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正在准备中欧, 长江, 有些感受与前人不符, 欢迎有过来人指教! [打印本页]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1-1-5 18:33
标题: 正在准备中欧, 长江, 有些感受与前人不符, 欢迎有过来人指教!
正在紧锣密鼓的申请中欧和长江中, 也在不少的帖子驻足过, 抛开两者谁优谁劣不予讨论 (因为其实都很优秀, 能申请到之一就OK了),
很多人谈到的一点是, 感觉整个申请过程中, 长江要更加的人性化, 体贴; 中欧可能由于申请人数众多, 比较难以顾及多少有些不是那么体贴.
而实际上从12月有了GMAT成绩到现在的接触过程中, 在2个学校的"校友答疑"贴都有留同样内容的言, 而且跟两个学校招生办的人都
有过不只1轮的电话沟通, 明显的感觉中欧的朋友们要更加的热情, 而长江的朋友们好像对我这样来自西南边陲的学生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交谈过程中比较多官方的用辞. 不知道何解!
不知道是现在两个学校的校友风格, 招生风格有所改变, 还是确实对某些区域的人确实存在各自的喜好问题, 我的感受与大多数人相异.
这对我申请两个学校的期望多少都产生了些影响. 希望哪位过来人可以给谈谈看, 如果看待如何看待我所遇到的情况, 谢谢!
再次声明, 对2所学校都是尊重的, 而且一同递交的申请材料, 绝对没有挑起事端的意图!
谢谢
作者: sinoyuan 时间: 2011-1-5 19:51
你说的西南边陲具体是指哪里?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1-1-5 20:45
具体可能因人而异。欢迎LZ申请CK,我超热情的,哈哈~![](/static/legacy-emoticon/0.gif)
作者: neilzc 时间: 2011-1-5 20:58
你可以站内PM我和sxf112233,关于长江的事,如能帮上一二,甚是幸事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1-1-5 21:08
非常感谢sxf112233和neilzc!
作者: ope 时间: 2011-1-6 11:51
哎,2个学校我都喜欢。但是只能去一个。。。
有一个学校的面试管在面试的时候跟我说:“选择学校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性抉择”。
”感受”之类的东西最好抛抛开,都是浮云,看清楚哪个学校能从实际上最大程度的帮到你才是真的。
作者: hang13 时间: 2011-1-6 12:06
哎,2个学校我都喜欢。但是只能去一个。。。
有一个学校的面试管在面试的时候跟我说:“选择学校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性抉择”。
”感受”之类的东西最好抛抛开,都是浮云,看清楚哪个学校能从实际上最大程度的帮到你才是真的。
-- by 会员 ope (2011/1/6 11:51:48)
这个说的好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1-1-6 20:13
还是OPE是过来人~~~最有发言权。OPE决定XX了吗?
作者: tommy8163 时间: 2011-1-6 21:52
贴一点个人的观点,大家参考下,记着只是参考下,嘿嘿
- 知名度。CK和CEIBS两所学校都致力于成为顶级的商学院,师资上都是世界级的,但由于发展年限不同(CK 8年,而CEIBS16年),使得在MBA这个圈子里,CEIBS更得到认可。所以短期而言,CEIBS贴牌增值较大
- 校友网络。CK每一年招收60个MBA,8年也就是有近500个MBA校友,CEIBS每年180个,16年的历史,MBA校友大约为3000人,这一点上而言CEIBS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当然CK别具特色的EMBA的导师制度会给MBA校友网络增值不少。
- 同学资源。CK的外籍学生比例大约为28%,CEIBS为36%,在比例上CEIBS大于CK,实际数量上CEIBS更是占绝对优势,所以CEIBS更加的国际化。另外CK 3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比例上只有11%,6~7人,而CEIBS比例为24.5%,所以相对而言CEIBS的同学较年轻,有活力但可能缺少经验,CK则可能更加成熟。
- 地理位置。CK在北京,CEIBS在上海。无论是各大IB还是consulting公司在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分公司,当然不同公司在各个地方的侧重点会有适当差别。对个人而言喜欢哪里和希望在哪里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 机会成本,CK为一年的项目,而CEIBS为一年半,所以CK在这点上比较实惠,但可能会被质疑教学质量(逼近只有一年)。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1-1-6 21:56
哈哈,TOMMY果然研究得很透彻啊~支持一下~
作者: cindymi 时间: 2011-1-7 18:22
建议楼主实地考察。
如果到长江北京校区,我们10的同学都很乐意为你解答任何问题。
也可以加我MSN Cindymi(A) hotmail.com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1-1-8 21:27
同意Tommy的看法。另外提一点,政府支持ceibs的力度会大很多,你可以上ceibs的网站上看一看他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团队。长江的院长项兵以前是中欧的老师。
作者: alex_li101 时间: 2011-1-25 17:03
建议楼主还是找两个学校的学生大使聊聊吧
作者: ssunstorm 时间: 2011-1-25 18:20
楼主为什么不试试北大国际bimba呢?这也是国内一所非常好的商学院,属于体制外的,只要gmat成绩,不用参加联考。林毅夫先生创立的,依托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这么雄厚的实力,可不是一般的院校能比的。建议你可以联系一下BIMBA的招生人员,或看看BIMBA的答疑帖,会有更多的了解。多一个分选择,也就多一份机会。
正在紧锣密鼓的申请中欧和长江中, 也在不少的帖子驻足过, 抛开两者谁优谁劣不予讨论 (因为其实都很优秀, 能申请到之一就OK了),
很多人谈到的一点是, 感觉整个申请过程中, 长江要更加的人性化, 体贴; 中欧可能由于申请人数众多, 比较难以顾及多少有些不是那么体贴.
而实际上从12月有了GMAT成绩到现在的接触过程中, 在2个学校的"校友答疑"贴都有留同样内容的言, 而且跟两个学校招生办的人都
有过不只1轮的电话沟通, 明显的感觉中欧的朋友们要更加的热情, 而长江的朋友们好像对我这样来自西南边陲的学生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交谈过程中比较多官方的用辞. 不知道何解!
不知道是现在两个学校的校友风格, 招生风格有所改变, 还是确实对某些区域的人确实存在各自的喜好问题, 我的感受与大多数人相异.
这对我申请两个学校的期望多少都产生了些影响. 希望哪位过来人可以给谈谈看, 如果看待如何看待我所遇到的情况, 谢谢!
再次声明, 对2所学校都是尊重的, 而且一同递交的申请材料, 绝对没有挑起事端的意图!
谢谢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1/1/5 18:33:14)
作者: lrai524 时间: 2011-1-25 20:29
贴一点个人的观点,大家参考下,记着只是参考下,嘿嘿
知名度。CK和CEIBS两所学校都致力于成为顶级的商学院,师资上都是世界级的,但由于发展年限不同(CK 8年,而CEIBS16年),使得在MBA这个圈子里,CEIBS更得到认可。所以短期而言,CEIBS贴牌增值较大
校友网络。CK每一年招收60个MBA,8年也就是有近500个MBA校友,CEIBS每年180个,16年的历史,MBA校友大约为3000人,这一点上而言CEIBS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当然CK别具特色的EMBA的导师制度会给MBA校友网络增值不少。
同学资源。CK的外籍学生比例大约为28%,CEIBS为36%,在比例上CEIBS大于CK,实际数量上CEIBS更是占绝对优势,所以CEIBS更加的国际化。另外CK 3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比例上只有11%,6~7人,而CEIBS比例为24.5%,所以相对而言CEIBS的同学较年轻,有活力但可能缺少经验,CK则可能更加成熟。
地理位置。CK在北京,CEIBS在上海。无论是各大IB还是consulting公司在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分公司,当然不同公司在各个地方的侧重点会有适当差别。对个人而言喜欢哪里和希望在哪里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机会成本,CK为一年的项目,而CEIBS为一年半,所以CK在这点上比较实惠,但可能会被质疑教学质量(逼近只有一年)。
-- by 会员 tommy8163 (2011/1/6 21:52:36)
我更看好CK。两校定位不同,现在CK迁都北京后差异化就更明确了。中欧的毕业生多去外企,CK则会更侧重本土企业。EMBA的校友网络比较强大,多为本土大企业家。从长远看,在民营大企业任职发展空间会更大。当时没选CK,心中一直甚是遗憾啊。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1-1-25 22:12
不同意irai524的看法。本土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几家愿意付高薪水请mba?emba校友网络是有钱人的游戏,对读mba的同学用处不大。
作者: ttlhuang 时间: 2011-1-25 23:06
CK EMBA的校友网络非常强大,学校也在尽力帮我们建立沟通平台,今天我们每4~5个学生有一个在读的EMBA或者CEO班的前辈作为我们的导师,其中不仅有民企,国企的老总,也有大牌PE,IBD的高管。和他们的沟通交流最起码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商业社会(个人认为相当重要,business sense is No 1),也有助于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定位。当然,是否能很好使用EMBA平台,更多的是看每个人的努力,但最起码这扇门已经打开了。
作者: grossman 时间: 2011-1-26 01:15
CKGSB also has many professors in the industry.
this year, Professor Zhang Feng took one MBA student as an intern in Jiashi Mutual Fund.
Professor Liu Jin also hired a few MBA students in his financial consulting company.
With UBS and Nomura managing directors Ouyang Hui and He Hua, we should see more opening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作者: grossman 时间: 2011-1-26 01:19
贴一点个人的观点,大家参考下,记着只是参考下,嘿嘿
知名度。CK和CEIBS两所学校都致力于成为顶级的商学院,师资上都是世界级的,但由于发展年限不同(CK 8年,而CEIBS16年),使得在MBA这个圈子里,CEIBS更得到认可。所以短期而言,CEIBS贴牌增值较大
校友网络。CK每一年招收60个MBA,8年也就是有近500个MBA校友,CEIBS每年180个,16年的历史,MBA校友大约为3000人,这一点上而言CEIBS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当然CK别具特色的EMBA的导师制度会给MBA校友网络增值不少。
同学资源。CK的外籍学生比例大约为28%,CEIBS为36%,在比例上CEIBS大于CK,实际数量上CEIBS更是占绝对优势,所以CEIBS更加的国际化。另外CK 3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比例上只有11%,6~7人,而CEIBS比例为24.5%,所以相对而言CEIBS的同学较年轻,有活力但可能缺少经验,CK则可能更加成熟。
地理位置。CK在北京,CEIBS在上海。无论是各大IB还是consulting公司在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分公司,当然不同公司在各个地方的侧重点会有适当差别。对个人而言喜欢哪里和希望在哪里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机会成本,CK为一年的项目,而CEIBS为一年半,所以CK在这点上比较实惠,但可能会被质疑教学质量(逼近只有一年)。
-- by 会员 tommy8163 (2011/1/6 21:52:36)
中欧的师资要弱于长江和高金, 但要高过北清交复.
作者: kayla 时间: 2011-1-26 11:33
good information for me
谢谢楼主和楼上的答复,很有用.
作者: hang13 时间: 2011-1-26 13:34
CK EMBA的校友网络非常强大,学校也在尽力帮我们建立沟通平台,今天我们每4~5个学生有一个在读的EMBA或者CEO班的前辈作为我们的导师,其中不仅有民企,国企的老总,也有大牌PE,IBD的高管。和他们的沟通交流最起码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商业社会(个人认为相当重要,business sense is No 1),也有助于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定位。当然,是否能很好使用EMBA平台,更多的是看每个人的努力,但最起码这扇门已经打开了。
-- by 会员 ttlhuang (2011/1/25 23:06:57)
中欧也有良师益友项目,每年都100多名各行业的EMBA 导师提供选择。
作者: 太阳狮子 时间: 2011-1-26 14:57
说句实话,申请人最好还是到各个学校的网站了解相关信息,或者通过向学校的学生大使直接咨询的方式来深入的了解你想知道的信息.发起如此帖子,实在让尔等学生大使非常之不好办.于我而言,我或者只了解CEIBS,那么对于其它学校发表的意见,不管好的坏的,都有bias,对于CEIBS的说明,在这个帖子里面又有广告之嫌,或者有与其它学校比拼某个aspect之嫌. 说多了不好,不说也不好.拿上面的良师益友项目来做例子,我N天前就想回,不知道怎么回.是应该说,中欧也有这个项目呢,还是把整个良师益友项目详细介绍一番?说明一下mentor都是十几年行业经验或者有CXO title的EMBA,还是也介绍一下规模,一个mentor大概带1-3个学生?怎么说,都觉得是在跟兄弟院校比.所有这些信息,无论在CEIBS还是在其它院校的主页上都有,申请人即使是为自己负责,也应该深入去这些学校了解一下.选MBA最重要是适合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会对你负责.来这里看你说你好我说我好,对于申请人到底有多大益处实在不好说.反而,这种帖子在CD上,是最容易挑起事端的.
各个学校学生大使的答疑帖,内面都内容详尽,回答迅速,建议各位申请人尽情利用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1-1-28 10:01
由于最近实在太忙, 同时也在紧张的准备Essay和其他材料, 所以最近没上CD. 本来我以为10楼之内就结束的帖子, 已经到了21楼. 谢谢以上各位XDJM. 里边我有很尊敬的hang哥和狮子姐, 也有已经熟悉的Neilzc和SXF112233.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为了答帖, 也感谢已经已经联系并且给了我很多建议的同志, 非常感谢!
更新下进展, 其实在这个帖子发出以后, 就有2所学校的几个朋友与我进行了联系, 并且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 并且甚至还有主动来这个鸟地方出差的校友, 主动邀请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谈话. 所以从这点来讲, 2所学校真的非常优秀, 并且都非常的友善. 所以如果有后来人再在这个问题上困扰, 希望我的经历能至少给你这样一个积极的信息.
另外, 从申请的角度上来说, 当然我同意要把学校什么样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考虑的很清楚,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 尤其不是牛人的人, 貌似最简单的办法是两个学校都申请, 谁给了offer就去谁. 当然如果两个学校都给了offer, 那再说. 这是相对比较保守的策略. 所以事实上我也是一起申了2个学校, 无论成为楼上哪些朋友的校友, 都会觉得荣幸的.
当然, 对狮子姐的观点稍微说明下. 首先我联系过学生大使, 然后感受到差异, 所以开了这个帖子. 我相信在大家平等机会发言, 甚至是可能面对别人的质疑的帖子上, 很多比较官方的说法是比较容易看到实质. 因为说实话, 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突出优点, 特点, 淡化自己的弱势的, 所以我并不太容易相信太官方的一些观点. 如果想均衡的了解一个学校, 我觉得在blog上的讨论甚至辩论是比较合理的途径. 结果来说, 也确实能引出来像tommy这样比较让我有借鉴价值的帖子. 所以我想只要大家本着探讨的态度去开这样的帖子,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而且也更利于以后的申请人利用这样的帖子.
作者: yangou777 时间: 2011-1-28 10:08
为何不考虑NUS呢?
作者: dbonly 时间: 2011-1-28 20:20
国内,还是人脉咯。
顶尖人脉目前都是m7来的买办,官办。
本土土鳖,就预期一个本地化。
作者: jianhui324 时间: 2011-3-9 01:23
好吧,我给LZ说个事,上年四季度(具体时间忘了)CK在广州举行一个申请经验交流会,如要参加是需要通过网上提前两天预订的。当天开始的时间貌似是7点半(应该到9点半结束吧),而我在高速路上被堵车迟到一个半小时才到,当我去到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当晚连我只有三个人到(我是最后一个,看来广州是文化沙漠真不假),但是学校方面没有因为参加人数过少而取消,而是按原计划让招生办的助理经理从北京飞过来主持这个会。我当时去到的时候前两位参加者已经走了,但是这位助理经理没有提前撤场,而是一直在等我。我俩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回答了我很多的问题,非常nice。
我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交流会,但是从过程这些细节当中我能感觉到校方的态度。
你说你遇到CK的学生让你觉得有些感受不符,那么我个人建议是:申请到北京校区参加面试,自己好好了解一下,因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不能只是根据一时的感受而选择。
我12月份面试原本是被安排在上海,因为学校觉得我从广州飞上海近,不过我要求改到北京面试,因为我希望到本部看看,学校马上就安排了。
总之,无论你最后选择哪所学校,我都祝你一切顺利!
注:本人已拿到conditional offer, 而且上个月考GMAT分数也已经按达到offer中的要求,现在正等official offer。
作者: neilzc 时间: 2011-3-9 03:45
好吧,我给LZ说个事,上年四季度(具体时间忘了)CK在广州举行一个申请经验交流会,如要参加是需要通过网上提前两天预订的。当天开始的时间貌似是7点半(应该到9点半结束吧),而我在高速路上被堵车迟到一个半小时才到,当我去到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当晚连我只有三个人到(我是最后一个,看来广州是文化沙漠真不假),但是学校方面没有因为参加人数过少而取消,而是按原计划让招生办的助理经理从北京飞过来主持这个会。我当时去到的时候前两位参加者已经走了,但是这位助理经理没有提前撤场,而是一直在等我。我俩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回答了我很多的问题,非常nice。
我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交流会,但是从过程这些细节当中我能感觉到校方的态度。
你说你遇到CK的学生让你觉得有些感受不符,那么我个人建议是:申请到北京校区参加面试,自己好好了解一下,因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不能只是根据一时的感受而选择。
我12月份面试原本是被安排在上海,因为学校觉得我从广州飞上海近,不过我要求改到北京面试,因为我希望到本部看看,学校马上就安排了。
总之,无论你最后选择哪所学校,我都祝你一切顺利!
注:本人已拿到conditional offer, 而且上个月考GMAT分数也已经按达到offer中的要求,现在正等official offer。
-- by 会员 jianhui324 (2011/3/9 1:23:12)
这么说我们以后是同学了?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1-3-9 09:14
好吧,我给LZ说个事,上年四季度(具体时间忘了)CK在广州举行一个申请经验交流会,如要参加是需要通过网上提前两天预订的。当天开始的时间貌似是7点半(应该到9点半结束吧),而我在高速路上被堵车迟到一个半小时才到,当我去到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当晚连我只有三个人到(我是最后一个,看来广州是文化沙漠真不假),但是学校方面没有因为参加人数过少而取消,而是按原计划让招生办的助理经理从北京飞过来主持这个会。我当时去到的时候前两位参加者已经走了,但是这位助理经理没有提前撤场,而是一直在等我。我俩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回答了我很多的问题,非常nice。
我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交流会,但是从过程这些细节当中我能感觉到校方的态度。
你说你遇到CK的学生让你觉得有些感受不符,那么我个人建议是:申请到北京校区参加面试,自己好好了解一下,因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不能只是根据一时的感受而选择。
我12月份面试原本是被安排在上海,因为学校觉得我从广州飞上海近,不过我要求改到北京面试,因为我希望到本部看看,学校马上就安排了。
总之,无论你最后选择哪所学校,我都祝你一切顺利!
注:本人已拿到conditional offer, 而且上个月考GMAT分数也已经按达到offer中的要求,现在正等official offer。
-- by 会员 jianhui324 (2011/3/9 1:23:12)
谢谢楼上给的建议, 非常恭喜你获得了offer!
最初的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了, 呵呵, 不过可以把这文章留在这里以后看看心路历程也不错, 呵呵!
作者: yiyi00 时间: 2011-3-9 11:09
神马都是浮云~~~
作者: nolanola 时间: 2011-3-9 14:15
没有完美的,只有适合你的。这贴应该保留,虽然让学生大使不太好办,但是过程中没有太过激烈的言辞,很中肯。可以给其它人一些参考。
作者: 三零年代 时间: 2011-3-9 19:24
同意太阳狮子和ope的看法,选择学校关键看哪所学校的优势是更加能够帮助你实现职业目标和发展的。
任何比较出来的其实都是个体看法,都无法替代你自己最终的结论,当然更不可能是最终结论。帖子看多了,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反而会阻碍你。
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建议更多申请人从各种答疑帖,学生大使那里了解,以及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不身在其中,是无法体会到的。不管哪个学校出来的,从中国大陆范围看,我们都有同样的使命,是战友。![](/static/legacy-emoticon/0.gif)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1-3-10 13:29
同意太阳狮子和ope的看法,选择学校关键看哪所学校的优势是更加能够帮助你实现职业目标和发展的。
任何比较出来的其实都是个体看法,都无法替代你自己最终的结论,当然更不可能是最终结论。帖子看多了,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反而会阻碍你。
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建议更多申请人从各种答疑帖,学生大使那里了解,以及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不身在其中,是无法体会到的。不管哪个学校出来的,从中国大陆范围看,我们都有同样的使命,是战友。
![](/static/legacy-emoticon/0.gif)
-- by 会员 三零年代 (2011/3/9 19:24:59)
非常同意“三零年代”的观点, 其实现在中国的有合格MBA学历和能力的人, 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 还远不到大家互相攻击, 或者互相诋毁去为自己的学校辩护的时候。 更需要的, 也许是这样一个圈子的人, 能更好的联合起来, 为中国的经济大潮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一直想,在某些比较非核心城市的地方, 好的MBA更是缺乏的, 如果能抛开门户观念, 不同学校的MBA有很好的互动, 不但可以不同风格的MBA风格互补, 取长补短, 还可以把“校友圈子”更大限度的扩展。 这样的做法不但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和扩展, 也更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
浅见, 欢迎拍!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1-3-10 20:27
非常同意LS的看法,我就想这么做,不过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慢慢建立~
作者: nolanola 时间: 2011-3-10 23:45
LS就从2011开始呗,step by step
作者: jianhui324 时间: 2011-3-10 23:52
好吧,我给LZ说个事,上年四季度(具体时间忘了)CK在广州举行一个申请经验交流会,如要参加是需要通过网上提前两天预订的。当天开始的时间貌似是7点半(应该到9点半结束吧),而我在高速路上被堵车迟到一个半小时才到,当我去到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当晚连我只有三个人到(我是最后一个,看来广州是文化沙漠真不假),但是学校方面没有因为参加人数过少而取消,而是按原计划让招生办的助理经理从北京飞过来主持这个会。我当时去到的时候前两位参加者已经走了,但是这位助理经理没有提前撤场,而是一直在等我。我俩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回答了我很多的问题,非常nice。
我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交流会,但是从过程这些细节当中我能感觉到校方的态度。
你说你遇到CK的学生让你觉得有些感受不符,那么我个人建议是:申请到北京校区参加面试,自己好好了解一下,因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不能只是根据一时的感受而选择。
我12月份面试原本是被安排在上海,因为学校觉得我从广州飞上海近,不过我要求改到北京面试,因为我希望到本部看看,学校马上就安排了。
总之,无论你最后选择哪所学校,我都祝你一切顺利!
注:本人已拿到conditional offer, 而且上个月考GMAT分数也已经按达到offer中的要求,现在正等official offer。
-- by 会员 jianhui324 (2011/3/9 1:23:12)
这么说我们以后是同学了?
-- by 会员 neilzc (2011/3/9 3:45:10)
哈,幸会幸会,本人荣幸之至了^_^。
作者: jianhui324 时间: 2011-3-10 23:53
好吧,我给LZ说个事,上年四季度(具体时间忘了)CK在广州举行一个申请经验交流会,如要参加是需要通过网上提前两天预订的。当天开始的时间貌似是7点半(应该到9点半结束吧),而我在高速路上被堵车迟到一个半小时才到,当我去到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当晚连我只有三个人到(我是最后一个,看来广州是文化沙漠真不假),但是学校方面没有因为参加人数过少而取消,而是按原计划让招生办的助理经理从北京飞过来主持这个会。我当时去到的时候前两位参加者已经走了,但是这位助理经理没有提前撤场,而是一直在等我。我俩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回答了我很多的问题,非常nice。
我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交流会,但是从过程这些细节当中我能感觉到校方的态度。
你说你遇到CK的学生让你觉得有些感受不符,那么我个人建议是:申请到北京校区参加面试,自己好好了解一下,因为你得对你自己负责,不能只是根据一时的感受而选择。
我12月份面试原本是被安排在上海,因为学校觉得我从广州飞上海近,不过我要求改到北京面试,因为我希望到本部看看,学校马上就安排了。
总之,无论你最后选择哪所学校,我都祝你一切顺利!
注:本人已拿到conditional offer, 而且上个月考GMAT分数也已经按达到offer中的要求,现在正等official offer。
-- by 会员 jianhui324 (2011/3/9 1:23:12)
谢谢楼上给的建议, 非常恭喜你获得了offer!
最初的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了, 呵呵, 不过可以把这文章留在这里以后看看心路历程也不错, 呵呵!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1/3/9 9:14:13)
同意^_^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1-3-12 11:43
啥都不为了, 顶起。。
作者: ykcarrera 时间: 2011-4-3 22:31
贴一点个人的观点,大家参考下,记着只是参考下,嘿嘿
知名度。CK和CEIBS两所学校都致力于成为顶级的商学院,师资上都是世界级的,但由于发展年限不同(CK 8年,而CEIBS16年),使得在MBA这个圈子里,CEIBS更得到认可。所以短期而言,CEIBS贴牌增值较大
校友网络。CK每一年招收60个MBA,8年也就是有近500个MBA校友,CEIBS每年180个,16年的历史,MBA校友大约为3000人,这一点上而言CEIBS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当然CK别具特色的EMBA的导师制度会给MBA校友网络增值不少。
同学资源。CK的外籍学生比例大约为28%,CEIBS为36%,在比例上CEIBS大于CK,实际数量上CEIBS更是占绝对优势,所以CEIBS更加的国际化。另外CK 3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比例上只有11%,6~7人,而CEIBS比例为24.5%,所以相对而言CEIBS的同学较年轻,有活力但可能缺少经验,CK则可能更加成熟。
地理位置。CK在北京,CEIBS在上海。无论是各大IB还是consulting公司在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分公司,当然不同公司在各个地方的侧重点会有适当差别。对个人而言喜欢哪里和希望在哪里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机会成本,CK为一年的项目,而CEIBS为一年半,所以CK在这点上比较实惠,但可能会被质疑教学质量(逼近只有一年)。
-- by 会员 tommy8163 (2011/1/6 21:52:36)
这个一年不能说明不行,因为INSEAD是十个月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