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请前辈们指教:中欧还是清华 [打印本页]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3-25 07:32
标题: 请前辈们指教:中欧还是清华
刚刚从北京清华MBA面试回来,I班,估计问题不大。收到中欧录取邮件,心里很矛盾,真心希望各位前辈能帮我指点迷津,究竟该去哪一个项目。
通过申请过程对2个学校的了解和实际面试后的感觉,作出分析对比如下:
清华I班:
优点:
1、全国第一高校,除去商学院外的资源是中欧无法比的。
2、学费低廉,13.8万。
3、双学位项目强大,和海外交流很全面
缺点:
1、单纯从MBA项目来说不如中欧,强的似乎是经管学院而不是MBA,本校学生及未来雇主对MBA认可度不高(和本科及普研相比)
2、毕业后的就业大多集中在北京,对于我这样想回长三角发展的人来说似乎不太有利,且毕业平均年薪较低。
中欧和清华正好相反:
优点:
1、我认为是中国最纯粹的MBA教育,可以说是不出国的一流商学院
2、local在上海,校友资源集中,利于我今后长三角的发展
3、MBA是其唯一需要推销的学生,CDC服务比较投入
缺点:
1、单纯的商学院,对于商科以外的培训不如清华
2、名气集中在外企,远一点的圈子不为人知
3、学费较高25.8万,目前奖学金状态pending
其实选哪个我申请的时候就想过,但是觉得还是等出结果再说。我想问清华的MBA和中欧的MBA项目究竟差多少?中欧的市场化比较好,因此信息相对透明,而清华则比较神秘。请大虾们赐教,多谢!
作者: swapwiz 时间: 2010-3-25 08:16
lz,清华和中欧是两回事,撇开学费不讲。有经济能力还是读好学校。国内高校在国外认可度太低了。要从长远角度来衡量
作者: 五保特困 时间: 2010-3-25 08:18
中欧除了单纯的商学院以外就没其他的东西了吧?
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内top外资公司国内只招2个学校的毕业生。差距立马显现。
作者: hang13 时间: 2010-3-25 08:30
本校学生及未来雇主对MBA认可度不高(和本科及普研相比)
2、毕业后的就业大多集中在北京,对于我这样想回长三角发展的人来说似乎不太有利,且毕业平均年薪较低。
-- by 会员 enjoywind (2010/3/25 7:32:46)
足矣
作者: 狗羊羊 时间: 2010-3-25 09:39
[quote]
中欧除了单纯的商学院以外就没其他的东西了吧?
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内top外资公司国内只招2个学校的毕业生。差距立马显现。-- by 会员 五保特困 (2010/3/25 8:18:45)
[/
那是本科和硕士,MBA不算。就像yale的MBA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3-25 12:08
我以前也一直觉得清华和中欧在MBA上不是一个档次,但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以后,发现这2个学校都是同时通过北美和欧洲两大组织认证,FT上看不到清华是否是因为清华学生大多联考,因此没有足够样本的GMAT成绩? 请达人解答。谢谢!
另外,我去面试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一些清华的老师,感觉水平很高,不由的总是让我纳闷,清华MBA真的比中欧差那么多吗?
中欧的排名高还是跟他们高度的市场化运作相关吧?
作者: poiwsky 时间: 2010-3-25 12:26
清华更多的是他的校友资源吧,如果今后想进入政界,清华是不错的,看看厅级以上的关键部门多少人是清华系的就知道了
作者: 五保特困 时间: 2010-3-25 16:03
仔细想想你要做什么,然后看看两个学校的就业报告,答案跃然纸上。
作者: ann110726 时间: 2010-3-25 16:21
投骰子决定吧,顺其自然
作者: ann110726 时间: 2010-3-25 16:22
看看你将来想从事的行业里面,那个学校的校友多?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3-25 22:43
有没有校友,请说说看啊?谢谢!
作者: grossman 时间: 2010-3-25 22:44
要看就看师资,校友,课程,和理念。
排名和认证都是外行人来做, 而且学生也很难分出老师的好坏. 其中公关高过内涵。
1. 清华经济学是不错的.金融也还可以.但别的科目就差得很多.
2. 学费的高低在你一生的考量中应当是最小的,你知道Paul Samuelson 的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也就是说你的财富应当包括你将来能挣到的收入,在这样的理性思维下,学费的影响应当很小。
3。说实在的,清华经管学院徒有虚名。你多问问内行人,中欧,长江,北大的MBA, EMBA 学生,教授,他们的意见是最有价值的。中欧的校友和教育理念更加独立,更加接轨国际。
4。个人认为,在清华和中欧之间,选中欧 is a no brainer. 当然你如果想从政,那又另当别论。清华的政治资源是很好的,但慢慢会被北大超过。 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永远由工程师来治理。最好的人选应当是经济和法学方面的人才。Obama and Clinton都是法学院的,Bush is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3-26 11:17
有没有清华的同学?期待指教
作者: bjmax 时间: 2010-3-26 11:22
楼主是涛同学???
作者: 卓如 时间: 2010-3-26 11:34
要看就看师资,校友,课程,和理念。
排名和认证都是外行人来做, 而且学生也很难分出老师的好坏. 其中公关高过内涵。
1. 清华经济学是不错的.金融也还可以.但别的科目就差得很多.
2. 学费的高低在你一生的考量中应当是最小的,你知道Paul Samuelson 的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也就是说你的财富应当包括你将来能挣到的收入,在这样的理性思维下,学费的影响应当很小。
3。说实在的,清华经管学院徒有虚名。你多问问内行人,中欧,长江,北大的MBA, EMBA 学生,教授,他们的意见是最有价值的。中欧的校友和教育理念更加独立,更加接轨国际。
4。个人认为,在清华和中欧之间,选中欧 is a no brainer. 当然你如果想从政,那又另当别论。清华的政治资源是很好的,但慢慢会被北大超过。 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永远由工程师来治理。最好的人选应当是经济和法学方面的人才。Obama and Clinton都是法学院的,Bush is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补充一句:中欧00级EMBA 校友黄奇帆目前已经是重庆市长了,还有一个杜家豪现在是黑龙江的常务副省长。另外有一批地市级的书记、市长现在就在中欧念EMBA。他们手上既会有党校的在职研究生、博士生文凭,也会有中欧的EMBA学历。可能用不了10年,中欧在政坛的耕耘会慢慢体现出结果来的。
再比如,胡海清本科是在清华念的,MBA选择了中欧而不是海外的学校;吴邦国委员长的儿子也是在中欧念的EMBA。
在有些层次上,选择哈佛未必是Plus,选择中欧未必不是Plus
-- by 会员 grossman (2010/3/25 22:44:20)
作者: cole2000 时间: 2010-3-26 18:27
貌似清华本科对MBA不太感冒 不知道清华MBA的生源质量究竟如何 当然是要跟中欧比 而不是其他联考学校。
作者: milestone999 时间: 2010-3-26 21:40
清华作为一个大学而言 其资源之丰富不是中欧一个单纯的商学院可以比的。但是接受MBA教育,中欧整体的学生水平和质量 以及在商圈的认可度 还是要胜清华一筹的。
作者: hx6628 时间: 2010-3-26 21:45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作者: davidwuhai 时间: 2010-3-26 22:21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6 21:45:21)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其实这一点已经足矣帮助LZ做出选择了。国内普通高校的MBA花样繁多,有FT也有PT,有什么和某国学校合办的双学位的。。。各种水平参差不齐。如果LZ选了清华,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中专学历的小学同学和你在一起参加MBA毕业典礼。当然他可能是PT的,你是FT的,但是who knows?Who cares? 小学聚会的时候,他会拍拍你肩膀说,嘿,咱们校友呢。
CEIBS就不一样了,MBA就一种,纯粹的MBA,而且海外学生比例很高,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体制内的MBA。
另外,211高校的MBA是体制内的教育,借助联考,受教育部的管辖,连课程设置和招生人数都受制于教育部,聘请个海外教授吧,给钱多了不符合规定,少了请不到。
在我看来,读本科要读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但是读MBA一定要读非常西化的MBA,如果你觉得top外企的认可不是你想要的,或者你想在国企和政界发展,那我劝你没有必要去读FT MBA,不如有一定职务后,去读EMBA,或者混个党校文凭,岂不更好?
作者: 锦江III 时间: 2010-3-26 22:24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6 21:45:21)
又是那句老话, 始终都是清华的研究生啊! 在京也不用去沪, 如果家在北京, this is also one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行走经管院一段日子, 好像也未有碰见
某某, 国际学生, 老总就不少了。。。设施不好都來倔就。
剑桥也不会因为霍金给人叫做残疾人大学呢。
作者: 锦江III 时间: 2010-3-26 22:43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6 21:45:21)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其实这一点已经足矣帮助LZ做出选择了。国内普通高校的MBA花样繁多,有FT也有PT,有什么和某国学校合办的双学位的。。。各种水平参差不齐。如果LZ选了清华,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中专学历的小学同学和你在一起参加MBA毕业典礼。当然他可能是PT的,你是FT的,但是who knows?Who cares? 小学聚会的时候,他会拍拍你肩膀说,嘿,咱们校友呢。
CEIBS就不一样了,MBA就一种,纯粹的MBA,而且海外学生比例很高,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体制内的MBA。
另外,211高校的MBA是体制内的教育,借助联考,受教育部的管辖,连课程设置和招生人数都受制于教育部,聘请个海外教授吧,给钱多了不符合规定,少了请不到。
在我看来,读本科要读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但是读MBA一定要读非常西化的MBA,如果你觉得top外企的认可不是你想要的,或者你想在国企和政界发展,那我劝你没有必要去读FT MBA,不如有一定职务后,去读EMBA,或者混个党校文凭,岂不更好?
-- by 会员 davidwuhai (2010/3/26 22:21:24)
其实北京四中等等功效更加显著, mba 都是些101, 201的东西。。。![](/static/legacy-emoticon/4.gif)
ceibs 也很有气氛, 在贝聿铭设计的校舍校园, 世界级的, 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3-26 23:00
未来确实没有想明白怎么走 但是肯定要在长三角发展 中国未来很多新的企业会涌现 希望能抓住机会好好发展
作者: danielselina 时间: 2010-3-27 01:37
清华名气大,便宜,性价比高!!!!!!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3-27 15:16
楼上好像是2010年MBA intake吧?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27 19:16
我觉得lz自己有答案了吧。你需要什么去什么啊?
坦率的说,我的选择只有清华和哈佛。中欧的地位很尴尬。纯粹论MBA,中欧一定是第一。不过MBA是一个多方资源的结果。清华MBA毕竟是清华经管的一员,中欧只是一个独立商学院。不过看你需要什么了,中欧的圈子资源不如清华。长期看还是清华。短期的教育来说中欧有优势。如果在其他地方,选清华nobrainer。不过在上海的话,就很难抉择了。
作者: hx6628 时间: 2010-3-27 21:34
我觉得lz自己有答案了吧。你需要什么去什么啊?
坦率的说,我的选择只有清华和哈佛。中欧的地位很尴尬。纯粹论MBA,中欧一定是第一。不过MBA是一个多方资源的结果。清华MBA毕竟是清华经管的一员,中欧只是一个独立商学院。不过看你需要什么了,中欧的圈子资源不如清华。长期看还是清华。短期的教育来说中欧有优势。如果在其他地方,选清华nobrainer。不过在上海的话,就很难抉择了。
-- by 会员 refish (2010/3/27 19:16:05)
yale为什么MBA不入流呢?你怎么不选yale只选harvard呢?SOM出来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本科出来的打招呼。这个例子在清华上完全套用。
LZ,你看看联考时和在清华面试时你身边的人,再看看你在中欧面试时身边的人,相信你自己心里有杆秤想和什么样的人为伍。GMAT考700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GMAT还是能classify人与人的
作者: ccpsw 时间: 2010-3-28 03:35
正好我跟两个学校都有关系,顺便说两句吧。其实对清华本校学生来说,对本科在清华读的认可度最高,研究生才来的次之,而MBA就更非主流一点,而且客观地说,清华MBA的招生的水准相对要低。从校友资源角度来说,虽然MBA领的也是清华文凭,但是在清华校友这个群体里是会比较异类的,除非本科即是清华。不过,水木清华,确实是令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每天穿行于中学时代即心向往之的历史性建筑和校园之间,难免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这对人的一生和职业生涯都会大有助力,但对于MBA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有多大就不知道了,毕竟大家都是成熟的职业人士,抱着功利的目的去的。总体来说,想借助MBA融入清华的校友圈子,进而在国企或者政界有所帮助的期望可能跟现实会有差异,如果单纯一点,抱着想去体会清华精神的目的可能会更好。
对于中欧,我相信至少从读MBA的角度来说,会是个更好的选择,毕竟到了MBA这个阶段,考虑的更多应该不是文凭,而是这段经历能真正带给自己什么。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28 10:20
我觉得lz自己有答案了吧。你需要什么去什么啊?
坦率的说,我的选择只有清华和哈佛。中欧的地位很尴尬。纯粹论MBA,中欧一定是第一。不过MBA是一个多方资源的结果。清华MBA毕竟是清华经管的一员,中欧只是一个独立商学院。不过看你需要什么了,中欧的圈子资源不如清华。长期看还是清华。短期的教育来说中欧有优势。如果在其他地方,选清华nobrainer。不过在上海的话,就很难抉择了。
-- by 会员 refish (2010/3/27 19:16:05)
yale为什么MBA不入流呢?你怎么不选yale只选harvard呢?SOM出来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本科出来的打招呼。这个例子在清华上完全套用。
LZ,你看看联考时和在清华面试时你身边的人,再看看你在中欧面试时身边的人,相信你自己心里有杆秤想和什么样的人为伍。GMAT考700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GMAT还是能classify人与人的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7 21:34:28)
谁敢说yale SOM不是明日的HBS呢?中欧好比Thunderbird,我显然选择SOM over Thunderbird。至于GMAT700分,清华这边的在校生I班的,裸考很多上700的。年龄大成绩垫底的那批裸考也能650。坦率的说,GMAT除了SC这个语法部分,真不如联考难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28 10:23
正好我跟两个学校都有关系,顺便说两句吧。其实对清华本校学生来说,对本科在清华读的认可度最高,研究生才来的次之,而MBA就更非主流一点,而且客观地说,清华MBA的招生的水准相对要低。从校友资源角度来说,虽然MBA领的也是清华文凭,但是在清华校友这个群体里是会比较异类的,除非本科即是清华。不过,水木清华,确实是令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每天穿行于中学时代即心向往之的历史性建筑和校园之间,难免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这对人的一生和职业生涯都会大有助力,但对于MBA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有多大就不知道了,毕竟大家都是成熟的职业人士,抱着功利的目的去的。总体来说,想借助MBA融入清华的校友圈子,进而在国企或者政界有所帮助的期望可能跟现实会有差异,如果单纯一点,抱着想去体会清华精神的目的可能会更好。
对于中欧,我相信至少从读MBA的角度来说,会是个更好的选择,毕竟到了MBA这个阶段,考虑的更多应该不是文凭,而是这段经历能真正带给自己什么。
-- by 会员 ccpsw (2010/3/28 3:35:03)
是啊,这个比较靠普,不可能的。不过中欧这种区域性的学院也会限制你的发展,其实就是如果长三角,CEIBS,如果其他地方清华。当然,如果目标是为了给顶级咨询和大行打工的话,这两个都别选,去M7吧
作者: milestone999 时间: 2010-3-28 14:19
裸考就上700 ? 而且很多 GMAT 700+不是那么容易把? 大陆去M7的也不见得都裸考700+ 何况还有考了若干次还上不了700的呢。不要为了支持自己论点就胡吹。无论那个MBA项目 裸考G就700+的不会多到哪去的。
作者: 狗羊羊 时间: 2010-3-28 17:45
哈哈,话已到此,LZ要是还不知道怎么选那就只能去裸考700分的清华I班了,呵呵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28 21:33
裸考就上700 ? 而且很多 GMAT 700+不是那么容易把? 大陆去M7的也不见得都裸考700+ 何况还有考了若干次还上不了700的呢。不要为了支持自己论点就胡吹。无论那个MBA项目 裸考G就700+的不会多到哪去的。
-- by 会员 milestone999 (2010/3/28 14:19:23)
我就没定量么,这边裸考上700的我知道三个.剩下的有760,720,740,710,还有不少我不知道的.这三个课业能力和英语也就是平均能力. 700+坦率的讲也不难.清华申请不需要GMAT所以很多学生没考而已,这并不意味着清华的同学考不出GMAT的成绩,GMAT650在清华的录取标准也就是接近清华的录取线而已,所以上700并不意味着什么。我只是举出例子针对唯GMAT论而已。话说很多GMAT750+的人高考还考不上清华,但是我也不认为考不上清华就如何如何了。人生不要太看重一个学校什么而已,关在在于你的奋斗。所有的学校教育也就是听几门课,做一些思考而已。其实选择没有那么难的。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在于两段,幼儿园和大学。前者教你做人,后者教你做事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28 21:37
裸考就上700 ? 而且很多 GMAT 700+不是那么容易把? 大陆去M7的也不见得都裸考700+ 何况还有考了若干次还上不了700的呢。不要为了支持自己论点就胡吹。无论那个MBA项目 裸考G就700+的不会多到哪去的。
-- by 会员 milestone999 (2010/3/28 14:19:23)
裸考750也不意味着你能去M7,一些背景很牛的也有被据的,很一般的也有录取的。一个水人是不会因为上了HBS就牛,一个牛人不会因为没上HBS就不牛。都是职业人士了,不要这么简单的想问题。
作者: danielselina 时间: 2010-3-29 00:49
虽然我是 2010 CEIBS 的intake,,,虽然我只申请了Wharton和CEIBS,,,,Wharton被拒,,,,但是我很支持楼上的refish同志的话!关键在于你现在想要什么,以后准备干什么,,,,,HBS,Wharton 等确实牛,人才辈出,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你是清华MBA的No.1,你一定是个牛人,,,,,而且MBA也就1-2年,不会完全把一个傻瓜变为天才,,,,,再说了,读好MBA以后,工作上的一些软实力等也取决于你的性格,人品,处事的能力,,,,,,许多方面呢!关键是你做事情的能力是否强,不在于你是HBS或是Wharton或是CEIBS或是清华
作者: deadcat 时间: 2010-3-29 11:58
正好我跟两个学校都有关系,顺便说两句吧。其实对清华本校学生来说,对本科在清华读的认可度最高,研究生才来的次之,而MBA就更非主流一点,而且客观地说,清华MBA的招生的水准相对要低。从校友资源角度来说,虽然MBA领的也是清华文凭,但是在清华校友这个群体里是会比较异类的,除非本科即是清华。不过,水木清华,确实是令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每天穿行于中学时代即心向往之的历史性建筑和校园之间,难免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这对人的一生和职业生涯都会大有助力,但对于MBA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有多大就不知道了,毕竟大家都是成熟的职业人士,抱着功利的目的去的。总体来说,想借助MBA融入清华的校友圈子,进而在国企或者政界有所帮助的期望可能跟现实会有差异,如果单纯一点,抱着想去体会清华精神的目的可能会更好。
对于中欧,我相信至少从读MBA的角度来说,会是个更好的选择,毕竟到了MBA这个阶段,考虑的更多应该不是文凭,而是这段经历能真正带给自己什么。
-- by 会员 ccpsw (2010/3/28 3:35:03)
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对清华氛围的体验与同化应该要更重于对校友网络的期待。
我是清华的本,今年的中欧intake。如这位同学所说,有很多人在选择清华的MBA时很看重校友资源和网络这一点,但我觉得实际上经济类的MBA和普通理工科的本或硕博所形成的网络还是很不一样的。即使同是工科的硕士博士都有土著非土著一说,更别说实际在校时间不足两年的MBA项目了。个人认为清华MBA的网络还主要在于这个圈子自身,或者扩大到经管学院的师生。所以如何选择就是见仁见智了。
话说回来,学费13万8应该是iMBA项目吧,我认识一些同学就是这个项目的,应该要比联考申请的MBA项目从内容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说要丰富一些,但是目前的认可程度还不够高。
总的来说,并不是虚话,选择MBA还是应该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到底想要的是学校的名气,教学的内容,职业发展的前景还是其他。明确自己的需求清单后再来对比各个学校各个项目的特点,应该会比较容易做出抉择。
作者: wuganghope 时间: 2010-3-29 14:55
我是清华MBA09级的,选择清华前对中欧、长江、BiMBA和清华都做了细致的考察,如果LZ需要什么信息可以站内短信给我。
刚刚从北京清华MBA面试回来,I班,估计问题不大。收到中欧录取邮件,心里很矛盾,真心希望各位前辈能帮我指点迷津,究竟该去哪一个项目。
通过申请过程对2个学校的了解和实际面试后的感觉,作出分析对比如下:
清华I班:
优点:
1、全国第一高校,除去商学院外的资源是中欧无法比的。
2、学费低廉,13.8万。
3、双学位项目强大,和海外交流很全面
缺点:
1、单纯从MBA项目来说不如中欧,强的似乎是经管学院而不是MBA,本校学生及未来雇主对MBA认可度不高(和本科及普研相比)
2、毕业后的就业大多集中在北京,对于我这样想回长三角发展的人来说似乎不太有利,且毕业平均年薪较低。
中欧和清华正好相反:
优点:
1、我认为是中国最纯粹的MBA教育,可以说是不出国的一流商学院
2、local在上海,校友资源集中,利于我今后长三角的发展
3、MBA是其唯一需要推销的学生,CDC服务比较投入
缺点:
1、单纯的商学院,对于商科以外的培训不如清华
2、名气集中在外企,远一点的圈子不为人知
3、学费较高25.8万,目前奖学金状态pending
其实选哪个我申请的时候就想过,但是觉得还是等出结果再说。我想问清华的MBA和中欧的MBA项目究竟差多少?中欧的市场化比较好,因此信息相对透明,而清华则比较神秘。请大虾们赐教,多谢!
-- by 会员 enjoywind (2010/3/25 7:32:46)
作者: djcong 时间: 2010-3-30 02:11
3。说实在的,清华经管学院徒有虚名。你多问问内行人,中欧,长江,北大的MBA, EMBA 学生,教授,他们的意见是最有价值的。中欧的校友和教育理念更加独立,更加接轨国际。
-- by 会员 grossman (2010/3/25 22:44:20)
拔高自己何必贬低他人,经管学院徒有虚名?怎么么个徒有虚名法?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30 15:01
3。说实在的,清华经管学院徒有虚名。你多问问内行人,中欧,长江,北大的MBA, EMBA 学生,教授,他们的意见是最有价值的。中欧的校友和教育理念更加独立,更加接轨国际。
-- by 会员 grossman (2010/3/25 22:44:20)
拔高自己何必贬低他人,经管学院徒有虚名?怎么么个徒有虚名法?
-- by 会员 djcong (2010/3/30 2:11:26)
不要吵架了.有些人未必是中欧的,即时是也不代表中欧全是
作者: winsx2008 时间: 2010-3-30 15: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ole2000 时间: 2010-3-30 16:02
如果这么难下决定 也许选哪一个都不是错误的决定 不过说实话 我对清华的教学表示一点的怀疑 会不会MBA还是像大学教育啊
作者: winsx2008 时间: 2010-3-30 16: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insx2008 时间: 2010-3-30 16: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lestone999 时间: 2010-3-30 18:43
我们只是就事论事 只谈考试而已 不要上纲上线的。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3-30 18:51
如果这么难下决定 也许选哪一个都不是错误的决定 不过说实话 我对清华的教学表示一点的怀疑 会不会MBA还是像大学教育啊
-- by 会员 cole2000 (2010/3/30 16:02:38)
不像,但不要有太高期望,能不能学到东西老师有作用,关键看自己.我们最重要的undergraduate,老师的确教学很多不行,不过该牛的不还牛。自助才能天助
作者: Mydream1219 时间: 2010-3-30 19:25
笑看国内MBA们 对喷
作者: winsx2008 时间: 2010-3-30 2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iCD 时间: 2010-3-31 11:37
都没搞清MBA的本质
作者: HiCD 时间: 2010-4-1 13:38
脱离个人背景谈MBA项目的优劣,意义不大。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是对MBA的本质认识不清。
1、MBA的本质是发学位的、系统的管理培训。它不会点纸成金,只会锦上添花——已经有无数人这样形容MBA了,应该算是共识了吧。MBA或会助您成长,这也是大家趋之若鹜读MBA的重要原因,但关键还是得看你原来是什么状态。猴子穿上龙袍,也绝对没有丝毫王气。想一想吧,十几个月的时间,十几二十门课程,每一门课三、四十个学时,很全面、也很肤浅。随便抽出哪一门课程,都岂是几十个小时的课堂学时(当然另有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可以达至精深的?毕业后的求职,如果不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怎么可能被雇主接受?确实,很多人读完MBA后转行了,但要么前后的工作有很强的关联和传承,要么他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超越他人的努力夯实了基础、弥补了不足,否则雇主绝不会因为你有哪个学校的MBA而施恩偏爱。
2、MBA学员和商学院,到底谁惠及了谁?很多人都很“谦卑”,觉得是我在“申请”商学院,当然是我在求商学院惠及我——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只要您被商学院录取了,就是你在惠及商学院。因为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所以其实是MBA学员在维系这个商学院的生存发展。学员提供了自己这块玉石,烦请商学院雕琢、加工一下,然后算作商学院的功劳,贴上商学院的牌子出售。所以清华的本科或普研若果真瞧不上清华MBA,那就是对MBA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再有就是傲慢与偏见,说白了就是无知——这词儿太冲了。人家MBA学员在帮衬清华呢!
3、教学质量真有很大差距吗?中欧的MBA如果就业比清华的强,不是因为中欧的教学质量就肯定强过清华,而是学员原来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不同商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或有差别、甚至有差距,但同一档次的商学院,如果说这一家远在那一家之上,很是虚妄。何况MBA的科目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老师不同、同学不同、贴的牌子不同。就好比同样一盘鱼香肉丝,都是星级饭店大厨炒的,谁敢说喜来登的一定并香格里拉的强?其实哪里会有雇主傻到过于看重学校的牌子,雇主通常信任工作经验、业绩、能力、面试效果更胜于信任教育背景。
4、所谓名师。名,会放光;光,你看到了。但名是怎么来的?靠做学问、出书、发论文、发表观点、参与社会活动得来的。但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学术强的老师上课未必强。或者因为不擅表达、讲得不精彩,或者直接就是懒得在授课上花功夫,反正对“名师”来说,这一块本就无所谓,全靠师德、人品了。这世界上谁的人品靠得住?——全靠不住。对了,人品跟学问、跟名气没有半毛钱关系,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
5、影响MBA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就是潜在雇主。在贫瘠的经济土壤上,几乎产生不了强势商学院。比如西安交大,据说管理学实力很强,但其MBA就一般般,因为区域经济实在一般般。而MBA的排名,最重要、最赤裸裸的指标就是薪水。就清华和中欧来说,所在区域经济实力都不错,而两校也都有全国性的品牌知名度。
作者: refish 时间: 2010-4-1 15:11
脱离个人背景谈MBA项目的优劣,意义不大。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是对MBA的本质认识不清。
1、MBA的本质是发学位的、系统的管理培训。它不会点纸成金,只会锦上添花——已经有无数人这样形容MBA了,应该算是共识了吧。MBA或会助您成长,这也是大家趋之若鹜读MBA的重要原因,但关键还是得看你原来是什么状态。猴子穿上龙袍,也绝对没有丝毫王气。想一想吧,十几个月的时间,十几二十门课程,每一门课三、四十个学时,很全面、也很肤浅。随便抽出哪一门课程,都岂是几十个小时的课堂学时(当然另有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可以达至精深的?毕业后的求职,如果不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怎么可能被雇主接受?确实,很多人读完MBA后转行了,但要么前后的工作有很强的关联和传承,要么他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超越他人的努力夯实了基础、弥补了不足,否则雇主绝不会因为你有哪个学校的MBA而施恩偏爱。
2、MBA学员和商学院,到底谁惠及了谁?很多人都很“谦卑”,觉得是我在“申请”商学院,当然是我在求商学院惠及我——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只要您被商学院录取了,就是你在惠及商学院。因为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所以其实是MBA学员在维系这个商学院的生存发展。学员提供了自己这块玉石,烦请商学院雕琢、加工一下,然后算作商学院的功劳,贴上商学院的牌子出售。所以清华的本科或普研若果真瞧不上清华MBA,那就是对MBA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再有就是傲慢与偏见,说白了就是无知——这词儿太冲了。人家MBA学员在帮衬清华呢!
3、教学质量真有很大差距吗?中欧的MBA如果就业比清华的强,不是因为中欧的教学质量就肯定强过清华,而是学员原来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不同商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或有差别、甚至有差距,但同一档次的商学院,如果说这一家远在那一家之上,很是虚妄。何况MBA的科目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老师不同、同学不同、贴的牌子不同。就好比同样一盘鱼香肉丝,都是星级饭店大厨炒的,谁敢说喜来登的一定并香格里拉的强?其实哪里会有雇主傻到过于看重学校的牌子,雇主通常信任工作经验、业绩、能力、面试效果更胜于信任教育背景。
4、所谓名师。名,会放光;光,你看到了。但名是怎么来的?靠做学问、出书、发论文、发表观点、参与社会活动得来的。但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学术强的老师上课未必强。或者因为不擅表达、讲得不精彩,或者直接就是懒得在授课上花功夫,反正对“名师”来说,这一块本就无所谓,全靠师德、人品了。这世界上谁的人品靠得住?——全靠不住。对了,人品跟学问、跟名气没有半毛钱关系,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
5、影响MBA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就是潜在雇主。在贫瘠的经济土壤上,几乎产生不了强势商学院。比如西安交大,据说管理学实力很强,但其MBA就一般般,因为区域经济实在一般般。而MBA的排名,最重要、最赤裸裸的指标就是薪水。就清华和中欧来说,所在区域经济实力都不错,而两校也都有全国性的品牌知名度。
-- by 会员 HiCD (2010/4/1 13:38:00)
靠谱,我得意思就是这样.
作者: wuganghope 时间: 2010-4-6 13:12
呵呵,说得很实在。
脱离个人背景谈MBA项目的优劣,意义不大。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是对MBA的本质认识不清。
1、MBA的本质是发学位的、系统的管理培训。它不会点纸成金,只会锦上添花——已经有无数人这样形容MBA了,应该算是共识了吧。MBA或会助您成长,这也是大家趋之若鹜读MBA的重要原因,但关键还是得看你原来是什么状态。猴子穿上龙袍,也绝对没有丝毫王气。想一想吧,十几个月的时间,十几二十门课程,每一门课三、四十个学时,很全面、也很肤浅。随便抽出哪一门课程,都岂是几十个小时的课堂学时(当然另有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可以达至精深的?毕业后的求职,如果不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怎么可能被雇主接受?确实,很多人读完MBA后转行了,但要么前后的工作有很强的关联和传承,要么他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超越他人的努力夯实了基础、弥补了不足,否则雇主绝不会因为你有哪个学校的MBA而施恩偏爱。
2、MBA学员和商学院,到底谁惠及了谁?很多人都很“谦卑”,觉得是我在“申请”商学院,当然是我在求商学院惠及我——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只要您被商学院录取了,就是你在惠及商学院。因为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所以其实是MBA学员在维系这个商学院的生存发展。学员提供了自己这块玉石,烦请商学院雕琢、加工一下,然后算作商学院的功劳,贴上商学院的牌子出售。所以清华的本科或普研若果真瞧不上清华MBA,那就是对MBA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再有就是傲慢与偏见,说白了就是无知——这词儿太冲了。人家MBA学员在帮衬清华呢!
3、教学质量真有很大差距吗?中欧的MBA如果就业比清华的强,不是因为中欧的教学质量就肯定强过清华,而是学员原来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不同商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或有差别、甚至有差距,但同一档次的商学院,如果说这一家远在那一家之上,很是虚妄。何况MBA的科目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老师不同、同学不同、贴的牌子不同。就好比同样一盘鱼香肉丝,都是星级饭店大厨炒的,谁敢说喜来登的一定并香格里拉的强?其实哪里会有雇主傻到过于看重学校的牌子,雇主通常信任工作经验、业绩、能力、面试效果更胜于信任教育背景。
4、所谓名师。名,会放光;光,你看到了。但名是怎么来的?靠做学问、出书、发论文、发表观点、参与社会活动得来的。但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学术强的老师上课未必强。或者因为不擅表达、讲得不精彩,或者直接就是懒得在授课上花功夫,反正对“名师”来说,这一块本就无所谓,全靠师德、人品了。这世界上谁的人品靠得住?——全靠不住。对了,人品跟学问、跟名气没有半毛钱关系,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
5、影响MBA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就是潜在雇主。在贫瘠的经济土壤上,几乎产生不了强势商学院。比如西安交大,据说管理学实力很强,但其MBA就一般般,因为区域经济实在一般般。而MBA的排名,最重要、最赤裸裸的指标就是薪水。就清华和中欧来说,所在区域经济实力都不错,而两校也都有全国性的品牌知名度。
-- by 会员 HiCD (2010/4/1 13:38:00)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4-6 13:49
非常感谢各位的意见,让我想明白了很多。现在只剩下一个方面的顾虑,就是地域性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因为我毕业后还是想回到长三角工作,如果想去VC或者consulting方面的工作,选择清华是否比选择中欧会有很多的不便和机会成本?
很快就要做决定了,还请知情者能再给些信息,由衷感谢!
作者: 慕容小强 时间: 2010-4-7 00:10
数月不来,趣闻不少。
VC满地都是,但良莠不齐。VC课里各界VC的合伙人纷纷来给我们上小课,经常抱怨招不到人,一听说咱们本土VC课程授课邀请,飞的免费速到。一边上课一边招人。“我们总是找不到人,我们要求也不高,财务知识懂一点,大公司小公司都干过,各职位都了解,最好有过成功创业经历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好歹有创业投资管理方向学习的学生也勉强。
不过肯定的是清华在长三角求职没有在北京方便。
至于大学资源,能用得好的人很少,但不是没有。清华前两届创赛队伍里到现在六七家达到预备上市资格的师兄绝大部分核心创始人都有MBA背景,用的是大学资源——不管从孵化器还是第一轮投资人还是第二轮投资还是学校出面扶助贷款。(资源在那里放着,没错是本硕博连读的优先,很可惜的是他们这个时间点上有能拿得上市场的商业产品么?)
清华本科普硕和博士的创业教育都是用的MBA的教科书,清华创业中心主任本身也是MBA教育负责人。金融中心主任是EMBA教育负责人。很大程度上普本硕博在VC/PE/IB预备教育上在共享曾经的给MBA教育安排的资源。当然反过来,MBA也有机会享受到很多普本硕资源。
有个老师说得好,别人怎么看你们是你们自己用实力去争取的。
作者: 慕容小强 时间: 2010-4-7 00:25
上边有个同学提到了某非211本科什么60分没口语的什么同学入学,先不说这个是不是某个我们听说的7年央企副处级干部多年预备正处级的同学。(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发展好象不比大多数TOP4本科会两门流利外语口语的同学差吧?哈佛还收过不知名学校肄业生。——录取老师对该同学的评语是长得帅。。。帅到了总统竞选团里。)清华MBA里穷的确实很多,但小康的也不少,至少我们知道我们平均每个班都有奔驰宝马的同学。
同班也有中金、摩根士丹利的同学。也有F班开汽车4S店的,以及F班央视报道开B2C公司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对了,F班的同学大部分就是所谓口语比较弱的。I班里咱们级也有超过8个哈佛、剑桥、耶鲁这级别本科的,人家都没嫌弃Tsinghua MBA牌子有问题
综上,考虑一下自己适合哪个风格,自己能够利用多少资源,自己喜欢结交什么朋友,这样选取学校就是。如果你手里就这两个Offer,恐怕还没资格说哪个Offer不配你的水平。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4-7 01:32
慕容 我从来我也没说哪个offer不配我水平 相反2个都是好学校 而目前我读全职的MBA机会成本并不低 所以才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得出最终的结论。
感谢你的意见,说实在的,我当初申请中欧的同时报考清华,多多少少也是受到你不予余力的宣传学校的影响。虽然你的一些言语我个人看来有些过激,但确实难得有清华的同学不潜水来介绍学校的。
还是希望更多的清华MBA来说说自己的学校,这本也是论坛的意义,大家交流思想。
回到我的问题,如果我去了北京,以后想回长三角就业,困难究竟有多大?谢谢!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4-7 11:12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6 21:45:21)
++
删除
作者: LVICHIGO 时间: 2010-4-7 11:20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6 21:45:21)
++
不好意思,我没注意ID的名字,我说的是这个人。
-- by 会员 慕容楠生 (2010/4/7 11:12:45)
慕容真的好久不见哦~~顶~~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4-7 11:27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4-7 11:32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4-7 11:41
删除
作者: 锦江III 时间: 2010-4-7 13:58
Hi! 凑个热闹, 转篇好文贺大师出山。![](/static/legacy-emoticon/4.gif)
![](/static/legacy-emoticon/4.gif)
![](/static/legacy-emoticon/4.gif)
Thomas Pan at Tsinghua University
Thomas Pan
Thomas Pan is currently studying for his MBA at China’s Tsinghua University. We asked him about the program and what it’s like living in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 originally?
I was born in Hong Kong but I have paternal roots in Suzhou, just outside of Shanghai. At the age of one, I moved to the United Kingdom, where I spent most of my formative years. I also spent some time living in Londo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before heading over to California for my undergrad degree.
Why did you choose Tsinghua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ng, I worked in London and Hong Kong before settling in New York City. I actually started my US applications in 2007 but was concerned about my future in the US as a non-American, not to mention it was still a good time to keep working back then. When the time came for me to reevaluate an MBA in 2008, I realized two things: firstly, that I needed to differentiate myself from the growing number of MBA graduates in the US and secondly, that anyone willing to do an MBA in the US is probably in a prime position to take a little risk in life. With this epiphany, I hopped on a plane to China and took a look around Beijing and Shanghai, then settled on investing my future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It’s true that CEIBS is sitting pretty with its respectable FT ranking and Peking University arguably has a more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name than Tsinghua. However, the experience t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 about Tsinghua is the power of its brand name within China. Upon hearing the words Tsinghua University, local Chinese almost invariably confer upon you a degree of admiration and respect I’ve seldom observed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This attitude is likely driven by Tsinghua’s mainstream representation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Next, take a look at Tsinghua’s advisory board and you’ll find a list of business leaders that’ll make your jaw drop. To me, this is allure. This is what tells me I’m looking at the right place. If you’re going to throw yourself voluntarily into the dragon’s den, you’d better take the sharpest blades in there with you.
Did you consider other schools in China as well?
I considered Peking University’s Guanghua Program as well as CEIBS in Shanghai, but decided that since neither complemented my agenda, I would not apply. Both are fantastic programs, but I felt that Beijing was a better platform from which to learn about China (try visiting Shanghai as an expat in your late 20’s and you’ll find an abundance of distractions) and that Tsinghua held a marginally better brand name in today’s China.
Are there a lo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your classes?
My class in Tsinghua’s International MBA has just over 120 students, of which over 45% are international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represent 16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I think is phenomenal for a single class in a Mainland Chinese MBA. The year above me of about 100 students stood at almost 55% international, representing 11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otal, there are 22 nationalities in our combined classes. Please excuse all the stats – perhaps I’m becoming more Chinese but it’s a habit I’ve picked up since moving out here: Chinese people love to hear the numbers!
I’m also happy to report that this year, we welcomed our first Finnish, Israeli, Indian, Romanian and Swiss students to the Tsinghua MBA family.
Are you planning on staying in China after graduation?
Absolutely! I have two main beliefs about coming to China at my age. Firstly, you have to keep your mind open to being here for the long-run. By that, I mean well beyond the two years of your Tsinghua MBA. Thinking on a two-year plan will only restrict your sense of exploration, adventure and perspective.
Secondly, being frank, I think most MBA candidates in China recognize that while a Chinese MBA degree may raise a few eyebrows or differentiate us back home, the brand names still have a hill to climb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Nonetheless, we’re all here because we know that within China, our degrees open doors that no foreign degree can come close to opening, and that education in China is modernizing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t an unprecedented pace. With the experience we gain here, we hope to be well-positioned for the mounting surge in Sino-global business. We’re first movers, we’ve invested in our advantage, and we’re here to stay.
Why do you think China has become such a hot destin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looking for MBAs?
There are a host of different reasons really, some shallower and some deeper. On the shallow end, Chinese MBAs remain relatively cheap compared to US or European degrees, and there’s a strong demand from univers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o. Moving deeper, I personally find that US MB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ditized and homogeneous. Global experience is an excellent way to differentiate oneself today, as is a willingness to swim upstream instead of going with the herd. What better way to demonstrate such qualities than to come to China, where the language is gibberish to non-Chinese speakers, foreigners still stick out like a sore thumb, and the pace of change is reminiscent of Michael Phelps’ Olympics record-breaking spree? MBA candidates are waking up to the fact that China’s ascendanc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in terms of positioning oneself for this growth, few things trump first-hand, on-site experience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mentality.
Thomas Pan, Tsinghua ![](/static/legacy-emoticon/4.gif)
作者: star994 时间: 2010-4-7 14:33
你可以去每个学校的CDC借本毕业生简历册,看看你更愿意同哪类学生做同学,就清楚了。
secondary search 不如自己去做些调查。
刚好前一阵子把两个学校的都翻了翻,差别还是很大的。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4-7 14:41
楼上的能否详述一些差别在哪里? 我人不方便去上海或者北京 谢谢!
作者: thunderwu 时间: 2010-4-9 17:24
知道一朋友的朋友,非211本科,GPA<2,联考英语60分,口语接近于0,去了清华PT。
so 清华的 mba在我心中印象立马下降了。
-- by 会员 hx6628 (2010/3/26 21:45:21)
搞笑 你看看中国百富榜里面几个是211,GPA大于2,联考60以上 懂得外语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牛逼的地方
作者: trickynight 时间: 2010-4-10 20:36
不要吵了。清华中欧都是现在中国商学院界的骄傲,也是中国未来教育事业的铺路石!哪家离老家近就去哪家吧。
作者: enjoywind 时间: 2010-4-11 02:32
楼上说的是 最终地域影响太大 决定去中欧 讨论到底结束吧 多谢各位的帮助!
作者: smallseven 时间: 2010-4-11 12:33
清华
作者: godfatherccc 时间: 2010-4-13 13:59
中欧
作者: 张蓓蕾 时间: 2010-4-14 23:28
写得不错,每天灌水很多, 写得这般比较全面客观也有条理的确实不多
脱离个人背景谈MBA项目的优劣,意义不大。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是对MBA的本质认识不清。
1、MBA的本质是发学位的、系统的管理培训。它不会点纸成金,只会锦上添花——已经有无数人这样形容MBA了,应该算是共识了吧。MBA或会助您成长,这也是大家趋之若鹜读MBA的重要原因,但关键还是得看你原来是什么状态。猴子穿上龙袍,也绝对没有丝毫王气。想一想吧,十几个月的时间,十几二十门课程,每一门课三、四十个学时,很全面、也很肤浅。随便抽出哪一门课程,都岂是几十个小时的课堂学时(当然另有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可以达至精深的?毕业后的求职,如果不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怎么可能被雇主接受?确实,很多人读完MBA后转行了,但要么前后的工作有很强的关联和传承,要么他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超越他人的努力夯实了基础、弥补了不足,否则雇主绝不会因为你有哪个学校的MBA而施恩偏爱。
2、MBA学员和商学院,到底谁惠及了谁?很多人都很“谦卑”,觉得是我在“申请”商学院,当然是我在求商学院惠及我——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只要您被商学院录取了,就是你在惠及商学院。因为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所以其实是MBA学员在维系这个商学院的生存发展。学员提供了自己这块玉石,烦请商学院雕琢、加工一下,然后算作商学院的功劳,贴上商学院的牌子出售。所以清华的本科或普研若果真瞧不上清华MBA,那就是对MBA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再有就是傲慢与偏见,说白了就是无知——这词儿太冲了。人家MBA学员在帮衬清华呢!
3、教学质量真有很大差距吗?中欧的MBA如果就业比清华的强,不是因为中欧的教学质量就肯定强过清华,而是学员原来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不同商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或有差别、甚至有差距,但同一档次的商学院,如果说这一家远在那一家之上,很是虚妄。何况MBA的科目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老师不同、同学不同、贴的牌子不同。就好比同样一盘鱼香肉丝,都是星级饭店大厨炒的,谁敢说喜来登的一定并香格里拉的强?其实哪里会有雇主傻到过于看重学校的牌子,雇主通常信任工作经验、业绩、能力、面试效果更胜于信任教育背景。
4、所谓名师。名,会放光;光,你看到了。但名是怎么来的?靠做学问、出书、发论文、发表观点、参与社会活动得来的。但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学术强的老师上课未必强。或者因为不擅表达、讲得不精彩,或者直接就是懒得在授课上花功夫,反正对“名师”来说,这一块本就无所谓,全靠师德、人品了。这世界上谁的人品靠得住?——全靠不住。对了,人品跟学问、跟名气没有半毛钱关系,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
5、影响MBA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就是潜在雇主。在贫瘠的经济土壤上,几乎产生不了强势商学院。比如西安交大,据说管理学实力很强,但其MBA就一般般,因为区域经济实在一般般。而MBA的排名,最重要、最赤裸裸的指标就是薪水。就清华和中欧来说,所在区域经济实力都不错,而两校也都有全国性的品牌知名度。
-- by 会员 HiCD (2010/4/1 13:38:00)
作者: 张蓓蕾 时间: 2010-4-14 23:38
上个月,北大汇丰商学院09届第一名毕业后因不堪工作压力在深圳自杀。所以外力、名气可以借,书可以读,但到底能不能成功还是自己的能力和运气能不能让你完成具体的对别人有用的事。
虽然我是 2010 CEIBS 的intake,,,虽然我只申请了Wharton和CEIBS,,,,Wharton被拒,,,,但是我很支持楼上的refish同志的话!关键在于你现在想要什么,以后准备干什么,,,,,HBS,Wharton 等确实牛,人才辈出,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你是清华MBA的No.1,你一定是个牛人,,,,,而且MBA也就1-2年,不会完全把一个傻瓜变为天才,,,,,再说了,读好MBA以后,工作上的一些软实力等也取决于你的性格,人品,处事的能力,,,,,,许多方面呢!关键是你做事情的能力是否强,不在于你是HBS或是Wharton或是CEIBS或是清华
-- by 会员 danielselina (2010/3/29 0:49:23)
作者: milestone999 时间: 2010-4-21 22:17
有的人即使读完了一个所谓的好的MBA 过上5-8年,还是混个Mid-manager。混成什么样还是要看气场和这人的血性的。
作者: milestone999 时间: 2010-4-21 22:19
这个帖子精辟!!!
作者: michaelalei 时间: 2010-4-27 16:05
好贴,顶一个。
清华和中欧真的都很不错,先恭喜LZ了。
清华比较适合北方,人脉也更适合国家体制内的企业。
中国更适合南方,开放灵活,人脉更适合外企。
想说下,有人提到EMBA,我个人觉得那个和MBA还不太一样。
MBA一般出来都是中层或高层管理路线。
而那个EMBA看看学费就知道了,都是Boss级别的读的,主要是拓展视野和人脉的。
大家说得都很好,努力。。。
作者: kanting 时间: 2010-4-29 17:21
裸考就上700 ? 而且很多 GMAT 700+不是那么容易把? 大陆去M7的也不见得都裸考700+ 何况还有考了若干次还上不了700的呢。不要为了支持自己论点就胡吹。无论那个MBA项目 裸考G就700+的不会多到哪去的。
-- by 会员 milestone999 (2010/3/28 14:19:23)
我就没定量么,这边裸考上700的我知道三个.剩下的有760,720,740,710,还有不少我不知道的.这三个课业能力和英语也就是平均能力. 700+坦率的讲也不难.清华申请不需要GMAT所以很多学生没考而已,这并不意味着清华的同学考不出GMAT的成绩,GMAT650在清华的录取标准也就是接近清华的录取线而已,所以上700并不意味着什么。我只是举出例子针对唯GMAT论而已。话说很多GMAT750+的人高考还考不上清华,但是我也不认为考不上清华就如何如何了。人生不要太看重一个学校什么而已,关在在于你的奋斗。所有的学校教育也就是听几门课,做一些思考而已。其实选择没有那么难的。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在于两段
,幼儿园和大学。前者教你做人,后者教你做事-- by 会员 refish (2010/3/28 21:33:48)
这个真的比扯铃还要扯,感情牛人都在清华MBA班了。我认识的美国人读还不错的JD/MBA的,考GMAT的时候裸考勉勉强强700 (数学分数相当不错的情况下),知道老美JD的英文读写水平么? 大概就相当于中国某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中文水平吧。 搞了半天,我们中国人在国内并不怎么好的英文教育下,英文水平都那么高拉? 据我所知 (如果说错了, 请饶恕我的无知,谢谢), 中国人之所以GMAT分数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大量的练习而产生的对题目的解题思路,另外加上本身不错的数学功底,而不是中国人的英文水平已经比美国人英国人高很多了。你如果跑去美国就知道自己英文其实就是垃圾,说也不行,听也不行,写出来的更是狗屁不通,还不如美国高中生的。
所以我觉得裸考GMAT直接700+,甚至750+的大陆朋友,简直就不是人了,都是神。。
我脑子中的裸考就是以前没接触过GMAT,直接注册考试,机考下来的分数,不知道你的定义是什么
另外或许我们说的GMAT不是同样的东西? 不然什么裸考760,这简直是神迹了。
当然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那么我只能说全中国最牛逼的人都在清华MBA班了,那么什么高盛摩根还去哈佛招什么MBA阿, 把清华MBA的都拉去做MD就行了。在美国什么top10,top5的MBA都只能去清华给MBA们提鞋去,因为智商差别真的太大了。据我所知美国各大商学院里面相当部分的本科都是清华和北大的,看来清华的本科都是垃圾阿, MBA才是王道。
我发觉我原来都不配做人, 因为我早就把幼儿园老师教我的东西忘光了, 只记得10以内的加减法, 从没听过幼儿园教你以后一辈子怎么做人的道理,我只知道是父母教你怎么做人, 幼儿园老师负责你在幼儿园吃饭,睡午觉,不出事故。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4-30 19:48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1 01:13
也搞出了很多的错误
大师你这种黑嘴,有点实话没有?
作者: kanting 时间: 2010-5-1 04:12
“我脑子中的裸考就是以前没接触过GMAT,直接注册考试,机考下来的分数,不知道你的定义是什么”__清华的同学虽然国际班的很多都考过GMAT,但也有确实不少英语专业八级的同学要所谓的裸考GMAT过700并不难,因为联考题目就是加强中文版GMAT。
如果该同学阅读GMAT题目的速度跟中文一样,那么GMAT的题目翻译成中文实际是要比联考题目简单的。尽管联考题目是根据GMAT提炼的,并且头几年还有大量是GMAT的原题,但最近几年出题人发挥国人的聪明才智,把逻辑和中学数学搞出了花样搞出了深度。
-- by 会员 慕容楠生 (2010/4/30 19:48:38)
多谢回复.我看英文的速度比中文更快,可惜要理解考试中那些有陷阱的英文要比中文慢多了. 而且你真的确定他门之前都没做过习题之类的?
如果对MBA在意的话, 就不会不准备就去考试.... 不要告诉我因为什么工作忙没时间看, 原来在投行的多了去了, 也没听过考试是不准备就去的. 所以我只是说真的没必要为了对清华MBA进行促销,就信口开河, 大家都知道清华是好大学, 清华MBA也不会差的,可是说话理性点会更有说服力.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1 17:48
也搞出了很多的错误
大师你这种黑嘴,有点实话没有?
-- by 会员 ppeema (2010/5/1 1:13:26)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1 17:56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1 23:57
大师,这么高的水平不会连黑嘴啥意思都不知道吧?
不是咒人厉害的意思……
请问大师考过GMAT吗?能不能把您780的分数上传上来给我们瞻仰一下?
作者: royzhujian 时间: 2010-5-2 04:45
ding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2 11:10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2 11:14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2 11:33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2 14:56
大师用心进行分析了
可惜你先把物流,航运,供应链三者关系搞清楚再出来现眼不迟,航运虽然是物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不是全部,尤其不是增值的主要部分,退一万步说,搞航运的人,也不会太把一些指数放在心上,你对指数的神化,恰恰反映你对这个行业的不了解
还有,黑嘴不是指看多看空的分析者,是有些无良人士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来进行误导
比如你的所作所为就明显应该被称为黑嘴,为了抬高自己,不惜作出一些明显带有误导性质的发言,比如你对海外学位的言论,比如你对航运的分析,我不能说你无知,我认为你是故意做出误导
上一个什么样的MBA对你职业发展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人如何才是最关键的,你这样的人,恐怕是中国商人的耻辱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2 14:57
另外说一句,现在论坛上总结的四大牛人如下
我同学,我亲戚,我朋友,我同事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0:59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1:13
其实何必深究,想要洗白自己不用把名词定义反复地嚼,您只要说您学的是供应链,其实就业方向是IB/PE/VC或者说运营、创业啥的,英雄不论出处,这个道理你想不明白的话又要丢失多少机会。
另外,这里是亚太版,此贴是“选择中欧还是清华”,当然,这两家学校的同学都很通情达理,不管你到中欧的专场招聘会还是清华的专场招聘会上投简历,我想同学们都会欢迎的。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1:17
删除。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1:19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1:27
从运营管理包含供应链来看,就知道贵校的研究极为初级了
物流与供应链都没搞清楚的人,还有脸指摘我吗?
运输一般来说确实占物流成本中最大比例,但是从增值角度来说,因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余地有限。这个道理,我看你很难明白了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1:30
多快好省倒是总结得有点意思,可惜不全面
大师不是自视颇高吗?为何拍老师马屁如此开心?
真小人也。
清华本来做得不错,可惜有了你这样的义务宣传员,声名受损啊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3:39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3:45
大师,知道这篇文章的出处吗?
下次偷别人的文章最好搞清楚作者是谁作者是什么背景……
刘宝红老师博客上写的很明白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丢人啊,还夹带招生信息,看出黑嘴本质了吧?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3:51
劝你好好找工作。跟你一类的MBA同学写的博文你好好咀嚼学习一下。
我们私下很多同学说有的老师拿残摩使用当供应链案例送到哈佛课堂实在有损我们中国人形象,搞不准有些美国人就好上畸形的大陆廉价劳动力了,所以建议你去跟他们搞物流供应。你还看成了拍马屁。。。
+++++++++++++++++++++++++++++++++++++++++
查看文章
给在读的供应链MBA2009-05-22 22:06经济不景气,在读MBA们的实习、就业挺困难。最近收到好几位北美在读MBA的Email,问该怎么办。
问题一:如何找到实习机会?
MBA的实习机会非常重要。实习表现优良,往往会被正式录用。所以学校、学生都很重视实习。笔者读MBA的第一个星期,学校就系统地指导学生写简历、确定职业方向,因为大公司如惠普开学没几周就来校园面试新入学的MBA,确定实习名额。美国的MBA以市场为导向,体现在一年级,就是围着找实习机会转;体现在二年级,就是一轮一轮的面试,围绕正式工作。想着到MBA来雪藏两年、远离职场的人很快会失望:找实习、找工作在开学第一天就开始了。
经济不景气,公司裁员,正式员工都没法保留,实习生就自然招得少,或根本不招。对于一年级的MBA,不懈气,努力找最重要,因为实习机会总有。不要认为美国本土学生就有多少优势。他们的经历往往没有国际学生丰富,资质也不见得高。想想看,他们果真那么有优势的话,那还来读MBA干什么。大家能到一起学习就表明都差不多。国际学生的毕业起薪不比美国学生低,也说明这一点。所以,不要气馁,要竞争有限的实习名额。
当然名额有限,总会有人得不到。可以考虑免费帮一些公司做事,做项目。经验最重要。再就是考虑中小公司。这些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更有可能招人。
问题二:职业认证重要吗?
优秀的职业人士并不一定有职业认证。但是,刚出校门,如果有职业认证的话,对找工作还是挺有帮助。对供应链管理而言,注册采购经理(C.P.M.)、库存与生产管理认证(CPIM)都是很好的认证。C.P.M.要求有采购方面的工作经历,CPIM没有工作经历限制。如果是新入行的话,可以考虑CPIM。这两项认证在美国供应链行业很受认可,表明一个人系统地掌握了这个职业。
供应链管理的MBA课程基本覆盖上述两项认证。准备这两项认证也有利于MBA课程学习。如果相关工作经历不多,实习也没找到好公司,职业认证就可能是不多的竞争优势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认证都有新版,一个是注册采购与供应管理人士(CPSM),另一个是注册供应链专业人士(CSCP)。详情见ISM和APICS的网页。另外,两项认证过一个就OK了。两个都过,也没什么坏处。
问题三:如何准备面试?
我个人主张内外双修。内功是学好专业课,了解工业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招聘公司所在的行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想你能从哪些方面给公司作出贡献。外功就是面试技巧。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面试过程录下来,一遍一遍地看,分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在读MBA的时候学校有模拟面试,专门帮助学生提高面试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再就是be yourself,保持自我。不要装,不要尝试成为另一个人。你可能对自己的一些地方不满意,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也未必就是招聘公司想要的。再想想,如果你连自己都扮演不成功的话,你能扮演好别人吗?所以,你就是你,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就是了。
最后是英语。不要担心自己的英语。外国人,有语法错误,用错词,也没什么,尽量发挥就是了。想想看,招聘公司跟你面试,一定是看中了你的某些优势,但绝对不是你的英语语言能力。否则,他们去招些美国高中毕业生不就行了:他们的英语比你我讲得可好多了。
供应链管理-美国纽卡斯尔大学物流硕士MBA复旦班
发布时间: 2009-6-15 11:15:59信息编号: 1772602点击:发布者:unceva
进入该用户博客
加为好友 给他留言
联系人:unceva邮箱:unc-eva(a) 163.com信息描述
美国纽卡斯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招生简章
纽卡斯尔大学简介
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是经美国政府及学校所在州政府授权,在海外办学的国际性的教育机构。作为一个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教育机构,得到国际高等教育委员会认证,并取得ISO9001:2000学术标准。纽卡斯尔大学积极致力于远程教育的开拓,并把重点放在亚太区。以中国和新加坡为中心,不仅引进高端的MBA/DBA项目,而且为学员搭建广阔的国际平台。尤其是它目前所开设的硕士/博士班课程,倍受亚洲企业家们的欢迎。该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在工商管理资讯方面与国际接轨,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经营战略家和高级领导者。大学运用自身资源,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西学员大互换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认证资质如下:
1、 国际高等教育委员会 http://www.acfhe.org
2、 国际教育总署IEMAA http://www.iemaa.us.tc
3、 国际大学与院校认证理事会 ACIUI http://www.aciui.org
4、 欧洲高校信息中心 http://www.bridgeworld.org
5、 英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 http://www.ache.org
6、 国际信息传播大学组织成员 http://www.iia.ca
◆MBA课程模块
●供应链管理 ●物流项目管理 ●物流案例与实践
●物流战略管理 ●管理学原理 ●国际商法
●运营管理 ●营销管理 ●综合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投融资管理
◆学习方式
本课程采用案例互动的教学模式,全新的面向研究、分析和模拟演习的提升理论将巩固学员的工作经验强化培训效果。在很多实际情况下,一份好的MBA论文即是一份行之有效的管理报告,能够创造卓有成效的商业机会。
MBA学制:18个月,在职学习。利用周六、周日每个月集中两天面授。
上课地点:复旦大学
◆考核方式
我们用两种方法进行考核:
单元考核:此类考核含有案例分析和专题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以确定该单元所获的学分。论文评审,答辩:此类考核由学位评审委员会、授权项目合作中心、导师、学员共同拟定基于学员工作实践的项目课题,由学员独立或以学员为主的课题小组实施,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考核评审及答辩。
◆证书与学位申请
通过18个月的学习,修完工商管理硕士(MBA)核心课程及物流专业模块课程并申请学位的学员,论文评审并通过答辩后,即可获得
●美国纽卡斯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
●物流职业经理人(高级)资格证书
◆入学要求
纽卡斯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班入学申请条件需达到如下条件之一:
◆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历,并具有至少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大学专科毕业并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获物流领域相关权威认证及杰出贡献者
◆申请材料
入学申请表中,英文各一份
加盖公章的工作证明
个人中英文简历
推荐信
学历证书复印件及公证书一份
入学申请费:3000元人民币
照片:2寸8张(护照相)
◆收费标准
MBA学费:6,3000元人民币 入学申请费:3000元人民币
包括授课费、证书费、教学场地设备费、教材讲义费、翻译费、论文评审费及相关杂费。
联系我们
美国纽卡斯尔大学——物流专业中国管理中心
纽卡斯尔大学中国官方网站 www.unc-edu.com
地址: 黄河路355号雅州大厦1号楼516室(新闸路地铁站5号出口)
电话: 021-55885305-15 55883285 13671606550
联系人:郁老师(EVA)
传真: 021-55887163-23
电子邮件:unc-eva(a) 163.com
-- by 会员 慕容楠生 (2010/5/3 13:39:17)
赶紧引用下来,你这种东西死不认账当赖皮狗的可能性不小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3:54
大师,你在这个领域之内跟我争是没有希望的
在网上搜的文章一下就被我看出马脚来了
顺便提一句,打击一个行业来打击我是没用的,首先物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个行业不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决定一个人水平的,很多时候不是他所从事的行业,而是他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3:54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3:57
同样都是MBA,有综合排名好的,有专业水平高的,也有您所引用的野鸡项目,也有因为您的存在而声名受损的项目,天差地别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4:01
删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5-3 14:01
既然你引用了刘老师的文章,我也转一篇,刘老师的博客不错,深入浅出,即使大师这样的不入门的人也可以看懂
三语人才
Bob Liu (2009年10月 5日 14:37) | 评论(14)
一位前美国首席采购官说,要管好跟中国有关的供应链,光懂双语还不够,得懂三语才行。
这双语是指中、英文,能够听说读写。那第三种语言呢?供应链管理的语言,即懂得供应链管理。这三语中间,懂得任何两种就算不易,精通三语者则寥寥无几。而要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佼佼者,不管是管理境外企业在国内的供应链,还是负责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供应链,不懂三语基本上不可能。
本土人才中,供应链专才很少。这跟供应链专业的设立较晚有关。而供应链领域,既有人才大都为物流专业,高层次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才较少,这也跟采购的地位较低有关。运营管理同理。
精通英语的供应链专才就更少。年纪较大的那一层职业经理人中(例如四十岁到五十岁),供应链、运营管理经验较多,但限于当时条件,英语教育较差,所以能说英语的较少。三资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中,有雄厚的供应链背景的人则是少之又少。像王保华等那样英语出色,外企、民族企业都有深厚背景的人,又能做到非常高层次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
对三语人才的需求则是日渐增长。向国内发展的三资企业、向海外扩张的本土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是三语人才的薪酬激增。我自2008年来帮助外资企业招聘本土供应链专才,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同样背景的三语人才,国内的薪酬不输美国。想想也是,物以稀为贵。同样的三语人才,在国内的稀缺度就更高,报酬高,也不足为奇。今天跟一位朋友谈起,他当时作为一个美国公司的生产总监派驻中国,想招供应链经理,应聘者动辄要求六、七万美金一年,公司都有点承担不起。当然,金融危机中,这批金领被裁员的不少,降低要求的也不少。例如2009年前半年,我帮一个意大利公司在深圳一带招聘Site Operations Manager,四五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应聘者中以前赚八九十万的大有人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自然增加,薪酬回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为三语人才的路也很长。拿我个人而言,英语在国内大致学了15年有余,加上美国三年左右,才算真正能够听说读写。供应链管理方面,从系统的商学院教育到残酷的工业实践,也快十年了。前后加起来超过20年。人都说十年磨一剑,三语人才其实得二十年。当然也不要气馁。罗马绝非一日建成。只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日有所知,日有所进,长期积累,自然会有所成。
注:就三语人才,我有一篇英文文章,感兴趣的可点击此处阅读。
注:我在200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年会上认识王保华先生。当时他担任海尔的集团副总裁,负责全球运营,以前在多家外资企业担任供应链中高级职位。他讲得非常清楚,深入浅出,用英语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能够articulate。我想这也是他在职业生涯里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吧。
作者简介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并通过生产和库存管理认证(CPIM)。联系方式:bob.liu@asu.edu。更多文章,参见其管理专栏"硅谷客"www.guiguke.com和"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 慕容楠生 时间: 2010-5-3 14:03
删除。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