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纳斯达克中国首代和深交所总监打起来了
[打印本页]
作者:
nocturnetian
时间:
2008-1-24 11:38
标题:
纳斯达克中国首代和深交所总监打起来了
“纳斯达克中国首代和深交所总监打起来了”
证交所“武斗”
特稿
本报记者 杨琳桦 上海报道
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某天,故事中的三位主角走进深圳深南东路5045号深交所附近的一家酒店。他们是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以及深交所会员部、国际部的两位总监。
对各证券界来说,每到年底进行互访是正常的,但礼节性的交谈最后演变成了三个证交所官员的武斗场面。
“交易所这种高层次的人士出演‘全武行’,真可谓‘前无古人’!”很快,这条爆炸性的八卦新闻在圈内隐秘而亢奋地流传开来。
关于斗殴的缘起,流传版本颇显魔幻:当时双方正在讨论一个关于“中国公司上市成本,究竟是去美国资本市场高还是去中国资本市场高”的话题,随后,“有人拍了桌子,翻了酒水……纳斯达克首代对同行破口大骂‘中国灰色成本比美国的正式成本高多了’……最终,桌子差点掀倒。”
通常来说,八卦消息都值得市场人士琢磨。很快,嗅觉灵敏的业内将三个男人间的这场意外解读为是“一个大背景下的小故事”。
“中国经济正飞速发展。”他们说:“事实上,目前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针对国内上市资源的争夺,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
而对中国业绩正呈自由落体的纳斯达克来说,当日其中国首代的失常表现,被圈内解读为是“‘焦虑综合症’中某种症候的体现”——:“瞧,纳斯达克的‘焦躁’已经写在了额头上面!”
门口的野蛮人
平时,在外界眼里,证券投资界人士都有着统一装束——低调、理性、沉稳而老道,决不在公共场合流露出歇斯底里。但如今,在已变得神经过敏的竞争前,这层外衣不经意间被戳穿了。
斗殴发生后不久,2008年1月18日,英国首相布朗在访华行程的首日参与了伦敦交易所北京代表处的揭幕。
这是伦交所除香港之外新设立的第二家海外办事处。布朗试图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是相似的:北京建立一个长期代表处将巩固伦交所作为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首选市场的地位。
但这样的漂亮游说,在中国大地上并不只有伦交所一家。
事实上自2007年7月中国《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多家境外交易所已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设立代表处的申请。布朗到来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已捷足先登,于2007年12月改变原有的设立联络处的方式,正式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而港交所北京代表处则更早,设于2003年。
美国著名的金融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讲述了一个私募基金如何争夺被收购公司财富的故事。有人说:现在,新型的“野蛮人”已站在门口。
随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一个已被深刻改变的背景是: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都已纷纷从传统“会员制组织”转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企业”;而各方争夺背后,是一个浅显的商业逻辑:当他们自身都已成为上市公司时,那么来自利润的压力必然会迫使其为争夺更好的上市公司资源做出努力。
据圈内人透露,证交所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一次性的“挂牌费”,及投资者每次进出交易时支付的“交易费”。前者数目与公司股票发行量有关,但基本属于“小钱”,真正的大头是后者——吸引投资者每日大量交易的优质上市公司:“其产出的交易费相当可观。”
而眼下,正是中国概念炙手可热之时。香港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早在2006年,中国企业已创下一年之间99家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历史新高,比2005年增长41%,融资额突破440亿美元。
“他们将死死盯住中国。”嘉富诚预计,未来的3到5年,这些海外各本市场还将加大力度推介自己。
“情场战役”
事实上,争夺战进入白热化正是从2006年开始的。
“那一年,他们集体亮相的推介会举办了不下十次,”负责海外上市的资深律师马林说,相应背景是两大中外法案的颁布。
《萨班斯法案》是首当其冲者:它使年销售收入在5亿美元以上、在美国上市的海外公司从2006年7月15日起面临更苛刻的监管环境,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成本和诉讼风险大幅飙升。
随后,中国六部委共同发布被称为“十号文件”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由此,红筹形式赴海外上市的审批变得更为复杂。
“政策导向是将国内好的上市资源留在国内。”业内人士透露,但海外资本市场仍因其国际品牌和高流通性而富有诱惑力:“因此,国内已有离岸公司准备但还未上市的优秀公司资源就成为了主要证交所觊觎的肥肉。
山雨欲来风满楼。很快,简单的推介工作演变成为规模超凡的营销大战,一句”名言“开始在各大证券交易所间流传——”嘴里咬住现成的;筷子夹住碟中的;眼睛看到锅里的,同时,后脑勺还要盯住田里的。“
”争夺必然先入为主,你不能等到企业上市前三个月才开始动作。“某境外证交所的一位人士将此比作”情场战役“。
据记者了解,不少境外证券交易所内部都有一个客户排名,潜在的上市公司客户通常通过各种复杂渠道收集:名单来自他们遍布各地的合作伙伴——中国发改委、商务部、银监会旗下的”各种中小企业培训“、纵向的行业协会,以及与中国各省市签署的”上市计划合作备忘录“。
此外,五花八门的经验之谈还包括”增值服务“,战争甚至已经打到资本市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除提供交易所外,他们提供的系列服务还包括企业上市时对应的券商、投行和质询公司等;而海外媒体资源也是他们进行打包销售的诱惑要素:”对想迅速建立国际品牌的内地企业来说,在顶级财经媒体露脸至关重要。“
当然,还有一些境外证券交易所奋勇出演了猎头公司的角色,专为那些突然缺了首席财务官或对承销商的迟缓动作感到不满的企业提供帮助:”对有燃眉之需的企业来说,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极富诱惑力。“
战乱面前,随着美国科技行业、硅谷的发展而发展,并已在美国及全球经济尤其是新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纳斯达克,似乎可以坐下来忆苦思甜。
继1998年首位纳斯达克中国首代黄华国拓荒之后,2004年上任的劳伦斯·潘继续为纳市争取到了不少非高科技概念的企业,如名闻遐迩的”如家快捷“。
”机会总是等待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业内人士透露,媒体概念的分众传媒是纳市2005年获复兴资本服务公司”Ten IPO“称号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而纳斯达克争取到分众传媒可谓不易:”劳伦斯·潘个人拜访了不下四次、同时有接近上百封email往来。“
此前,港资背景的新华财经已经在东京证交所创业板挂牌。而就在纳斯达克硬生生将媒体概念的”分众传媒“引入后,劳伦斯·潘不失时机地对媒体强调:”纳斯达克不仅仅是高科技概念!“
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虽然科技股仍是纳斯达克主要特色占有30%比例,但目前纳斯达克金融股已占约20%,其次是占18%比例的生物医疗行业,再次是包括星巴克等在内的零售类企业,已占据13%比例。
截至2007年初,尽管纽交所这个成立于1792年、同时是美国资本市场上历史最悠久也是世界最大、最具流动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就屹立在侧,但早到的纳斯达克仍呈蓬勃向上的局面。
相关资料显示:于2005年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无锡尚德“,纳斯达克则为9家;而于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是2家,纳斯达克则攀登到了11家。
纳斯达克焦虑
不过,面对”不进则退“的竞争,纳斯达克似乎正处于一个自由落体的下坠状态。
相关数据显示:于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的国内企业一跃至19家;纳斯达克仅有15个,而其中只有七个发生在2007年4月劳伦斯·潘卸任之后。
以往,国内上市公司的选择顺序通常是——香港、纳斯达克、纽交所、新加坡、伦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顺序正在发生某种神奇的转变:纽交所突然抢在了纳斯达克的前面。
与此同时,后者这个原本有些”高不可攀“的庞然大物正在以一种超乎寻常的主动来取得中国公司的亲近,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新上线的中文网页。
”首选中文而不是其它语系,显示了纽交所的诚意。“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点评,而关于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名单和新闻都已被快速呈列。
关于纳斯达克是否营销不力的争议不可避免地落在了卷入武斗的纳斯达克中国区新任首代上,而失去阿里巴巴是争议焦点。
虽然,相关企业都向记者表示最终选择肯定是企业平衡了各种要素后的一个最优选择,但业内人士仍然认为,证券交易所的争取似乎仍富有空间。
”同批成长的网络股如新浪、搜狐和网易等都选择了纳斯达克。“有纳斯达克内部人士透露:”而纳斯达克与阿里巴巴和巨人网络都曾面对面交谈,但不知为何最终‘失之交臂’。“
而焦虑未已,竞争仍在升级。除纽交所开始大力宣传其高增长板块——ARCA外;新加坡证交所近日决定将它的二板市场转型为以亚洲为中心的凯利板市场,中国上市公司是其中重中之重;而港交所也在着手改革创业板的运作模式,以争取更多高速成长的内地公司。
人们于是开始讨论一个敏感话题:焦虑症中的纳斯达克,将如何继续其”神奇光环“的下一章节?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