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中欧VC/PE 系列活动现在网上直播:中欧高管MBA校友谈VC [打印本页]

作者: hlmichael    时间: 2008-11-28 20:33
标题: 中欧VC/PE 系列活动现在网上直播:中欧高管MBA校友谈VC

以前一直有misconception,中欧毕业生就是去外企当个普通的白领,金融的pe/vc领域中欧校友鲜有建树。

到了学校之后已经参加了不少类似的活动,今天的现场直播,发给感兴趣的tx看看:

陈文江校友:顶辉创投合伙人

计越校友:红杉资本中国执行董事

毛承宇校友:IDG中国合伙人

以上校友都是中欧的MBA毕业生,而非学校用来创品牌、建网络的EMBA

还有倪正东和宋安澜

网络直播链接如下: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6&ID=358922&star=2&page=


作者: hlmichael    时间: 2008-11-28 20:41

活动日程

时 间:2008年11月28日(周五)19:00 -21:30
议程安排:19:00-19:10 中欧学校领导/金融俱乐部领导致辞
19:10-19:40 主题演讲:2008中国创投及私募股权的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
演讲人:倪正东 清科集团总裁
19:40-21:30 专场讨论
主要议题:1. 美国金融风暴对VC/PE行业的影响
2. VC/PE对什么类型的企业感兴趣?
3. VC/PE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4. Q&A 互动环节
嘉 宾:陈文江校友, 鼎晖创投 合伙人(主持人)
计越校友, 红杉资本中国执行董事
毛承宇校友, IDG中国 合伙人
宋安澜, 软银创投 主管合伙人

http://www.quanshi.com/webcasting/webcasting009.html


作者: Jacky111    时间: 2008-11-28 21:59

恩,今天听到也有点意外(MBA office估计也没有统计到,所以以前没听人提过),中欧的MBA学生已经在PE/VC行业做到这么高的职位了,以下三位都是MBA97或MBA98的校友。

陈文江校友:鼎晖创投合伙人

计越校友:红杉资本中国执行董事

毛承宇校友:IDG中国合伙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8 22:36:06编辑过]

作者: hlmichael    时间: 2008-11-28 22:13

其实也不算十分高的职位,因为pe和vc比较扁平化的

只是最近刚刚知道中欧有不少人从事这个行业


作者: tingyun    时间: 2008-11-29 09:47

oh

毛同学升Partner了啊

去年貌似还是VP


作者: HSGMBA    时间: 2008-11-29 23:32

遗憾!看到消息才发现直播已经结束。

请问能否将文字内容传上来?很感兴趣


作者: 酒楼    时间: 2008-11-29 23:36

来晚了

我觉得职业发展来说 VC和consulting更接近 而不是ib


作者: davidxxdd    时间: 2008-12-1 11:17

I am too late to catch up too.haaaaaaaaaaaan


作者: iamchenguo    时间: 2009-2-5 21:14
标题: 回复:(Jacky111)恩,今天听到也有点意外(MBA offi...
 1992年人大本科毕业后,陈文江加入了中国轻工业基金。中国轻工业基金几乎代表了第一轮海外基金投资中国的方向:由于当时中国内地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起步,很多基础设施和消费品都有待开发,因此这一轮进入中国的海外基金都瞄准了消费品产业。 

  中国轻工业基金期间,陈文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前对直接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的理解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经过在中国轻工业基金五年时间的工作,我知道了直接投资基金是怎么运作的,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怎么判断、考察一个项目。” 

  到1997年,进入中国的第一轮海外基金蓦然发现中国内地市场的退出机制依然十分有限,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要远远慢于他们的预期;同时由于人均GDP增长尚未到临界点,与之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市场也远没有想像中发展迅速,因此这轮海外基金纷纷选择了后撤。 

  此时,陈文江感觉自己一毕业就进入投资行业,从来没有真正在公司实体里运作过,因此对公司内部管理的了解还相对薄弱。“做投资工作,实际上站的层面很高,每次接触的都是公司老总,听他们讲公司整体运作战略,但如果想对公司真正有所帮助的话,就得明白企业有效运作的方式,我觉得学MBA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1998年,陈文江选择到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充电”,并于1999年获得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MBA学位。期间,陈文江尚未毕业就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兼职实习的机会。中金公司是国内第一个真正采用国际化运作机制的投资银行,陈文江看中的正是中金公司的品牌和地位。此后在中金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陈文江和现在鼎晖投资的很多同事开始熟络起来。 

  在中金公司工作期间,华登国际主动找到了陈文江。1994年就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华登国际,在经历了第一轮投资浪潮之后,此时希望重建队伍以抓住中国的第二轮投资热潮。 

  陈文江的经历使她成了华登国际的理想人选。经过权衡,陈文江感觉直接投资和华登这样的国际品牌诱惑力更大。华登国际准备在中国大规模运作前,陈文江成了华登国际招聘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员工。 

  陈文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践了做直接投资的梦想,期间参与投资了滚石移动、青牛软件等企业。 

  但是同时陈文江也深深体会到了国际品牌基金的弱点所在。   

  相聚鼎晖 

  陈文江的两个“五年计划”恰好赶上了中国内地两轮投资热潮。2006年1月,陈文江离开华登国际,加入鼎晖投资。陈文江认为,跟任何采用全球运作战略的基金一样,“华登国际的管理体系是全球化的,中国只是它的一部分,参与决策的一些人员大部分都远在中国之外,所以这将产生沟通上的成本”。 

  选择鼎晖创业投资,并不仅仅是因为在中金工作时,就和吴尚志等鼎晖主要团队比较熟悉,陈文江更为看中的是,鼎晖是一个专注于中国的投资平台,所有的人员都是在中国,“这样内部沟通就可能会比较顺畅”。而这一点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显得更加重要。“以前国内市场上没有那么多投资方,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因此也许有很长的时间进行内部沟通,好项目可能都不会丢掉。可是在今天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下,总也决策不了,内部沟通没有效率的话,那就要失去机会了。” 

  2006年6月,鼎晖投资募集完成一支2亿美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以前鼎晖投资主要关注传统行业的投资方向不同,这支基金意在加大对TMT(技术、传媒、电信)领域的投资,“也不排除其他能够带来高速增长的行业或者机会,比如说新能源或者是跟人的健康、医疗相关的一些机会,或者是一些快速增长的消费品、服务等领域”。 

  这标志着鼎晖投资朝着其多元化投资平台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到目前为止,鼎晖创业投资团队先后吸引了王功权、王树、黄炎以及陈文江等6人加入。加盟鼎晖创投后的2006年,陈文江参与投资了奇虎、亿码在线、火石软件、 世通华纳等企业。其中奇虎第一轮是鼎晖和红杉中国共同投资(Co-lead)的,亿码在线和世通华纳是和华登国际共同投资的,只有火石软件是鼎晖独家投资。事实上,鼎晖一直致力于成为牵头投资方。 

  和红杉中国、华登国际成为共同牵头投资方,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投资市场的竞争激烈。陈文江认为,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投资方之间实行战略联盟做共同投资是缓解恶性竞争的有效方式。 

  拒绝扎堆儿 

  作为一支本土基金,鼎晖投资速度并不算快。 

  2006年鼎晖投资了包括奇虎、江西赛维、世通华纳等在内的七家企业。陈文江说,“我们基本上觉得这个项目真的是好,真有潜力能够长成好公司,价格上也要是在合理的价位,鼎晖才投。” 

以下是引用Jacky111在2008-11-28 21:59:00的发言:

恩,今天听到也有点意外(MBA office估计也没有统计到,所以以前没听人提过),中欧的MBA学生已经在PE/VC行业做到这么高的职位了,以下三位都是MBA97或MBA98的校友。

陈文江校友:鼎晖创投合伙人

计越校友:红杉资本中国执行董事

毛承宇校友:IDG中国合伙人



作者: 酒楼    时间: 2009-2-5 22:02

mba之前的背景好重要阿


作者: milestone999    时间: 2009-2-6 13:02
别光看读了个什么MBA,多看看这些人在读MBA之前的工作背景,就知道什么孰轻孰重了
作者: iamchenguo    时间: 2009-8-8 13:27
以下是引用Jacky111在2008/11/28 21:59:00的发言:

恩,今天听到也有点意外(MBA office估计也没有统计到,所以以前没听人提过),中欧的MBA学生已经在PE/VC行业做到这么高的职位了,以下三位都是MBA97或MBA98的校友。

陈文江校友:鼎晖创投合伙人

计越校友:红杉资本中国执行董事

毛承宇校友:IDG中国合伙人


不错 不要空谈IB了 好好发展PE/VC特色
作者: tonychu1975    时间: 2009-8-8 17:48
以下是引用iamchenguo在2009/8/8 13:27:00的发言:

不错 不要空谈IB了 好好发展PE/VC特色

PE和VC啥特色啊?讲讲。。。。。。。。。。。。。


作者: hr_lijian    时间: 2009-8-11 16:37

整体而言,中欧97/98MBA现在在国内VC界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除了上面的3位,另外MORNINGSIDE的2位合伙人和ID TECH的1位合伙人都是中欧98的。10年磨一剑,PE/VC行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就像老中医,看案子多了,自然就有感觉。投资失败的经历也许比成功更有价值。

就MBA对进入PE/VC行业的作用而言,我觉得主要是提供了一个从原行业转行的机会,这个是不读MBA很难得到的。但并不意味着MBA可以为做PE/VC加多少分,事实上认真看看这些PE/VC里的大佬们,很多也没有读MBA,外资机构的熊晓鸽、阎焱,内资的陈玮、罗飞,都不是MBA。

MBA是PE/VC这个行业的一块好的敲门砖,之后修行就在个人了,而时间和积累是再优秀的人都躲不过的。

衷心地希望中欧等国内优秀的商学院能够为中国的PE/VC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不要让斯坦福、哈佛等学校的MBA过多占领中国PE/VC合伙人的位子。(好像有点民族主义情结,检讨一下)


作者: bloodice    时间: 2010-5-27 14:26
都是读之前就NB的背景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