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别用学习去逃避问题 |
《职场》 2009年8月20日 作者:《职场》 |
MBA能改变职涯吗? |
《职场》 2009年8月20日 作者:《职场》 |
她的回答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只是说:“念MBA 很好,但是找到个好公司、好导师更好,很多东西都要从工作中得来,MBA 只是一个帮助你思维系统化的工具。” 采访过程中,张怡青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句:“我好像是个念MBA 的负面的教材咧。”引发她如此感慨是因为我们每每问到她如何设计MBA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以及MBA 对她职业推动力何在,她都无法作答:“哎,我真的没有这些规划,也不认为有必然的推动力呀。” MBA 申请者分为两种,一类是对目标非常明确的,另一类则只是模糊地想发生改变,张怡青就是第二种。申请波士顿大学商学院前,张怡青在大学毕业后的三年里做了4 份工作,最长的一份不到11 个月,工作对她来说不是太无趣、太压抑,就是觉得公司的赢利模式赚钱太辛苦;而正是最后一份挣钱少的工作让张怡青有时间考了托福和GMAT,申请一所美国学校的MBA。“当时长辈告诉我,MBA 在台湾已经很普遍了,除非进入全美排名前五的学校,不然别指望读了以后能有高薪。”张怡青说。不过她当时完全没有把排名考虑进来,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出去看看世界,一位大学同学说:“波士顿这边很美,亚洲人比西岸少很多。”张怡青就选择了那里。本是第一次到美国、希望被照应的她,结果到了波士顿,唯一享受到学长照顾的就是飞机落地时的“接机服务”,接下来的一切全都要靠自己奋斗。 选择读波士顿大学商学院时,张怡青并没有自己的规划,事实上,真正进入商学院以后,她依然没想好自己要通过MBA 学历帮助自己在职场上得到什么,所以,她看重的是成绩单上的A。说到自己的MBA生活,张怡青很直接地回答“累”,以至于MBA 毕业后,在纽约工作了半年就想回到台北:“至少歇半年再找工作。”因为朋友的偶然介绍,她才参加了趋势科技的面试,顺利地留在那里,今年已经是她待在趋势科技的第10 个年头。张怡青认为MBA 并不一定能帮助你工作顺风顺水,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她MBA 毕业后在纽约的那家公司——面试那天她是从一堆快要倒掉的文件中找到面试官的,当时面试官说的第一句话是:不好意思啊,从昨天早晨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即便那家公司再好,张怡青也迅速离开了那里,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趋势科技,她可能短时间还是MBA 求学前那个换工作频繁的人。 ![]() 我们问张怡青:“MBA 到底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她认真地思考了非常久才回答:“因为我有MBA 学位才能够进趋势科技,才有今天的提升?这种说法一定是错的!我们从来不会以MBA 作为是否聘用或升迁一个人的标准,它只是一个plus。但是,MBA 帮我重新搭建了一个思维架构,教我更系统化地思考问题,它会给你很多工具,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这些都给我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多帮助。” |
MBA,是PLUS 而非MUST |
《职场》 2009年8月20日 作者:《职场》 |
Steven:我之前一直在做市场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我更希望能转做战略咨询。我觉得要进麦肯锡、贝恩这样的大咨询公司,好像读排名前五的MBA 算是最快捷的方法了。另外,我之前工作过的国家主要都在亚洲,希望能去美国扩充国际化视野,所以选择了凯洛格商学院的MBA。从你的经验来看,我的计划可行吗?对于企业而言,MBA 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Ching:你的规划很理性,读的学校也不错,结果应该是很好的。MBA 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因为行业和未来目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你要转型的战略咨询行业,可能就很重要,因为MBA 主要给人一个统的思维框架,但是就趋势科技这样变化快速、不断创新的IT 企业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个 super star,而是需要员工要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勇于尝试的精神,以及能enjoy team work 个人特质。 MBA 学位对公司来说,是个nice to have 的plus,但不是must。我们更看中专业能力和文化上契合度。所以一定要综合考虑再去读MBA,而不要人云亦云,或者为了镀金而去学习。 我这里有一个不好的例子:趋势科技曾经有一位很优秀的工程师,他一直很在意自己仅仅是中专毕业,但是他的技术好,在趋势科技做的每一件工作结果也都很理想,表现非常耀眼,提升也很快。后来他觉得手下的人都是大学、硕士、博士,因此一定要去念MBA, 等到拿到MBA 学位以后,他又觉得自己认识了很多同学,有很多人脉,而且那些同学都鼓动他说:“你看你技术又好,又有MBA 学位,对管理也在行,还有我们帮你,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创业?”等到他真正辞职创业后才发现,创业原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同学们其实都帮不上什么忙,最后,在创业路上帮他的只有趋势科技全球CEO Eva,可是他再也回不去,只有继续走创业这条不一定最适合他的路了。前一阵和趋势科技大中华区CEO 张伟钦说起这个人,张伟钦还说自己很后悔当初放他去读MBA,如果他留在趋势科技应该能有比现在更好的发展。 Steven:不是所有人读MBA 都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Ching:对。主要还是看你对未来的具体预期是什么:你的目标在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职位和薪水;还有你现在的状况离这样的目标有多远,然后再来分析你要不要去念MBA——如果不念MBA,通过工作的积累,你是否有可能实现你的目标,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如果念MBA,你实现这个目标的把握有多大?如果不能完全实现,那么可能的收益是什么,是否值得花两年的时间,也许还有大量的金钱去读这个学位……主要就是把这些问题想清楚。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现在读MBA 的人已经太多了,有点像我们那时的大学,所以不能直接寄希望拿着MBA 学位去要求公司的薪水。比如说你有3 年的工作经验和MBA 学位,而你的竞争对手有5 年的工作经验,其实你很难向公司证明你的MBA 经历能给公司多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因此,我觉得要在MBA 毕业的两年内找准自己的心态,做好受打击的准备,要知道,如果你真的通过MBA 学到了很多东西,一定会有伯乐发现,千万不要在毕业时就定了太高的回报目标,不好的心态很可能会毁掉一个很好的人才。 ![]() Steven:我今年8 月份就要去美国读书了,虽然现在和你当时读书的情况不太一样了,我还想问问,你读MBA 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Ching:最开始遇到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不适应,我自己只会煮方便面,到美国两个月瘦了10 斤,后来努力适应,因为美国的食物都很“大”,所以毕业时反倒比刚去的时候胖了20 斤。再来最主要的问题实际还在于语言,当时虽然我英语还算不错,但到美国,又是英音比较严重的波士顿地区,去餐厅吃饭菜单都看不懂,有一阵子出去吃饭前都会先在家里背外卖菜单。上课的时候,我很怕Team work 时组里的同学全部都是美国人,虽然他们说的话我多半都听得懂,但是因为一些文化的差异,我常抓不到笑点,也无法像他们那样开怀大笑。加上我一开始主修的是Marketing,对美国人而言,很多课堂上教授讲解的案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他们只要边喝咖啡边翻翻教材,课堂表现就很好, 而我,得经常在图书馆里从头到尾地狂补案例,当时有点疲于应对的感觉。我想你之前有一年的海外经历,加上不一定会主修Marketing,所以这方面问题会比我好很多,不要太担心。 |
袁岳::“MBA 是给有职业困惑的白领开设的课程。因为那些真正在业务岗位上做得很得意、成长路径很清晰的人是不会去读MBA 的”,
“工作中真正有用的管理往往是作业管理,而MBA 恰恰最不重视作业管理,而是做框架管理。框架管理本来应该由CEO 掌握,而MBA 学成出来很多只是做部门经理”
“如果要创业,千万不要读MBA !
MBA 不是用来创业的,MBA是用来做员工的,尤其是教中基层员工做螺丝钉的学问。MBA 是规范之学,创业是越轨之学——比眼睛谁更“毒”一点,能看准一个东西,速度谁更快一点,能抢到前面去。当学MBA 的人还在论证风险,创业者已经先干起来了,十个人进去,也许九个人挣到钱,一个人没挣到,但回头看MBA 还在那儿研究呢。
创业者本身是敢干,勇气第一,抓住机会;敏感性第二,不管用什么方法,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MBA 是管理规范化,都是人家做过的事情、总结出来的道理,是定制的规范视角,它恰恰不独特,而真正创业创出来的东西都是你不知道的。”
领教了,多谢楼主分享!
做为过来人,我看袁先生规劝大家去读社会学博士,然后再读MPA,而不是去读什么MBA。因为读MBA是逃避问题,而社会学博士和MPA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
读博士 MPA 才是学真正的知识?这个个观点好像有点站不住脚?至少这位同学不知道MPA 实际和MBA是一个性质的学位。至于社会学博士 不是对学术感兴趣的 读之干什?为了学点知识就去读个社会学博士 这才是成了袁先生批评的 不知所去 的逃避者 或者为了拿个头衔 出来好忽悠人罢了 何况很多人读了博士 也没见得做了什么学术的贡献,不过是用来营生的工具罢了!!!
袁岳::“MBA 是给有职业困惑的白领开设的课程。因为那些真正在业务岗位上做得很得意、成长路径很清晰的人是不会去读MBA 的”,
“工作中真正有用的管理往往是作业管理,而MBA 恰恰最不重视作业管理,而是做框架管理。框架管理本来应该由CEO 掌握,而MBA 学成出来很多只是做部门经理”
“如果要创业,千万不要读MBA !
MBA 不是用来创业的,MBA是用来做员工的,尤其是教中基层员工做螺丝钉的学问。MBA 是规范之学,创业是越轨之学——比眼睛谁更“毒”一点,能看准一个东西,速度谁更快一点,能抢到前面去。当学MBA 的人还在论证风险,创业者已经先干起来了,十个人进去,也许九个人挣到钱,一个人没挣到,但回头看MBA 还在那儿研究呢。
创业者本身是敢干,勇气第一,抓住机会;敏感性第二,不管用什么方法,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MBA 是管理规范化,都是人家做过的事情、总结出来的道理,是定制的规范视角,它恰恰不独特,而真正创业创出来的东西都是你不知道的。”
观点过于绝对,不敢苟同~~
袁先生的观点感觉不像个受过社会学博士和哈弗MPA 训练出来的人应该有的层次 哈哈
各取所需,因人而异
砖家。。。。
语不惊人死不休!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