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7月中旬开始用OG12版复习SC,略微有些头绪了,但是OG的SC错误率仍然居高不下(基本是三分之一),因此无奈向某N师兄poker求助,师兄发给我一大堆资料,包括Manhattan的SC Review和语法大全,然后我花一个下午看了Manhattan,发现它总结的SC的出题规律还是比较普遍的,而且把OG里面隐晦的考点(类似答案解释上面的粗体字parallelism,rhetorical construction什么的)都说的很明白,比如明确告诉你动名词和名词并列就是错的,而不是OG上 xxx and xxx are not parallel这种让刚入门的人摸不着头脑的解释。
而对于“语感”一说,LZ觉得确有其物,不过可靠的语感建立在大量积累GMATSC正确选项特点的基础上,体会其“effective”和“concise”的各种形式,之后偶尔可以体会到某些选项的措辞确实是符合OG中“wordy and awkward”的感觉的(只是感觉,但LZ觉着语感偶尔可以一用,但只是剑走偏锋,不能当常规武器)。
把握文章脉络,对于对付主旨大意和文章结构的题,个人觉着很有价值。我还记得OG12版的RC导读里面提到一句话,大意就是说Never lose sense of what is being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个人的感觉就是顺着文章的叙述,除了看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之外,还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很快地反应过来,自然地联系向上一个和下一个论述点。在看文章的时候不仅仅要看懂,而且要保持一种敏感,随时跟上文章的转折,延伸,举例,结论等等。(表述能力有限。。。。。。)好比说一个人研究一个东西得出啥结论,然后啥啥证据支持他的结论,看到文章的一半,要清楚另一个人反对了这个观点,因为哪个现象显示了相反的结果;到文章完了要明白作者认为反对者的意见不对,因为这个现象其实和文章讨论的东西不是同一个范畴的。同时在理解每一句话的同时要感觉到这句话和前后句话的关系,是提供证据,是指出不足还是解释概念。总之,引用老翟的一句话,try to get involved into the passage。
RC的准备是异常艰苦的,因为非常枯燥。对于长难句不适应的同学来说,杨鹏长难句确实是很好的一个适应教材,即便在备考当中也可以拿出来再次训练加强;LZ推荐从GRE阅读向GMAT阅读过渡的方法,并且读文章一定要理解的同时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大意,always be aware of what is being discussed;最后要熟悉排除错误选项的原则,并在训练中把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
出来照常上厕所,喝水,再吃一个好丽友,然后磨蹭了一会儿进去考语文了。因为之前很多考友反馈语法出题很怪,因此第一题格外小心,看了两次,没敢选,然后又看了两遍,挑了两遍错,才到下一题。第一篇短阅读一看是狗,大喜,看文章的速度明显加快,看到和之前的狗出入不大,甚喜,读题干发现题目狗中有提及,更喜,把所有选项混偏反无排除一次,选下答案,再排除一次,跳下一题,窃喜:LZ早就知道答案了嘿嘿。逻辑感觉读起来文章比较顺畅,选项的有无关还挺明显,而且之前狗上自己怀疑过的答案经过完整文章和选项的验证之后发现靠谱,于是还挺顺。前十题做完54min,心想得略微赶一点了。十题之后SC依旧排除得很小心,遇上奇怪的SC题,每个选项都是平时必死那种,根据句子结构选了一个,然后又碰上一个之前做过的题,悲剧地忘了答案,也忘了是在哪儿做到的,应该是PREP破解或者大全之类的,恨自己大意善忘,悻悻地根据句子结构又选了一个不确定的。到20题的时候剩32min。有点慌,不过告诉自己镇定,选项排除得果断一点就行了,于是逻辑和阅读不再流连于反复确认选项的错误,但是RC碰到又臭又长的美国黑人海盗和法律那篇,一度想直接选答案算了,不过还是说服自己把文章看完,碰上纠结的题,硬着头皮选了过去。结果到30题的时候总算赶到了19min,语法做得更小心,逻辑碰上难题,流连2分多种之后挑着靠谱的选了,然后到倒数第二道题,想到马上要知道分数了又是一阵焦虑,强迫自己仔细地把题做了,最后一题还剩三分多种,圆满了,慢慢来,剩一份多钟时选了答案,再重新确认一次,然后提交。结果发现还得把报名时填过的资料再填一遍,然后确认选了report my score,等了一会儿出了成绩,暗爽,故作平静走出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