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求Michigan Ross实习就业情况,另附Darden,Tuck,Johnson,Stern,UCLA, Duke汇总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43
标题: 求Michigan Ross实习就业情况,另附Darden,Tuck,Johnson,Stern,UCLA, Duke汇总
昨天在下不才,跟一帮考G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
大部分人都有700+的分数,申请目标也是Top学校。
不知不觉,就谈到了一些MBA的话题。
我们把16所好学校分成如下三类:
第一类,M7,学校档次高,且基本都在好地方
第二类,Berkeley,NYU,Yale,都有得天独有的强烈优势,地方也都不错,找工作方便。
第三类,Ross,Darden,Fuqua,Tuck,Anderson,Johnson,这六所除了一所以外,一般都在乡下,特色没有第二类那么明显,但确实都是能去就无憾的学校了。
------一群对MBA滴口水的酒醉之人之言,切勿当真,发脾气。。

然后,我们就说到了第三类学校的就业。
有哥们说,Ross,Fuqua和anderson今年实习找得很差,其他还算各就各位。
今天醒来,就来CD核对此言虚否。

花了不少时间,果然没找到Ross和Fuqua的同学们对于就业的介绍。
郁闷之余,还看到一个叫刘三刀的朋友,说Ross都没工作。
这算啥事啊!!!!!!
恳求Ross和Fuqua的同学一定要来做个辟谣,做个详解。


以下为Duke实习情况更新:
============================
2011-05-10

Fuqua (Duke) Class of 2012 Summer Internships (不完全统计)

Goldman Sachs  x 1 (HK)
Goldman Sachs  x 1 (NYC)
RBS   x 1 (HK)
Citi x1 (NYC)
Morgan Stanley x 1 (HK)
PE x1 (Shanghai)
PE x1 (Beijing)
Hedge Fund x1 (US)
J&J leadership program x4 (Shanghai)
Lilly leadership program x1 (US)
DuPont x1 (US)
BCG x 2 (Beijing)
BCG x2 (Atalanta)
Microsoft x1 (Seattle)
Apple x4 (SF Bay Area)
Google x1 (SF Bay Area)
BD x 1 (Shanghai)
Quantiles x3 (US)
McKinsey x1 (Atlanta)
Bank of America x1 (US)
Asset Management x1 (SF Bay Area)
WHO x1 (Gevenese)
UBS x1 (HK)
GE leadership program x1 (Shanghai)
Zimmer leadership program x2 (US)
IBM x1 (NYC)
Kraft x1 (NYC)
Deloitte consulting x1(Atlanta)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46
其他几所学校的就业情况,从cd找到了不少,感谢校友们的热心共享。
为了方便其他童鞋们,贴在这里:

Johnson看来真不错哦

2011-04-04

Class of 2012 Summer Internships
Goldman Sachs (S&T) x 1 (Beijing)
UBS (IBD)  x 1 (NYC)
Citi (IBD) x1 (NYC), x1 (HK)
Citi (HR) x 1 (NYC)
Barclays (IBD) x1 (HK)
JP Morgan (FLP) x 1 (NYC)
PE x1 (Beijing)
J&J (corporate strategy, marketing) x2 (Shanghai)
Booz&Co x1 (Shanghai)
Roland Berger x1 (Beijing)
P&G x2 (Cincinnati)
Microsoft (HR) x1 (Seattle)
Louis Vuitton(fashion, marketing) x1 (NYC)
Amazon x1 (Seattle)
Google x1 (SF Bay Area)
Infosys x 1 (India)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47
Anderson更新如下。
感觉还是很好的,IB和corporate finance都很强悍。

2011-03-09
截至目前4个IB。
还有在美国corporate的offer,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2011-03-11
IB来学校宣讲的大多是L.A office的,有些是SF office的,从NYC过来的很少见。不过学校会组织去NYC访问,每年都有去NYC IB实习的,但这几年都没有大陆同学去NYC。Anderson做IB,还是在西海岸为主。
中国同学目前的4个IB offer都在亚洲,有中国同学拿到SF的offer,但不是从大陆直接过来的。

2011-03-30
最近两年中国同学毕业做consulting的不多,大多还是和金融相关。但是Anderson提供的consulting resource还是很多的,我记得orientation的时候,学校就请Bain给大家做了一次case study。MBB的L.A office, SF office有不少校友。

如果说狭义的entrepreneurship(毕业之后直接开公司),中国同学没听说过。但是,做VC PE帮助创业者融资的,有不少。美国同学开公司的相对多些。

2011-05-10
大家都一直很关心Anderson一年级同学的实习,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Anderson的强项和美国这边总体就业的情况,我来更新下,目前从大陆过来的中国同学暑期实习已经全部尘埃落定,大家都找到了想要的方向,总体看Finance方向非常给力。

CITI (IBD)HK*2
CITI (Global Banking)NY*1
HSBC (IBD) HK*1
Goldman (PWM) HK,BJ*1
IBM (Consulting) NY*1
Sundisk (Corporate Finance) SF*2
Direct TV (Corporate Finance) LA*1
Applied Material (BD) SF*1
GE Capital Leadership Program SH*1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48
Tuck也很不错,全面开花啊!
2011-03-14

Consulting: 这一届中国人找consulting的有三个人,一个找美国的,一个找国内的,一个找其他国家的。目前为止两个人拿了三个offer,两个Mck,一个 Bain。其中一个Mck和Bain都是国内的。拿到offer的人,一个以前是engineering,一个是internal consulting

Banking:这一届找banking的中国人和往届相比算是多的,截至目前5个人拿了6个offer,三个香港三个纽约。之前的背景:2个consulting,一个auditing,一个sales & trading,一个engineering

Corporate:4个人已经定了,不知道总共拿了多少offer,很多都是拿了一个就把其他的interview 拒了。

还有几个同学,有的是有PWA的,有的focus的方向不是主流的方向,公司的招聘进度比较晚,所以还在recruiting过程中。等到春季term,还会有许多公司来到学校,一些PE/VC的机会也才刚刚开放,包括一些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公司,所以现在还言之尚早。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49
Darden也很牛。这么均衡,还以为是Ross的就业呢。

2011-03-13

Spring Break到了,总算也有时间透口气上来冒个泡。给大家简单讲讲Darden Class of 2012找实习的情况。这届Darden共有26个持有中国(含香港)护照的同学,其中从大陆直接过来大约20个,北美4个,香港1个,新加坡1个。

今年的暑期就业形式也再次应征了Darden相对均衡,但侧重General Management的风格。目前已经有大概21位同学有了offer,基本确定了暑期的方向,剩下一些同学还加加紧面试。

咨询目前大概有5人,其中3人美国,2人中国。另外我知道还有两三位同学在春假期间还会面试一家相当不错的咨询公司的final round. 考虑到consulting在summer的headcount通常都只有full time的一半,因此竞争相当激烈!个人觉得这个结果还算不错。

Financial Service大约有4-5人,IBD和S&T都有,都在亚洲。

剩下大约11-12人中,可能有7-8位都是加入了Leadership Development/General Management Program。比如最常见的三大(以人数计)MBA回国项目-DuPont,JNJ&Eli lilly,都在Darden大量招人。Eli Lilly就我所知发了5个给darden同学,DuPont发了2个, JNJ也有至少1个。(当然不是每个offer都被同学们接受了)。还有4-5位同学拿到了非常好的base在美国的GM Program, 这些项目即便在美国同学中也是超级热门的!剩下还有2-3位同学进入了如Microsoft这样的企业留美做corporate finance. 从location来分,暑期所有做corporate的同学都应该是留美。

2011-05-05

Darden今年找工作都挺不错, 是Consulting,Banking的大丰收年,光MCK今年就录取了10+的Darden同学,但是中国人想留在美国做Consulting比较难,今年有中国同学去了美国的Booz跟IBM。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52
顺手再补一个Stern的就业情况。不愧是纽约的学校啊!!!!!!!!


IBD:
 Barclays Capital, London x 1
 BoA ML, NY x 2
 Citi, NY x 1
 Credit Suisse, NY x 1
 GS, BJ x 2
 HSBC, HK x 1
 Normura, NY x 1

Sales and Trading
 Barclays Capital, HK x 1
 Barclays Capital, SGP x 1

其他:
Non Banking Finance:
JP Morgan FALP, NY x 1

Consulting:
Deloitte Consulting, NY x 1

Luxury:
Cole Haan, NY x 1

注:
1、同学情况:这一届Class of 2012的华人同学里,大陆护照的6个(投行/房地产/电影电视/500强),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加欧籍华人若干,总之能讲普通话的总共不到20个。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几种特殊情况:a)有的人是公司赞助无需找工作,b)也有些同学可能考虑创业或者回家族去干,c)还有一哥们上个月已经拿到某公司 permanent offer留美,干脆直接不读了。

2、Offer情况:以上是基于本人了解综合而成,1)不排除有些同学还没有和公司签约所以最终也许还有变化;2)以上数据单位是并不重叠的“人”而非offer,有若干个同学拿了若干offer,就不穷举了,上面列出的只是他们目前比较钟意的或者只是我知道的一个.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0:53
最后,拜请Ross和Fuqua,还有Anderson的同学,共享一下较为详细的实习就业情况!
作者: weixiushiwansui    时间: 2011-5-5 12:47
好贴,,请斑竹加精。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3:32
好贴,,请斑竹加精。
-- by 会员 weixiushiwansui (2011/5/5 12:47:51)



汗,这哪算精华。看到你的回复,我修改了标题,也求方便大伙寻找信息吧。
作者: simonwalker    时间: 2011-5-5 13:35
好贴,顶,也想知道为什么Duke, Ross的同学没有冒泡的?
另外LZ把Tuck归为第三类实在是不妥,BW上还有很多人argue Tuck属不属于M7水平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3:47
另外LZ把Tuck归为第三类实在是不妥,BW上还有很多人argue Tuck属不属于M7水平
-- by 会员 simonwalker (2011/5/5 13:35:13)



这真是吵不完的话题啊。
我们昨晚也扯了很久。
大家同意的是,Tuck的地理位置局限了一个商学院的发展。听说要坐飞机,还要驱车两个小时去附近的大城市,估计是Top16中绝无仅有的了。
M7都在好地方,这点很关键吧。

此外,我们觉得第二类的几个学校,特色都非常突出。Haas在high-tech,NYU在finance,Yale在校友资源,都是>=M7平均水平的。
Tuck很好,可是没什么领域,敢说自己比M7更有优势吧。

一伙酒徒之言,添笑了。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5 13:47
ross  估计很差   duke估计也不太好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1-5-5 13:54
“找得很差”应该怎么理解啊?

是不是去Corporate就代表很差?我倒不这么认为呢,这个真的是个人选择的说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4:00
上次不是在这里有人说了,去corporate如果是做strategy(leadership program这种),比consulting还要难么?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1-5-5 14:09
是啊,"有哥们说,Ross,Fuqua和anderson今年实习找得很差,其他还算各就各位。",你能不能问问他怎么个很差法?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5 18:28
每个学校就业办的负担是不一样的,像第二类学校里中国人就不多,即使有个别人没有找到工作,也看上去问题不大。看这种数据的时候需要把各个学校中国学生的总人数列出来,再来看实际的就业情况。

往年中国人比较多的学校或者国际学生较多的学校如WHARTON,ROSS,DUKE等,在就业统计的时候肯定不会很好看,但是这样的学校也是有优势的,如:学校有很多往年中国学生就业的资源,校友网络等,如果能够利用得好就业也不会特别难。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1-5-5 18:35
每个学校就业办的负担是不一样的,像第二类学校里中国人就不多,即使有个别人没有找到工作,也看上去问题不大。看这种数据的时候需要把各个学校中国学生的总人数列出来,再来看实际的就业情况。

往年中国人比较多的学校或者国际学生较多的学校如WHARTON,ROSS,DUKE等,在就业统计的时候肯定不会很好看,但是这样的学校也是有优势的,如:学校有很多往年中国学生就业的资源,校友网络等,如果能够利用得好就业也不会特别难。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5 18:28:00)



这个角度挺好的,谢谢~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8:45
你说的没错,第二类学校进去的难度,基本上跟Kellogg,CBS的录取难度差不多,所以中国人少。

我们这里比较的是第三类学校,记得前几天有人统计过各个学校多年来的录取倾向,我印象中大致是:
Ross近年来缩招了很多中国人。(我私下听到的说法是,class of 2012的大陆中国人也就10名,比Yale还少。)
Tuck,Darden,Johnson扩招了很多中国人。这三所学校的class of 2012可能是历年来最大的中国生群体了,但是看来实习都还不错的。
如果考虑到这三个项目都是很小规模,那么15~25名中国人这种人数,并不比Duke的30个人更少吧?

每个学校就业办的负担是不一样的,像第二类学校里中国人就不多,即使有个别人没有找到工作,也看上去问题不大。看这种数据的时候需要把各个学校中国学生的总人数列出来,再来看实际的就业情况。

往年中国人比较多的学校或者国际学生较多的学校如WHARTON,ROSS,DUKE等,在就业统计的时候肯定不会很好看,但是这样的学校也是有优势的,如:学校有很多往年中国学生就业的资源,校友网络等,如果能够利用得好就业也不会特别难。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5 18:28:00)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8:59
刚问了一下,他说是听来的。大致说法是,Ross很差倒也不是,就是好offer很少。Duke有些还不错的offer,但是整体水平不高。
能进top学校的中国人都是很牛的,我引述这些话,没有不敬的意味。还是希望有权威的解释。
是啊,"有哥们说,Ross,Fuqua和anderson今年实习找得很差,其他还算各就各位。",你能不能问问他怎么个很差法?
-- by 会员 bigjoe (2011/5/5 14:09:36)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5 19:01
M7 is overrated. I'd say you'll be able to get a good job within the top 20 MBA schools. For highly competitive employers like Goldman Sach or McKinsey, it'll be easier if you go to HSW, but not impossible if you don't.
作者: adaadaadalee    时间: 2011-5-5 19:05
M7 is overrated. I'd say you'll be able to get a good job within the top 20 MBA schools. For highly competitive employers like Goldman Sach or McKinsey, it'll be easier if you go to HSW, but not impossible if you don't.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5 19:01:41)



还要加一句:不是去了就能找到Goldman Sach or McKinsey
cd要理性,拒绝过分抨击&过度崇拜!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5 19:10
难度这个怎么说呢,主要看个人对学校的FIT,有人被HBS录取,被KELLOGG ding的,顶尖学校的录取标准,有共性也有个性的部分。
一个人要是深谙申请之道,即使背景不是特别突出,也是可以被很多顶尖学校录取的。
有些学校招中国人少,不代表申请难度比其它的大,更不代表就比别的好,很多申请者也考虑自己的FIT问题,而不申请。

你说的没错,第二类学校进去的难度,基本上跟Kellogg,CBS的录取难度差不多,所以中国人少。

我们这里比较的是第三类学校,记得前几天有人统计过各个学校多年来的录取倾向,我印象中大致是:
Ross近年来缩招了很多中国人。(我私下听到的说法是,class of 2012的大陆中国人也就10名,比Yale还少。)
Tuck,Darden,Johnson扩招了很多中国人。这三所学校的class of 2012可能是历年来最大的中国生群体了,但是看来实习都还不错的。
如果考虑到这三个项目都是很小规模,那么15~25名中国人这种人数,并不比Duke的30个人更少吧?

每个学校就业办的负担是不一样的,像第二类学校里中国人就不多,即使有个别人没有找到工作,也看上去问题不大。看这种数据的时候需要把各个学校中国学生的总人数列出来,再来看实际的就业情况。

往年中国人比较多的学校或者国际学生较多的学校如WHARTON,ROSS,DUKE等,在就业统计的时候肯定不会很好看,但是这样的学校也是有优势的,如:学校有很多往年中国学生就业的资源,校友网络等,如果能够利用得好就业也不会特别难。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5 18:28:00)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5 18:45:13)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19:31
sorry,偏题了。俺们这帖子,想讨论毕业去路。。

不过你说的申请之道,可否明示一二?

难度这个怎么说呢,主要看个人对学校的FIT,有人被HBS录取,被KELLOGG ding的,顶尖学校的录取标准,有共性也有个性的部分。
一个人要是深谙申请之道,即使背景不是特别突出,也是可以被很多顶尖学校录取的。
有些学校招中国人少,不代表申请难度比其它的大,更不代表就比别的好,很多申请者也考虑自己的FIT问题,而不申请。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5 19:10:52)


作者: jiandaobu    时间: 2011-5-5 20:08
总之招中国学生多的学校,就业的时候一定相对竞争更激烈,无论是留美国,还是回香港,甚至于回大陆。
作者: adaadaadalee    时间: 2011-5-5 20:19
总之招中国学生多的学校,就业的时候一定相对竞争更激烈,无论是留美国,还是回香港,甚至于回大陆。
-- by 会员 jiandaobu (2011/5/5 20:08:50)


+1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5 21:37
那为什么ross 缩招了之后就业更差了呢

总之招中国学生多的学校,就业的时候一定相对竞争更激烈,无论是留美国,还是回香港,甚至于回大陆。
-- by 会员 jiandaobu (2011/5/5 20:08:50)


作者: jiandaobu    时间: 2011-5-5 21:47

此一时彼一时,ross 缩招刚好发生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我说的是在同一个时点上,不同学校之间的比较,中国学生多的竞争会更激烈;而你说的是某一个学校,在不同时点上的比较,跟我说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那为什么ross 缩招了之后就业更差了呢

总之招中国学生多的学校,就业的时候一定相对竞争更激烈,无论是留美国,还是回香港,甚至于回大陆。
-- by 会员 jiandaobu (2011/5/5 20:08:50)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5 21:37:07)


作者: supermanlee    时间: 2011-5-5 21:54
昨天在下不才,跟一帮考G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
大部分人都有700+的分数,申请目标也是Top学校。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5 10:43:26)



现在大家都怎么了,个个的目标都是TOP,哪有那么多机会啊,700+的多得是,都把自己想得太高了。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21:59
昨天在下不才,跟一帮考G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
大部分人都有700+的分数,申请目标也是Top学校。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5 10:43:26)




现在大家都怎么了,个个的目标都是TOP,哪有那么多机会啊,700+的多得是,都把自己想得太高了。
-- by 会员 supermanlee (2011/5/5 21:54:36)



不能让我们关心一下吗?
能不能去是一回事,敢不敢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5 22:01
恩   但cornell地理位置也不好啊,而且mba传统上没有duke 和ross 有名
为啥就业不错阿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5 22:05
恩   但cornell地理位置也不好啊,而且mba传统上没有duke 和ross 有名
为啥就业不错阿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5 22:01:42)




跟招的人有关吧。
而且仔细看的话,咨询一块还是C家的短板。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5 22:10
读个mba 真不省心啊,就业市场变化这么快
成本又高
作者: mk671    时间: 2011-5-5 22:33
Cornell就业没有不错,我觉得是很正常的top15就业,1/3去了金融(主要是投行),1/3强进了企业混,1/3弱进了咨询
这不是标准出路么?正说明cornell实力平均(或者说特色不突出也行,没攻击性的)

以普通MBA的标准心态,真正好的就业是,大部分去了NY投行或美国top firm,小部分进了top PE......不过这个应该是浮云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5 22:52
你这个是columbia在最好年份的水平

Cornell就业没有不错,我觉得是很正常的top15就业,1/3去了金融(主要是投行),1/3强进了企业混,1/3弱进了咨询
这不是标准出路么?正说明cornell实力平均(或者说特色不突出也行,没攻击性的)

以普通MBA的标准心态,真正好的就业是,大部分去了NY投行或美国top firm,小部分进了top PE......不过这个应该是浮云
-- by 会员 mk671 (2011/5/5 22:33:50)


作者: jiandaobu    时间: 2011-5-5 23:27
读个mba 真不省心啊,就业市场变化这么快
成本又高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5 22:10:14)



所以啊,你是1981年的么。那也30了吧,想问题毕竟还是比这里很多人成熟一点,懂得思前想后把利弊风险全面权衡一下,再作最后的决定。

连准备申请到去美国念书,总共三年的时间,要花100多万学费和生活费(话说这笔钱也勉强够在北京、上海或深圳买个小房子做首付了),还要白白损失两年的年收入。最重要的,出来以后还要面对找不到好工作的巨大风险!!

美国经济是在复苏的轨道上不错,但是仍然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这个我以前简略论述过了。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年之内就业市场,绝对是没有可能回到正常水平的,这个其实市场上很多人都知道的,不过不说出来而已。并且还是以美联储坚定不移地宽松政策为前提的,万一提前加息,那么经济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崩溃,当然,FOMC多数有投票权的委员都很清楚这一点。反过来就是,不得不说到的美元的结构性弱势,从长期看,美元的弱势和宽松货币政策是不相干的,但是近几年被市场上多数交易商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所以我就觉得很奇怪,不是说cd牛人多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最起码的经济学知识都没有,放着持续升值的人民币不去赚,要跑去赚不断贬值的美元。10万美元很多吗,过两年人民币升到1:5,这个论坛有多少人是可以在国内就有这个税前年收入的啊。更有甚者,还在做mba出来工作签熬8年拿绿卡的美梦,我可以百分百肯定地讲一句,无论本次美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如何,未来遭遇了何等的变数,下次衰退来临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8年。众所周知,eb2中途是不能失业的,到时候拖家带口,一把年纪了回中国找人收留你。那个场面,真的是,想想都让人觉得滑稽啊。

我之前就说过,我们这代人的下半生,注定是要在战争和荒乱中结束的。从历史上看,就是自里根时代起,美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已经走到了周期的尾声。中国之后,印度至多再撑个十年八年,然后就是这样了。作为有语言和人脉背景的中国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不想方设法在中国多积累些财富,为自己的下半生以及下一代作打算,偏偏要去美国学习和工作把自己人生最宝贵的时间给消磨光了。我相信等到世界经济重现1929大萧条的那一天,这里的很多人,都会为了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好的机会,而抱憾不已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国内的这一届,很快就要卸任了。确实,因为政治的偏向,这一届做了很多失民心的事情:政治上,对自由的限制越来越多了,比如关闭了几个之前言论较自由的论坛,不允许小朋友看外国的动画片,美女的咪咪必须打上马赛克;经济上,救助房地产导致房价大幅窜升,导致很多从小娇生惯养的80后适婚青年们苦不堪言。但是,众所周知的,下一届是以太子集团为核心的,没有长期工作于穷乡僻壤而形成极端的政治思想,身边也没有一大帮庶出的,必须抓住房地产历史机遇才能完成暴富的利益集团。我个人的看法是,下一届,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都会有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并且是会惠及到包括这里各位在内的诸多中国百姓。

如果仅仅是因为对中国的政府,乃至作为一个普通人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了,那么现在走人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放在金融市场上,你们就是那些止损在历史低点的投资者,在市场上做交易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当你发生亏损的时候,被其他人恐慌的情绪所传染。这里有不少人,恰恰是被这样一种情绪所左右着,以逃亡的心态离开中国的。这就是人性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是为什么多数人的决定,从历史的角度看,往往都是错误的。

我想给这里的众位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100多万的生活费和学费,那么用这些钱做首付,用你这两年的年收入来还房贷(因为这收入如果你去mba了的话也没有了),然后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多买套房子长期投资。我必须重申的一点是,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根本一点也不高,离崩盘的那一天还很遥远。有疑问的话,可以去比较一下当年日本和香港楼市崩盘时候的价格(记住要转换成美元剔除这几十年来美元的贬值幅度),或者更直接的,去比较一下纽约楼市危机之前的价格。你现在去买个房子,拿个10年左右一点问题也没有,这10年的房价涨幅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换算成美元的回报各位想想会有多么地高。这比起去美国留学然后打工,再没过个几年下岗了被人赶回中国来,要强出百倍都不止。

如果这里有的人现在没有钱,去念mba还需要贷款,那么我的建议是:如果年龄大于28的话,还是断了这个天真的想法吧,毕竟也到年纪了不能总是这么任性了,该成熟长大了;如果小于28的话,觉得mba对自己职业提升确实有帮助,那么倒不妨一试,但前提是回来能找到好的工作,迅速地把这两年失去的机会成本给弥补回来。中国现在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比中国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结构的问题,估计以去大公司打一辈子工为人生理想的准mba们,很少有人有足够的兴趣和智力去思考这一点。

我个人从来也没打算象这里的很多传销团伙吹嘘美国mba那样,把中国忽悠成一个未来主导世界的天朝上国。我一直以来,在不断重申的是,作为中国人,生在这个特殊的中国以及世界的历史时刻,你真正的也是最好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是在中国。并且这个还是有时限的,因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无法经受起一次又一次越来越频繁的衰退。由是,各位还是应该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茂盛年华,切忌人云亦云羊群效应地去做一些会令自己懊悔终生的蠢事。
作者: foxyang    时间: 2011-5-5 23:58
很少回帖,基本都是看贴。看了Jiandaobu的帖子,我觉得分析的有些地方有道理,有些地方稍显偏激。

只是觉得CD应该是个允许多种观点存在的地方,大家发表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思维和想法,而不是在这里例举了一些自己知道的或者想到的就去评说别人的决定是否天真和任性。(无意冒犯)
世界的经济,中国的经济不会有任何人说得清楚(试问2006,2007年几位大神发现了经济的缺陷的。)而在不确定因素下,每个个人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这不也是大家选择读MBA或者不读MBA的基本吗~

希望看到更多的分析,而少一点评价或者批评。
相信大家做的也就是让自己之后不会后悔的决定,虽然有可能这些决定会让我们遗憾。
作者: mk671    时间: 2011-5-6 00:38
1.100w够北京上海付一个还可以的房子的首付么?现在的环境下,答案是"不够"
2.去之前30w年薪,回来60~70w,而贷款可以还30年,每年还几万块.真正cash紧张是毕业后的头5年

这就是大家愿意出国读MBA的原因
作者: jiandaobu    时间: 2011-5-6 01:10

       我肯定地告诉你,危机之前意识到的人多了去了。只不过能提前嗅到危险的,多数是市场上成熟老练的交易商,而不是投行里人云亦云的分析师,或者象鲁比尼那样以到处吹水为志趣的经济学家。

       说太多经济学的知识这里的人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且也未必听的懂,我只举一个简单的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众所周知,上一次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的时候,金价仍然无视强势美元在不断上扬;另一方面,危机后尽管美国的PCE仍远低于联储目标水平,但黄金价格还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

       环顾最近百年金融市场的历史,历史上只有两个情景是与之类似的:一是上世纪一战至二战之间的时刻,英国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度;二是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滞胀,并且政治上美苏关系紧张,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

       但随后里根总统的上任,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自80年代初起,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人类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繁荣周期。根本原因我之前说过的:1、沙特大量低成本的原油产能供给,确保原油能维持在较低价格水平支撑世界经济的长期需求;2、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压制了融资成本,确保亚洲国家远高于欧美的投资比例。

       顺带说一句,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叫Warren Buffett的股票投资者,因为固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且细心地拣选了一些能够受益于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的公司股票,而一度幸运地成为世界首富。而与此同时的,是黄金长达近20年的熊市。

       在这二十年时间,世界多个国家出现过严重的通胀现象,但是我们从来无法见到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扬,有的只是日本以及此后香港东南亚地区的房价泡沫。所以从根本上讲,黄金并不是一种抗通胀资产,尽管其与土地都属于稀缺资源,土地的增殖必须以当地经济的长期繁荣为前提,而黄金则恰恰相反。

       简言之,即使你完全不懂经济学,只要你会细心地查看人类的经济历史,也能够从最近十年黄金市场的异动,察觉出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盛宴,已经越来越走向尽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刻,作为出生在中国这个国家的国人,最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在中国努力想方设法赚钱——投资房地产——适时地逐步地将手中的房产转换为黄金。
作者: bababa11111    时间: 2011-5-6 06:19
鲁比尼那样以到处吹水为志趣的经济学家    

Are you serious!!!!! He has his own vested interest, but dont think he is stupid.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6 07:51
唉,乱世之中,有啥办法呢?
作者: Bricker    时间: 2011-5-6 09:55
人民币对外升值,但对内可是严重缩水贬值呀,这个可是不争的事实呀。
读书不读书,因人而异吧,寻求经历或者谋求高薪,都是可以去追求的,当然日后所要面对的形势,估计一时之间也难以预料,成败功名需淡定呀。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6 09:55
那请问您申请mba的动机是什么啊?你应该是呆在中国赚大钱,然后投资移民啊




       我肯定地告诉你,危机之前意识到的人多了去了。只不过能提前嗅到危险的,多数是市场上成熟老练的交易商,而不是投行里人云亦云的分析师,或者象鲁比尼那样以到处吹水为志趣的经济学家。

       说太多经济学的知识这里的人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且也未必听的懂,我只举一个简单的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众所周知,上一次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的时候,金价仍然无视强势美元在不断上扬;另一方面,危机后尽管美国的PCE仍远低于联储目标水平,但黄金价格还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

       环顾最近百年金融市场的历史,历史上只有两个情景是与之类似的:一是上世纪一战至二战之间的时刻,英国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度;二是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滞胀,并且政治上美苏关系紧张,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

       但随后里根总统的上任,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自80年代初起,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人类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繁荣周期。根本原因我之前说过的:1、沙特大量低成本的原油产能供给,确保原油能维持在较低价格水平支撑世界经济的长期需求;2、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压制了融资成本,确保亚洲国家远高于欧美的投资比例。

       顺带说一句,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叫Warren Buffett的股票投资者,因为固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且细心地拣选了一些能够受益于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的公司股票,而一度幸运地成为世界首富。而与此同时的,是黄金长达近20年的熊市。

       在这二十年时间,世界多个国家出现过严重的通胀现象,但是我们从来无法见到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扬,有的只是日本以及此后香港东南亚地区的房价泡沫。所以从根本上讲,黄金并不是一种抗通胀资产,尽管其与土地都属于稀缺资源,土地的增殖必须以当地经济的长期繁荣为前提,而黄金则恰恰相反。

       简言之,即使你完全不懂经济学,只要你会细心地查看人类的经济历史,也能够从最近十年黄金市场的异动,察觉出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盛宴,已经越来越走向尽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刻,作为出生在中国这个国家的国人,最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在中国努力想方设法赚钱——投资房地产——适时地逐步地将手中的房产转换为黄金。
-- by 会员 jiandaobu (2011/5/6 1:10:54)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6 10:33
估计是已经买够房子了吧。
俺是身无半片瓦。。

那请问您申请mba的动机是什么啊?你应该是呆在中国赚大钱,然后投资移民啊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9:55:46)


作者: weixiushiwansui    时间: 2011-5-6 10:55
Ross和Fuqua校友无人应答么?看来不是太忙就是真的不太好啊。。
作者: adaadaadalee    时间: 2011-5-6 11:18
估计是已经买够房子了吧。
俺是身无半片瓦。。

那请问您申请mba的动机是什么啊?你应该是呆在中国赚大钱,然后投资移民啊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9:55:46)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0:33:05)




放过jiandaobu和2012man吧。。。他们说的大家可以听也可以不听的,何必八卦到底&争吵到底呢。。。

反正都要写why mba的,自己能说服自己最关键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6 11:20
说的啥话啊,是真心想听听他们的高见
作者: adaadaadalee    时间: 2011-5-6 11:22
说的啥话啊,是真心想听听他们的高见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1:20:41)




hahahaha,你见到过这两个人说过why mba和why not mba的真话吗~~~~~哈哈哈
建议你私聊。。。才有可能有结果~~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1-5-6 11:29
转载一篇信息,是2011年2月份的时候Columbia的实习情况

--------------以下为转载----------------

截至目前(2011年2月)为止(CBS中国同学中):
Hedge Fund - 3个offer (2个base NY - 包括summer intern和school year, 1个base Greater China)
JPM PE - 2个offer (base HK)
NY IBD - 6个offer
NY Equity Research - 2-3个offer
HK IBD - 13个以上offer (因为大部分人有若干个offer后没有参加剩下的final round或者拿了后续的offer就不报了,未精确统计)
HK Equity Research - 3-4个offer
HK Sales & Trading - 1个offer
HK PWM - 1个offer
以上数据根据offer数量统计,相当数量的同学拿到了2+以上offer,数据还不完整,因为有些同学拿了心仪的Offer后再收到其他offer就没有提了。
另有2个同学focus consulting,都拿到了McK

目前为止还在找的同学大概2-3个,面试还在进行中。
作者: Happydevil    时间: 2011-5-6 11:44
Ross和Fuqua校友无人应答么?看来不是太忙就是真的不太好啊。。
-- by 会员 weixiushiwansui (2011/5/6 10:55:58)




正在读和要去读的,正在找的都忙着network,哪有那么都闲工夫讨论来讨论去。。。
作者: weixiushiwansui    时间: 2011-5-6 12:54

正在读和要去读的,正在找的都忙着network,哪有那么都闲工夫讨论来讨论去。。。
-- by 会员 Happydevil (2011/5/6 11:44:00)

看来校友不够给力啊,,,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6 12:59
job market可能还是没有恢复的太好
作者: 麟麟王    时间: 2011-5-6 13:21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6 13:27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赞。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6 13:29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6 13:33
如果害怕这个,尽量去毕业有保障一些的学校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29:47)


作者: nordic1981    时间: 2011-5-6 13:42
呵呵  关键是哪些是有保障的学校啊?M7 ?

如果害怕这个,尽量去毕业有保障一些的学校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29:47)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3:33:58)


作者: bigjoe    时间: 2011-5-6 13:52
呵呵  关键是哪些是有保障的学校啊?M7 ?

如果害怕这个,尽量去毕业有保障一些的学校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29:47)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3:33:58)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42:25)



除非是大富豪,不在乎这100W,否则肯定都是有风险的啊。
作者: 2012woman    时间: 2011-5-6 13:53
呵呵  关键是哪些是有保障的学校啊?M7 ?

如果害怕这个,尽量去毕业有保障一些的学校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29:47)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3:33:58)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42:25)



请参见bradford的帖子。要么m7,要么全奖
作者: wuyw2010    时间: 2011-5-6 13:55
兄弟,人生这道算术题呢,不能简单的以金钱为benchmark去衡量每个决定的得与失,那样子的话真的少了很多快乐,首先未来形势必定没有人能预测得到,其次人与人的性格、发展路径和未来境遇都会相差非常大,有时候太过“理性”,要我说,太累。想做一件事,觉得会有收获,Just do it. Go ahead..洒脱一点,人生后悔的,常常是当初想做而没有去做的
读个mba 真不省心啊,就业市场变化这么快
成本又高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5 22:10:14)




所以啊,你是1981年的么。那也30了吧,想问题毕竟还是比这里很多人成熟一点,懂得思前想后把利弊风险全面权衡一下,再作最后的决定。

连准备申请到去美国念书,总共三年的时间,要花100多万学费和生活费(话说这笔钱也勉强够在北京、上海或深圳买个小房子做首付了),还要白白损失两年的年收入。最重要的,出来以后还要面对找不到好工作的巨大风险!!

美国经济是在复苏的轨道上不错,但是仍然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这个我以前简略论述过了。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年之内就业市场,绝对是没有可能回到正常水平的,这个其实市场上很多人都知道的,不过不说出来而已。并且还是以美联储坚定不移地宽松政策为前提的,万一提前加息,那么经济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崩溃,当然,FOMC多数有投票权的委员都很清楚这一点。反过来就是,不得不说到的美元的结构性弱势,从长期看,美元的弱势和宽松货币政策是不相干的,但是近几年被市场上多数交易商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所以我就觉得很奇怪,不是说cd牛人多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最起码的经济学知识都没有,放着持续升值的人民币不去赚,要跑去赚不断贬值的美元。10万美元很多吗,过两年人民币升到1:5,这个论坛有多少人是可以在国内就有这个税前年收入的啊。更有甚者,还在做mba出来工作签熬8年拿绿卡的美梦,我可以百分百肯定地讲一句,无论本次美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如何,未来遭遇了何等的变数,下次衰退来临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8年。众所周知,eb2中途是不能失业的,到时候拖家带口,一把年纪了回中国找人收留你。那个场面,真的是,想想都让人觉得滑稽啊。

我之前就说过,我们这代人的下半生,注定是要在战争和荒乱中结束的。从历史上看,就是自里根时代起,美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已经走到了周期的尾声。中国之后,印度至多再撑个十年八年,然后就是这样了。作为有语言和人脉背景的中国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不想方设法在中国多积累些财富,为自己的下半生以及下一代作打算,偏偏要去美国学习和工作把自己人生最宝贵的时间给消磨光了。我相信等到世界经济重现1929大萧条的那一天,这里的很多人,都会为了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好的机会,而抱憾不已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国内的这一届,很快就要卸任了。确实,因为政治的偏向,这一届做了很多失民心的事情:政治上,对自由的限制越来越多了,比如关闭了几个之前言论较自由的论坛,不允许小朋友看外国的动画片,美女的咪咪必须打上马赛克;经济上,救助房地产导致房价大幅窜升,导致很多从小娇生惯养的80后适婚青年们苦不堪言。但是,众所周知的,下一届是以太子集团为核心的,没有长期工作于穷乡僻壤而形成极端的政治思想,身边也没有一大帮庶出的,必须抓住房地产历史机遇才能完成暴富的利益集团。我个人的看法是,下一届,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都会有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并且是会惠及到包括这里各位在内的诸多中国百姓。

如果仅仅是因为对中国的政府,乃至作为一个普通人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了,那么现在走人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放在金融市场上,你们就是那些止损在历史低点的投资者,在市场上做交易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当你发生亏损的时候,被其他人恐慌的情绪所传染。这里有不少人,恰恰是被这样一种情绪所左右着,以逃亡的心态离开中国的。这就是人性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是为什么多数人的决定,从历史的角度看,往往都是错误的。

我想给这里的众位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100多万的生活费和学费,那么用这些钱做首付,用你这两年的年收入来还房贷(因为这收入如果你去mba了的话也没有了),然后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多买套房子长期投资。我必须重申的一点是,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根本一点也不高,离崩盘的那一天还很遥远。有疑问的话,可以去比较一下当年日本和香港楼市崩盘时候的价格(记住要转换成美元剔除这几十年来美元的贬值幅度),或者更直接的,去比较一下纽约楼市危机之前的价格。你现在去买个房子,拿个10年左右一点问题也没有,这10年的房价涨幅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换算成美元的回报各位想想会有多么地高。这比起去美国留学然后打工,再没过个几年下岗了被人赶回中国来,要强出百倍都不止。

如果这里有的人现在没有钱,去念mba还需要贷款,那么我的建议是:如果年龄大于28的话,还是断了这个天真的想法吧,毕竟也到年纪了不能总是这么任性了,该成熟长大了;如果小于28的话,觉得mba对自己职业提升确实有帮助,那么倒不妨一试,但前提是回来能找到好的工作,迅速地把这两年失去的机会成本给弥补回来。中国现在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比中国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结构的问题,估计以去大公司打一辈子工为人生理想的准mba们,很少有人有足够的兴趣和智力去思考这一点。

我个人从来也没打算象这里的很多传销团伙吹嘘美国mba那样,把中国忽悠成一个未来主导世界的天朝上国。我一直以来,在不断重申的是,作为中国人,生在这个特殊的中国以及世界的历史时刻,你真正的也是最好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是在中国。并且这个还是有时限的,因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无法经受起一次又一次越来越频繁的衰退。由是,各位还是应该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茂盛年华,切忌人云亦云羊群效应地去做一些会令自己懊悔终生的蠢事。
-- by 会员 jiandaobu (2011/5/5 23:27:13)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6 13:56
我们都查查看论坛两年前的帖子,发掘一下,看看最不好找工作的时候,大伙是怎么看的。
如果有结论,也请一起上来共享啊,我也会发贴的。


呵呵  关键是哪些是有保障的学校啊?M7 ?

如果害怕这个,尽量去毕业有保障一些的学校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29:47)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3:33:58)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42:25)


作者: windmaple    时间: 2011-5-6 14:43
这挖坟精神值得表扬。。。。

我们都查查看论坛两年前的帖子,发掘一下,看看最不好找工作的时候,大伙是怎么看的。
如果有结论,也请一起上来共享啊,我也会发贴的。


呵呵  关键是哪些是有保障的学校啊?M7 ?

如果害怕这个,尽量去毕业有保障一些的学校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万一找不到工作,100万投资岂不是打水漂了

读MBA是一生的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太在意毕业一时一刻的就业情况。

另:实习offer不等于毕业offer,CBS或其他学校中国同学的实习offer再强(实习本身就是一道坎,目的就是淘汰不合格的,留下满意的。),也不意味着最后就业时会有那么多人如愿进入Banking & Investment这个行业。
-- by 会员 麟麟王 (2011/5/6 13:21:31)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29:47)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3:33:58)



-- by 会员 nordic1981 (2011/5/6 13:42:25)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6 13:56:26)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7 23:07
sigh,挖了很久,挖不出来啊。
作者: simonwalker    时间: 2011-5-8 01:41
我想不通的是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如何能够左右他们的就业?难道还能控制招聘公司的意愿?
你去找IB, CONSULTING, 学校把公司找来后不都看个人么。学校能怎么样帮你又能怎样不帮你
作者: pumpkin    时间: 2011-5-8 02:19
我想不通的是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如何能够左右他们的就业?难道还能控制招聘公司的意愿?
你去找IB, CONSULTING, 学校把公司找来后不都看个人么。学校能怎么样帮你又能怎样不帮你
-- by 会员 simonwalker (2011/5/8 1:41:35)



个人这样理解 -学校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就业的情况和他们的预测,不是能够控制就业。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8 09:54
兄台何来此言?
好像没讨论到学校对中国人的态度吧?

我想不通的是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如何能够左右他们的就业?难道还能控制招聘公司的意愿?
你去找IB, CONSULTING, 学校把公司找来后不都看个人么。学校能怎么样帮你又能怎样不帮你
-- by 会员 simonwalker (2011/5/8 1:41:35)


作者: alexdu    时间: 2011-5-8 20:21
你看看这个帖子
http://forum.chasedream.com/North_American_MBA/thread-302385-3-354.html
作者: alexdu    时间: 2011-5-8 20:41
还有这个帖子
http://forum.chasedream.com/North_American_MBA/thread-348968-1-292.html
作者: Cortega    时间: 2011-5-8 22:08
学校如果不积极的话就不会拉到很多大公司来校园招聘,即使拉到的的话也可能不招国际学生,这样你找工作只能靠自己的网络关系去找,需要花的精力,时间,以及功夫要多数倍,而且结果也不一定理想(尤其是对读MBA之前没有大公司背景和相关工作经历的同学来说)。

现在美国的情况,国际学生在不是Top15的学校找工作很痛苦,也就是Magic7的同学机会最多了

我想不通的是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如何能够左右他们的就业?难道还能控制招聘公司的意愿?
你去找IB, CONSULTING, 学校把公司找来后不都看个人么。学校能怎么样帮你又能怎样不帮你
-- by 会员 simonwalker (2011/5/8 1:41:35)


作者: tjjtds    时间: 2011-5-9 00:01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作者: pursueMBA2010    时间: 2011-5-9 01:19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0:01:15)





ls说得有点偏激,我们可以从就业现实和个人前后对比来看这个问题
1. 就业现实:
IB+MC一年招多少中国人?可以算一下,如下.
IB,9个大投行的IBD,比如HK Office每年招6个中国人,就是54;如果再算上做S&T的,算1/3人数吧,20人左右;再加上research,算个一半吧,30人,HK解决总人数约100
MC,算MBB+ATK+RB+Booz吧,McK多一些,平均算20个,其他一律算10个,解决约70人
当然,有中国人去NY,海外做IB/MC,但也有外国人(比如新加坡)和台湾人来抢大陆和HK的位子.所以就大约估算每年这些解决170人左右!
再回头来看到底top school会招多少人?我大概记得wharton和Chicago近年来都是50左右的招,CBS, Cornell,Duke,大概也是35,40多的招.Lbs似乎也招超过20个中国人,也就是说Wharton+Chicago+CBS+Lbs+NYU大概就要超过170了.
哥们,还有十几个学校我没算呢!这些学校不乏IB/MC强校.他们的学生怎么办?也就是说,各1/3有很大程度上是Demand/Supply决定的.无论你去哪个学校,位子只有那么一点,你会被公司综合personal experience+company brand+school brand+others来看的.
2.确实,我认识的很多读MBA的都是要去IB/MC的,但是像上面说的,最后能去的确实只有一部分而已.但不代表non IB/MC的选择就很差.比如按照你说的,大多数人出国之前的薪水是20~30w(package,确实是这样),但去个leadership program的话,回国的大多数65w~75w(package,看具体项目),有1,2个特别高的我们不算(比如Cargill);不回国基本都是11~15w USD(可能是base,也可能是package),仅从数字对比,我觉得应该算是个本质的差别了吧?还有就是层次,这些项目的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global)基本都可以很容易的access到高层(比如product line的GM或VP之类).当然也必须承认,和好的MC比起来职业发展(generally)略微不如,不过差距没那么大;和IB完全是两种职业道路了,只能说比钱的话差了一半.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解释一下,1/3的结果不是一个坏结果.但具体到个人来说,确实未必能帮助他实现他希望的转换,但学校在switch中仅起到了不超过1/3的作用,另外2/3要看你之前的工作背景,公司,学历和学习过程中的network,以及运气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9 06:00
很多leadership program 回国貌似没有这么多,如jnj,求知情人士验证。即使mba毕业去了咨询,ib,和leadership program以后想发展到高层也是要经过很大努力。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9 06:15
Who is mBA?

1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67 岁
2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67 岁
3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62 岁
4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0 岁
5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8 岁
6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57 岁
7    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    48 岁
8    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    40 岁
9    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59 岁
10    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    52 岁
11    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    71 岁
12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 岁
13    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14    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    53 岁
15    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54 岁
16    侯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    69 岁
17    曹国伟    新浪CEO    46 岁
18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    59 岁
19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53 岁
20    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3 岁
21    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    65 岁
22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61 岁
23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48 岁
24    丁志忠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40 岁
25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66 岁
26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6 岁
27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42 岁
28    张喜武    神华集团公司董事长    53 岁
29    何享健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    69 岁
30    蒋洁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55 岁
31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59 岁
32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6 岁
33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57 岁
34    林左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54 岁
35    杨超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61 岁
36    胡茂元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60 岁
37    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4 岁
38    李宁    李宁公司董事长    47 岁
39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0    吴亚军    龙湖地产董事长    47 岁
41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48 岁
42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及国药集团董事长    55 岁
43    张茵    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4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52 岁
45    郭为    神州数码集团主席    48 岁
46    徐建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    57 岁
47    施崇棠    华硕集团董事长    59 岁
48    赵小钢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60 岁
49    孔栋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集团总经理
国航股份董事长    60 岁
50    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    51 岁
作者: hellooasis    时间: 2011-5-9 07:18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0:01:15)



念MBA的第一志向都是IB或者MC?这话说的,真是够想当然的。不少干过banking(及相关)的人最理想的职业是去hedge fund或者PE,拼死拼活也进不去,被涮下来,退而求其次进了IB,按你的逻辑,“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照搬你的原话!用这里正合适。)
作者: pursueMBA2010    时间: 2011-5-9 07:27
很多leadership program 回国貌似没有这么多,如jnj,求知情人士验证。即使mba毕业去了咨询,ib,和leadership program以后想发展到高层也是要经过很大努力。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9 6:00:38)


我既然贴了这个帖子,就说明我是知情人士了,呵呵
不过关于薪水还是很敏感的信息,我只能说我所说的信息是准确的,再多的就不方便public讲了

咋样算高层啊?McK的师兄说,里面6个associate能有一个升到Partner,不过和你竞争的都是精英........
作者: pursueMBA2010    时间: 2011-5-9 07:28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0:01:15)




念MBA的第一志向都是IB或者MC?这话说的,真是够想当然的。不少干过banking(及相关)的人最理想的职业是去hedge fund或者PE,拼死拼活也进不去,被涮下来,退而求其次进了IB,按你的逻辑,“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照搬你的原话!用这里正合适。)
-- by 会员 hellooasis (2011/5/9 7:18:53)



恩,没错,真正top学校(比如HW)+"top背景"(比如原McK,GS之类)很多想去的是buyside,不过好的buyside太难了
作者: tjjtds    时间: 2011-5-9 10:02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0:01:15)




念MBA的第一志向都是IB或者MC?这话说的,真是够想当然的。不少干过banking(及相关)的人最理想的职业是去hedge fund或者PE,拼死拼活也进不去,被涮下来,退而求其次进了IB,按你的逻辑,“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照搬你的原话!用这里正合适。)
-- by 会员 hellooasis (2011/5/9 7:18:53)



我没说”念MBA的第一志向都是IB或者MC“啊。你误解我意思了。我说的”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这个是在打比方,后来我说”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也注意用了大多数。我知道很多人想去buyside,但是那些之前就在IB/MC的人,就算进不了buyside,也不至于去corporate吧。去corporate的,要么是想从非金融进军金融失败的,要么是之前IB/MC做累了想换个口味的,要么就是真的想做corporate,只不过想做层次更高起点更高点的。我只是想说我觉得第一种占大多数而已。


去不了buyside退而求IB,你说的这个现象当然也有。可这个也正证明了我想说的观点啊:”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好的学校就业,不光光是看去了多少投行,多少咨询,多少PE/VC,还是看多少人实现了自己最理想的职业道路,多少人上了“第一志愿”。
作者: pursueMBA2010    时间: 2011-5-9 10:18
中国人就业逻辑相对简单,哪里钱多奔哪里(我自己也是),所以你说的这个情况才这么明显
虽然不是100%,但是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但其实老外同学还真不是这样,我看到好多就是奔着corporate去的,而且完全不参加咨询的宣讲
也确实有老外就是只想做bank而不是Ibank,这放在我们国家简直就是"搞笑"的代名词
作者: 小胡子乖乖    时间: 2011-5-9 10:30
您是Ross的吧?
可否说一下就业情况啊。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0:01:15)





念MBA的第一志向都是IB或者MC?这话说的,真是够想当然的。不少干过banking(及相关)的人最理想的职业是去hedge fund或者PE,拼死拼活也进不去,被涮下来,退而求其次进了IB,按你的逻辑,“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照搬你的原话!用这里正合适。)
-- by 会员 hellooasis (2011/5/9 7:18:53)




我没说”念MBA的第一志向都是IB或者MC“啊。你误解我意思了。我说的”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这个是在打比方,后来我说”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也注意用了大多数。我知道很多人想去buyside,但是那些之前就在IB/MC的人,就算进不了buyside,也不至于去corporate吧。去corporate的,要么是想从非金融进军金融失败的,要么是之前IB/MC做累了想换个口味的,要么就是真的想做corporate,只不过想做层次更高起点更高点的。我只是想说我觉得第一种占大多数而已。


去不了buyside退而求IB,你说的这个现象当然也有。可这个也正证明了我想说的观点啊:”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好的学校就业,不光光是看去了多少投行,多少咨询,多少PE/VC,还是看多少人实现了自己最理想的职业道路,多少人上了“第一志愿”。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10:02:30)


作者: pursueMBA2010    时间: 2011-5-9 10:47
他是要去HK做投行的
作者: felix_zheng    时间: 2011-5-9 20:51
觉得有些同学价值观扭曲了。IBD/MC的高强度长时间工作也不是每个人都期待的吧。
作者: sobranie    时间: 2011-5-10 06:04
What I heard is that all the Ross first year Chinese are settled for the summer.

btw, your classification looks very innovative.

昨天在下不才,跟一帮考G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
大部分人都有700+的分数,申请目标也是Top学校。
不知不觉,就谈到了一些MBA的话题。
我们把16所好学校分成如下三类:
第一类,M7,学校档次高,且基本都在好地方
第二类,Berkeley,NYU,Yale,都有得天独有的强烈优势,地方也都不错,找工作方便。
第三类,Ross,Darden,Fuqua,Tuck,Anderson,Johnson,这六所除了一所以外,一般都在乡下,特色没有第二类那么明显,但确实都是能去就无憾的学校了。
------一群对MBA滴口水的酒醉之人之言,切勿当真,发脾气。。

然后,我们就说到了第三类学校的就业。
有哥们说,Ross,Fuqua和anderson今年实习找得很差,其他还算各就各位。
今天醒来,就来CD核对此言虚否。

花了不少时间,果然没找到Ross和Fuqua的同学们对于就业的介绍。
郁闷之余,还看到一个叫刘三刀的朋友,说Ross都没工作。
这算啥事啊!!!!!!
恳求Ross和Fuqua的同学一定要来做个辟谣,做个详解。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5 10:43:26)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1:28
谢谢你的夸奖
兄台可否有实习较详细的情况?
记得悍将刘三刀童鞋提供的Ross消息是:“一届有十来个没找到全职工作, 另一届实习也远不如兄弟院校”。

What I heard is that all the Ross first year Chinese are settled for the summer.

btw, your classification looks very innovative.

昨天在下不才,跟一帮考G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
大部分人都有700+的分数,申请目标也是Top学校。
不知不觉,就谈到了一些MBA的话题。
我们把16所好学校分成如下三类:
第一类,M7,学校档次高,且基本都在好地方
第二类,Berkeley,NYU,Yale,都有得天独有的强烈优势,地方也都不错,找工作方便。
第三类,Ross,Darden,Fuqua,Tuck,Anderson,Johnson,这六所除了一所以外,一般都在乡下,特色没有第二类那么明显,但确实都是能去就无憾的学校了。
------一群对MBA滴口水的酒醉之人之言,切勿当真,发脾气。。

然后,我们就说到了第三类学校的就业。
有哥们说,Ross,Fuqua和anderson今年实习找得很差,其他还算各就各位。
今天醒来,就来CD核对此言虚否。

花了不少时间,果然没找到Ross和Fuqua的同学们对于就业的介绍。
郁闷之余,还看到一个叫刘三刀的朋友,说Ross都没工作。
这算啥事啊!!!!!!
恳求Ross和Fuqua的同学一定要来做个辟谣,做个详解。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5 10:43:26)


-- by 会员 sobranie (2011/5/10 6:04:52)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1:35
不好比的,以前毛泽东,邓小平没读大学就当一把手了。现在不读大学的人,有希望当军委主席吗

Who is mBA?

1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67 岁
2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67 岁
3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62 岁
4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0 岁
5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8 岁
6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57 岁
7    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    48 岁
8    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    40 岁
9    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59 岁
10    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    52 岁
11    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    71 岁
12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 岁
13    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14    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    53 岁
15    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54 岁
16    侯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    69 岁
17    曹国伟    新浪CEO    46 岁
18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    59 岁
19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53 岁
20    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3 岁
21    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    65 岁
22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61 岁
23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48 岁
24    丁志忠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40 岁
25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66 岁
26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6 岁
27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42 岁
28    张喜武    神华集团公司董事长    53 岁
29    何享健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    69 岁
30    蒋洁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55 岁
31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59 岁
32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6 岁
33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57 岁
34    林左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54 岁
35    杨超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61 岁
36    胡茂元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60 岁
37    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4 岁
38    李宁    李宁公司董事长    47 岁
39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0    吴亚军    龙湖地产董事长    47 岁
41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48 岁
42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及国药集团董事长    55 岁
43    张茵    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4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52 岁
45    郭为    神州数码集团主席    48 岁
46    徐建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    57 岁
47    施崇棠    华硕集团董事长    59 岁
48    赵小钢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60 岁
49    孔栋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集团总经理
国航股份董事长    60 岁
50    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    51 岁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9 6:15:13)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1:37
谢谢,好帖子。搜出来花了不少精力吧。
还有这个帖子
http://forum.chasedream.com/North_American_MBA/thread-348968-1-292.html
-- by 会员 alexdu (2011/5/8 20:41:25)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1:40
好有用的信息,多谢分享。
就业好不好也还要看学生最理想志愿是做什么。比如说如果都想做投行,最后却只有三分之一找到投行,其余的退而求其次去了corporate和commercial banking,虽然也是不错的工作,但是学校还是没法帮学生达成职业理想。就业报告上1/3 投行,1/3咨询,1/3企业看着倒是很均衡,只是maybe it tells a misleading story. it is a story of failed career switching attempts instead of well-balanced career interests among students.

其实说实话,我高度怀疑有多少人去读MBA的理想是去commercial banking的。。那些去corporate的人大多数的第一志向也应该是IB或者MC,只是事后尘埃落定了他们不会承认罢了。多数回国的management program,一年给50万上下的样子吧。而top20MBA的申请人,很多人出国前就20万-30万了,有多少人犯得上加上两年一百万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就为了去J&J上海做个manager?
当然,话不是很中听。但是很多真话都不中听。
-- by 会员 tjjtds (2011/5/9 0:01:15)






ls说得有点偏激,我们可以从就业现实和个人前后对比来看这个问题
1. 就业现实:
IB+MC一年招多少中国人?可以算一下,如下.
IB,9个大投行的IBD,比如HK Office每年招6个中国人,就是54;如果再算上做S&T的,算1/3人数吧,20人左右;再加上research,算个一半吧,30人,HK解决总人数约100
MC,算MBB+ATK+RB+Booz吧,McK多一些,平均算20个,其他一律算10个,解决约70人
当然,有中国人去NY,海外做IB/MC,但也有外国人(比如新加坡)和台湾人来抢大陆和HK的位子.所以就大约估算每年这些解决170人左右!
再回头来看到底top school会招多少人?我大概记得wharton和Chicago近年来都是50左右的招,CBS, Cornell,Duke,大概也是35,40多的招.Lbs似乎也招超过20个中国人,也就是说Wharton+Chicago+CBS+Lbs+NYU大概就要超过170了.
哥们,还有十几个学校我没算呢!这些学校不乏IB/MC强校.他们的学生怎么办?也就是说,各1/3有很大程度上是Demand/Supply决定的.无论你去哪个学校,位子只有那么一点,你会被公司综合personal experience+company brand+school brand+others来看的.
2.确实,我认识的很多读MBA的都是要去IB/MC的,但是像上面说的,最后能去的确实只有一部分而已.但不代表non IB/MC的选择就很差.比如按照你说的,大多数人出国之前的薪水是20~30w(package,确实是这样),但去个leadership program的话,回国的大多数65w~75w(package,看具体项目),有1,2个特别高的我们不算(比如Cargill);不回国基本都是11~15w USD(可能是base,也可能是package),仅从数字对比,我觉得应该算是个本质的差别了吧?还有就是层次,这些项目的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global)基本都可以很容易的access到高层(比如product line的GM或VP之类).当然也必须承认,和好的MC比起来职业发展(generally)略微不如,不过差距没那么大;和IB完全是两种职业道路了,只能说比钱的话差了一半.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解释一下,1/3的结果不是一个坏结果.但具体到个人来说,确实未必能帮助他实现他希望的转换,但学校在switch中仅起到了不超过1/3的作用,另外2/3要看你之前的工作背景,公司,学历和学习过程中的network,以及运气
-- by 会员 pursueMBA2010 (2011/5/9 1:19:50)


作者: Ryanzhang    时间: 2011-5-10 12:55
Anderson的实习情况我在2012 UCLA Anderson Q&A中和大家说了,整体看情况不错。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4:40
Anderson的实习情况我在2012 UCLA Anderson Q&A中和大家说了,整体看情况不错。
-- by 会员 Ryanzhang (2011/5/10 12:55:17)



谢谢!
已经更新在首页。
作者: simonwalker    时间: 2011-5-10 14:47
其实让我觉得不好的不是Ross和Duke的就业谣言,而是这个帖子都这么久了两个学校没有一个校友出来说话。这种态度是我不想在MBA教育中遇到的
作者: weixiushiwansui    时间: 2011-5-10 15:31
是的,或者他们即使想说话,但被就业搞得焦头烂额没心思来说话。。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5:38
我感觉应该有吧。
只是没有亮明身份而已。
您所指的“不喜欢”,是指发言不亮明身份,还是完全不发言?

其实让我觉得不好的不是Ross和Duke的就业谣言,而是这个帖子都这么久了两个学校没有一个校友出来说话。这种态度是我不想在MBA教育中遇到的
-- by 会员 simonwalker (2011/5/10 14:47:52)


作者: carrielych    时间: 2011-5-10 16:19
Fuqua (Duke) Class of 2012 Summer Internships (不完全统计)

Goldman Sachs  x 1 (HK)
Goldman Sachs  x 1 (NYC)
RBS   x 1 (HK)
Citi x1 (NYC)
Morgan Stanley x 1 (HK)
PE x1 (Shanghai)
PE x1 (Beijing)
Hedge Fund x1 (US)
J&J leadership program x4 (Shanghai)
Lilly leadership program x1 (US)
DuPont x1 (US)
BCG x 2 (Beijing)
BCG x2 (Atalanta)
Microsoft x1 (Seattle)
Apple x4 (SF Bay Area)
Google x1 (SF Bay Area)
BD x 1 (Shanghai)
Quantiles x3 (US)
McKinsey x1 (Atlanta)
Bank of America x1 (US)
Asset Management x1 (SF Bay Area)
WHO x1 (Gevenese)
UBS x1 (HK)
GE leadership program x1 (Shanghai)
Zimmer leadership program x2 (US)
IBM x1 (NYC)
Kraft x1 (NYC)
Deloitte consulting x1(Atlanta)
作者: breadwgy    时间: 2011-5-10 16:35
Duke在corporate的placement好强啊
作者: northernsummer    时间: 2011-5-10 17:28
。。。。天哪。。。中国人怎么能这么多啊。。。这是offer数量吧。。。
作者: tigerfly    时间: 2011-5-10 17:34
这些去goldman,morgan的都是front office么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10 17:57
看来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duke的intern都相当好啊。
求ross.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10 17:58
哈哈 读了大学的就有希望当军委主席了?


不好比的,以前毛泽东,邓小平没读大学就当一把手了。现在不读大学的人,有希望当军委主席吗

Who is mBA?

1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67 岁
2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67 岁
3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62 岁
4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0 岁
5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8 岁
6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57 岁
7    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    48 岁
8    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    40 岁
9    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59 岁
10    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    52 岁
11    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    71 岁
12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 岁
13    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14    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    53 岁
15    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54 岁
16    侯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    69 岁
17    曹国伟    新浪CEO    46 岁
18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    59 岁
19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53 岁
20    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3 岁
21    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    65 岁
22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61 岁
23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48 岁
24    丁志忠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40 岁
25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66 岁
26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6 岁
27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42 岁
28    张喜武    神华集团公司董事长    53 岁
29    何享健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    69 岁
30    蒋洁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55 岁
31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59 岁
32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6 岁
33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57 岁
34    林左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54 岁
35    杨超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61 岁
36    胡茂元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60 岁
37    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4 岁
38    李宁    李宁公司董事长    47 岁
39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0    吴亚军    龙湖地产董事长    47 岁
41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48 岁
42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及国药集团董事长    55 岁
43    张茵    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4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52 岁
45    郭为    神州数码集团主席    48 岁
46    徐建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    57 岁
47    施崇棠    华硕集团董事长    59 岁
48    赵小钢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60 岁
49    孔栋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集团总经理
国航股份董事长    60 岁
50    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    51 岁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9 6:15:13)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10 11:35:48)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10 18:02
这种数据很多学校honor code里是不允许对外公布的。


是的,或者他们即使想说话,但被就业搞得焦头烂额没心思来说话。。
-- by 会员 weixiushiwansui (2011/5/10 15:31:39)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8:13
赞!
马上更新。

Fuqua (Duke) Class of 2012 Summer Internships (不完全统计)

Goldman Sachs  x 1 (HK)
Goldman Sachs  x 1 (NYC)
RBS   x 1 (HK)
Citi x1 (NYC)
Morgan Stanley x 1 (HK)
PE x1 (Shanghai)
PE x1 (Beijing)
Hedge Fund x1 (US)
J&J leadership program x4 (Shanghai)
Lilly leadership program x1 (US)
DuPont x1 (US)
BCG x 2 (Beijing)
BCG x2 (Atalanta)
Microsoft x1 (Seattle)
Apple x4 (SF Bay Area)
Google x1 (SF Bay Area)
BD x 1 (Shanghai)
Quantiles x3 (US)
McKinsey x1 (Atlanta)
Bank of America x1 (US)
Asset Management x1 (SF Bay Area)
WHO x1 (Gevenese)
UBS x1 (HK)
GE leadership program x1 (Shanghai)
Zimmer leadership program x2 (US)
IBM x1 (NYC)
Kraft x1 (NYC)
Deloitte consulting x1(Atlanta)
-- by 会员 carrielych (2011/5/10 16:19:21)


作者: miguelflorida    时间: 2011-5-10 18:16
看来你那哥们的消息很不准啊, 有点找抽啊


赞!
马上更新。

Fuqua (Duke) Class of 2012 Summer Internships (不完全统计)

Goldman Sachs  x 1 (HK)
Goldman Sachs  x 1 (NYC)
RBS   x 1 (HK)
Citi x1 (NYC)
Morgan Stanley x 1 (HK)
PE x1 (Shanghai)
PE x1 (Beijing)
Hedge Fund x1 (US)
J&J leadership program x4 (Shanghai)
Lilly leadership program x1 (US)
DuPont x1 (US)
BCG x 2 (Beijing)
BCG x2 (Atalanta)
Microsoft x1 (Seattle)
Apple x4 (SF Bay Area)
Google x1 (SF Bay Area)
BD x 1 (Shanghai)
Quantiles x3 (US)
McKinsey x1 (Atlanta)
Bank of America x1 (US)
Asset Management x1 (SF Bay Area)
WHO x1 (Gevenese)
UBS x1 (HK)
GE leadership program x1 (Shanghai)
Zimmer leadership program x2 (US)
IBM x1 (NYC)
Kraft x1 (NYC)
Deloitte consulting x1(Atlanta)
-- by 会员 carrielych (2011/5/10 16:19:21)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10 18:13:15)


作者: 三月三,喝花酒    时间: 2011-5-10 18:18
很好笑吗?
中学课本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您看完后还不懂,在下可以慢慢教你。

哈哈 读了大学的就有希望当军委主席了?


不好比的,以前毛泽东,邓小平没读大学就当一把手了。现在不读大学的人,有希望当军委主席吗

Who is mBA?

1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67 岁
2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67 岁
3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62 岁
4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0 岁
5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8 岁
6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57 岁
7    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    48 岁
8    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    40 岁
9    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59 岁
10    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    52 岁
11    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    71 岁
12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 岁
13    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14    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    53 岁
15    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54 岁
16    侯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    69 岁
17    曹国伟    新浪CEO    46 岁
18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    59 岁
19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53 岁
20    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43 岁
21    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    65 岁
22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61 岁
23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48 岁
24    丁志忠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40 岁
25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66 岁
26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6 岁
27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42 岁
28    张喜武    神华集团公司董事长    53 岁
29    何享健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    69 岁
30    蒋洁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55 岁
31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59 岁
32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6 岁
33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57 岁
34    林左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54 岁
35    杨超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61 岁
36    胡茂元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60 岁
37    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4 岁
38    李宁    李宁公司董事长    47 岁
39    朱云来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0    吴亚军    龙湖地产董事长    47 岁
41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48 岁
42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及国药集团董事长    55 岁
43    张茵    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54 岁
44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52 岁
45    郭为    神州数码集团主席    48 岁
46    徐建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    57 岁
47    施崇棠    华硕集团董事长    59 岁
48    赵小钢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60 岁
49    孔栋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集团总经理
国航股份董事长    60 岁
50    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    51 岁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9 6:15:13)



-- by 会员 三月三,喝花酒 (2011/5/10 11:35:48)


-- by 会员 miguelflorida (2011/5/10 17:58:39)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