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美国毕业的MBA毕业生就业情况 [打印本页]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17 22:50
标题: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美国毕业的MBA毕业生就业情况
2006年: 前二十名的学校想留下来的基本上可以留下来, 回国的是因为国内某个机会比该毕业生在美国能够拿到的工作机会好

2007年: 比2006年稍微难一些, 但是基调没有变

2008年: 三月前能够拿到offer的和2006-2007的毕业生一样, 夏天还在找工作的人心情应该和骄阳一样火烧火燎

2009年: H-1B的名额问题不再是担心所在(因为雇主们根本不需要雇佣那么多H-1B, 以至于名额一直有多余), 但是没有绿卡或美国公民身份的想留美国基本上是凤毛麟角了, 跟学校和个人能力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凤毛麟角的意思大概是2% 到5%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0-1-17 23:47
基本上和我了解的情况差不多。
作者: faridahchen    时间: 2010-1-17 23:56
H-1B的名额问题不再是担心所在。。。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作者: fipman    时间: 2010-1-17 23:57
想问下,这4年都是指的前20名的学校吗? 就是说,前20名的,也是2-5%? 如果是这样,基本在美国读MBA的话,应该没有所谓的留下来的说法了吧?特别是20名以后。我这样理解是正确的吧?
作者: aspirant2010    时间: 2010-1-18 00:04
听到过几个top 20 MBA的介绍,都说自己08/09届中国毕业生如果"想留下来都能留下来",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0-1-18 00:28
H-1B的名额问题不再是担心所在。。。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 by 会员 faridahchen (2010/1/17 23:56:54)



这话意思是说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公司纷纷裁员,冻结招聘,因此H1b名额在全年都有空余,直到最后一天才告罄。往年通常是大家挤在4月1日交申请,因为僧多粥少,还有可能赶上抽签,一额难求。去年情况是,只要你能找到工作,H1名额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找到工作吗?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0-1-18 00:30
想问下,这4年都是指的前20名的学校吗? 就是说,前20名的,也是2-5%? 如果是这样,基本在美国读MBA的话,应该没有所谓的留下来的说法了吧?特别是20名以后。我这样理解是正确的吧?
-- by 会员 fipman (2010/1/17 23:57:36)



我的感受是至少前50的学校大概如此。不过我没有统计数据,就是我朋友的一些信息给我的个人感受。在美国读MBA,这两年能够留下来工作的中国学生机会的确不多。去名校也许有比较好的希望。如果排名不行地理位置不行的学校,机会就很渺茫了。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0-1-18 00:31
听到过几个top 20 MBA的介绍,都说自己08/09届中国毕业生如果"想留下来都能留下来",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18 0:04:22)



从理论上说,你人在美国,真的是想留下来就能留下来,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道路保持身份甚至黑下来。问题在于是否值得,这就是各人情况不同了。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18 00:36
谢谢你帮我解释!

基本上和我了解的情况差不多。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7 23:47:29)



H-1B的名额问题不再是担心所在。。。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 by 会员 faridahchen (2010/1/17 23:56:54)



这话意思是说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公司纷纷裁员,冻结招聘,因此H1b名额在全年都有空余,直到最后一天才告罄。往年通常是大家挤在4月1日交申请,因为僧多粥少,还有可能赶上抽签,一额难求。去年情况是,只要你能找到工作,H1名额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找到工作吗?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0:28:36)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8 00:40
听到过几个top 20 MBA的介绍,都说自己08/09届中国毕业生如果"想留下来都能留下来",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18 0:04:22)



从理论上说,你人在美国,真的是想留下来就能留下来,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道路保持身份甚至黑下来。问题在于是否值得,这就是各人情况不同了。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0:31:16)


这其实是件好事,为了美国梦的人可以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偷渡了。
真正希望通过MBA学到东西的人,才会继续追这个梦,中国也可以逐渐拥有更多的商业人才,而不是更多的买办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18 00:43
听到过几个top 20 MBA的介绍,都说自己08/09届中国毕业生如果"想留下来都能留下来",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18 0:04:22)



很简单, 下次你碰到人这么跟你说话, 你就问:

(1) 你们班多少中国人, 几个留下来了, 是8个中国人1个留下来了还是7个留下来了?

(2) 回国的中国人, 如果不回国,  他在美国的工作是什么?  属于下面哪种情况?

比如某人回国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 如果不回国, 在美国并没有拿到job offer, 怎么留?

比如某人回国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 如果不回国, 在美国的job offer是留校做research assistant, 所以选择回国

比如某人回国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 如果不回国, 在美国只拿到了一个工厂的工作, 所以选择回国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8 00:44
听到过几个top 20 MBA的介绍,都说自己08/09届中国毕业生如果"想留下来都能留下来",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18 0:04:22)



很简单, 下次你碰到人这么跟你说话, 你就问:

(1) 你们班多少中国人, 几个留下来了, 是8个中国人1个留下来了还是7个留下来了?

(2) 回国的中国人, 如果不回国,  他在美国的工作是什么?  属于下面哪种情况?

比如某人回国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 如果不回国, 在美国并没有拿到job offer, 怎么留?

比如某人回国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 如果不回国, 在美国的job offer是留校做research assistant, 所以选择回国

比如某人回国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 如果不回国, 在美国只拿到了一个工厂的工作, 所以选择回国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18 0:43:15)


用不用这么狠毒啊?
这样不就都揭穿了吗?
作者: aspirant2010    时间: 2010-1-18 00:47
从理论上说,你人在美国,真的是想留下来就能留下来,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道路保持身份甚至黑下来。问题在于是否值得,这就是各人情况不同了。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0:31:16)



在校生是在说MBA毕业在美国找工作的事情,应该不包括黑下来或者另类途径什么的
作者: leocao    时间: 2010-1-18 00:51
我个人觉得,不一定留下来就是最好的结局。现在全球都在看中国,中国的发展机会或许比美国更好。要面对现实,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辩证地思维比较各种机会,不要凡事一刀切。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8 00:54
我个人觉得,不一定留下来就是最好的结局。现在全球都在看中国,中国的发展机会或许比美国更好。要面对现实,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辩证地思维比较各种机会,不要凡事一刀切。
-- by 会员 leocao (2010/1/18 0:51:19)


现在看来,留下来之能算是个中等的结局了
国内现在还有一些空间,但是十年以内,这个空间就会被一批批国内外人才堵上,那个时候才真正是有家难回
作者: aspirant2010    时间: 2010-1-18 00:59
恩,我相信中国毕业生中肯定有一大批人是不想"留下来",我自己也是希望尽快回国的。


只是想知道,08/09这两年"想留下都能留下来" 是否真是如此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8 01:01
恩,我相信中国毕业生中肯定有一大批人是不想"留下来",我自己也是希望尽快回国的。
只是想知道,08/09这两年"想留下都能留下来" 是否真是如此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18 0:59:29)


以我知道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如此的,所谓工作,也有很多种的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0-1-18 01:32
从理论上说,你人在美国,真的是想留下来就能留下来,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道路保持身份甚至黑下来。问题在于是否值得,这就是各人情况不同了。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0:31:16)



在校生是在说MBA毕业在美国找工作的事情,应该不包括黑下来或者另类途径什么的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18 0:47:17)





如果他们是这个意思,那我就怀疑是什么学校了。据我的信息显示,应该还没有一家学校敢有这个口气,尤其是在这个年份。
作者: ziye210    时间: 2010-1-18 01:35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作者: Doer    时间: 2010-1-18 01:40
非常同意ziye说的。留下来不是嘴上说的。在读学生也要一个个接受市场就业的洗礼后,才有机会说话。而且,中国人留美,很多时候真是case by case的。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8 01:48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1:35:37)


有的时候,即使留下来工作了,给你中国人的工作,恐怕等你真正想回国面试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19 01:07
现在真的有巨多的人想回国,太多了。一是这次金融危机让很多人寒了心。二是中国下面二十年正是精彩的时候。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1:35:37)


有的时候,即使留下来工作了,给你中国人的工作,恐怕等你真正想回国面试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8 1:48:42)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9 01:12
现在真的有巨多的人想回国,太多了。一是这次金融危机让很多人寒了心。二是中国下面二十年正是精彩的时候。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1:35:37)


有的时候,即使留下来工作了,给你中国人的工作,恐怕等你真正想回国面试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8 1:48:42)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19 1:07:31)

想不到你比我还乐观,我觉得也就是十年左右,十年以后面临一个转型
很多人觉得美国现在就业不好仅仅是经济原因,其实也有很大的政治原因,如果这个不处理好,美国会逐渐英国化,想想缺少了中国MBA给美国企业当买办,美国企业还能在中国搞得好吗?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19 01:17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1:35:37)


有的时候,即使留下来工作了,给你中国人的工作,恐怕等你真正想回国面试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8 1:48:42)



在美国有能力留下来有工作的还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什么时候留美工作反倒是不能说出口的事儿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很多优秀的华人都站稳脚跟。H1B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此工作找不到美国人做。这个“做”确实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愿做,一个是做不了。我想很多华人是选择的是后者,特别是80年代后移民。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0-1-19 01:25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1:35:37)


不是那个意思,美国人甘愿拿给中国人做的工作,一般是些什么工作呢?

有的时候,即使留下来工作了,给你中国人的工作,恐怕等你真正想回国面试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8 1:48:42)

在美国有能力留下来有工作的还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什么时候留美工作反倒是不能说出口的事儿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很多优秀的华人都站稳脚跟。H1B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此工作找不到美国人做。这个“做”确实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愿做,一个是做不了。我想很多华人是选择的是后者,特别是80年代后移民。
-- by 会员 WaterWalker (2010/1/19 1:17:52)

作者: megachaoren    时间: 2010-1-19 02:02
美国的H1B体制一直都有许多漏洞。只要是你有能力就算从来没有在美国上过学都可以申请。随着现在IT和BUSINESS的外包到印度,加上印度多家大公司到美国抢生意,06-08年H1B的申请人中有近一半都是来自这些印度公司(例如INFOSYS, TATA, RELIANCE之类的)。 金融危机后美国公司缩减开支,项目少了许多,自然印度人也就少了。当然读MBA的也就是有GRADUATE DEGREE的有2万额外的名额,所以如果能找到工作基本上H1B不是问题。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19 03:49
“留下来”这个问题最大的不在于工作性质和薪水,而在于身份。在市场大量失业,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学位不差的美国人竞争的年份中,你凭什么让公司给你解除招聘冻结的可能,办理H1呢?有这个实力,也就不需要读MBA了。

还有,很多人都把希望聚集在中国,但是更多人是希望能够有美国的工作经验才回中国。说实话,凭着一个单纯的美国学位回中国能否找得到读书之前的工作,都是难说的。尤其是一般的学校。
-- by 会员 ziye210 (2010/1/18 1:35:37)


不是那个意思,美国人甘愿拿给中国人做的工作,一般是些什么工作呢?

有的时候,即使留下来工作了,给你中国人的工作,恐怕等你真正想回国面试的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8 1:48:42)

在美国有能力留下来有工作的还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什么时候留美工作反倒是不能说出口的事儿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很多优秀的华人都站稳脚跟。H1B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此工作找不到美国人做。这个“做”确实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愿做,一个是做不了。我想很多华人是选择的是后者,特别是80年代后移民。
-- by 会员 WaterWalker (2010/1/19 1:17:52)
-- by 会员 ppeema (2010/1/19 1:25:19)



我一开始就说了,一种是美国人不愿意做的,这里不举例了,恐怕老墨早就把这些抢光了;
另一种是他做不了的。美国有多少本土的PhD?美国有多少本土人做着金融的quant工作?有多少本土人做着system design的工作?有多少人是architecture?
我们不需要自我吹捧,也不用妄自菲薄。不少人都怀揣着梦想来到这片土地,当初他们哪个不是国内的精英?H1B这个政策自古如此,不过现在拿到H1B的特殊许可人才却被曲解为另外一种含义,不禁让人唏嘘。
作者: royzhujian    时间: 2010-1-19 03:54
这数字就是胡扯,肯定不止.难度是很大,不过也没有要50个才一个留下来. 更何况有很多是家庭在中国,当然要回去.

以后道听途说的数字就不要出来乱传了.

2006年: 前二十名的学校想留下来的基本上可以留下来, 回国的是因为国内某个机会比该毕业生在美国能够拿到的工作机会好

2007年: 比2006年稍微难一些, 但是基调没有变

2008年: 三月前能够拿到offer的和2006-2007的毕业生一样, 夏天还在找工作的人心情应该和骄阳一样火烧火燎

2009年: H-1B的名额问题不再是担心所在(因为雇主们根本不需要雇佣那么多H-1B, 以至于名额一直有多余), 但是没有绿卡或美国公民身份的想留美国基本上是凤毛麟角了, 跟学校和个人能力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凤毛麟角的意思大概是2% 到5%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17 22:50:01)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19 03:56
美国的H1B体制一直都有许多漏洞。只要是你有能力就算从来没有在美国上过学都可以申请。随着现在IT和BUSINESS的外包到印度,加上印度多家大公司到美国抢生意,06-08年H1B的申请人中有近一半都是来自这些印度公司(例如INFOSYS, TATA, RELIANCE之类的)。 金融危机后美国公司缩减开支,项目少了许多,自然印度人也就少了。当然读MBA的也就是有GRADUATE DEGREE的有2万额外的名额,所以如果能找到工作基本上H1B不是问题。
-- by 会员 megachaoren (2010/1/19 2:02:36)



政策总是在完善中。Infosys确实是H1B大户,不过也不要忽视紧追其后的M$, Intel, Google等等,就连BOA的hire都不可小觑。TATA,印度人去那里工作也觉得不错。我也没有想为H1B粉饰的意思,但这的确是到美国合法工作的途径。有能力不需要美国上过学却仍然能到美国工作,却恰恰体现了这个移民国家政策的开明性。只要你能找到你勇武的地方,这里就有你立足的地方。我不禁想起我同学当年北大毕业去了麦肯锡,却仍然要为北京户口而发愁。路还长,大家都需要发展,政策也好,国家也好,包括我们自己。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19 07:25
虽然你说是胡扯,我也承认有不严密的地方, 因为我的statistics sample实际上才不过六个学校, 有的学校是大陆毕业生全部回国, 有的学校留了一两个在美国. 你有什么更好的统计数字吗?

这数字就是胡扯,肯定不止.难度是很大,不过也没有要50个才一个留下来. 更何况有很多是家庭在中国,当然要回去.

以后道听途说的数字就不要出来乱传了.

2006年: 前二十名的学校想留下来的基本上可以留下来, 回国的是因为国内某个机会比该毕业生在美国能够拿到的工作机会好

2007年: 比2006年稍微难一些, 但是基调没有变

2008年: 三月前能够拿到offer的和2006-2007的毕业生一样, 夏天还在找工作的人心情应该和骄阳一样火烧火燎

2009年: H-1B的名额问题不再是担心所在(因为雇主们根本不需要雇佣那么多H-1B, 以至于名额一直有多余), 但是没有绿卡或美国公民身份的想留美国基本上是凤毛麟角了, 跟学校和个人能力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凤毛麟角的意思大概是2% 到5%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17 22:50:01)
-- by 会员 royzhujian (2010/1/19 3:54:52)

作者: 王倩倩    时间: 2010-1-19 09:20
樓上Helsinki大大,我想您應該要將您六間學校的名字報出來,起碼要告知大家是啥等級的˙這樣才有比較的基準ㄅㄟ
作者: royzhujian    时间: 2010-1-19 13:40
恩恩,顶wqq同学。Helsinki同学你还没来过美国读书呢把,还有什么06,07年想留的话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之类的论调,真的建议问清楚额。
樓上Helsinki大大,我想您應該要將您六間學校的名字報出來,起碼要告知大家是啥等級的˙這樣才有比較的基準ㄅㄟ
-- by 会员 王倩倩 (2010/1/19 9:20:48)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19 13:53
06,07年其实是黄金末班车
07年上半年真是recruiter满天飞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20 12:07
谢谢!

06,07年其实是黄金末班车
07年上半年真是recruiter满天飞
-- by 会员 WaterWalker (2010/1/19 13:53:41)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21 08:17
Bonus Watch ‘10: JPMorgan  osted by Bess Levin, Jan 20, 2010, 9:35am

JPMorgan started announcing bonuses yesterday (though some were delayed ‘til later today) and, according to one Dimonette, there are “lots of unhappy people.”

As a data point, I’m a 3rd year Associate (Sale and Trading) and total incentive award was $160k with 25% in stock. Salary bump to $140k. Heard numbers at Morgan were supposed to be much better.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21 09:05
congratulations to you!
作者: marvin    时间: 2010-1-22 03:38

作者: vincentwu821    时间: 2010-1-22 05:03
我觉得有点误导了,top50我不知道,但现在top10学校如果中国毕业生真的就只想找个工作留在美国,没有2%-5%这么难。美国工作机会是难,但top10毕业生如果不在乎薪水,拿个7、8万的工作肯定还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大部分的中国大陆过去的毕业生面对国内或者香港10万以上的offer,加上对这边文化语言始终还是感觉不如在国内爽,选择了不留而已。美国工作我觉得没很多人(包括来美国前的我)想象的那么好(当然也不是说差)。美国好是好在教育、infrastructure、环境等等。
作者: aspirant2010    时间: 2010-1-22 05:48
没有绿卡没有北美工作经验的,在美国找工作什么最重要?以前的经验还是语言能力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22 06:03
没有绿卡没有北美工作经验的,在美国找工作什么最重要?以前的经验还是语言能力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22 5:48:05)



运气最重要
作者: mopton    时间: 2010-1-22 07:43
同意WW所说,运气~!
作者: applepie707    时间: 2010-1-22 13:50
实力+坚持+运气
作者: prayer    时间: 2010-1-22 14:35
没有绿卡没有北美工作经验的,在美国找工作什么最重要?以前的经验还是语言能力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22 5:48:05)

运气最重要
-- by 会员 WaterWalker (2010/1/22 6:03:23)



你的意思那些在北美工作的都是靠运气的了,扯淡。那干脆标上MBA只要在北美工作过的考好了
作者: nchw    时间: 2010-1-22 16:11
我觉得有点误导了,top50我不知道,但现在top10学校如果中国毕业生真的就只想找个工作留在美国,没有2%-5%这么难。美国工作机会是难,但top10毕业生如果不在乎薪水,拿个7、8万的工作肯定还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大部分的中国大陆过去的毕业生面对国内或者香港10万以上的offer,加上对这边文化语言始终还是感觉不如在国内爽,选择了不留而已。美国工作我觉得没很多人(包括来美国前的我)想象的那么好(当然也不是说差)。美国好是好在教育、infrastructure、环境等等。
-- by 会员 vincentwu821 (2010/1/22 5:03:33)



我觉得美国的Infrastructure落后中国发达地区10年,落后西欧50年;至于环境,落后西欧100年,哈哈
-- by 会员 hsg2009 (2010/1/22 15:53:23)





Who told u so, man? Bullshit...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22 23:23
没有绿卡没有北美工作经验的,在美国找工作什么最重要?以前的经验还是语言能力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22 5:48:05)

运气最重要
-- by 会员 WaterWalker (2010/1/22 6:03:23)



你的意思那些在北美工作的都是靠运气的了,扯淡。那干脆标上MBA只要在北美工作过的考好了
-- by 会员 prayer (2010/1/22 14:35:15)



少动不动就说“扯淡”
我是说找工作,运气很重要,你要不爱听,咱给你换个词语 - “机遇”,你觉得怎么样?
对了,“北美工作都是靠运气”和“上MBA只要在北美工作过”的之间没有从你的上下文中看到半点逻辑关系。


运气不是做在那里就有的,没听过它只降临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吗?没有说过要消极怠工,但是机遇是成功不可或缺的。
作者: WaterWalker    时间: 2010-1-22 23:24
我觉得有点误导了,top50我不知道,但现在top10学校如果中国毕业生真的就只想找个工作留在美国,没有2%-5%这么难。美国工作机会是难,但top10毕业生如果不在乎薪水,拿个7、8万的工作肯定还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大部分的中国大陆过去的毕业生面对国内或者香港10万以上的offer,加上对这边文化语言始终还是感觉不如在国内爽,选择了不留而已。美国工作我觉得没很多人(包括来美国前的我)想象的那么好(当然也不是说差)。美国好是好在教育、infrastructure、环境等等。
-- by 会员 vincentwu821 (2010/1/22 5:03:33)



我觉得美国的Infrastructure落后中国发达地区10年,落后西欧50年;至于环境,落后西欧100年,哈哈
-- by 会员 hsg2009 (2010/1/22 15:53:23)



倒想听听这里的infrastructure指什么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23 10:37
没有绿卡没有北美工作经验的,在美国找工作什么最重要?以前的经验还是语言能力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22 5:48:05)



以前的经验, 因为你能够进top 20商学院, 语言上已经能够与别人沟通没有问题了.

但是机遇的确很重要, 美国官方失业率10%, 实际失业率是多少? 有人估计是16-17%, 为什么, 请查经济学课本了解失业率的分子分母是什么. 官方失业率把分母人为地缩小很多了.

失业率这么高, 你除非运气好, 碰到正好要你的老板, 否则为什么要雇你呢?  任何一个工作机会都会在广告贴出去的当天收到几十份合格的简历. 我本人组里招人的时候必须为老板筛选人力资源送过来的简历, 人力资源已经淘汰了很多字面上不合格的简历了, 但是我仍然为有这么多简历而倒吸一口凉气
作者: aspirant2010    时间: 2010-1-23 15:16

以前的经验, 因为你能够进top 20商学院, 语言上已经能够与别人沟通没有问题了.

但是机遇的确很重要, 美国官方失业率10%, 实际失业率是多少? 有人估计是16-17%, 为什么, 请查经济学课本了解失业率的分子分母是什么. 官方失业率把分母人为地缩小很多了.

失业率这么高, 你除非运气好, 碰到正好要你的老板, 否则为什么要雇你呢?  任何一个工作机会都会在广告贴出去的当天收到几十份合格的简历. 我本人组里招人的时候必须为老板筛选人力资源送过来的简历, 人力资源已经淘汰了很多字面上不合格的简历了, 但是我仍然为有这么多简历而倒吸一口凉气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23 10:37:33)



谢谢解答。那对于career switch的人来说,无论什么MBA恐怕人力资源那关都过不了吧
作者: mjojo    时间: 2010-1-23 17:42
以前的经验, 因为你能够进top 20商学院, 语言上已经能够与别人沟通没有问题了.

但是机遇的确很重要, 美国官方失业率10%, 实际失业率是多少? 有人估计是16-17%, 为什么, 请查经济学课本了解失业率的分子分母是什么. 官方失业率把分母人为地缩小很多了.

失业率这么高, 你除非运气好, 碰到正好要你的老板, 否则为什么要雇你呢?  任何一个工作机会都会在广告贴出去的当天收到几十份合格的简历. 我本人组里招人的时候必须为老板筛选人力资源送过来的简历, 人力资源已经淘汰了很多字面上不合格的简历了, 但是我仍然为有这么多简历而倒吸一口凉气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23 10:37:33)



谢谢解答。那对于career switch的人来说,无论什么MBA恐怕人力资源那关都过不了吧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23 15:16:15)


为啥?因为没有相关工作背景么?
作者: aspirant2010    时间: 2010-1-23 17:55
因为楼上说HR会首先淘汰字面上不合格的简历。简历上不主要就是看经验么,如果经验不相关会是第一批淘汰的吧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23 23:56
说一句夸张的话在这里吧, 如果某公司登广告要找一匹四条腿都是白色, 尾巴是黄色, 全身其它地方都是黑色, 但是鼻子附近是金色的马, 恐怕很容易能够收到二十匹符合所有条件的马的简历(指有绿卡的美国国籍的个方面都合格的马) .

就算你也全部合格, 如果你没有绿卡或国籍, 还是会被排在21名.

倘若你的鼻子不是金色, 但是其它条件符合, 还是可以过HR的关的, 因为HR其实不懂技术词汇, 比如我们要找精通INTEX的人,结果HR给我们发了很多对各种index很熟悉的人.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1-24 01:12
这么弱问大家一句吧,如果现在一个一点美国关系都没有的大陆青年,再去美国名校读个MBA,比如Columbia,Duke这档次的,两年出来能否像刘二飞、张懿辰、李小加那样在华尔街找到类似Morgan Stanley,Deutsche Bank,UBS这类的机构工作?如果希望蛮大,那肯定是值了。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24 01:39
这么弱问大家一句吧,如果现在一个一点美国关系都没有的大陆青年,再去美国名校读个MBA,比如Columbia,Duke这档次的,两年出来能否像刘二飞、张懿辰、李小加那样在华尔街找到类似Morgan Stanley,Deutsche Bank,UBS这类的机构工作?如果希望蛮大,那肯定是值了。
-- by 会员 nkfingineer (2010/1/24 1:12:04)



如果美国经济恢复很快, job market恢复很快, 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失业率居高不下, 就难了.
作者: nkfingineer    时间: 2010-1-24 01:47
嗯,因为绝大多数大陆人去美国读MBA就是有了像孙玮、刘二飞、龚方雄这些人的例子,觉得自己如果有机会进去,Lehman是不可能了,但如能去个DB、UBS,哪怕野村这样的,那回国来后进中金是把握很大的。这对于想转行的人来说,算是一个吸引力很大的路啊



这么弱问大家一句吧,如果现在一个一点美国关系都没有的大陆青年,再去美国名校读个MBA,比如Columbia,Duke这档次的,两年出来能否像刘二飞、张懿辰、李小加那样在华尔街找到类似Morgan Stanley,Deutsche Bank,UBS这类的机构工作?如果希望蛮大,那肯定是值了。
-- by 会员 nkfingineer (2010/1/24 1:12:04)



如果美国经济恢复很快, job market恢复很快, 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失业率居高不下, 就难了.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24 1:39:40)

作者: yidiyuehan    时间: 2010-6-16 21:26
09 年就业报告应该都出来了吧, 可以好好看看.
作者: ejason    时间: 2010-6-17 00:42
首先谢谢提供资料的CDER。
历史的作用是参考,为现在的决策服务。
但是,历史的作用不是类比,因为很多因素导致了无法类比,也就是说,非要用百分比说事,其实意义不大。
作者: narcisuss    时间: 2010-6-17 13:44
[/quote]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美国的infrastructure并不好,我们上课看到过很多老师收集的数据对比,落后西欧明显,跟长三角比都并不出色,没来过美国的可能把美国想的跟天堂一样了,来了就知道这多落后了,多不方便了;功能性上落后欧洲并不多,但美观性上落后太多,加起来50年,不算多;至于环境,跟欧洲比不了,美国大部分地方去哪看都一样,如果环境就是算空气质量的话,也明显不如西欧,西欧的环保标准世界最严格。

总之,美国就那水平,去纽约看看有多脏多混乱,你就不会抱怨上海北京了。我去过纽约后,才知道为啥全世界人民特别是美洲人民都觉得巴黎好,虽然我刚去巴黎时候也是那么震惊,那么脏,那么多黑人,那么混乱,路那么窄,跟纽约比起来,巴黎好似一尘不染。至于法国南部跟瑞士,那简直就是堂了
-- by 会员 hsg2009 (2010/1/23 12:33:16)

[/quote]

我是黑人,我的中文不好,我觉得你这么话说的伤害到我了。
作者: FasionIce    时间: 2010-6-18 06:58
没有绿卡没有北美工作经验的,在美国找工作什么最重要?以前的经验还是语言能力
-- by 会员 aspirant2010 (2010/1/22 5:48:05)




以前的经验, 因为你能够进top 20商学院, 语言上已经能够与别人沟通没有问题了.

但是机遇的确很重要, 美国官方失业率10%, 实际失业率是多少? 有人估计是16-17%, 为什么, 请查经济学课本了解失业率的分子分母是什么. 官方失业率把分母人为地缩小很多了.

失业率这么高, 你除非运气好, 碰到正好要你的老板, 否则为什么要雇你呢?  任何一个工作机会都会在广告贴出去的当天收到几十份合格的简历. 我本人组里招人的时候必须为老板筛选人力资源送过来的简历, 人力资源已经淘汰了很多字面上不合格的简历了, 但是我仍然为有这么多简历而倒吸一口凉气
-- by 会员 Helsinki (2010/1/23 10:37:33)



怎么可能没有问题。我估计没有多少被TOP20刚刚录取的人能听懂脱口秀,或看懂当地大报。不仅是英语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不了解。

举一个例子:有多少人可以跟同事用英语交流自己对于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看法?
作者: Helsinki    时间: 2010-12-26 23:10
2010年的毕业生似乎在观念上开始产生巨大的转变: 留美不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回国反而有可能柳暗花明.  主动回国的人数剧增, 从观念到行动都体现了这种趋势.  一方面可能是美国大公司和名公司暂时冻结雇用新人, 另一方面可能是国内的工资涨幅和机会前景的确是相当诱人.
作者: yidiyuehan    时间: 2010-12-27 00:00
2013年呢?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