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我当时并不想出国留学的,当兵退伍下来就想过过小日子,就是上床老婆孩子,下床鞋子袜子的日子,准备了此残生了。
当时我的教授说:“郎咸平,你这个水平不行呀。你也不要出国了,你就到银行找个事儿干算了。”
所以我就找了十多家银行,但没有一家要我的。
百般无奈之下,只有申请出国留学了。(笑声)
很不幸,GRE考了1640,TOFEL经过两次努力,考了550。(笑声)
我申请了七家学校,有六家不要我,
只有一家要我,
那就是沃顿商学院。
(热烈掌声)
慕容小强:跟贴鼓掌!
真晕 那沃顿当时看上他什么了
楼主真幽默,支持下,哈哈
1来他那个年代的550应该抵现在的100分,就是说口语够了。
2从后来他的教学著作来看,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批判眼光很独到,用词尖锐,所以大多普通教授并不欣赏。
3同样的理由,眼光跟他一样独到的教授喜欢他。
我今年倒是自我提炼了两句激励自己的话:
“我们不能重新起跑,但是还能追逐梦想。”
“别人可以轻易否定你,但是自己不能轻易否定你自己。”
真晕 那沃顿当时看上他什么了
2从后来他的教学著作来看,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批判眼光很独到,用词尖锐,所以大多普通教授并不欣赏。
貌似他的著作和社会经济没啥关系。。
大多数经济学教授不喜欢他是因为郎为了出名不惜哗众取宠,以放炮来煽动一些民众。。。非传统知识分子所为。。
再没招满,也得有托福560的人吧。还有既然另外有六家拒绝了他,说明当时的商学院整体不是随便申请随便进的。如果Wharton收不够人,应该总得有MSU的申请人抢这个机会吧。
两方面因素的叠加是有可能的。
貌似他的著作和社会经济没啥关系。。
大多数经济学教授不喜欢他是因为郎为了出名不惜哗众取宠,以放炮来煽动一些民众。。。非传统知识分子所为。。
《科幻》和最新演讲里提到的“中国不是制造大国美国才是制造大国”,惊醒国人。我认为比发表一篇高深莫测,深不见底,发了除了编辑其他人都不知道要好。
————————————————————————————————
他写《科幻》的时候,并不需要在于内容多么高深,而是象《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一样指出众多“高科技”企业只是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装。回想起来,n多“高科技”企业,就是开了个组装车间。
什么是传统知识分子所为?难道就是张** 厉** 之类说的:“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
什么是哗众取宠? 郎可不是体制内的经济学家, 他揭露的是不是事实?他的名声在哪里?在普通民众的心里!
我知道CD不是讨论这些东西的地方,不过有些话,放在心里不说不畅快。
《科幻》和最新演讲里提到的“中国不是制造大国美国才是制造大国”,惊醒国人。我认为比发表一篇高深莫测,深不见底,发了除了编辑其他人都不知道要好。
————————————————————————————————
他写《科幻》的时候,并不需要在于内容多么高深,而是象《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一样指出众多“高科技”企业只是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装。回想起来,n多“高科技”企业,就是开了个组装车间。
问题是,1。没人说中国现在已经超过美国了。 2。美国是制造业大国并不等于中国不是。。。。所以这根本是个伪命题。。
中国这点人口,这点平均教育水平,除了全力发展劳力密集型没有其他出路可走。
什么是哗众取宠? 郎可不是体制内的经济学家, 他揭露的是不是事实?他的名声在哪里?在普通民众的心里!
问题人人知道,但他开的那些所谓药方根本是胡说八道么。。貌似一个Wharton的博士不该见识只有这点。。。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明明知道自己满嘴跑火车,但为了出名还是继续炒作自己,所以管这叫哗众取宠。。。
彼wharton不是此wharton,很多细节没有披露......
没有上下文和环境,不清楚朗先生的意图,如果拿这个出来做标签,也实在是......
追逐名校可以理解,说到崇拜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人人知道" , 请问在郎之前哪个学者深入揭示过国企改革和金融市场的问题?你说谓的传统学者们除了说歌舞升平就是中国特色。怎么郎一揭,就变成这些问题人人知道了呢。至少我在大众媒体上,第一个看到深刻揭露分析这些问题的就是郎。如果你有其他例证,请拿出证明所谓在郎之前“问题人人都知道”。
我以为郎最大的作用在于揭露问题,就好比一个人身体不适,就先要发现病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症治。如果随着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舆论,没有像郎这样的振臂一呼,病人死都不知道死在哪里。现在,只能说病人可能还会死,但至少知道是因为什么死了。
至于郎开的药方,针对他提出的国企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大问题来说,就是穷中国所谓精英们的集体智慧,也看到啥好结果。如果郎作为一个局外人开个药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估计他是外星学校穿越过来的吧。更何况,用什么标准去评价人家的药方怎么样,也是个问题。估计在主流经济学家眼里,郎的药方永远是错的。我这个外行也许不能评价郎的药方,不过随便找个厉**的针对学费的方子:“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 ,我还是能明确的说我认为是shit的。
郎在美国是学FINANCE的,不是学ECONOMICS的。他老人家在北美时期可没在一流经济学期刊上发过文章,在财务及公司治理方面好似还著述颇丰。这也就是在中国,有他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不必按在北美那种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去表达,能show off就行。其实他在国内出的几本关于公司财务运作的书很不错的,科龙事件也说明他在微观层面是十分敏锐的大家。我觉得他在中国还是蛮成功的,以其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大胆直言赢得了大众的注意力,但是显然国内的专业经济学界并不认可他,因为他发表的那些意见是非“专业性”的。
1来他那个年代的550应该抵现在的100分,就是说口语够了。
这一观点十分搞笑,old pbt 550 = new ibt 100,最经典的还是 = 口语够了,请问慕容男生,那年代toefl和口语考试还是分开的吧?怎么就550得出口语够了的结论?
另外:我十分支持郎咸平!必须的!
我是从每年同学们考试分数的增长速度来反推当年考生的学习水平的。
从某些前人的帖子说3年前GMAT680叫牛人,现在700叫菜鸟,所以反推
在郎先生考学的时候,取1000名考生做样本,他550分的排名比例,应该是在今天100分的排名比例之前的。
至于说口语,只是个推理的缩写,就不再继续增加推理。
口语是英语整体水平的一个部分,虽然不跟英语整体水平成严格的正比,但是同向发展的。
他的案例,也就相当于今天GMAT680,T100分左右的考分本钱的牛人拿到了Offer。
我转此贴的本意,
也就是鼓励大家,即使分低一些,背景貌似弱一些,也是有竞争TOP3的希望的。
而后来的跟贴,则是偏题了。
T分就和人民币一样,是要通货膨胀的。有个牛前辈在北京创业说他拿了200人民币在北京活了2个月才找到工作最后创业成功。这里不是要表达我们也可以拿200元在北京坚持活2个月。他是在80年代末,200元对应我们现在的1000元的购买力我想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表达他用了很有限的资金挑战了一个极限。
同样的道理,郎先生的550分,我想放到今天值IBT的100分的竞争力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问题是,1。没人说中国现在已经超过美国了。 2。美国是制造业大国并不等于中国不是。。。。所以这根本是个伪命题。。
中国这点人口,这点平均教育水平,除了全力发展劳力密集型没有其他出路可走。
第2条明显就是把大家都能理解的话来找别扭。
这个就好比有人说某人太不男人了,你可以反驳,“他存在小JJ,怎么不男人?所以这根本是个伪命题。”
中国绝对不能也不是在“全力发展劳力密集型”生产模式。
这个道理基本上最笨的县处级干部做报告都知道说的。
如果同楼上一些同学纠正“语病”来的。“中国这点人口”也可以算是个语病。
我想你还没看郎教授那场报告。他其实是呼应了长江项兵院长的一个观点“中国需要出现第三代企业家,以全球应对全球”,因为他指出的一个制造业产业链的成败关键在欧洲美国市场终端,所以要想强大,就得直接走出去控制美国、欧洲的市场终端。他们两个的观点是相呼应的,也是有前瞻性的。
而这里郎教授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有失偏颇的数据是利润分割的实际比例。他把一个产品中国部分承担的5/6环节中拿到的利润认为是1/6,换句话说认为美国控制终端卖场的厂商拿到了5/6。。。目前是有差距,但是影响条件他忽略了重要因素,就是风险大才取回报大。
终端卖场的风险是巨大的。
比如今天晚上我走访了号称中国红酒业南霸天“云南红”在北京的销售点。他们也就是期望占有卖场那大部分利润,但是风险是巨大的。卖场是一个金融街后边的酒庄。房屋装修、人员等等成本累计进去,如果销售旺盛,那么终端的毛利润貌似供应商的数倍,然而销售减少的时候,这个终端就很容易跌破平衡点乃至亏损。高额的利润比例是用来应对高额风险的。
如何调节这个比例的平衡是个难题。郎先生这次演讲漏掉了这个关键问题。
当然我想他可能是有意的,因为讲得太多太全面听众反而记不住,所以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法,在一个重要论点上加强,使得其观点迅速对社会造成刺激。
转报道:“胡锦涛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支持现代农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积极调整内需和外需结构,确保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积极营造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要切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瞄准国际产业链高端,大力开发节能节材、新能源、石油替代等方面的技术,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工艺、装备改造和产品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即使在这里很多人当作笑话来讲的张维迎院长,也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他在他的时代提出的“双轨制”就是很有创造性的实用经济改革方法。我们这里发贴只是不痛不痒,而真正坐到特定位置上的人,每一句话都是会给自己前途带来风险的。
比如说武克刚老师曾经从政的时候,在改革中建设蛇口经济特区。建设刚有起色成欣欣向荣之势的时候就有人在xx日报上发表社论《新租界的产生》,六个字的标题就把几十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干部吓散请辞。
直到现在,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在讨论:中国的经济要发展,应该把中国的官本位思想转变为商本位思想。。讨论得正热烈之时,包括今天,就有人冷不丁来一句“资本家想夺权”,这些道理我们写起来太简单,但是真正坐到这些位置上的人来说,就要衡量他们可能付出的代价。
郎在美国是学FINANCE的,不是学ECONOMICS的。他老人家在北美时期可没在一流经济学期刊上发过文章,在财务及公司治理方面好似还著述颇丰。这也就是在中国,有他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不必按在北美那种严格的学术规范下去表达,能show off就行。其实他在国内出的几本关于公司财务运作的书很不错的,科龙事件也说明他在微观层面是十分敏锐的大家。我觉得他在中国还是蛮成功的,以其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大胆直言赢得了大众的注意力,但是显然国内的专业经济学界并不认可他,因为他发表的那些意见是非“专业性”的。
word.
我以为,职业和教育背景弱一点。不是说泛指所有关系背景。
W/E这里说的是工作和学习背景,相对弱一点不是相对我,是相对yao斑等TOP3。
另外TOP3的个别毕业生失败求职案例,并不能打消其他人TOP3的念头。
因为这个数据并不能削弱TOP3就业比TOP20好的结论。
赞!尤其对加粗处的话有同感,呵呵!
我没建议在非TOP3M7不上,只是想说机会大家都存在,只是概率不同。
PHD和MBA不同,但是共同点是一定都是TOP3比TOP30难进,标准要求考生相对的“优秀”。
在Ranning拿到MIT,在Liangnv从Chicago的WL上脱颖而出,在小土狗被TOP10拒绝了多次而被Wharton青睐之前……大家,包括他们本人自己,究竟谁能说他们自己到底是多大块料呢?(我加粗并带下划线,谢谢)
实际我个人觉得今年考上M7的都好很牛了,但是使他们从诸多牛们中脱颖而出的是他们独特的"背景",特别是许多美女能力排众议考上牛校,我感觉没个人都有背景中"闪光"的地方!不见得他们都是什么老总,主席之类,但是他们的行业比较有特色!
以前不觉得DIVERSITY有多重要,现在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或许有一些商学院可能在某项上有特长,不过把所有生源都压在某类行业上,显然是"危险"的!
至于概率分析,个人觉得没什么用处,最多是衡量一下牛校们的挑人眼光准不准,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
我现在勤练双截棍,长枪,刀法,意拳,少林七十二绝技中三门选修课,争取尽快拿下个首都高校某单项或者综合武术冠军;
古琴;风水,星象;
整理诸葛前辈失传兵书;
……
主流战场上博不过,只有看看DIVERSITY了。哈。
好象,古文云:“枪扎正中,剑走偏锋。”
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边描述这个路线目前一点都不奇特。
前年哈佛录取一同学就是陈式(或者杨氏)太极拳嫡传弟子拿下全球赛少年组冠军的。
对了那个喊藏毒的Duke女同学发给老美的照片还是她演古筝的。
PS:建议学古琴,音低而厚,古人用来自我陶冶心境的;
而古筝是艺妓专用来演奏为悦耳客座的。
当时老郎申请时候,wharton没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老郎就是一个特灵的学生,在入学之后还成功转学了,因为他不爱学会计以及大量的数学。
貌似他的著作和社会经济没啥关系。。
大多数经济学教授不喜欢他是因为郎为了出名不惜哗众取宠,以放炮来煽动一些民众。。。非传统知识分子所为。。
郎咸平的学术水平不算高,做个普通大学教授是够的,但是比WHARTON的平均水平差多了,算不上什么人物。就是因为自己普通平常,学术又出不来名头,发表什么不一样的学术观点是社会应该鼓励的,但是所以为了吸引媒体注意力,不时放炮,操纵舆论,不支持他观点就是官商结合,就是卖国,这种人的人格是很低的。要是放到文革时代,恐怕就是一个王hw了。
相比起来,大陆的陈志武教授无论水平,学识,人品都比这个台湾人高的多。
He's pretty high key in academic world. But most Wharton grads, especially from MBA program, are in business world. Hard to compare the achievements with academic world.
He's pretty high key in academic world. But most Wharton grads, especially from MBA program, are in business world. Hard to compare the achievements with academic world.
——是比较难,不过MBA可以跟他比收入。我想他的职业年收入应该超过MBA中位线的吧。
————————————————————————————————————————————
同样,他当长江商学院MBA教师多年,怎么会跟MBA没有关系。
我没建议在非TOP3M7不上,只是想说机会大家都存在,只是概率不同。
PHD和MBA不同,但是共同点是一定都是TOP3比TOP30难进,标准要求考生相对的“优秀”。
在Ranning拿到MIT,在Liangnv从Chicago的WL上脱颖而出,在小土狗被TOP10拒绝了多次而被Wharton青睐之前……大家,包括他们本人自己,究竟谁能说他们自己到底是多大块料呢?(我加粗并带下划线,谢谢)
刚刚看到这个帖子,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提名为青春励志偶像剧中的宋兵乙。
以前看M7都是仙姑,是不会看上自己的。后来仙姑下凡下嫁,在我眼里就变成了村姑,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估计再过一个月入赘去了仙姑的家里,还会深深怀念自己以前在上海衣食无忧、朝九晚五、醉生梦死的快活日子。
首先,作为狗爷的忠实粉丝来支持一下子狗爷
另外,我偶然发现Liangnv就是“靓女“不禁很是仰慕阿
最后,本人被清华,北京理工都ding了,来做个励志小杨本~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