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两年MBA生涯的回忆 [打印本页]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1-7-29 11:09
标题: 两年MBA生涯的回忆
经过几番波折,终于顺利在纽约settle down。无奈收拾了几天家里细软,累兼且闷得发慌。该死的OPT也还是没下来,暂时也没有旅游的打算(好像美国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闲来无事,遂决定写一篇简单的回忆录,寥寥回顾一下这两年的MBA生涯,也算对CD上后人有所贡献。一家之胡言乱语,切勿较真。

小弟年方31,中国大陆南方人士,09年懵懵懂懂来美,就读于美东某大农村的塔克商学院(Tuck)。今年6月挣扎着终于毕业,拖着累累负债准备在纽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开始post-MBA生涯。之前在国内的工作也是管理咨询,只不过档次稍差了一些。所以归结下来,花了这么多读了这个书,我行业、职位、工种都没换成功,只是无奈地换了个location(实则是从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换到另一个乱八七糟的地方)。当然薪水还是勉强翻了一些。

首先想乱扯一下我对读MBA的价值理解。坊间谈起读MBA总有质疑的声音出现,很多case的投资回报率也每每无法证明这会是一笔好的investment。我的粗浅理解是,investor自身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使读MBANPV有较大可能是significantly正值:

1. 来美读MBA前收入一般(我猜RMB35万以下吧),且未有迹象显示未来两年会大幅增长。
2. 年龄不要过大(多少就不好说了),资历不要太深。
3. 自我感觉对目前工作性质不满意,或者认为目前的工作长远来看没有太大希望。
4. 愿意改变自己,接受一些以前不敢或者没机会尝试的challenge
5. 英语水平中上。
6. 愿意跟别人说话。
7. 外形基本过关(sorry,这一条是搞笑的!)
8.最后一点,seriously,这人必须某种程度上相信资本主义,认为美国的business模式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说,必须相信business可以对这个社会有很大impact,相信在金钱与铜臭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什么都觉得国外不如国内好,离开中餐一天就无法生活,又红又专的同志们就不必挑这个苦来吃了。

我自身的case1258异常满足,346凑合,7就没线索了。因此我展望我的NPV还是蛮大希望为正的(起点低啊,老爹!)。另外,MBA其实不是guarantee你一个提升,而是给了你一个提升的机会平台- 读这个书还是很开眼界的!(之后谈面试的时候我会说我的经历)。所以要押宝的同志也要好好想想,尤其想读完马上飞黄腾达的哥们。很多人MBA毕业生衣锦还乡之前,还是要被套牢很多年的!具体曲线可参考沪深300指数。。。

其次我想谈谈申请。我自己那会,申请了8top15录了5所。第二年的时候做了admissionassociateinterview了好几十个on campus申请者,自觉对申请的内幕有所了解。简单归结,我觉得中国申请人按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segments(仅对于top15学校):

切记:纯粹个人看法!不负任何法律和道德责任~~另外essay当然很重要,但属于case by case,就不列在profile里面了。

很容易被录:
较容易被录:
一般容易被录的:
其他的类型千万不要以为就是难录,只是可能不属于经典profile。申请就是这样,总有top10%bottom10%的人看一眼的分出来了,其他80%的申请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关键看你怎么突出自己奇怪的地方。特别是interview的时候,面试官其实都见过N多人了,你还大谈特谈做accountant的时候怎么糊弄客户,或者做sales的时候接了多少大单子,interviewer其实心里是很厌烦的。说说读大学的时候为了泡妞进了学生会,结果无端端地办了个什么事情轰动全校,记者也跑来报道的,也许来得有效一些。不要担心自己没东西可讲,其实每个人都总有那么一些故事,有趣的就直说,无聊的就稍加包装。说句实话,如果面试官喜欢你,就算你的case说出来的时候显得不怎样么,他也会帮你在evaluation中润色加工写好的。

再来说找工作吧,估计这个是最多人关心的问题了。必须说,我对找工作的观点跟我的很多同学或者是其他MBA学生有所不一样。我认为结果(也就是找到什么工作)当然是第一重要,但找工作的过程 本身也是MBA里面重要的学习和体验环节。我觉得人生中没有什么其他机会能像MBA学生找工作那样,能接触那么多不同行业的executives,了解那么多不同的business models,跟那么多千奇百怪的人大侃为什么他们的business那么成功。这个learning我认为是这两年当中最大的收获,即使最后我只能干一份工作,很多学到的东西也许之后一辈子也用不着。我在面试中收获的人际关系网也是蛮可观的,尽管都是一些weak contacts

所以,我的找工作战术就是广撒网,多面试,及时调整方向。别误会广撒网就是乱投,我投任何一家公司之前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最后只有这家公司给你offer你去不去?去的话才投。因为我之前的经历是做管理咨询,见过不少千奇百怪的公司和人,所以我的意识里面一直觉得business无分高低贵贱,只要能make profitssustainable就是好的生意。结果两年下来我的job文件夹里面有超过100个子文件夹,其中有很多都是我之前没有听过的名字(但别以为那些是小公司,能来Tuck招聘的绝对是行业里面的佼佼者)。题外一句,大部分中国学生对美国的公司其实不算太了解,一般人都只知道投行和咨询,以及那十来二十个大公司的名字。其实,美国好的优秀的公司多了去了,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不妨上学前之前先做一番research,避免到申请时因为这个原因miss掉一些好的机会(到时公司会一堆堆地来,很多人会因为不够精力就放弃自己不大了解的一些名字。我自己就miss掉了两个,事后才了解到人家的business是多么地好)。

我的面试也很多,数了一下超过50场,campuson-site都有。最后full-time共拿了7offers4个美国,2个新加坡,1个香港)成功率还是偏低的。美国3个是咨询公司,1个医疗器械senior financial analyst。亚洲1个是咨询公司,两个corporate(marketing and finance respectively)Base$115k$130k之间,最后选了美国的一个薪水相对高一点的咨询。我的薪水在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中属于比median$118k)偏高一点点,还算交代得过去。当然跟去banking的哥们是没法比了。又插题外话,我们学校的平均薪水一直偏高,今年就仅比HBSStanford低一点。难道是因为我们program小?

面试的心得这里就不累赘了,我在买买提上发过贴(好像国内看不到?)。简单重复一下就是能力强不如时间巧,能干活不如能说话。总之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世界上总有人能理解到你的valueTiming也很重要,MBA毕业生找工作难易程度跟marketcorrelation太高了。一时失意不代表你不行。等子弹飞一会,大市回来了自然就鸡犬升天。信心展现跟story telling skills也很重要。总之我的观点就是多练多碰钉子,到后面自然就能不动脑子吹足四个小时。另外,再练练怎么脸皮厚一点,反正面试时候最重要是放得开,至于什么职场礼貌啊英语口语水平啊之类都是其次。美国人interview的时候最关键就是看你够不够聪明,做事能不能出结果。美国人我感觉总的来说不算太计较职场礼仪,比起欧洲人或亚洲人来说。印度哥们这一点上绝对比咱们做得好多了。

当然也要说一下我的学校啦。Tuck的特点之前有挺多帖子说过了,以及著名的塔克的故事。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注重课堂体验,balanced focusclose-knit culture以及校友网络。有人说Tuckconsulting school,我的看法是即对又不对。这几年的确找consulting的学生占大头,但无论课堂还是其他Tuck还是比较balanced的,不见得光为了consultingcareer准备。其实我感觉在tuckbanking的工作貌似还比在columbia之类的竞争小一些(不靠谱的猜测,别当真)。

说说我们学校不好的地方吧,顺便辩护一下。最明显的一点是location,所谓的in the middle of nowherecity girl们千万要考虑清楚。对找工作的机会倒影响不大,大公司们都会来campus,只是之后的面试logistics就比较辛苦。 我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开车在bostonNYC和学校之间来回(单程最短2小时),坐过加上pilot9个座位的小飞机,一天面试6场,那段几乎把我搞疯了。最后疲劳过度在回学校的高速上撞鹿了,惊险了一回并且损失4000大洋。当时我就无比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学校的学生。高速上撞鹿啊!经历过的同志就知道那是一个多么毕生难忘的体验!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的农村真的没得说,干什么都自由自在,空气河水道路都清新得不得了,生活也方便,我是绝对地享受了两年。打一场golf20块,划船35块包年,我都不知道啥时候才会再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我还很怀念local机场的那架会随着气流180度颠簸的小飞机,坐在副驾位看仪表盘乱动的感觉好特别。

不好意思有点扯远了。反正我对我们学校感觉挺好的,除了location这个concern以为我没觉得有其他什么显著的弱点。当然program小的肯定的,这个有的人觉得是缺点有的人觉得是优点,就看你怎么看了。就我目前的感觉来看,Tuck在美国肯定还是premium program,在亚洲就相对弱一点。看你的职业计划如何了。

最后再侃一下读下来的心得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条:

1. 职业计划当然在读MBA之前做比较好,但人总会变的,一边读一边改也完全可行。其实我来美前蛮determined要转finance的(赚钱啊老大!),但读了一年多之后慢慢觉得似乎也不是我那杯茶。接触多了,自然就看到前人的路径,慢慢就知道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了。英雄莫问出处,其实干什么都行,关键能出头和有impact

2. 不要太迷信前人或之前学生的所谓经验。当然我这句话你也不要太相信。读MBA时,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个规矩是这样的,那个教授好不好,或者这个阶段应该怎么做,那个公司的人怎么去networking等等。我的体会就是这些经验是有用,但很多时候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自己的感觉去闯最实际。我之前就是太过相信这些学长学姐的心得,花了很多时间去准备所谓的套路,选课也跟随大流,结果却是不尽人意。碰钉多了之后我就放开了,拿出以前做项目时的胡搅蛮缠的勇气,不走正常的路子,反而让我拿到很多机会。我最后选择去的这个offer就是我乱搞一通之后拿到得,一点没按照career office或者旁人指点的方法去做。我不是说他们在坏事,事实上careeroffice还是很帮忙很努力的,但我觉得有很多所谓的经验不是太适合中国学生。大家最好留个心眼。

3. MBA还是能学到东西的!我不认同读MBA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的说法。事实上如果program够好的话,learning还是很明显的。具体学了什么我无法一一说出来,我也相信很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以后工作中也无法一一用起来。但读了这个昂贵的书之后,我觉得我看世界(夸张了一点,看business世界吧)的眼光和角度变了。我觉得,没有那个场合或机会能比在topMBA课堂上的case讨论争论更能发人深省了,尤其如果有一些高质量的guest speaker在场的话。在这个小小的课室里面,慢慢地你会体会到为什么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可以如此高度发达,为什么美国人可以数学烂、品味差、体态臃肿不堪,但大部分人一到business场合就如此地精明能干。不要过分听信什么美国经济正在快速衰落中国马上要赶超之类。这个国家在商业上所积累的智慧,远超出你我的想象,如果你真正有机会能跟帝国核心里面的精英,或者未来的精英接触就能体会到。我坚定地相信我这一届的美国同学里的那几个,将来是可以上时代周刊封面,或者成为fortune100C-level人物。而幸运的是,我从这些同学当中学习到的,并不比我从教授或课程中学到的少。

4.不要丢掉自己的个性。这个跟第2点有点接近,但我想强调的是,读MBA不意味着需要把自己改变很多去迁就这个经历或者衔头。比如很多人都说,读MBA一定要放开自己,多去networking多跟同学出去hangout。我基本上同意,但我觉得没必要为了hangouthangout,没必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如果你不是非常喜欢跟老美端着瓶啤酒在吵闹的音乐中不知所谓地站三四个小时,大可不必勉强自己。很多人来美时都决心要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我表示尊重和敬仰,但我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我到后来只参加与career直接相关的networking,跟谈得来的同学朋友拼酒吹牛,但对于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我绝不勉强自己。说实话,在business school这个熔炉里什么人都有,我感觉大部分人还是nice和愿意诚意相处的,但也有不少的bitchesson of bitches。我不觉得miss掉这些所谓的networking有什么损失。这是我读到第二年的时候有一天幡然醒悟的,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棱角实在太重要了。你是怎么样的人还是该怎么样。

5. 不要偷懒一时,抓住应该抓住的机会,时刻问问自己what’s more important to you。如果你问一年级MBA学生过得怎么样,十有八九都七情上面地描述他们的一年级多么多么地忙,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诚然我也经历过这段,但说实话回首看,是不是真的忙得如此不可开交,除了caserecruitingnetworking就没有一点其他任何时间?我觉得更多的是身心疲累导致的内心懒惰罢了。结果到了二年级,搞定工作的决心享受生活把一年级失去的补回来,没搞定工作的像狗一样到处hunting,更没时间做一些本该在MBA生涯里面完成的事情。当然这个只是我的观察,有一些人还是利用时间利用得很好的。至于什么是应该去做的important的事情,you got to figure it out by yourself。我有很多我原来应该去做的事情,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就没去做了,很是可惜。

6. 最后,take your time想想你究竟这辈子想干点啥,利用读MBA这个时间段。一般来说这是大部分人最后一次可以做完全不相关的career switch的机会了。MBA里面有大量的case,有大量的成功故事和不成功故事让你去思考,想想自己可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做出什么impact。大部分人都是想想怎么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家庭怎么更加和谐美满,that's reasonable。一小部分人会利用这个时间想想怎么成为未来的MBA case里面的人物,that’s another way。总之,不要浪费这两年。

希望大家都能去到理想的学校。
作者: dingxiang    时间: 2011-7-29 11:30
WOW!
只有在读和读过的童鞋最有共鸣了!
作者: yxj02ster    时间: 2011-7-29 11:30
在mitbbs jobhunting版上看到过楼主的帖子,很佩服
今天从atlanta mba tour回来,ross, kellogg, wharton, cbs的人都强调他们并没有所谓的pool,international和domestic的applicant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的申的,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内幕是不是有所不同,international applicant人数是不是比domestic applicant还要多?
作者: gucci972    时间: 2011-7-29 11:32
写得很实在,感谢楼主!
作者: lostkid123    时间: 2011-7-29 11:33
写的真好,谢谢分享啊~
作者: vivian_hsu    时间: 2011-7-29 11:38
顶~~师兄啊
作者: Ambro09    时间: 2011-7-29 11:45
感谢分享。跟vincent在学校短暂的聊过,谈吐特别是讲话的条理和节奏印象深刻,另外外型上他绝对谦虚了。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1-7-29 11:55
“随便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哈哈
其实每个学校肯定有所不同的,但既然很多学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 都比较稳定,你觉得呢?话说回来,既然我们大家都是international,有没有pool你觉得很关键?我个人觉得international申请人不可能比美国申请人多。
在mitbbs jobhunting版上看到过楼主的帖子,很佩服
今天从atlanta mba tour回来,ross, kellogg, wharton, cbs的人都强调他们并没有所谓的pool,international和domestic的applicant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的申的,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内幕是不是有所不同,international applicant人数是不是比domestic applicant还要多?
-- by 会员 yxj02ster (2011/7/29 11:30:48)


作者: bill08324    时间: 2011-7-29 11:56
Starry Starry night
...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h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kidding... haha : )
Honestly, <vincent> is one of my favourite song and thanks lz for sharing your nice experiences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1-7-29 12:12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Starry Starry night
...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h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kidding... haha : )
Honestly, <vincent> is one of my favourite song and thanks lz for sharing your nice experiences
-- by 会员 bill08324 (2011/7/29 11:56:35)


作者: davidsiqi    时间: 2011-7-29 12:17
赞!
作者: caopp    时间: 2011-7-29 12:24
前排就座
作者: yushi714    时间: 2011-7-29 12:26
超级喜欢这篇文章,太希望坛子里能多出现点MBA的回忆录,这个比如何进去更重要
作者: yushi714    时间: 2011-7-29 12:26
读完了,就翻页了,汗
作者: afei0128    时间: 2011-7-29 12:39
我顶LZ
作者: windmaple    时间: 2011-7-29 12:42
撞鹿了可以把鹿拖回去煮了吃了
作者: caopp    时间: 2011-7-29 12:44
不能随便吃,可能很多寄生虫。
作者: guolin0502    时间: 2011-7-29 14:32
写的太好了!一直想看有关于MBA毕业以后的帖子!终于有了!受益匪浅!
作者: 德沃夏克    时间: 2011-7-29 15:13

作者: windmaple    时间: 2011-7-29 15:22
不能随便吃,可能很多寄生虫。
-- by 会员 caopp (2011/7/29 12:44:44)



所以要煮熟煮烂嘛,以前我们学校还真有人吃过
作者: emmayuan    时间: 2011-7-29 15:24
写的真好,收藏
作者: knightface    时间: 2011-7-29 15:32
Hi Vincent, 刚刚拜读了你的帖子,有很大的收获和共鸣,非常感谢!

这里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我目前正在申请top15的MBA program,我的背景大概是

kpmg China 3年, 国内PE 2年,带队作过1个10亿人民币左右的投资项目,刚刚帮公司发起设立并募集了一支房地产基金,规模大概7个亿人民币(200个投资人),对投资人的路演都是我主讲的。

本科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念的,GPA按某种算法大概是3.5-3.7, CFA Charter holder

GMAT 只有700。。。。。

想请教你我这种profile属于你定义那种容易/不容易申请的?主要比较担心我的GMAT,但短期内考过730的可能性我觉得不大
另外,我的目标最高是沃顿/哥大,最低是ucla anderson。你觉得如何?

请多多指教啦,非常感谢!
作者: MBAAdventure    时间: 2011-7-29 15:41
感谢LZ分享
作者: Happydevil    时间: 2011-7-29 16:28
好贴
作者: shaka_1983    时间: 2011-7-29 16:36
挺真实的~
作者: cqpineapple    时间: 2011-7-29 16:39
好帖子,tuck也是我的dreamschool~
作者: perain    时间: 2011-7-29 16:44
读了一下很受启发,虽然我想申国内和HK的MBA,也来取取经~
作者: Dharma001    时间: 2011-7-29 16:44
太谢谢LZ。这样的精品帖真是造福CD。果然是Tuck出来的。。。。

对Tuck的好感+1
作者: jianihong    时间: 2011-7-29 17:53
好文。
作者: Blahnik    时间: 2011-7-29 17:55
以前翻tuck的陈年老帖,对LZ的ID印象深刻,好像LZ那时候还在几个TOP的学校中徘徊,没想到这么快,现在都已经毕业了。找到了好工作,恭喜!
很认同lz说的,“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棱角实在太重要了。你是怎么样的人还是该怎么样。” 一开始是寻求认同,后来发现那其实根本就没必要,没什么比寻找心底真正的快乐更重要。
不是迫于找工作压力,其实我更向往去美国的大农村度过读书的两年。大农村里山好,水好,人也好,读书的时光多美呀。工作在城市已经够了,就不要再破坏美好的读书时光了。
最后,再次感谢LZ分享心路历程,很有启发。
作者: LBSMIF    时间: 2011-7-29 18:15
This is just a very good post. Save it. Thank, mate!
作者: jiyou    时间: 2011-7-29 19:19
谢谢LZ分享,很实在的帖子。
对比了investor条件,觉得自己还是比较match.
再看是否属于容易录取的类型,就⊙﹏⊙b汗啊,最主要考试都还没考,但一定得赶上2011-2012的申请
唯有加油了!
也愿vincent在NY一切顺利~
作者: alizwell    时间: 2011-7-29 21:30
来晚了,顶一下
作者: easthunt    时间: 2011-7-29 21:40
楼主这种文章真是传道授业解惑,加人品~!
作者: greekhero    时间: 2011-7-29 22:25
谢谢很受用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1-7-29 22:38
why not 再提高一下GMAT,如果有时间的话?这样就没短板了。不过700兴许够用了。。。
Hi Vincent, 刚刚拜读了你的帖子,有很大的收获和共鸣,非常感谢!

这里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我目前正在申请top15的MBA program,我的背景大概是

kpmg China 3年, 国内PE 2年,带队作过1个10亿人民币左右的投资项目,刚刚帮公司发起设立并募集了一支房地产基金,规模大概7个亿人民币(200个投资人),对投资人的路演都是我主讲的。

本科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念的,GPA按某种算法大概是3.5-3.7, CFA Charter holder

GMAT 只有700。。。。。

想请教你我这种profile属于你定义那种容易/不容易申请的?主要比较担心我的GMAT,但短期内考过730的可能性我觉得不大
另外,我的目标最高是沃顿/哥大,最低是ucla anderson。你觉得如何?

请多多指教啦,非常感谢!
-- by 会员 knightface (2011/7/29 15:32:46)


作者: rlj021    时间: 2011-7-29 22:55
好帖……
作者: zhuangyiming    时间: 2011-7-29 23:04
长相是个不可逾越的坎~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1-7-30 01:30
写的太好了。。。
作者: billmickey    时间: 2011-7-30 01:54
请问亚洲公司来Tuck Campus的情况如何?谢谢!
作者: syangg    时间: 2011-7-30 02:28
很喜欢这帖子。。
作者: jarlin    时间: 2011-7-30 03:13
美国最大的城市,开1小时也就见到农村了。想见农村不难,想见城市难。要在大农村生活2年,买起中国菜,没有中餐馆,有多不便利的苦,只有受过才知道……


以前翻tuck的陈年老帖,对LZ的ID印象深刻,好像LZ那时候还在几个TOP的学校中徘徊,没想到这么快,现在都已经毕业了。找到了好工作,恭喜!
很认同lz说的,“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棱角实在太重要了。你是怎么样的人还是该怎么样。” 一开始是寻求认同,后来发现那其实根本就没必要,没什么比寻找心底真正的快乐更重要。
不是迫于找工作压力,其实我更向往去美国的大农村度过读书的两年。大农村里山好,水好,人也好,读书的时光多美呀。工作在城市已经够了,就不要再破坏美好的读书时光了。
最后,再次感谢LZ分享心路历程,很有启发。
-- by 会员 Blahnik (2011/7/29 17:55:29)


作者: nightelf2020    时间: 2011-7-30 04:26
楼主,可否说一下最近300的曲线走势呢。

我感觉上证还要有一个到2610的探底过程。

呵呵,恭喜楼主,已经进入哲学境界~~
作者: yamiko    时间: 2011-7-30 06:06
写得很好,很有共鸣。大方向上说地很准。

看了LZ的文字突然很怀念那些在学校的日子。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1-7-31 08:28
应该跟大部分其他学校都差不多吧,咨询和IB都是全球性招聘
Corporate的话就是global公司的亚洲分部了,如果你面试的时候说想回亚洲,一般是个很大的plus。
如果你想要纯粹的HQ在亚洲的公司,就是HSBC、Samsung、Lenovo这些了。
请问亚洲公司来Tuck Campus的情况如何?谢谢!
-- by 会员 billmickey (2011/7/30 1:54:29)


作者: Ozarka    时间: 2011-7-31 10:09
你说的“进投行,还要看你行不行” 能解释一下么,或说说你为什么没有申投行?
作者: wupenghui2000    时间: 2011-7-31 15:52
对正确审视自己的决定有帮助!
作者: lifeshift    时间: 2011-7-31 18:10
haha very good personality.
作者: worldmeus    时间: 2011-7-31 18:41
经过几番波折,终于顺利在纽约settle down。无奈收拾了几天家里细软,累兼且闷得发慌。该死的OPT也还是没下来,暂时也没有旅游的打算(好像美国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闲来无事,遂决定写一篇简单的回忆录,寥寥回顾一下这两年的MBA生涯,也算对CD上后人有所贡献。一家之胡言乱语,切勿较真。

小弟年方31,中国大陆南方人士,09年懵懵懂懂来美,就读于美东某大农村的塔克商学院(Tuck)。今年6月挣扎着终于毕业,拖着累累负债准备在纽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开始post-MBA生涯。之前在国内的工作也是管理咨询,只不过档次稍差了一些。所以归结下来,花了这么多读了这个书,我行业、职位、工种都没换成功,只是无奈地换了个location(实则是从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换到另一个乱八七糟的地方)。当然薪水还是勉强翻了一些。

首先想乱扯一下我对读MBA的价值理解。坊间谈起读MBA总有质疑的声音出现,很多case的投资回报率也每每无法证明这会是一笔好的investment。我的粗浅理解是,investor自身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使读MBANPV有较大可能是significantly正值:

1.来美读MBA前收入一般(我猜RMB35万以下吧),且未有迹象显示未来两年会大幅增长。
2.年龄不要过大(多少就不好说了),资历不要太深。
3. 自我感觉对目前工作性质不满意,或者认为目前的工作长远来看没有太大希望。
4. 愿意改变自己,接受一些以前不敢或者没机会尝试的challenge
5. 英语水平中上。
6. 愿意跟别人说话。
7. 外形基本过关(sorry,这一条是搞笑的!)
8.最后一点,seriously,这人必须某种程度上相信资本主义,认为美国的business模式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说,必须相信business可以对这个社会有很大impact,相信在金钱与铜臭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什么都觉得国外不如国内好,离开中餐一天就无法生活,又红又专的同志们就不必挑这个苦来吃了。

我自身的case1258异常满足,346凑合,7就没线索了。因此我展望我的NPV还是蛮大希望为正的(起点低啊,老爹!)。另外,MBA其实不是guarantee你一个提升,而是给了你一个提升的机会平台- 读这个书还是很开眼界的!(之后谈面试的时候我会说我的经历)。所以要押宝的同志也要好好想想,尤其想读完马上飞黄腾达的哥们。很多人MBA毕业生衣锦还乡之前,还是要被套牢很多年的!具体曲线可参考沪深300指数。。。

其次我想谈谈申请。我自己那会,申请了8top15录了5所。第二年的时候做了admissionassociateinterview了好几十个on campus申请者,自觉对申请的内幕有所了解。简单归结,我觉得中国申请人按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segments(仅对于top15学校):

切记:纯粹个人看法!不负任何法律和道德责任~~另外essay当然很重要,但属于case by case,就不列在profile里面了。

很容易被录:
较容易被录:
一般容易被录的:
其他的类型千万不要以为就是难录,只是可能不属于经典profile。申请就是这样,总有top10%bottom10%的人看一眼的分出来了,其他80%的申请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关键看你怎么突出自己奇怪的地方。特别是interview的时候,面试官其实都见过N多人了,你还大谈特谈做accountant的时候怎么糊弄客户,或者做sales的时候接了多少大单子,interviewer其实心里是很厌烦的。说说读大学的时候为了泡妞进了学生会,结果无端端地办了个什么事情轰动全校,记者也跑来报道的,也许来得有效一些。不要担心自己没东西可讲,其实每个人都总有那么一些故事,有趣的就直说,无聊的就稍加包装。说句实话,如果面试官喜欢你,就算你的case说出来的时候显得不怎样么,他也会帮你在evaluation中润色加工写好的。

再来说找工作吧,估计这个是最多人关心的问题了。必须说,我对找工作的观点跟我的很多同学或者是其他MBA学生有所不一样。我认为结果(也就是找到什么工作)当然是第一重要,但找工作的过程本身也是MBA里面重要的学习和体验环节。我觉得人生中没有什么其他机会能像MBA学生找工作那样,能接触那么多不同行业的executives,了解那么多不同的business models,跟那么多千奇百怪的人大侃为什么他们的business那么成功。这个learning我认为是这两年当中最大的收获,即使最后我只能干一份工作,很多学到的东西也许之后一辈子也用不着。我在面试中收获的人际关系网也是蛮可观的,尽管都是一些weak contacts

所以,我的找工作战术就是广撒网,多面试,及时调整方向。别误会广撒网就是乱投,我投任何一家公司之前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最后只有这家公司给你offer你去不去?去的话才投。因为我之前的经历是做管理咨询,见过不少千奇百怪的公司和人,所以我的意识里面一直觉得business无分高低贵贱,只要能make profitssustainable就是好的生意。结果两年下来我的job文件夹里面有超过100个子文件夹,其中有很多都是我之前没有听过的名字(但别以为那些是小公司,能来Tuck招聘的绝对是行业里面的佼佼者)。题外一句,大部分中国学生对美国的公司其实不算太了解,一般人都只知道投行和咨询,以及那十来二十个大公司的名字。其实,美国好的优秀的公司多了去了,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不妨上学前之前先做一番research,避免到申请时因为这个原因miss掉一些好的机会(到时公司会一堆堆地来,很多人会因为不够精力就放弃自己不大了解的一些名字。我自己就miss掉了两个,事后才了解到人家的business是多么地好)。

我的面试也很多,数了一下超过50场,campuson-site都有。最后full-time共拿了7offers4个美国,2个新加坡,1个香港)成功率还是偏低的。美国3个是咨询公司,1个医疗器械senior financial analyst。亚洲1个是咨询公司,两个corporate(marketing and finance respectively)Base$115k$130k之间,最后选了美国的一个薪水相对高一点的咨询。我的薪水在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中属于比median$118k)偏高一点点,还算交代得过去。当然跟去banking的哥们是没法比了。又插题外话,我们学校的平均薪水一直偏高,今年就仅比HBSStanford低一点。难道是因为我们program小?

面试的心得这里就不累赘了,我在买买提上发过贴(好像国内看不到?)。简单重复一下就是能力强不如时间巧,能干活不如能说话。总之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世界上总有人能理解到你的valueTiming也很重要,MBA毕业生找工作难易程度跟marketcorrelation太高了。一时失意不代表你不行。等子弹飞一会,大市回来了自然就鸡犬升天。信心展现跟story telling skills也很重要。总之我的观点就是多练多碰钉子,到后面自然就能不动脑子吹足四个小时。另外,再练练怎么脸皮厚一点,反正面试时候最重要是放得开,至于什么职场礼貌啊英语口语水平啊之类都是其次。美国人interview的时候最关键就是看你够不够聪明,做事能不能出结果。美国人我感觉总的来说不算太计较职场礼仪,比起欧洲人或亚洲人来说。印度哥们这一点上绝对比咱们做得好多了。

当然也要说一下我的学校啦。Tuck的特点之前有挺多帖子说过了,以及著名的塔克的故事。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注重课堂体验,balanced focusclose-knit culture以及校友网络。有人说Tuckconsulting school,我的看法是即对又不对。这几年的确找consulting的学生占大头,但无论课堂还是其他Tuck还是比较balanced的,不见得光为了consultingcareer准备。其实我感觉在tuckbanking的工作貌似还比在columbia之类的竞争小一些(不靠谱的猜测,别当真)。

说说我们学校不好的地方吧,顺便辩护一下。最明显的一点是location,所谓的in the middle of nowherecity girl们千万要考虑清楚。对找工作的机会倒影响不大,大公司们都会来campus,只是之后的面试logistics就比较辛苦。我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开车在bostonNYC和学校之间来回(单程最短2小时),坐过加上pilot9个座位的小飞机,一天面试6场,那段几乎把我搞疯了。最后疲劳过度在回学校的高速上撞鹿了,惊险了一回并且损失4000大洋。当时我就无比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学校的学生。高速上撞鹿啊!经历过的同志就知道那是一个多么毕生难忘的体验!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的农村真的没得说,干什么都自由自在,空气河水道路都清新得不得了,生活也方便,我是绝对地享受了两年。打一场golf20块,划船35块包年,我都不知道啥时候才会再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我还很怀念local机场的那架会随着气流180度颠簸的小飞机,坐在副驾位看仪表盘乱动的感觉好特别。

不好意思有点扯远了。反正我对我们学校感觉挺好的,除了location这个concern以为我没觉得有其他什么显著的弱点。当然program小的肯定的,这个有的人觉得是缺点有的人觉得是优点,就看你怎么看了。就我目前的感觉来看,Tuck在美国肯定还是premium program,在亚洲就相对弱一点。看你的职业计划如何了。

最后再侃一下读下来的心得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条:

1. 职业计划当然在读MBA之前做比较好,但人总会变的,一边读一边改也完全可行。其实我来美前蛮determined要转finance的(赚钱啊老大!),但读了一年多之后慢慢觉得似乎也不是我那杯茶。接触多了,自然就看到前人的路径,慢慢就知道自己喜欢和擅长什么了。英雄莫问出处,其实干什么都行,关键能出头和有impact

2. 不要太迷信前人或之前学生的所谓经验。当然我这句话你也不要太相信。读MBA时,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个规矩是这样的,那个教授好不好,或者这个阶段应该怎么做,那个公司的人怎么去networking等等。我的体会就是这些经验是有用,但很多时候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自己的感觉去闯最实际。我之前就是太过相信这些学长学姐的心得,花了很多时间去准备所谓的套路,选课也跟随大流,结果却是不尽人意。碰钉多了之后我就放开了,拿出以前做项目时的胡搅蛮缠的勇气,不走正常的路子,反而让我拿到很多机会。我最后选择去的这个offer就是我乱搞一通之后拿到得,一点没按照career office或者旁人指点的方法去做。我不是说他们在坏事,事实上careeroffice还是很帮忙很努力的,但我觉得有很多所谓的经验不是太适合中国学生。大家最好留个心眼。

3. MBA还是能学到东西的!我不认同读MBA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的说法。事实上如果program够好的话,learning还是很明显的。具体学了什么我无法一一说出来,我也相信很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以后工作中也无法一一用起来。但读了这个昂贵的书之后,我觉得我看世界(夸张了一点,看business世界吧)的眼光和角度变了。我觉得,没有那个场合或机会能比在topMBA课堂上的case讨论争论更能发人深省了,尤其如果有一些高质量的guest speaker在场的话。在这个小小的课室里面,慢慢地你会体会到为什么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可以如此高度发达,为什么美国人可以数学烂、品味差、体态臃肿不堪,但大部分人一到business场合就如此地精明能干。不要过分听信什么美国经济正在快速衰落中国马上要赶超之类。这个国家在商业上所积累的智慧,远超出你我的想象,如果你真正有机会能跟帝国核心里面的精英,或者未来的精英接触就能体会到。我坚定地相信我这一届的美国同学里的那几个,将来是可以上时代周刊封面,或者成为fortune100C-level人物。而幸运的是,我从这些同学当中学习到的,并不比我从教授或课程中学到的少。

4.不要丢掉自己的个性。这个跟第2点有点接近,但我想强调的是,读MBA不意味着需要把自己改变很多去迁就这个经历或者衔头。比如很多人都说,读MBA一定要放开自己,多去networking多跟同学出去hangout。我基本上同意,但我觉得没必要为了hangouthangout,没必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如果你不是非常喜欢跟老美端着瓶啤酒在吵闹的音乐中不知所谓地站三四个小时,大可不必勉强自己。很多人来美时都决心要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我表示尊重和敬仰,但我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我到后来只参加与career直接相关的networking,跟谈得来的同学朋友拼酒吹牛,但对于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我绝不勉强自己。说实话,在business school这个熔炉里什么人都有,我感觉大部分人还是nice和愿意诚意相处的,但也有不少的bitchesson of bitches。我不觉得miss掉这些所谓的networking有什么损失。这是我读到第二年的时候有一天幡然醒悟的,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棱角实在太重要了。你是怎么样的人还是该怎么样。

5. 不要偷懒一时,抓住应该抓住的机会,时刻问问自己what’s more important to you。如果你问一年级MBA学生过得怎么样,十有八九都七情上面地描述他们的一年级多么多么地忙,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诚然我也经历过这段,但说实话回首看,是不是真的忙得如此不可开交,除了caserecruitingnetworking就没有一点其他任何时间?我觉得更多的是身心疲累导致的内心懒惰罢了。结果到了二年级,搞定工作的决心享受生活把一年级失去的补回来,没搞定工作的像狗一样到处hunting,更没时间做一些本该在MBA生涯里面完成的事情。当然这个只是我的观察,有一些人还是利用时间利用得很好的。至于什么是应该去做的important的事情,you got to figure it out by yourself。我有很多我原来应该去做的事情,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就没去做了,很是可惜。

6. 最后,take your time想想你究竟这辈子想干点啥,利用读MBA这个时间段。一般来说这是大部分人最后一次可以做完全不相关的career switch的机会了。MBA里面有大量的case,有大量的成功故事和不成功故事让你去思考,想想自己可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做出什么impact。大部分人都是想想怎么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家庭怎么更加和谐美满,that's reasonable。一小部分人会利用这个时间想想怎么成为未来的MBA case里面的人物,that’s another way。总之,不要浪费这两年。

希望大家都能去到理想的学校。
-- by 会员 vincentwu821 (2011/7/29 11:09:35)



对TUCK印象瞬间变的好很多。。。。。
作者: xiaowangwang    时间: 2011-7-31 23:16
真诚的好帖,值得顶
作者: yunjiayunjia    时间: 2011-8-1 01:33
从语气来看,外貌方面是不是过谦了~
作者: sanlingjie    时间: 2011-8-1 13:54
以后可以抱着OG以及大全,GWD,还有Prep去美容院学习去。。。边学习边美容,两不误。。。
作者: sexxyrain    时间: 2011-8-1 15:59
太好了 写的真是 好!
但是我申请的时候 都27了 是不是属于大龄青年了?
作者: 对此我只能所    时间: 2011-8-1 16:47
为什么资历不要太深?
我还以为最好有行业根基在比较好呢。。
作者: viennawong    时间: 2011-8-1 16:55
我觉得因为楼主过于牛了,所以把这个过程简单化了,没这么容易录取的吧。。。
作者: tanht    时间: 2011-8-1 18:57
很真实。赞同!
作者: smushequa    时间: 2011-8-1 20:57
Vincent, 刚刚发现你还是那么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走眼了。
作者: needthat    时间: 2011-8-1 22:17
很容易被录:

作者: emilywuqs    时间: 2011-8-1 22:28
好帖子要顶!谢谢分享!
作者: gilgemash    时间: 2011-8-1 22:57
学习了 多谢楼主
作者: jiandaobu    时间: 2011-8-1 23:10
有点好奇,楼主究竟有多帅呢?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1-8-2 01:23
报名了非诚勿扰没?赶快去!
Vincent, 刚刚发现你还是那么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走眼了。
-- by 会员 smushequa (2011/8/1 20:57:31)


作者: coffeegao    时间: 2011-8-2 01:37
running雄muse的角跟标枪一样一样危险的。。。
作者: lynn_y    时间: 2011-8-2 02:37
好文 值得一读
作者: iversonwhh    时间: 2011-8-2 03:17
学习了,呵呵
作者: topMBA12345    时间: 2011-8-2 09:25
Support!! sorry can't type Chinese.....
作者: dl789    时间: 2011-8-2 16:06
写得有意思
作者: herminliu    时间: 2011-8-2 19:50
写的太好了!不过我是1-8全占了!
作者: cherrypeng2010    时间: 2011-8-2 21:42
写的简单、到位、有意思~~~~赞!
作者: dqzina    时间: 2011-8-3 16:20
实在!
作者: 蓝眸01    时间: 2011-8-3 18:17
LZ辛苦了.我也要去NY,有空一起聚一聚呀.
作者: seanc    时间: 2011-8-3 18:55
Vincent没看出来也是文艺青年啊。
作者: bulldogi    时间: 2011-8-3 22:11
我发现这结构这够乱的啊,但是正如楼主目前的状态,貌似一本正经的可以跟你吹4个小时。非常繁杂但有效的经验。感谢
作者: 蒸鸡蛋拌饭    时间: 2011-8-6 11:48
多些这类经验帖子好哇 哎
作者: initialcd    时间: 2011-8-6 22:53
正要去读的人看到此贴表示非常感谢!!!
作者: eilmar    时间: 2011-8-7 16:05
哈哈 木有觉得VINCENT有多文艺啦 写得很中肯 谢谢 LZ要努力工作哦 速度飞黄腾达吧!到时候再去非诚勿扰 让偶们鉴定一下第7点 哇咔咔~
作者: leodondon    时间: 2011-8-7 22:52
很有参考价值!多谢lz
作者: GYJole    时间: 2011-8-8 00:47
很中肯的文章,受用!
作者: chfshr    时间: 2011-8-8 22:47
标题: re:赞,好文章
赞一个啊,喜欢看这种分享心得的文章!
作者: eledancer    时间: 2011-8-9 00:45
潜水冠军表示:LZ的话语很感人
作者: 对此我只能所    时间: 2011-8-22 15:22
以后可以抱着OG以及大全,GWD,还有Prep去美容院学习去。。。边学习边美容,两不误。。。
-- by 会员 sanlingjie (2011/8/1 13:54:32)




哈哈哈,有道理诶~!
作者: Atir    时间: 2011-8-22 16:05
看到lz的头像就猜也许是tuck呢

lz谦逊又幽默,写得真好,读了有点感动
作者: Siegfred    时间: 2011-8-22 16:56
好帖留名.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作者: pansimply    时间: 2011-8-22 19:49
楼主,如果我在你的三个档次的条件中都满足一些,那怎么办呢?
作者: togillian    时间: 2011-8-22 22:36
很好的分享,学习了,谢谢!
作者: supersnake0731    时间: 2011-8-23 16:49
我想问一下楼主没有工作经验可以在美国读mba吗?
作者: 虎皮尖儿椒    时间: 2011-8-23 18:23
写的真好啊!
作者: killerinJP    时间: 2011-9-5 03:13
lz之前帮我做过咨询在workshop里面
如果tuck没有很多很多vincent的话

感谢分享
真的写的很好
作者: vickiruichen    时间: 2011-9-5 14:07
太长了,,,没读完,,,,
作者: sshfb    时间: 2011-9-5 16:00
读完楼主的文章,对TUCK的好感倍增
作者: shuxuehai    时间: 2011-9-5 23:20
师兄的帖子要UP一下的,原来去了NY,一直以为你去了新加坡。。。:)
作者: adaadaadalee    时间: 2011-9-6 06:03
4.不要丢掉自己的个性。这个跟第2点有点接近,但我想强调的是,读MBA不意味着需要把自己改变很多去迁就这个经历或者衔头。比如很多人都说,读MBA一定要放开自己,多去networking多跟同学出去hangout。我基本上同意,但我觉得没必要为了hangouthangout,没必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如果你不是非常喜欢跟老美端着瓶啤酒在吵闹的音乐中不知所谓地站三四个小时,大可不必勉强自己。很多人来美时都决心要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我表示尊重和敬仰,但我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我到后来只参加与career直接相关的networking,跟谈得来的同学朋友拼酒吹牛,但对于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我绝不勉强自己。说实话,在business school这个熔炉里什么人都有,我感觉大部分人还是nice和愿意诚意相处的,但也有不少的bitchesson of bitches。我不觉得miss掉这些所谓的networking有什么损失。这是我读到第二年的时候有一天幡然醒悟的,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棱角实在太重要了。你是怎么样的人还是该怎么样。

5. 不要偷懒一时,抓住应该抓住的机会,时刻问问自己what’s more important to you。如果你问一年级MBA学生过得怎么样,十有八九都七情上面地描述他们的一年级多么多么地忙,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诚然我也经历过这段,但说实话回首看,是不是真的忙得如此不可开交,除了caserecruitingnetworking就没有一点其他任何时间?我觉得更多的是身心疲累导致的内心懒惰罢了。结果到了二年级,搞定工作的决心享受生活把一年级失去的补回来,没搞定工作的像狗一样到处hunting,更没时间做一些本该在MBA生涯里面完成的事情。当然这个只是我的观察,有一些人还是利用时间利用得很好的。至于什么是应该去做的important的事情,you got to figure it out by yourself。我有很多我原来应该去做的事情,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就没去做了,很是可惜。



这两段写的太好了

作者: fliu2006    时间: 2011-9-8 06:59
非常好,非常有价值,对于现在的我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收藏,希望几个月后,再会过头看它,人生有更好的变化。
作者: 童颜公主    时间: 2012-2-27 13:01
kao! 居然说“好像美国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 TNND太嫉妒了!
作者: acerjeff    时间: 2012-2-27 13:51
看到手心出汗。颠覆性的帖子。
作者: TTK    时间: 2012-2-27 14:11
这个帖子好~
作者: 马达町    时间: 2012-2-27 14:59
写得真好~
作者: morgen82    时间: 2012-2-27 15:15
对我来说太有用了,非常感谢。
作者: taolingk    时间: 2012-2-27 15:22
标题: 这个身有体会啊!
说句实话,如果面试官喜欢你,就算你的case说出来的时候显得不怎样么,他也会帮你在evaluation中润色加工写好的。

-- by 会员 vincentwu821 (2011/7/29 11:09:35)


作者: carbonzju    时间: 2012-2-27 21:34
好!!!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