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请教国内券商BUY SIDE研究员申请M7的机会怎么样? [打印本页]

作者: alascool    时间: 2010-2-2 14:45
标题: 请教国内券商BUY SIDE研究员申请M7的机会怎么样?
CFA,券商算较大的,之前有外资大商行管培工作经验。

毕竟是国内的公司,不知道申请M7的机会怎么样

谢谢指教
作者: ricewheat    时间: 2010-2-2 16:06
够好的了。好好准备下essay和推荐信,有过得去的考试分数,流畅的口语确保面试交流。
作者: alascool    时间: 2010-2-3 08:29
因为国内券商做投研的大多都硕士,博士,所以MBA并不十分流行。
本人小本,所以想请教下大家意见。
作者: HiCD    时间: 2010-2-3 08:57
你的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做投研的话,确实是普通硕博占优势。

不辞职,在国内读在职金融硕士,或许更划算。

一个人牛不牛,跟他是不是海归MBA没关系。关键看能不能做出成绩。
作者: alascool    时间: 2010-2-3 09:44
说的很在理。

MBA计划其实就是很幼稚的内心冲动:想去美国,想见识下M7,想有机会毕业后在那生活几年看看。

你说的思路我考虑过,也知道去读MBA可能不是最有效率的决定。

只是希望出去看看,以后不会后悔。

所以我请教的是M7对国内券商做我类似工作的申请者的接受度,有没有些LIVE CASE。

谢谢
作者: HiCD    时间: 2010-2-3 10:02
说白了,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在美国做个普通人,不稀罕在中国做个有成就的人。CD上很多人其实心里藏的都是这个想法。
作者: tarkovsky    时间: 2010-2-3 11:50
看你新财富排第几名,是团队还是个人;
看你那个券商的,CICC,高华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但是券商不是都是Sell Side?难道你是自营、理财的?那就继续在这个行业啦,说不定30岁就当上基金经理了
作者: alascool    时间: 2010-2-3 12:00
资产管理,做海外市场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3 14:38
弱问一句,难道国内券商人士申请美国学校MBA,上不上新财富排名榜也很重要吗?他们连什么是新财富都不知道吧?

一个中信证券行业研究员,工作经历在西方人眼里恐怕还没有P&G高呢,我觉得。

另外支持楼主的决定,我认识的中金、UBS、高盛高华在华机构的人里面,要是没有海外经历的,那就都是毕业于北大清华的,要么就是海归。所以楼主读出来还是有机会回国去这些机构的。



看你新财富排第几名,是团队还是个人;
看你那个券商的,CICC,高华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但是券商不是都是Sell Side?难道你是自营、理财的?那就继续在这个行业啦,说不定30岁就当上基金经理了
-- by 会员 tarkovsky (2010/2/3 11:50:32)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3 14:44
不是吧?墙街的人是想回来做领导吧!这可不容易,都像朱长虹那样,哪那么容易啊?!但即便是在墙街投行做普通员工,我想也比国内要好,国内京沪的物价已和纽约差不多了,而工资水平没法比,生活质量肯定不如。



不要告诉我你m7毕业了想去墙街干投行啊

强街干的好多中国人想回国内好的券商基金,都快想疯了,不过他们回去也是定岗比较高吧;
-- by 会员 hsg2009 (2010/2/3 10:06:16)

作者: HiCD    时间: 2010-2-3 15:07
不能光看别人包装盒好,更要看到别人盒子里的产品好。别人能卖出高价,不是因为外包装,而是因为内在品质。

与其拼命去获得跟别人一样好的包装盒,不如花更大力气去打造盒子里的产品品质。
作者: realrual    时间: 2010-2-3 16:21
我在mitbbs上看到却是很多人实在不想在美国做普通人,想回来做有成就的人

围城呀
作者: HiCD    时间: 2010-2-3 17:01
光想有什么用?做了多少?

如果早早地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不至于到时候回国无门了。

早些时候,一门心思就是要在美国混口饭吃,做个平庸的人。所以一切选择都是基于在美国land a decent job。等遇到了瓶颈了、不爽了,才想到伟大的祖国。

要一早就坚定信念!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3 17:29
这我不赞同。我们目前国内的机会,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开放的吗?是大家生而平等的吗?有些人拥有的起点,是多少人起码要用20年的辛苦努力才可能得到的。举个例子,CICC,国内学生你如果不是北大清华的,再没有一些强有力的家庭关系,你就不可能进去。可进去的人都比你优秀吗?好,你说,那我不去CICC这类的,我去个类似于中信建投这样的券商,那好,在国内这样的官本位下,你的社会地位就确定了,即便你是某个营业部里出色的经纪人,但你依然会觉得很不踏实。做人图的是什么呀?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机会,但如果是一个门外汉,或是需要镀金的业内人士,那出去读个书也是必要的,否则那些机会不是对你开放的。





光想有什么用?做了多少?

如果早早地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不至于到时候回国无门了。

早些时候,一门心思就是要在美国混口饭吃,做个平庸的人。所以一切选择都是基于在美国land a decent job。等遇到了瓶颈了、不爽了,才想到伟大的祖国。

要一早就坚定信念!
-- by 会员 HiCD (2010/2/3 17:01:23)

作者: HiCD    时间: 2010-2-3 17:39
不要问这个国家给了你什么,多问问自己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我这样讲会不会被当成疯子?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3 18:12
说个事情:有一次水木社区上,一个留法工作的mm发帖询问大家,她和她男朋友都是法国金融机构工作,日子在法国悠闲而小康,男朋友想回国工作,想做一番大事业,她就问网友值不值得也跟着回国去。当时正值去年12月份,北京房价冲上云霄,几乎所有网友都把这男的骂了一顿,说这是多少国内人蒙昧的日子啊,你们居然放弃?回北京来蜗居吗?“你男朋友要是孔祥熙,那赶紧回国,要是钱学森,千万别回来了”。

所以对大多数人,他们一辈子尽管在剧烈变迁、充满机会的中国生活,可还是会很艰难的,但出了国,起码多了次机会!



这我不赞同。我们目前国内的机会,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开放的吗?是大家生而平等的吗?有些人拥有的起点,是多少人起码要用20年的辛苦努力才可能得到的。举个例子,CICC,国内学生你如果不是北大清华的,再没有一些强有力的家庭关系,你就不可能进去。可进去的人都比你优秀吗?好,你说,那我不去CICC这类的,我去个类似于中信建投这样的券商,那好,在国内这样的官本位下,你的社会地位就确定了,即便你是某个营业部里出色的经纪人,但你依然会觉得很不踏实。做人图的是什么呀?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机会,但如果是一个门外汉,或是需要镀金的业内人士,那出去读个书也是必要的,否则那些机会不是对你开放的。
光想有什么用?做了多少?

如果早早地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不至于到时候回国无门了。

早些时候,一门心思就是要在美国混口饭吃,做个平庸的人。所以一切选择都是基于在美国land a decent job。等遇到了瓶颈了、不爽了,才想到伟大的祖国。

要一早就坚定信念!

-- by 会员 HiCD (2010/2/3 17:01:23)
-- by 会员 nkfingineer (2010/2/3 17:29:43)



中国的权势阶层只有30年的历史。欧美的权势阶层最长的已经有200+年了,那才叫阶级森严,仗势欺人呢。
-- by 会员 zbb88 (2010/2/3 17:49:36)

作者: HiCD    时间: 2010-2-4 08:25
没有理想主义、人文精神的人,真是可悲、可怜、可怕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4 11:39
呵呵,你说的X监会我认识很多人,生活一样非常清苦,但由于我认识的都不在它里面世人皆认为最有权的两个部门,所以我说的也可能不准,但他们那里绝大多数人都过得非常清苦。所以公务员不具有可比性,舒服的你说的那些垄断国企的总部。这么多年,很少见到那里有职员辞职出来读MBA的



这我不赞同。我们目前国内的机会,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开放的吗?是大家生而平等的吗?有些人拥有的起点,是多少人起码要用20年的辛苦努力才可能得到的。举个例子,CICC,国内学生你如果不是北大清华的,再没有一些强有力的家庭关系,你就不可能进去。可进去的人都比你优秀吗?好,你说,那我不去CICC这类的,我去个类似于中信建投这样的券商,那好,在国内这样的官本位下,你的社会地位就确定了,即便你是某个营业部里出色的经纪人,但你依然会觉得很不踏实。做人图的是什么呀?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机会,但如果是一个门外汉,或是需要镀金的业内人士,那出去读个书也是必要的,否则那些机会不是对你开放的。
光想有什么用?做了多少?

如果早早地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不至于到时候回国无门了。

早些时候,一门心思就是要在美国混口饭吃,做个平庸的人。所以一切选择都是基于在美国land a decent job。等遇到了瓶颈了、不爽了,才想到伟大的祖国。

要一早就坚定信念!

-- by 会员 HiCD (2010/2/3 17:01:23)
-- by 会员 nkfingineer (2010/2/3 17:29:43)



cicc也没那么神。。。好的券商干2年,英语还行,跳过去不难,当然,他们就是个外资买办,但待遇又跟外资差一些

一句话,还是内资好啊,总部好啊,公务员更好啊,啥监会最好啊,记得以前有个同事嫌弃某监会薪水低,据了后跑来做同事,现在基本恨不得把自己剐了,每年必干的事情就是练申论,考国考;
-- by 会员 hsg2009 (2010/2/4 0:33:45)

作者: goldentheory    时间: 2010-2-4 12:16
10万刀一年对于CICC刚入职的Master是很普遍的事情 而且薪水还是会随着职位往上走的

另外 也并非只有清华北大的才进CICC 也并非美国M7就一定能进
作者: goldentheory    时间: 2010-2-4 12:36
首先,刚入职是Associate

其次,Base只是一部分 5万刀(今年可能有降低)

再次,Bonus不比Base低(普通年份)

最后,不是听来的
作者: goldentheory    时间: 2010-2-4 12:53
国外MBA和北大清华硕士一样级别待遇都是associate 有特殊经验的除外 如果是欧洲一些一年硕士(没有工作经验)是analyst,和清北的本科一样
作者: goldentheory    时间: 2010-2-4 13:04
国内外完全等同看待

硕士(2年学制以上,MBA也是硕士)就是asso,但是一些部门会入职以后要求先做第三年的analyst(升associate前最后一年的analyst)

本科(1年硕士也算)就是analyst

MBA我的感觉就是 你的工作经验足够长 那就不是校园招聘的事情了 比如之前在CICC做3年analyst升到associate做了2年再读书 回来肯定还是接着原来的级别走 但是估计这样的人很少

中金虽然不是global pay 但是在大陆的员工也能达到香港大行的6-7成以上的薪水,在海外和香港的员工不算。

再具体的不多说了,其实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谁的薪水是怎么回事
作者: goldentheory    时间: 2010-2-4 13:30
请再看一次。。。北大清华没有经验的硕士去了就是Asso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5 09:41
兄弟,实不相瞒,你说的关于“清苦”那段,基本都不符合现实的,对三监会的人,我只能说到这里:我何止是认识啊!就那在京的三监会来说吧,“有便宜的优建房,有工资,报销不少,福利完善,病不愁,子女上学不愁,年底有奖金,出去有各金融单位孝敬都不是事实,三监会在京总会已经多年没有经适房了,报销?每月各项相加几百块钱,福利指的是什么?经适房没有的,购物卡也没有的,年前会发些大米和橙子,这算福利么?年底有奖金?这个绝对没有,会有一定的绩效奖,但很少。出去有人孝敬?这更是错了,东西肯定没有,但就是有别人的尊重罢了。

所以你说的这些,我看和垄断国企总部非常相似,Chinapetrol提一个级别就会涨8-10万块,农总行时不常发一些专卖店的打折卡,这和公务员是非常不同的。为什么垄断国企里面,集合了中国年轻人中的精华,那些人却不怎么出来读书?因为那里面太舒服了,你就是读个M7出来,要回国的话也不一定还能再进去,所以干嘛要出来?而你看版上出国的主流,还是国内的如P&G、四大这样的外企,这些外企在今天的中国,远不如垄断国企舒服和实惠。呵呵,当然,公务员出来读书的我也见过许多了。因为公务员跳到企业去做,远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三监会要是那么容易就能跳到对口行业的领头企业去,那这机构估计人都走光了。待遇没法比啊,中行、建行一个业务经理一年小20,比三监会局级都高好些。可金融机构里位置就那么多吗?你一个处长要出去,怎么也得有个老总的位置吧?可老总的位置那么多呢?各监会成立这些年来,走的人太多了!好歹还和金融机构有接触,总是有缝隙可以的,但代价很大

呵呵,至于CICC,反正我也在北方一名校待了多年,多年来那个学校就没有直接进去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其他的国有银行都没问题。对,确实入了行就有了机会,但问题是,你如果不在行,你怎么先行入行呢?行里的业务你都没做过,而且你入行还得求个高平台呀。
[
[/quote]

如果你确定你认识的是啥监会而不是啥监局的人的话;他们待遇是不咋样的,但是呆一段,结识结识,之后跳出去金融企业里头遍布的;只要你是系统里出来的,大家永远都是称兄道弟,;办事做业务当老总,都比大学毕业直接进金融单位好的多;

至于垄断国企总部,无非那些石化电力煤炭金融行业总部,那的员工turnover率是比一般企业低,但出去读书的人并不少;工银基金某业务部门老总,不就是这样吗,先在工总干了若干年,表现不错,我们都知道他很有口碑;然后就辞职去美国排名不算很前把,还可以的学校30左右,读了mba,他本身就是博士学历,不过是工作期间在职读的;读完2年回去后,进工银当老总了。

也有人干2年就受不了觉得国外好就直接跑出去读一般的学校的msf的甚至都有,或者去当f2,或者冲击m7;由于大部分都是硕士,女性数量多,一入单位批量结婚买房生孩子;确实再出去深造的人几乎就很少了,但没人出去并不代表没需求,只是没机会了,总部的待遇并不是那么好;总行特别是管理岗待遇明显低于沿海分行支行,技术岗也只是持平;业务岗就很复杂了;总部的部分人,每年国考都必参加,无非就是在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了那样的一条路;什么叫清苦呢?有便宜的优建房,有工资,报销不少,福利完善,病不愁,子女上学不愁,年底有奖金,出去有各金融单位孝敬,如果这样呆着都算清苦,那那些投行还有咨询的人叫贫病交加都可以了;一旦时机成熟,有好的机会跳去对口金融单位,做个部门的头目,机会不少;而且上升空间比从没进过系统门的人来说,大太多了;现在金融机构里分布的无数当年人行出来的人把持老总的位置,就是明证;各监会成立时间不久,几年之后,效果就会显现!至于实权部门,不评论;能进系统就是第一步了,以后慢慢说;什么清苦?共产党口号

至于cicc,并不是只有清北才能去的,基本差不多的那几个学校和几个top财经院校都可以;在别的券商干2年,也有机会进去;有在之前华夏干过几年,后来没读书直接去香港高盛的例子(无任何海外背景,非牛市年),入了行,都不难;关键是入行;入了系统,超越入行。所谓清苦,也罢也罢
-- by 会员 hsg2009 (2010/2/4 13:46:44)
[/quote]
作者: withmoon    时间: 2010-2-5 09:55
至于cicc,并不是只有清北才能去的,基本差不多的那几个学校和几个top财经院校都可以;
清北复交+小概率事件...
作者: alascool    时间: 2010-2-10 11:20
谢谢大家的积极讨论

不过我还是想回到我原来的问题上,M7有多少国内券商过去的?是不是个劣势?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10 12:03
呵呵,劣不劣势你现在也改变不了啊,只有自己努力去申,去包装就好啦,没准到时候有校友面试的时候懂得中国国情呢:)
作者: 小船亚亚    时间: 2010-2-10 13:27
为什么LZ会觉得国内券商是个劣势呢?
早知道要申MBA就在外资银行MT做着不是挺好吗?
作者: shaoji    时间: 2010-2-10 15:45
有人知道一个中石油香港分公司人事部主管的待遇一年大概多少吗?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2-10 22:38
要看这个人是公开市场招聘的,还是国内transfer过去的,这个差别很大哦

国内transfer过去的,那就归结为外派干部,给的不多的
作者: shaoji    时间: 2010-2-11 13:31
ls的,应该是从国来转过来很多年的。一个中年女性大姐,人很好。她经常觉得做投行的小孩子赚钱少,还说愿意给个机会进中石油,所以一直很好奇她们的待遇能好到什么程度,海外的中石油一年有几百万的灰色收入或者奖金吗?
作者: djcong    时间: 2010-2-11 22:21
谢谢大家的积极讨论

不过我还是想回到我原来的问题上,M7有多少国内券商过去的?是不是个劣势?
-- by 会员 alascool (2010/2/10 11:20:03)

过去没有很多你相同背景的并不说明你申请就是劣势。几年前学校里中国人投行背景的还少呢。一个道理
作者: iflife    时间: 2016-5-24 00:04
想知道楼主后来申请了吗?
作者: 蠢黑鱼    时间: 2019-5-6 16:10
发表于 2010-02-03 09:44:51
说的很在理。MBA计划其实就是很幼稚的内心冲动:想去美国,想见识下M7,想有机会毕业后在那生活几年看...

Mark一下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