧。这种气候水土还不适合没有在国内类似单位干过的洋MBA。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14 03:42
我那可笑的例子就是从中国现在唯一的一个算是IB(比较符合美国定义的, 不是说其他的就不是)的中金那里听来的。

我想这就跟去非洲卖鞋一样, 你可以说市场巨大, 也可以说没有市场。 到底是哪种呢, 谁都说不清。

我想大部分中国人(指拿F-1的)在美国学金融的MBA, 将来都不太可能留在美国, 我也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彻底投入学金融的大潮当中, 真是迷茫阿

作者: usdusaj    时间: 2003-6-16 11:49
俺有一密国同事(中国人, 那到绿卡,毕业1年左右区密国读MASTER, WORK FOR AROUND 1 YR, GO TO KELLOG),2001,KELLOGG毕业, 在密国乡下的工厂做财务分析,俺 猜年薪也就60K吧,上次回来觉得想回来。 但是象她那样回国来能做WHAT?没有很多中国经验,谁要呢?

大家如果在国内基础不够好的话, 还是先工作几年吧。MBA投资太多了。关于是否FINANCE, 还是同意LANLAN, 不要哪里好就去哪里。
将来的问题就在于谁能看到中国的未来30-50年?
作者: baobaobear    时间: 2003-6-16 15:36
以下是引用funnytiger在2003-6-14 3:42:00的发言:
我那可笑的例子就是从中国现在唯一的一个算是IB(比较符合美国定义的, 不是说其他的就不是)的中金那里听来的。



在我看来,中金是个怪胎(国内关系+海外背景),no offending! 在这个政府管制的市场里,他现在是海龟的唯一选择。不过,如果摩根/高盛能自由来中国开展业务,中金还有什么特殊优势呢?

另外更正,汉唐应是温总理的兄弟,笔误。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17 01:58
baobao bear,

现在的中国, 只有这样的怪胎活得最好, 其实所谓的海外背景不过是挂个牌子, 外国人早就撤了。
如果美独资IB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又需要多少人呢? 在中国上市/整合/融资的提成要是跟国际接轨, 做十家才顶在成熟市场一家, 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几乎不存在(政府行为不算)
我想每家公司都会招个一百来人巴, 就算世界三十大2005都进来了, 也就三千多人, 就算他们心甘情愿的不顾成本喜欢招海龟(人力资源是他们最大的成本), 面对每年万把人的海龟大军, 每年名校回国的那三百多MBA, 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位置站完了。
而现实情况可能更糟
如果回国做大型企业的FC(恐怕直接能当CFO已不太可能), 跟IB收入相差太多,加上复杂的人事, 国内管理层普遍的敌视海龟的情绪, 都让人却步
做commercial banking相对倒是个很好的出路, 象招商银行就是一个满接轨的银行, 但是我上次跟他们的副行长聊起的时候, 他就说自从他们招了一个cambrige 的Finance PHD之后, 大家都觉得以后没必要去高薪请海龟了, 因为那个人的名头大, 却没什么本事。 (让我想起了一颗老鼠屎的故事)。 另外就是, 国内的朋友都知道, 现在商业银行已大不如前了, 唯一的希望是如果CB能大换血, 头头由海龟当, 那将来倒还是条出入


作者: baobaobear    时间: 2003-6-18 14:48
海龟回国企,想都没想过。不说国企不可能付高价,本身现在也没几个国企会要只是在国外读过书而已的海龟。 民营企业找海龟也是作秀多于使用。 招行?国内银行要海龟干吗?他们最需要的是国内优质客户资源,是资源。

作者: heroxy    时间: 2003-6-18 20:57
以下是引用baobaobear在2003-6-18 14:48:00的发言:
海龟回国企,想都没想过。不说国企不可能付高价,本身现在也没几个国企会要只是在国外读过书而已的海龟。 民营企业找海龟也是作秀多于使用。 招行?国内银行要海龟干吗?他们最需要的是国内优质客户资源,是资源。

不是这样的。我这里年轻的老板(一级分行2把手)已被国家先送到外语学院学习,然后送到米国金融机构工作锻炼。中国的银行经营管理上太多东西要学,要改,要跟国际接轨,要与国际竞争。鬼子已经进村了。国内真正的优质客户开始是要凭银行的先进经营管理、优质服务和成功营销等来争取了,不再是靠拉关系等低级手段了。而且,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也逐渐在变了,SENIOR MANAGER如果业绩好,一年几十万收入是完全可行的。
不要太短视了。花钱送高管人员去读个什么EMBA在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做了。既然,政府管理层都意识到了,为什么我们好停留在所谓的“国内优质资源”的认识上了?有国内工作经验又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龟是国内银行最需要的,在不远的将来。
作者: sushi    时间: 2003-6-20 17:47
标题: 很老(去年)的一篇WSJ文章,看看无妨
【专题报道】
             你了解朱总理之子吗

           华尔街日报文章选译, 本文纯属译稿, 不代表本人立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了“美国投资尚未控制中国的宽松商务控制”一文,文章称,由于中国总理朱熔基的儿子朱云来在CICC(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不相称的影响力,拥有该公司1/3股份的摩根士坦利(Morgan StanleyDean Witter&Co)公司不能适应其非商业的营运方式,只好疏离这家公司,独立开展其中国业务。

  总部位于纽约的多维社编译此文如下:

            他不要把自己  印刷在小册子中

  当CICC最近庆祝其五周年诞辰时,公司印刷了精美的小册子,但其中并没有执行官朱云来的照片,朱是纪念册中唯一缺席的执行官,实际上他是公司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据CICC员工讲,朱云来要求曾延迟印刷该册子好几个星期,最后决定不要把他的照片印在册子里。他的这一决定突出了CICC的问题所在。
  当初该公司由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坦利共同投资建立,摩根占35%的股份,其初衷是为中国引进最高水准的金融管理专业技术,但目前CICC已成为中国非透明管理、宽松内部管理等中国企业通病的典型案例。
  CICC的管理模式令摩根士坦利头痛不已,不得已,摩根士坦利逐渐与CICC疏远,他们拒绝为CICC指派首席执行官,也不再向CICC的管理委员会派出代表。
  摩根士坦利目前在中国甩开CICC,独立开展其业务。
  文章称,这样的结局恐怕是朱云来当初没有料到的。

           朱云来加入该银行 其实不过几年

  朱云来1998年加入CICC,当初双方都怀著远大的目标,把CICC打造成世界一流银行。朱的一位朋友说,他之所以远离闪光灯,是因为他希望让人知道,CICC并不以他为中心。
  不过,CICC的执行官们说,朱云来是总理的儿子,他呆在公司里本身就加剧了公司的管理混乱。当CICC最后一位首席执行官、拥有20多年专业经验的Elaine LaRoche六月离开公司时,朱云来事实上成为公司说一不二的强人。
  其实,朱仅仅是六名营运官之一,而且是管理委员会中资格最浅的年龄最小的一位,但朱在公司所发挥的作用与其职位极不相称,因而破坏了公司的管理结构,削弱了公司内部管理控制。
  文章引用了最新的例子称,朱并不是投资银行部经理,但在他的授意下,CICC部分职员今年初瞒著其它高级执行官,用他们自己的名义在英属维京群岛成立了投资控股公司。
  根据一份CICC的内部报告说,此举违犯了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该报告也指出,CICC并没有通知香港证监会,就这样,一家离岸公司通过一家CICC在香港的分部而设立登场了。
  CICC后来雇用会计公司Arthur Andersen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从未对外公布。
  观察家认为,朱云来是总理的儿子,这就是问题之一。 其实在他加入CICC以前,华尔街唯利润所求的哲学就与共产主义类管理文化发生过冲突。

            朱目前就职的这家银行 是著名的国有企业

  CICC大多数雇员是来自中国建设银行的官员,中国建设银行拥有CICC42.5%的股份。这家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营银行之一,但经营很差,坏账多于好账,几乎没有信用标准,政治任命主宰管理阶层。                                    
   
  早在1997年,摩根士坦利战略分析师Barton Biggs预测亚洲股市即将下跌,当时惹恼了建行的领导,建行在北京授意下,进场抬高香港红筹股,并甩开摩根士坦利,为中国电信香港公司上市承销了42亿美元。
  于是投资银行公司处于两难困境之中,一方面他们需要政治联系,因为大多数承销合同由政府发包,另一方面,像朱这样拥有关系但缺乏专业经验的人可能主宰CICC的商业运作。
  新浪首席营运官茅道林(Daniel Mao)说:“他是个特殊人物,所有的事都向他倾斜。”
  茅以前是风险资本家,他认为。CICC如果要转向专业化,像朱这样的太子党必须成为他们组织的一部分。

             朱拒绝接受采访  行为相当低调

  朱拒绝接受采访,自从六月起他一直在北京一家军队医院接受治疗,不过他对CICC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据探望他的CICC职员们称,朱云来一手夹著雪笳,一手接受静脉注射,一边继续指导CICC业务。
  文章称,朱云来1994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大气物理科学博士学位,后来他转向商业,获得芝加哥DePaul大选会计硕士学位,并在芝加哥Arthur Andersen担任会计,1996年到1998年他在纽约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是一名低级投资银行雇员。
  1998年朱返回亚洲,在CICC香港办公室工作。CICC雇员称,当时中央新出台非正式规定,禁止高干子女为外国公司工作。
  当时建行行长王歧山就把朱派到香港。
  不久CICC就见识到朱的个人风格,比如,他喜欢连篇累椟的研究报告。

  去年,CICC向一家拥有70家子公司的中国国营企业提供咨询,朱提交了500页的报告。他的同事形容朱“觉得必须提供一切细节”,该同事称:“那太不切合实际了。”
  同事们也发现,朱并不总是回复电子邮件或回答备忘录,下属或同事们要求与他见面时,他大多安排在很晚的时候,并远离办公室。他们猜测,朱大概不愿在办公时间被发现发号施令。
  报告称,目前仍不知朱为何已经假定他可以指导其职位范围以外的工作,尽管一些CICC职员似乎自愿地受其万有引力吸引,但朱给许多职员的感觉是幕后老板,比如朱至少向两位同事表示过,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不可为强人,否则将打乱目前的管理安排。

             外表打扮随意  象一个退休人员

  朱的低调工作习惯也反应在他的外表上。CICC同事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朱则刁著雪笳,穿著便服,像一位退休人员。朱在北京和香港的办公室都不约而同地拒绝透露其主人的任何私人信息。文章提到,一些外部观察家认为,朱云来非常厌恶利用父亲的影响做生意。

  高盛公司执行官Fred Hu与他们父子相识,他说:“如果CICC得到生意,那是因为公司的实力使然,而不是由于他的影响。”不过有些人对此持有异议。如今年中国石油公司上市前,小朱竭力向老朱游说,如果国家管制油价,公司不可能上市,最终说服了父亲。这对于中国走向经济自由化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一位建行的高级职员说:“如果不是他的个人关系,非常难说服政府放弃管制。”
  从商业角度来看,CICC做得不错。除了帮助中国电信(目前改名中国移动)香港公司上市后,CICC也帮助中国联通上市,这两笔承销费达2.61亿美元,CICC从中取得不小的份额。预计今年CICC营业额达到创记录的2亿美元,公司官员称,公司利润并
不对外公开,但可能超过1亿美元。因此,投资者摩根士坦利和建行都对公司营运表示满意,如果CICC上市的话,他们预计获利更丰。
  不过,分析家表示,以承销费判断CICC恰如缘木求渔。因为中国规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必须由中国投资银行做承销商,尽管CICC有摩根士坦利股份,在政府眼里,CICC是中国的银行。
  随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上市,CICC无论如何运作,都不愁没有生意,况且CICC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有国际经验的投资银行。

           他们公司是唯一有经验的 国家投资银行

  建行的一位执行官承认:“这是垄断,根本就没有竞争。”他认为,判断CICC营运能力的标准是其内部系统。 文章认为,CICC缺乏的恰恰正是这一块。公司过去和目前的雇员都承认,CICC越来越像一家国有企业,没有控制,信用很差,极少解雇不称职的员工,风险管理、证券交易实践一塌糊涂。
  一位前雇员说:“他们没有金融成本的概念,使用公司资本,就好像不是自己的钱。”
  因此,当CICC两位执行官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公司时,其它执行官还被蒙在鼓里。 
  CICC法律部一份注明7月25日的内部文件提出了疑问,这家3月17日注册的Benetto投资有限公司(BIL)选择CICC香港分部所在地作为其营运地址,其中两位董事武尚志(音译Wu Shangzhi)和刘小平(音译Liu Xiao Ping)是CICC的执行官。
  该内部文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BIL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公司,为什么使用CICC香港地址?BIL在CICC香港办公室干什么?董事会和高级管理阶层知道并通过BIL吗?”
  该备忘录注意到,CICC应该在任何新的子公司组成后的七天之内通知香港证管委。
  文件警告说,如果延迟通知子公司成立的话,CICC可能面临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纪律行动,甚至被取消营业执照。
  文章称,前建行长期执行官、CICC首席财务官黄小成(音译Huang Xiaocheng)说,“问题不大”,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不久就会批准Benetto的成立,他拒绝提供更详细的说明,证券管理委员会也拒绝对此做出评价。
  CICC授权进行调查的Arthur Andersen公司也没有公开其调查结果,Huang表示他并不清楚调查的结果,CICC也没有对其雇员及Benetto董事武尚志、刘小平采取任何行动。

             管理结构混乱 导致和同行的紧张关系

  CICC混乱的管理结构导致与摩根士坦利集团紧张的关系,在朱到来之前,CICC已经更换了几任首席执行官,最后一位LaRoche女士今年六月离开公司,她是公司五年来去职的第四位、也是第一位与朱广泛打交道的首席执行官。
  公司发言人称,她离开公司,以便与在美国的孩子们多呆一段时间。LaRoche女士拒绝对此做出评价。她的助手道出真正的原因:朱的崛起和公司薄弱的行政控制使她寒心。 
  此外,CICC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峡工程,并帮助三峡建设公司出售企业债券,这也使摩根士坦利公司不快。
  三峡工程因大量的移民外迁、破坏生态环境引起很大争议,去年,有一些股东指责摩根士坦利公司间接为三峡公司融资,摩根士坦利总裁和首席执行官John Mack争辩说,摩根不过在CICC有七名员工,并暗示这些人可有可无,也有可能不久撤出。(摩根士坦利公司后来发表声明,收回他的讲话。)
  摩根士坦利公司的高级职员说,一旦中方列出他们的担□,摩根就疏离CICC,不过目前看不出何时摊牌。同时,摩根士坦利发言人表示,公司不会任命一位美方首席执行官取代LaRoche女士的职务。
  尽管朱拥有幕后权力,他不会走向前台,他一直在寻找一位资历不凡的中国人担任首席执行官。在公开场合,摩根士坦利和建行都一致认为,CICC的管理达到了世界水准,公司已经准备接纳一位独立于美方夥伴的首席执行官。文章最后这样写到,“摩根士坦利不可能控制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
  一位公司高级执行官叹气道:“这就是中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20 17:47:57编辑过]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21 01:11
朱云相比我在深圳碰到的那些高干子弟已经好了一万一千倍, 至少人家也是靠自己上的美国名校, 不象那些在深圳的, 书没读过, 敲老百姓钱的本事却很多
作者: oak    时间: 2003-6-21 04:20
agree.
作者: sushi    时间: 2003-6-22 21:12
Yep, he’s very low profile, very “academic” type. And the article is way right on his “dressing style” ;0)
作者: hqseao    时间: 2003-6-22 22:47
以下是引用sushi在2003-6-22 21:12:00的发言:
Yep, he’s very low profile, very “academic” type. And the article is way right on his “dressing style” ;0)


中金的同仁居然有时间光临这种地方???
作者: sushi    时间: 2003-6-23 18:17
hqseao兄不是说我吧? 我不是中金的。您用了“同仁”二字,莫非您在中金高就咯
作者: baobaobear    时间: 2003-6-23 18:54
以下是引用heroxy在2003-6-18 20:57:00的发言:
不是这样的。我这里年轻的老板(一级分行2把手)已被国家先送到外语学院学习,然后送到米国金融机构工作锻炼。


我原帖的意思是说光在美国读过书没工作过回来国企也很少会要.

这位兄台是在深圳的中行吗?
作者: heroxy    时间: 2003-6-23 20:33
深圳的中行也有这种情况吗?看来各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都意识到着眼高级后备人才了。刘明康行长(现在该叫银监会主席了吧)早年可也留学英伦的CITY UNIVERSITY,不知会否有利于“海龟”在国内金融界发展?
另“光在美国读过书没工作过的”人不多吧,如果是读MBA的话,没工作能进TOP MBA,必定有某些超人之处吧?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24 01:09
在中国工作诺干年后去美国, 毕业之后在美国找不到工作, 回国

这算不算“光在美国读过书没工作过的”

这样的人可是大有人在阿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24 02:18
hqseao,

哈哈, 逮个正着, 这年头在中金做, 那可是人人都想的地方, 我只不过是有个远房朋友在中金, 都被美国的topMBA们围追堵劫, 你可要保重
作者: mbacn02    时间: 2003-6-24 06:17
To some exten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CICC is good. But the market ourside china is too bad. If those top MBAs can land  jobs even in I'banks at Hong Kong. 99% wont' to CICC.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25 04:56
mbacn02,

Hong Kong I Banking job vs CCIC job? Even you can land a job easily in Hong Kong, for salary and compensation, there is no competition these days. CCIC is much better. we are talking about 25% more at least. (it depends on the project you are working on and rankings of course)
作者: mbacn02    时间: 2003-6-25 06:16
Are you sure? As far as I know there is not expat. pay in CICC these days. Although it is very competitive compared with other local companies, CICC's salary level is much lower than those big names in Hong Kong. But you are right, there is almost no position these days in Hong Kong. almost everybody laid off. ........ Some people did internship at CICC, the compensation is ......... horrible.
作者: mbacn02    时间: 2003-6-25 06:17
Are you sure? As far as I know there is not expat. pay in CICC these days. Although it is very competitive compared with other local companies, CICC's salary level is much lower than those big names in Hong Kong. But you are right, there is almost no position these days in Hong Kong. almost everybody laid off. ........ Some people did internship at CICC, the compensation is ......... horrible.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25 07:37
hehe, I am sure, because the deals they are involved, their compensation is huge. while for those international IBs in hongkong, there is no big deal left in that dry market anymore. yeah, the salary at CCIC sucks big time. but consider this, all bill paid + small salary = low tax bills...

you know, it is China, you have to be creative...
作者: k2    时间: 2003-6-25 08:11
haha.

funnytiger, you need change this topic. How about" How about CCIC"? : )
作者: sushi    时间: 2003-6-25 09:36
以下是引用funnytiger在2003-6-24 1:09:00的发言:
在中国工作诺干年后去美国, 毕业之后在美国找不到工作, 回国

这算不算“光在美国读过书没工作过的”

这样的人可是大有人在阿


是的呀,而且我想“光在美国读过书没工作过的”是不是有时也可以引申为“光在美国读过书但是没有在相关(就是想去的行业或公司)地方工作过”, 这种人恐怕更多啦

作者: heroxy    时间: 2003-6-25 10:51
以下是引用k2在2003-6-25 8:11:00的发言:
haha.

funnytiger, you need change this topic. How about" How about CCIC"? : )

的确,咱们不要把范围太局限了吧?首先本身IB都只适合于几所那些顶尖学校的极少数中国MBA们的事,其次适合CCIC的MBA可能更少。而且,据我对国内的其他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投行业务的粗浅了解,好象那些人办的事就是去送礼搞关系吧?
如果我们回到最早的主题,正如前面有贴子说的,金融的范畴远远大于IB。除了那些顶尖MBA们需要急于在这个高收入行当把投资收回来,应该还有些人“宜将放眼长思量”吧?
作者: funnytiger    时间: 2003-6-26 01:49
其实我也很关心商业银行和中国的证卷业, 虽然都不规范, 但是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CDers的最好选择。 我以前在中国证卷业工作过, 其黑暗程度令人后怕, 可那是七年前了, 不知道现在如何阿
作者: Joseph    时间: 2003-7-19 11:05
if you are in top 10, you dono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finance MBA and you are hot. But if you are out of top 10, even through you are in us, no IB will look at you.
作者: talo    时间: 2003-7-20 00:05
what is finance?
finance has what sub-categories?
whats ur strength? whats ur weakness? do u fit finance work?
what do u want from a US MBA training?

try to think about it before going into discussion b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0 0:08:27编辑过]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