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BIMBA--心理上有过不去的坎 [打印本页]

作者: zxcvbdssa    时间: 2009-7-15 00:08
标题: BIMBA--心理上有过不去的坎

一直想考BIMBA, 但有一道坎一直过不去,就是学位,大部分中国的学生,大部分中国的教授,上的是中国化的内容,偏偏拿的是一个比利时学校的学位,无论该学校的排位怎么样,感觉都很怪,对师资和同学的素质,教学氛围都是认可的,就是心理上过不去.

有人说要看质还是看名,个人认为名和质都很重要.毕竟要用一生的东西.

谁能帮我解开这个坎?


作者: jmszhangs    时间: 2009-7-15 00:18
个人看法,相信到了读BiMBA这样级别的商学院的同学来说,MBA本身的含金量(包括各方面,不再赘述)的重要性,一定是超过那一张薄薄的Degree的。毕竟,那一张纸上面盖的是什么章,对你职业发展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而更重要的其实是你通过BiMBA得到了什么。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说,BiMBA之所以被认可,或者说,BiMBA之所以“好使”,其实也不完全在于那一张纸。

谨供参考。

作者: 快乐娃娃    时间: 2009-7-15 10:36

教授不是中国的哦,80%是国外的,只是很多人长着中国脸,没办法,亚洲人祖祖辈辈在国外读书勤奋呀。

很多人本科毕业后工作了很多年,非常有成就,但本科的学校并不知名,有谁还在意他是在哪里上的大学?所以很多人会在自己有了点成就之后到清华北大选个适合自己的项目继续深造,不是为了学位那张纸上盖着北大的章。而是为了在北大清华读书,呵呵。

个人观察,供你参考,学位永远不是跟着你一辈子的东西,而真正能跟你一辈子的东西是这段教育经历沉淀给你的思路,价值观,眼界和视野,这些东西只有一所经得住市场检验的好的商学院才可以给你。


作者: xiangyu4255    时间: 2009-7-15 13:24

要是我的话也过不了这个坎,看了一身回复也没过这个坎。


作者: 大钢板    时间: 2009-7-15 14:10

功利点说,学MBA都是想换工作,挣大钱的,只不过有学问的人不喜欢承认自己爱钱,所以说个什么平台啊,发展之类的。

中国严格的说没有所谓的企业家,都是买办而已,你想在国内挣钱,身上有洋大人的钢印,比肚子里有满腹的才学更能高效率的挣到钱。所以有个国外的学位要比有个国内的学位要强,我想北大也是这样想的,顺势者昌,现在执政党说这样搞,北大想坚持什么学术的品味、清高也没用,加上国内土鳖老板们更享受使唤海龟的感觉,所以办教育还是得拿国外的学位,这样加工出来的MBA更好卖,否则教出来一批牛气哄哄,心比天高就是找不到工作的臭老九,他们商学院还办不办??利用国内企业崇洋媚外的心理能快速做出品牌,做出影响才是正事。

民族情绪往往是穷困者的抱怨和成功者的闲谈,介于两者之间者,没工夫谈爱国,爱个球国!!

比利时那个鲁文我查了一下,是个正经的老牌资本主义欧洲学校,不是野鸡大学,这个学校的学位也挺有面子的。

你北大清华,别人觉得你很牛,但是,不用你,牛有毛用?

看看我们身边,什么野鸡大学的都回来做金融了,西服领带的。

其实水平如何和学位是哪家的有没有必然的正相关联系?大家心里有数。


作者: 大钢板    时间: 2009-7-15 14:15

太祖说,人最厉害的本事,叫透过表面看本质,各种术语、信达雅的词汇背后其实逻辑很简单,一旦加上什么未来啊、希望啊、正义啊、民族啊、平台啊、发展啊、瓶颈啊、道德啊、规矩啊之类的别人告诉你的价值观,真正的逻辑就模糊了,这些不是不重要,选择价值观是每个人的私事,但是看风景,老带着个有色眼镜是看不明白的。


作者: xiangyu4255    时间: 2009-7-15 16:30

没有吧,严格意义上北大国际的MBA不是北大正统的啊,北大正统的是光华管理学院。然后每年北大招多少人是研究生院定的。一般情况下北大的MBA招生人数给光华的,当然就没有名额给北大国际了。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拿北大学位的原因。跟复旦港大的项目一个道理。所以就要引入一个国外的学位发。这些学位是没有名额限制的。

另外对于国外的商学院,现在除了世界排名前30德,各大公司还认可些,其他的小破学校我觉得也是不怎么认的。鲁汶的国际排名也就70-80名,我觉得含金量有点比不上北大国际这个项目。


作者: emiliar    时间: 2009-7-15 19:48
以下是引用zxcvbdssa在2009-7-15 0:08:00的发言:

一直想考BIMBA, 但有一道坎一直过不去,就是学位,大部分中国的学生,大部分中国的教授,上的是中国化的内容,偏偏拿的是一个比利时学校的学位,无论该学校的排位怎么样,感觉都很怪,对师资和同学的素质,教学氛围都是认可的,就是心理上过不去.

有人说要看质还是看名,个人认为名和质都很重要.毕竟要用一生的东西.

谁能帮我解开这个坎?

zxcvbdssa

怪有意思的,不知你的“大部分”数据从哪里来的?

为了考证你这个“大部分”的概数,我特地翻开了course数了数,发现是我们这届的本土的中国教授一共3个,都是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教授,这三个中有两个是北大top 10优秀教授。这样算起来24门课只有3位本地北大教授,而我们班同学还一直在呼吁中国教授要多一些的呼声不知道你听到没有。因为在刚过去的学习历程中,我们班统一的希望是能多一些中国本地化的课程,多一些中国化的内容,因为就是这些local的中国教授,研究中国化的内容非常透彻,教得非常好。很多同学们甚至去旁听中国教授们的双学位和研究生课程。

再来说同学的构成吧,40%的国际比例,觉得这个比例还少?这个比例包括部分想在中国发展的美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他们的思维和大陆学生大不相同。你不会一看到人家长着黄皮肤黑头发你就心里不痛快吧?

中国化的内容?同学,你到底是上过没有?怎么能那么不负责任的说话,我们的外国教授来自各个国家,比如西班牙,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他们倒是想了解中国文化呢。可惜他们兢兢业业教授西方会计体系、金融体系、法律体系居然被认为是中国化内容。噢,对了,是的,我们是有中国化内容competition strategy(in Chinese),专门对班上40%的外国学生开放的,是exclusive的课程。我们是非常希望多一些中国化内容的,因为给我们上课的中国教授都是研究这方面的精英,讲得非常地道和入味,我们是很乐意去听的。

中国学生和中国教授怎么了?中国学生有非常优秀的,我们北大教授也是非常优秀的,我觉得现在BIMBA的国际化程度是经过科学设计的,既不会太多,又不会太少。这些招办在招学生的时候就有科学的考察体系。如果有人看到中国面孔就觉得心里不舒坦,我建议你直接给招办提建议。

MBA的确是个大投资,学位的确也很重要,但是你讲的这些人将来的成功和机遇和跟自身特质更有关系,rubbish in,rubbish out,在抱怨什么名啊质啊坎啊的时候,也希望多多了解自身。

我在这里庄严强调一下,本人一概的原则如此,衷心希望MBA的队伍壮大,衷心希望我们09级以后有更多能干的精英来做我们的师弟师妹,这也是我为什么来CD义务给大家答疑的动机,但我不希望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口水战上,BIMBA,光华,清华经管,长江中欧等(此处排名不分前后)都是中国的MBA,大家是同胞不是敌人。BIMBA一概不参与无聊的争斗,那些诽谤和不负责任的话是终究会被鉴别出来,我希望大家都能在读MBA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知识,领悟到自己人生特质,完成自己历史使命,多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5 20:37:31编辑过]

作者: 最后一片叶子    时间: 2009-7-15 19:58

呵呵,这里吵得好热闹,为了给大家一个正确的信息和认识,BiMBA工作人员在这里澄清一下:

首先,对于国家承认学位的MBA教育,不管是联考入学还是GMAT加面试入学,都是正统的,没有正不正统之分;

解释一下由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你可以找到三种体制的MBA,中国全部承认学位,具体如下:

1体制内的MBA教学:中国学生需要联考入学。代表学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上海交大;复旦等等

2国家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入学方式同国际上的商学院:GMAT+面试或自主命题考试。 代表学校:北大国际

3独立商学院:入学方式同国际上的商学院:GMAT+面试或自主命题考试。  代表学校:中欧、长江

由于不同的办学理念、教育定位和人才筛选方式,这几种商学院的学员群体和师资群体有相当大的差别,当然授予的学位也根据国家政策有所不同,如果你在政府部门工作或者某些国企工作,恐怕非要参加联考,拿国内的学历,因为一些制度的需要;如果你的目标是其他,尤其是500强的外企或自己创业,那你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具备他们要求的必备素质,和是否能够接触到更多那个群体的人。中国的国际化商学院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大部分企业中建立了自己良好的声誉,不是一个偶然。

读书最终还是要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的下一步到底要落在哪里?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学校。


作者: emiliar    时间: 2009-7-15 20:06
以下是引用xiangyu4255在2009-7-15 16:30:00的发言:

没有吧,严格意义上北大国际的MBA不是北大正统的啊,北大正统的是光华管理学院。然后每年北大招多少人是研究生院定的。一般情况下北大的MBA招生人数给光华的,当然就没有名额给北大国际了。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拿北大学位的原因。跟复旦港大的项目一个道理。所以就要引入一个国外的学位发。这些学位是没有名额限制的。

另外对于国外的商学院,现在除了世界排名前30德,各大公司还认可些,其他的小破学校我觉得也是不怎么认的。鲁汶的国际排名也就70-80名,我觉得含金量有点比不上北大国际这个项目。

xiangyu4255,请定义“正统”。

据我所知,著名的哈佛大学出身也不过是私立,私立懂不懂什么意思?那就是不是国家设立的,自己查查字典,按你的说法,不正统的哈佛,不正统的麻省理工(对不起您了,MIT也是私立),人家哈佛第一届学生才9名,根据不正统的说法,根本没有发展的必要。

“私立的出身”就是“不正统”的出身一点也没用妨碍这些著名的学校培养出一个个商业奇迹和一个个传奇人物。也不妨碍人家成为有声望的学校。所以我建议某些人打开心胸,培养一点远大的眼光和发展的视野。不要动不动以学位论,也不要动不动就以正统和不正统论,然后把美好事物一概打死。

这里澄清一点,我反对以“正统”而定论,但并没有驳斥打压公立学校的意思,众所周知,除了著名的私立学府,也有享有美誉的公立学府。我对于实力雄厚,努力办学传授知识的大学都是尊重而敬仰的。我也去过光华和清华经管、人大MBA等著名学府听过课,承仰过光华、清华、人大的人文光辉,有空我也会再去。

我反对的只是一些片面和狭隘的观点。对事不对人,希望大家理解本人的立场,若有得罪者,多多见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5 20:35:52编辑过]

作者: missilezy    时间: 2009-7-16 13:28
以下是引用emiliar在2009/7/15 20:06:00的发言:

xiangyu4255,请定义“正统”。

不同国家的“正统”定义不同,在中国,公立才是“正统”,在美国则相反(当然伯克利等一些牛校除外)。


作者: jmszhangs    时间: 2009-7-16 19:28
以下是引用missilezy在2009/7/16 13:28:00的发言:

不同国家的“正统”定义不同,在中国,公立才是“正统”(你的意思是,在中国,非公立都不是正统?,在美国则相反(当然伯克利等一些牛校除外)(原来在美国,不管是不是公立,只要是牛校就都是正统?)

按LZ的逻辑有双重标准之嫌,且不说BiMBA吧(何况在下认为BiMBA还能算是您口中的“公立”……),所有中国非公立都不是正统了?

您这打击面貌似有点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6 19:32:08编辑过]

作者: zhonghengl    时间: 2009-7-17 00:19
以下是引用emiliar在2009/7/15 20:06:00的发言:

xiangyu4255,请定义“正统”。

据我所知,著名的哈佛大学出身也不过是私立,私立懂不懂什么意思?那就是不是国家设立的,自己查查字典,按你的说法,不正统的哈佛,不正统的麻省理工(对不起您了,MIT也是私立),人家哈佛第一届学生才9名,根据不正统的说法,根本没有发展的必要。

“私立的出身”就是“不正统”的出身一点也没用妨碍这些著名的学校培养出一个个商业奇迹和一个个传奇人物。也不妨碍人家成为有声望的学校。所以我建议某些人打开心胸,培养一点远大的眼光和发展的视野。不要动不动以学位论,也不要动不动就以正统和不正统论,然后把美好事物一概打死。

这里澄清一点,我反对以“正统”而定论,但并没有驳斥打压公立学校的意思,众所周知,除了著名的私立学府,也有享有美誉的公立学府。我对于实力雄厚,努力办学传授知识的大学都是尊重而敬仰的。我也去过光华和清华经管、人大MBA等著名学府听过课,承仰过光华、清华、人大的人文光辉,有空我也会再去。

我反对的只是一些片面和狭隘的观点。对事不对人,希望大家理解本人的立场,若有得罪者,多多见谅。


建议不要挂着bimba当头像使,不然你的发言就代表了bimba的水平了,说错话影响多不好啊。。。


作者: missilezy    时间: 2009-7-17 11:17
以下是引用jmszhangs在2009/7/16 19:28:00的发言:

不同国家的“正统”定义不同,在中国,公立才是“正统”(你的意思是,在中国,非公立都不是正统?所谓正统即主流,难道不是么!你给我举个例子在中国是私立的而且正统的,在美国则相反(当然伯克利等一些牛校除外)(原来在美国,不管是不是公立,只要是牛校就都是正统?也可以这么说,但在中国就不一样

按LZ的逻辑有双重标准之嫌,且不说BiMBA吧(何况在下认为BiMBA还能算是您口中的“公立”……),所有中国非公立都不是正统了?(个人认为,中欧,长江,BiMBA都不算中国的正统,但不是正统并不代表水平不高)

您这打击面貌似有点大。。。一点也不大,我的定义很明确:在中国,纯粹的公立才是正统,在北大,光华才是正统(BiMBA是混血,呵呵)。但您别误会,我并没有说光华比BiMBA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7 11:23:03编辑过]

作者: holyh    时间: 2010-4-19 21:24
有没有正统BIMBA毕业的学生出来说说?
作者: smallseven    时间: 2010-4-20 18:00
我以旁观者的身份顶emiliar,反对简单的否定和小道消息式的分析,这不像MBA的风格。
作者: HiCD    时间: 2010-4-20 18:13
各方都无聊得很。管它哪儿的MBA,算什么狗屁呢,砸它都嫌浪费砖头,护它更是可悲可怜,真正的强人根本不会去读什么MBA,读MBA的都是三流人才,你们记住这一点,心情可能就会好一点了。
作者: lyenzhang    时间: 2010-4-20 20:58
各方都无聊得很。管它哪儿的MBA,算什么狗屁呢,砸它都嫌浪费砖头,护它更是可悲可怜,真正的强人根本不会去读什么MBA,读MBA的都是三流人才,你们记住这一点,心情可能就会好一点了。
-- by 会员 HiCD (2010/4/20 18:13:13)


有道理
作者: libraxinxin    时间: 2010-4-25 21:01
很好的回复了,很客观
我就是因为在政策性银行,所以决定报光华的了
作者: lingz    时间: 2010-7-15 11:19
各方都无聊得很。管它哪儿的MBA,算什么狗屁呢,砸它都嫌浪费砖头,护它更是可悲可怜,真正的强人根本不会去读什么MBA,读MBA的都是三流人才,你们记住这一点,心情可能就会好一点了。
-- by 会员 HiCD (2010/4/20 18:13:13)



HiCD什么背景呢?
作者: michael1999    时间: 2010-7-18 15:24
呵呵,这里吵得好热闹,为了给大家一个正确的信息和认识,BiMBA工作人员在这里澄清一下:
首先,对于国家承认学位的MBA教育,不管是联考入学还是GMAT加面试入学,都是正统的,没有正不正统之分;
解释一下由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你可以找到三种体制的MBA,中国全部承认学位,具体如下:
1体制内的MBA教学:中国学生需要联考入学。代表学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上海交大;复旦等等
2国家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入学方式同国际上的商学院:GMAT+面试或自主命题考试。 代表学校:北大国际
3独立商学院:入学方式同国际上的商学院:GMAT+面试或自主命题考试。  代表学校:中欧、长江

由于不同的办学理念、教育定位和人才筛选方式,这几种商学院的学员群体和师资群体有相当大的差别,当然授予的学位也根据国家政策有所不同,如果你在政府部门工作或者某些国企工作,恐怕非要参加联考,拿国内的学历,因为一些制度的需要;如果你的目标是其他,尤其是500强的外企或自己创业,那你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具备他们要求的必备素质,和是否能够接触到更多那个群体的人。中国的国际化商学院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大部分企业中建立了自己良好的声誉,不是一个偶然。
读书最终还是要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的下一步到底要落在哪里?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学校。
-- by 会员 最后一片叶子 (2009/7/15 19:58:00)



长江学生可以拿教育部的学位, 但要写论文。 不写论文的话可以直接拿长江商学院的学位。 中欧学生是拿不到教育部的学位的。
作者: jackieey    时间: 2010-7-18 21:39
楼上的意思是指教育部的学历?还是学位?
作者: michael1999    时间: 2010-7-19 01:10
教育部的学位
作者: mlchina    时间: 2010-7-20 06:45
鲁文是荷比卢最古老的大学,在荷比卢当地名声极好。
作者: yifeng_007    时间: 2010-7-20 11:15
我说话直白一点,有过火的地方请楼主见谅。话糙理不糙

如果是楼主你描述的这个情况,我劝你干脆打消读BiMBA这个念头,找一个你喜欢的program算了。MBA本来就是个增加附加值的东西。就算是你很喜欢这个program,还要先问好自己why mba,想一想投入和回报是不是成比例。何况你还没开始申请就疑惑一大堆。如果是这样,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还占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结果得到的是一个你自己都不太认可的结果,何必呢。

另外,任何商学院的好坏,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算一个商学院的promotion做得再好,也没有人绑架你去读。如果你觉得这个program不够好,只要你自己够好,自然有大把其他的选择等着你,你完全没必要在这儿纠结这个事情。

PS:
1. Vlerick是欧洲一流的商学院之一,虽然也在鲁汶和根特,和鲁汶大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你还是不能用鲁汶的各方面直接套用过来。
2.说读MBA的是三流人才有点过火,我觉得说读MBA的都是对目前不大如意的人,更中肯一些
作者: backtobefore    时间: 2010-8-13 11:30
刚刚忙完毕业答辩和工作申请,看到这个帖子也想说几句。
我是2009年BiMBA full time 学生.  对于发贴的同学,我想说的是你的信息有些太误导人。第一,BiMBA的教授大多来自美国和欧洲,其中外籍华人也只有三四个。第二,2009年全脱产班40%国际生,来自挪威,英国,美国,意大利,丹麦,比利时,德国,哥斯达黎加,韩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等。
对于国内的教授,的确我们大部分学生包括国际生都要求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中国教授多讲课。不要盲目相信国外教授,国发院的教授的含金量你去查查就知道。
最后说点自己的感受,国外体制的商学院,我个人认为,中欧,长江,北大国际没有太大区别。关键看你都MBA为了什么,毕业能不能成为金子要看你自身的实力和经验,证书是个附加值而已。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