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中欧MBA2005级就业情况讨论-歡迎大家理性讨论,感谢-(by Morden) [打印本页]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19:47
标题: 中欧MBA2005级就业情况讨论-歡迎大家理性讨论,感谢-(by Morden)

近期,中欧MBA2005级总共164位学生中,有100多位学生就职业发展问题和不满集中找院长交涉、理论。

在4月23日MBA2005级毕业典礼举办至今,中欧还没有对外公布本届学生的职业发展报告,看样子“包装”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不知道今年中欧MBA的职业发展报告准备拖延到何时公布,或许根本就不准备披露?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19:49
希望中欧2005级MBA的同学能在CD上解答一下上述MBA申请人关注的问题!
作者: rtpa    时间: 2007-4-27 20:45
这个帖子什么意思?楼主的信息靠不靠谱?这都是哪来的消息?
作者: tingyun    时间: 2007-4-27 21:38
楼主这个问题有点心怀不轨。P.S,楼主似乎跟长江有点关系。希望是俺记错了,不然楼主真要给长江抹黑了.早点删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21:47:03编辑过]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1:56
我的消息来自中欧MBA,没什么心怀不轨,只是想核实求证。tingyun不要在这里无事生非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1:57

Bestone/zhenghaowu, 你又跳出来了。怎么有你这样的人。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6&replyID=1824767&id=193974&skin=0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6&ID=226422&replyID=&skin=1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1:58
中欧确实还没有对外公布已经正式毕业的2005级职业发展报告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1:59
yhyz实事求是地看待我提出的问题,不要在CD上进行谩骂和个人攻击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1:59

“我的消息来自中欧MBA,没什么心怀不轨,只是想核实求证。tingyun不要在这里无事生非”

---------------------------------------------------------------------------------

你没有心怀不轨?你没有无事生非?你最让我看不起的不是你攻击中欧,而是你行事鬼祟,从来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和动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21:59:50编辑过]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03
我的动机很简单,作为一个有意申请中欧MBA的申请人,我听说MBA2005级职业发展状况后非常吃惊,所以想在CD上核实求证。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2:04

Bestong/Zhenghaowu,如果你被中欧据过,那中欧MBA办公室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你就一辈子不平衡去吧。

如果你属于中欧的竞争对手,早跟你说过,你这样做适得其反。聪明点,换个马甲,好不好?怎么有你这样的笨蛋阿。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05
yhyz:不好意思,我尚未申请过中欧MBA,难道像你这样的中欧MBA连面对现实的勇气都没有吗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2:09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22:03:00的发言:
我的动机很简单,作为一个有意申请中欧MBA的申请人,我听说MBA2005级职业发展状况后非常吃惊,所以想在CD上核实求证。

又来了,你烦不烦阿。你都"有意申请中欧"n年了,关心这个论坛n年了,攻击中欧n年了,扮纯洁n年了,你以为天下人都和你一样笨啊,换个说法好不好,换个马甲好不好,understand?!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7 22:09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19:47:00的发言:

近期,中欧MBA2005级总共164位学生中,有100多位学生就职业发展问题和不满集中找院长理论。

在4月23日MBA2005级毕业典礼举办至今,中欧还没有对外公布本届学生的职业发展报告,看样子“包装”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不知道今年中欧MBA的职业发展报告准备拖延到何时公布,或许根本就不准备披露?


This appears to be a very serious issue. Anyone can clarify it?

"有100多位学生就职业发展问题和不满集中找院长理论"

Strange, why did MBA2005 NOW demand an eplanation? Do they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Ceibs should offer them "satisfactory" jobs? bestone please clarify what means by "找院长理论"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13
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已经和盘托出,我也想更多全面地了解中欧MBA2005级的职业发展状况。具体情况只有向中欧MBA2005级和目前在校学习的2006级同学了解核实了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7 22:13
以下是引用yhyz在2007-4-27 22:09:00的发言:

又来了,你烦不烦阿。你都"有意申请中欧"n年了,关心这个论坛n年了,攻击中欧n年了,扮纯洁n年了,你以为天下人都和你一样笨啊,换个说法好不好,换个马甲好不好,understand?!

Now someone, whoever he/she is, comes up with such an issue, Ceibs may owe potential candidates an explanation. Take the issue, and show the reality. Rumors will disappear when facts show up.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2:14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22:05:00的发言:
yhyz:不好意思,我尚未申请过中欧MBA,难道像你这样的中欧MBA连面对现实的勇气都没有吗

笑话,中欧MBA不敢面对现实?!MBA2005的就业状况如何,我手上没有结果,希望了解情况的校友们来说(据说consulting是大年,投行依然不算丰收)。但你的话立此存照。正式就业报告公布时,我一定会把你这篇帖子翻出来,照照你的嘴脸。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17

中欧2005级MBA总共有164位毕业生,我们希望了解的是全面的情况,而不是少数和个别的投行和咨询案例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7 22:18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22:13:00的发言:
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已经和盘托出,我也想更多全面地了解中欧MBA2005级的职业发展状况。具体情况只有向中欧MBA2005级和目前在校学习的2006级同学了解核实了

Just wondering, do you also think that an MBA program should take the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guaranting jobs for graduates? I guess no bschools, even top 3/7/10, cannot guarantee jobs for their grads.

In case that is NOT the case, the grads did just put up their complaints? And the rate of 100/160 appears to be extroardinarily high.

Looking forward to official explanation to put out the "rumor" if applic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22:18:30编辑过]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21
我并不认为任何商学院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有最终的承诺和保证,但是中欧MBA2005级学生或许不是这么想,也许是学校的对外宣传使得在校生的期望值太高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7 22:23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22:17:00的发言:

中欧2005级MBA总共有164位毕业生,我们希望了解的是全面的情况,而不是少数和个别的投行和咨询案例

Yes, agree. Stats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Individual cases may severely distort the whole picture.

To be fair, wondering if CK has already published its corresponding reports regarding the same year's MBA career reports so far?

Anyone can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here for easy reference.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2:26
以下是引用davidli8888在2007-4-27 22:13:00的发言:

Now someone, whoever he/she is, comes up with such an issue, Ceibs may owe potential candidates an explanation. Take the issue, and show the reality. Rumors will disappear when facts show up.

Davidli8888, 我也希望现在有了解情况的校友出来澄清。我因为已经毕业一年,偶尔回CD逛逛。老实说当年在这里得到很多鼓励,所以习惯经常回来看看,虽然已经没有现实功用。关于就业,我努力回答你的问题:

- MBA2005, 就我所知,在元旦前,留在国内没有交换的同学,大部分已经找到工作。交换回来的人,我不太清楚。

- 据说consulting收获很大;大家津津乐道有4个去了麦肯锡,老实说,有两个好像是老外,本来基础不错。但即使这样,也是非常大的进步。MBA2004虽然有十几个去了consulting,但没有去麦肯锡和Boston. 03反而有两个。但这并不表明04的弱,实际情况就是这两个公司那年不招人。如同今年我知道有两家consulting没去中欧,中金今年也没有去中欧。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各年的情况变化实际有很多偶然因素。

- 中欧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大,当然对就业有好处。如同我们班有个毕业到一家外企做了HR,天天头疼招人。逛了几家MBA,觉得还是中欧的在英语和思考能力方面较强,虽然也有很多不满意。

- 真正决定个人未来就业的,依然是个人的经历和能力,辅之以在中欧的弥补。这个弥补并不轻松。希望你多和同学交流,多和校友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22:27:35编辑过]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7 22:28

My impression is, bschools like using selected samples (not necessarily randomly selected) to show the career prospect for their grads. The biased picture may unjustifiedly bias the expect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satisfied" jobs after MBA study.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7 22:37
以下是引用yhyz在2007-4-27 22:26:00的发言:

Davidli8888, 我也希望现在有了解情况的校友出来澄清。我因为已经毕业一年,偶尔回CD逛逛。老实说当年在这里得到很多鼓励,所以习惯经常回来看看,虽然已经没有现实功用。关于就业,我努力回答你的问题:

- MBA2005, 就我所知,在元旦前,留在国内没有交换的同学,大部分已经找到工作。交换回来的人,我不太清楚。

- 据说consulting收获很大;大家津津乐道有4个去了麦肯锡,老实说,有两个好像是老外,本来基础不错。但即使这样,也是非常大的进步。MBA2004虽然有十几个去了consulting,但没有去麦肯锡和Boston. 03反而有两个。但这并不表明04的弱,实际情况就是这两个公司那年不招人。如同今年我知道有两家consulting没去中欧,中金今年也没有去中欧。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各年的情况变化实际有很多偶然因素。

- 中欧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大,当然对就业有好处。如同我们班有个毕业到一家外企做了HR,天天头疼招人。逛了几家MBA,觉得还是中欧的在英语和思考能力方面较强,虽然也有很多不满意。

- 真正决定个人未来就业的,依然是个人的经历和能力,辅之以在中欧的弥补。这个弥补并不轻松。希望你多和同学交流,多和校友交流。


yhyz, Thank you for the clarification. I guess the issue, if any, is about what kind of jobs are "satisfied".

Someone may eventually get a job, good enough from some others' perspective, but it may not be the "satisfied" one of a specific grad. If he/she assumes that his/her school take the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finding such a right job for her/him, a complaint may be lodged.

I believe too many people insist a decent job should be in consulting at a big-name or in iBanking, or a job with fat paycheck or global pay. But not ecerybody can get such one.

In short, it is about mentalit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22:38:01编辑过]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40

中欧2005级MBA总共有164位毕业生,我们希望了解的是全面的情况,而不是少数和个别的投行和咨询案例。

yhyz不要一再重复中欧2003级和2004级MBA的个别职业发展案例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40
刚刚正式毕业的中欧2005级MBA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对申请人的参考意义最大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2:43
以下是引用davidli8888在2007-4-27 22:28:00的发言:

My impression is, bschools like using selected samples (not necessarily randomly selected) to show the career prospect for their grads. The biased picture may unjustifiedly bias the expect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satisfied" jobs after MBA study.

完全同意,任何一家商学院(包括中欧)都是商业机构,宣传中都用一些技巧。但作为MBA,或MBA申请人,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上MBA的目的、计划、战略、blabla

中欧公布了往届就业的行业,function, 薪水平均值,薪水中值。2004平均30万广被人质疑,但想想确有几个高薪的一个顶三。中值我大概记得在20多万(税前,含奖金),这个是可信的。但说实话,整体就业情况和我们个人的事业发展真的相关度高吗?仅就个人的经验,答案是否定的。

MBA2004绝大部分人感谢中欧,热爱中欧,(有《追梦中欧》一书为证)。但是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就业或者薪水,而是我们绝大部分人认为真正得到了提高。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46

我们现在迫切想了解的是刚刚正式毕业的中欧2005级MBA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不是已经毕业一年多的2004级MBA,请yhyz不要答非所问


作者: yhyz    时间: 2007-4-27 22:47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22:40:00的发言:

中欧2005级MBA总共有164位毕业生,我们希望了解的是全面的情况,而不是少数和个别的投行和咨询案例。

yhyz不要一再重复中欧2003级和2004级MBA的个别职业发展案例

高兴时逗你玩玩(你不值得我尊重)。不高兴时,或者没时间(如同现在),懒得理你。你自己一个人继续跳S舞吧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7 22:51
刚刚正式毕业的中欧2005级MBA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是相当部分国内MBA申请人关心和希望了解的,yhyz不知道就明说罢了,可以由了解情况的人来回答
作者: tingyun    时间: 2007-4-27 23:02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7 21:56:00的发言:
我的消息来自中欧MBA,没什么心怀不轨,只是想核实求证。tingyun不要在这里无事生非

这个问题本身没问题,答案对申请者应该有借鉴作用。问题在于你的意图。hehe,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如果你是中欧当前或潜在申请人,这种问题无可厚非。否则就难免让人觉得另有企图了。

P.S本人与中欧长江都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申请其中任何一所。只是就事论事


作者: msfox    时间: 2007-4-28 00:06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作者: quinlee    时间: 2007-4-28 00:14

ls说得比较清楚,给我们这些申请者对中欧增添申请的动力。

对于择业,个人认为那是学生自己的事,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罢了,呵呵!


作者: dannywhw    时间: 2007-4-28 00:49
好了,现在该轮到长江来说说了。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28 03:02

It is probably just growing pains as CEIBS increased from 2 classes to 3 classes. It seems that CEIBS has handle the problem quite well.

It is not unusuall see students and the managment have a town meeting to discuss placement issues.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school to guide students' expectations.

The placement report from both schools should come out in the summer and we shall get more information then.


作者: heku    时间: 2007-4-28 04:17
以下是引用msfox在2007-4-28 0:06:00的发言: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作者: whyso    时间: 2007-4-28 08:34
以下是引用msfox在2007-4-28 0:06:00的发言: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说了半天了吧,还是有问题的。

人家问你的事情基本也是确有其事。

很多申请人关心这类事情的,希望你们几家商学院不要一被人提出问题就吵架,好好解释不就ok了?


作者: newboyss    时间: 2007-4-28 08:45
以下是引用msfox在2007-4-28 0:06:00的发言: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实事求是很好. 有大将风度.衷心祝愿CEIBS更上层楼.


作者: 文章    时间: 2007-4-28 09:22

刚刚问过中欧的CDC,正如msfox所言,职业报告约在7、8月才能出来,因为还有同学在选择和确认的过程中。今年中欧毕业164人,截止目前,共有252家企业通过CDC提供了995个职位。去年的数字是:毕业126人,235家企业,730多个职位。另外还有毕业生通过个人渠道得到其它就业机会。

今年1月23日CDC组织的中欧毕业生企业见面会(上海)就吸引了70多家企业在校园招聘(详见链接),如此规模,我想也与中欧毕业生多,企业选择范围广有关吧。

http://www.ceibs.edu/today_c/news/archive/16304.shtml


作者: tingyun    时间: 2007-4-28 09:36

国外都是统计毕业后3个月就业率的。MBA通常对自己期待比较高,不能指望象本科生一样有职位就上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09:38

我仔细查询了一下中欧MBA去年的新闻索引,中欧2004级MBA的毕业典礼于2006年1月21日举行,同期发布了该届学生的职业发展报告。

对比今年的情况:中欧2005级MBA的毕业典礼已在4月23日举办,然而今年的毕业发展报告就以“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的理由要推迟到7、8月份才公布。这个理由之前也存在呀,为何以前中欧MBA的职业发展报告都能在毕业典礼举办的同期公布?

中欧2007级MBA的开学典礼预计在9月份举行,其中招生工作到7、8月份结束。或许中欧不希望2005级MBA的职业发展报告影响到其今年MBA的招生进程才是该校刻意安排MBA职业发展报告延迟发布吧


作者: zhanglzl    时间: 2007-4-28 09:39
以下是引用msfox在2007-4-28 0:06:00的发言: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很好啊,30多万的税前都很普遍...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09:44

所谓的“30多万的税前都很普遍”不过是msfox的个人感觉而已

另外,msfox提及的金融、咨询领域就业的同学总共在33、34位左右(其中包括了待遇普遍不高的外资商业银行),占164位同学的比例约为20%,似乎不能算是比较集中吧


作者: rtpa    时间: 2007-4-28 09:54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8 9:44:00的发言:

所谓的“30多万的税前都很普遍”不过是msfox的个人感觉而已

另外,msfox提及的金融、咨询领域就业的同学总共在33、34位左右(其中包括了待遇普遍不高的外资商业银行),占164位同学的比例约为20%,似乎不能算是比较集中吧

我觉得一个商学院能有这样的成绩就不错了。bestone还在继续这么纠缠,俺一普通看客都开始怀疑bestone的动机是否单纯了········


作者: rtpa    时间: 2007-4-28 09:58
以下是引用msfox在2007-4-28 0:06:00的发言: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这样的一个答复,我觉得非常满意,赞!!!

祝愿所有国内的商学院都越走越好!祝福BiMBA!祝福CK!也祝福CEIBS!

但愿中国的学生,在国际大舞台上,尤其是在中国,自己的家里,有更强的竞争力,有更优秀的表现!


作者: zhanglzl    时间: 2007-4-28 10:03
以下是引用zhanglzl在2007-4-28 9:39:00的发言:

很好啊,30多万的税前都很普遍...

中欧这几年真的是弄得不错的,我相信30万是普遍的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10:04

我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希望全面的了解中欧MBA2005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坦率地说,从以前一直在举办MBA毕业典礼同时发布职业发展报告,到今年至少要拖延3、4个月才发布,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28 11:19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LS存疑的风格值得发扬光大, 求同存异, 真理越辩越明。


作者: tingyun    时间: 2007-4-28 11:31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3 11:18:00的发言:
真是令人兴奋的消息,我希望能尽快申请和加入长江MBA大家庭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5 8:18:00的发言:
长江的明天会更好!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14 7:37:00的发言:
怀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中欧是大中华地区最善于自我包装和虚假宣传的商学院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15 11:24:00的发言:
从未说过自己没有倾向性,不准备申请中欧已经是个很明确的回答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1-26 19:56:00的发言:

中欧是故意这么安排的,几乎每次都是和长江安排在同一时间举办MBA招生咨询会

Bestone同学,摆明了你不会申请中欧。不知道你的问题对你有什么帮助. 居然号称'希望全面的了解中欧MBA2005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I Fule U.

P.S针对这个问题本身,希望中欧的同学能提供让人满意的答复给中欧申请人,hehe


作者: ttbbq    时间: 2007-4-28 11:42

倘若只是真心询问求教的话,自然无可厚非。

但如果是用一种会中伤学校名誉的方式询问,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明显显露出这种目的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非常鄙视这样的行为!

仅从看客的角度发表点评论。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11:48
真心询问求教
作者: gmataker    时间: 2007-4-28 12:17

就一些模糊的问题向校友求证,为后来的申请者提供多一些信息,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也是CD求是精神的体现。但是,楼主的表达方式以及前前后后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帖子让人不禁怀疑其真正的用意。

中国大陆成长中的商学院无论中欧还是长江,都有其发展时期需要面对的特殊情况,希望我们多从正面看。申请人也应该多找找身边从两个学校毕业的校友,多参加一下两所学校组织的活动,亲身的感受才能验证你内心向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商学院氛围。

另外,我想对楼主说,根据我对长江的了解,即使楼主您对长江有强烈的倾向性,单就你的格局而言,是绝对与长江的气度不符的。我的感觉,您也许只是一个对商学院的好事者吧?希望不要在两所学校之间制造不和谐了。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12:45

我的贴子关注的只是中欧MBA2005级的就业情况,和长江扯不上任何关系,gmataker实在是捕风捉影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12:49
我是直接从中欧MBA校友了解到相关情况,询问的是具体而非模糊的问题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28 13:16
We should allow people to ask questions, even when the questions may not be friendly. It is very common in a society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nd I hope this forum is open to that. Questions will not destroy the reputation of a school. How a school handles unfriendly questions will show its true mett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8 13:16:28编辑过]

作者: DengZong    时间: 2007-4-28 19:37

咱们应该向中外优秀的发言人学习. 不要在意提问者的动机,也不要在乎提问者的背景, 只要就事论事,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客观地提供信息就可以了.

要相信大家都是聪明人, 尤其是在这个版活跃的人才, 会有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的.


作者: DengZong    时间: 2007-4-28 19:43
以下是引用msfox在2007-4-28 0:06:00的发言:

申请人对中欧的就业情况比较关心,可以理解。现在2005级毕业生大部分都开始新工作了,这段时间比较忙,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的情况,给大家参考。不过最终数据还是以CDC的为准。

1。我们2005级毕业典礼是在2007年4月21日,职业发展统计报告一般以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作比较。估计2005级的报告要到7月之后才会统计结束,目前还有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我觉得找工作不用着急,有同学去年8月就拿了offer,很满意。也有同学3月份才定下来,也很满意。总体看来,对自己正确定位,耐心寻找,基本都能成功。

2。个人感觉2005级总体就业比2004要好些,部分原因可能是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感觉offer象雨点一样落下来。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最高没有到2004级的80万,但大部分同学都还比较满意,无论是职位还是薪水。税前30万以上感觉是比较普遍的,(个人不完全统计)

3。今年去金融,咨询公司比较集中,好像比前几届有了提高。大概有4个麦肯锡,4个摩立特,2个罗贝,1个AT,1个LEK,7-8去外资银行了,2-3去了基金,1个hedge fund,3个VC,1个摩根斯坦利,2个去了MNC的M&A,还有3-4个去了专业的financial advisory公司。

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大部分进中欧前就有很好的积累,不过中欧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当然只是我知道的个案,总体情况要等CDC的报告了。其实不少同学很低调,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收入要远高于这些金融,咨询的啦。而且也没见他们平时有多累,饭局照吃,吧找泡,卡拉照样OK。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融,咨询。所以多向了解这些行业的同学打听,或者尝试做实习都可以帮助自己定位。这也是MBA学习带来的好处啊。扯远了,言归正传。

4。很多同学并不想去金融或者咨询,选择进入行业也挺好。有几家公司的executive trainee的职位都很吸引人。中欧在这块一直口碑不错。

5。就楼主提到的“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求职问题找院长理论”,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觉得在CDC的工作上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想给教务长提些建议。负责的同学是老外,很讲究民主,认为提的建议一定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很负责任的征求了100多位同学的意见,最后汇总交给教务长。教务长也表示欢迎。以前我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方面提出过建议,每次都是力求征求大部分人的意见。很多建议也实行了。

说句题外话,外国同学的民主意识确实非常强,而且非常强调民主的程序。个人可以发表个人意见,但如果要作为学生代表就一定要取得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即使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也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可以从外国同学身上学到的精神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在中欧的求学经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我觉得这样的帖子就很好! 心平气和, 信息丰富! 值得鼓励!


作者: DengZong    时间: 2007-4-28 20:04

我一直有一个不太现实的期盼: 希望将来某一天,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MBA项目, 有没有哪一个敢公开那些不太成功的MBA毕业生的案例, 比如, 泛泛而谈, 上学前什么背景, 对MBA之后的职业设计如何, 实际求职状况如何,有什么值得总结的教训等等.

个人认为, 读MBA的效果很显然被媒体和大学过度美化了. 就好象福建浙江一带的老百姓砸锅卖铁也要偷渡出国一样,世人只看见那些衣锦还乡者的风光,却没有人知道那些没有脸面回乡的偷度客的惨状. 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衡报道很重要.

以上言论,是针对所有MBA项目的.

窃以为, 对于MBA申请人来说,应该全面了解目标MBA项目的优缺点,充分把握上学期间的各种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己的未来职业设计,并且,根据自身实力合理地预期毕业后的待遇.


作者: ibmpcs    时间: 2007-4-28 20:56

bestone,我一个旁观者都觉得你真没意思。

建议版主以后删除这种明显意欲挑起争斗的帖子。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8 21:23
以下是引用ibmpcs在2007-4-28 20:56:00的发言:

bestone,我一个旁观者都觉得你真没意思。

建议版主以后删除这种明显意欲挑起争斗的帖子。

If Beston seeks a truth, why should he be stopped? Rumors will die in the sunshine of truth and facts, applying logic in connecting those evidences.

We should learn some democracy, allowing people to say sth they believe to be true, even though some of us are not happy with the way the issu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 HappayPig    时间: 2007-4-28 22:17

Bestone同学,很难感觉到你是在虚心的提问题。

如果真心请教,界面应该很友好吧。您那种沟通方式,大家都觉得像要吵架,而不是某些人偏颇的意见,你自个儿琢磨琢磨。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8 22:21
希望诸位多些宽容,我提出的问题也是相当部分国内MBA申请人所关心的
作者: j96111    时间: 2007-4-28 23:32

To Bestone:

Yes,I am also quite interested in this issue,and I think we can reach conclusion soon.

But I don't appreciate the way that you raise this issue.I think you may be more professional when you raise one sensitive topic.

"Communication drives success".

Just one advice to you.Don't argue it.


作者: zhanglzl    时间: 2007-4-29 00:30

变成全民讨伐了...

没意思, 我只在乎多少钱...

穷, 没办法...


作者: rghyyh    时间: 2007-4-29 12:38
谢谢BESTONE同学,让我们有当看客的机会.
作者: rghyyh    时间: 2007-4-29 12:39
原来无聊之余看看别人吵架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呵呵
作者: davidli8888    时间: 2007-4-29 16:14
以下是引用j96111在2007-4-28 23:32:00的发言:

To Bestone:

Yes,I am also quite interested in this issue,and I think we can reach conclusion soon.

But I don't appreciate the way that you raise this issue.I think you may be more professional when you raise one sensitive topic.

"Communication drives success".

Just one advice to you.Don't argue it.

why not allow Beston to pull in his own views/ideas to clarify or even counter your views.

Chinese may need to learn to be democratic in handling different views about a controversial issue. What makes you believe your views are correct, or others' views should be completely dismissed?

Forum is a place we share views and ideas. We seek truth, hence tolerating fallacious ideas/comments for debating.


作者: dinno    时间: 2007-4-29 18:16

will appreciate if more gruduates of Ceibs 05 could say sth here.


作者: leosney    时间: 2007-4-29 21:16

关注此事 ...ing,

Admissions  marketing could be done by school works, but placement market could not be made by school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9 22:06

这就是中欧MBA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和尴尬的现实:夸张的市场宣传固然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申请人,然而这些人的期望值也更高。

由于国内没有一家商学院能够实现全球招生和全球就业,缺乏足够能力和资源支持超过150位MBA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问题,MBA大跃进式的扩招结果很快就可以看到


作者: 诺曼底    时间: 2007-4-29 22:14
bestone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业余侠客
文章:99
精华:0
积分:58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1日
 给beston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bestone加入好友
   查看bestone的个人资料
   搜索bestone在【亚太MBA申请区】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发贴心情
新近加入中欧的教授李秀娟仍在长江授课

超越优秀 实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第一模块课程在上海校区开课

第一模块课程围绕“战略”与“组织”两个关键词展开,我院战略学教授曾鸣博士与管理学教授李秀娟博士以大量的经典企业案例为载体,在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透彻分析中,向学员们传达着长江中西无缝链接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对战略思考、持续竞争优势、价值创新、企业成长挑战、跨文化的融合与管理、领导与变革管理、造就国际竞争力等管理核心问题的系统学习后,长江教授的全球视野和对中国企业实践的深入了解,对管理前沿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课堂上传授的鲜活案例,都让学员们切身体会到长江颠覆式思维带来的震撼。

详情见以下链接:

http://www.ckgsb.com/web2005/news-1843.html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9-22 10:48:00

    
   
《ChaseDream MBA 申请完全手册》2007 增强版

bestone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发贴心情

我的贴子关注的只是中欧MBA2005级的就业情况,和长江扯不上任何关系,gmataker实在是捕风捉影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28 12:45:00

    
   

我的动机很简单,作为一个有意申请中欧MBA的申请人,我听说MBA2005级职业发展状况后非常吃惊,所以想在CD上核实求证。

bestone朋友,您在2006年9月的帖子好像说明了点东西

                       我向任何一个有意申请中欧的朋友都不会用您的这种提问方式吧?

                       如果您真的是和长江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您真的只是对申请感兴趣,应该不会从去年9月开始到现在只发了这两个帖子吧?

综上所述,我个人很怀疑您的所言属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22:16:10编辑过]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9 22:24

你的个人怀疑无关紧要,事实就是事实:

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的确就职业发展问题找院方领导交涉过;

中欧MBA职业发展部的确没有在2005级MBA学生毕业典礼举行的同步发表当届学生的职业发展报告,而这是过去几年来一直保持的惯例。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29 22:34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9 22:06:00的发言:

这就是中欧MBA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和尴尬的现实:夸张的市场宣传固然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申请人,然而这些人的期望值也更高。

由于国内没有一家商学院能够实现全球招生和全球就业,缺乏足够能力和资源支持超过150位MBA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问题,MBA大跃进式的扩招结果很快就可以看到

I think CEIBS is on the right direction to expand its MBA class. Eventually, any good business school should attract about 300 MBA students to be a regular business school. CKGSB should expand its MBA size at some point as well to have a larger influence. The CEIBS expansion experience should be a valuable lesson for CKGSB as well and we should be thankful for that.

ISB is doing well in global placement and that is something we Chinese schools have to address eventually. We will be a true international school if we can place our students anywhere in the world. Both CEIBS and CKGSB need to work in that direction.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9 22:39

ISB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招生和全球就业,和印度人在跨国公司高层占据的优势地位密不可分。

而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不过30年时间,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华人在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尚远不及印度人——商学院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经济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


作者: rtpa    时间: 2007-4-29 22:53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9 22:06:00的发言:

这就是中欧MBA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和尴尬的现实:夸张的市场宣传固然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申请人,然而这些人的期望值也更高。

由于国内没有一家商学院能够实现全球招生和全球就业,缺乏足够能力和资源支持超过150位MBA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问题,MBA大跃进式的扩招结果很快就可以看到

我其实对国内的商学院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并不单是说中欧或者谁谁。比如说:我们都从各种媒体上看到,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少多少职业经理人的缺乏。但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缺乏的职业经理人”的职位、待遇等,是不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这三家商学院的学生所期待的工作呢?而真正在中国这个大市场,所有能提供出来的,能满足这种学生期望的职位又能有多少呢?如果媒体宣传的缺乏人数是几万,那么实际上这种高层次的职位能不能有几百个呢?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29 22:55
建议诸位以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事实,探寻事实反映出来的问题
作者: kanting    时间: 2007-4-29 23:38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9 22:06:00的发言:

这就是中欧MBA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和尴尬的现实:夸张的市场宣传固然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申请人,然而这些人的期望值也更高。

由于国内没有一家商学院能够实现全球招生和全球就业,缺乏足够能力和资源支持超过150位MBA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问题,MBA大跃进式的扩招结果很快就可以看到

听朋友說之前平均30万左右大概還是有的,我想這也是和申請人本身素質不錯有關的.

全球就业? 中歐的畢業生可以在北美和歐洲找到工作?真的么?(我是說中國人,不是說什麽美國人回美國就業).


作者: modern    时间: 2007-4-29 23:50

小弟我個人意見,纯粹就公布就职数据这件事情的观点:

MBA求職信息   本來就是畢業後三個月內收集資料後    再做一次性的公布  这是沿用国外长久以来的作法

至於有任何一家商学院高兴在毕业时就公布  那是该商学院的自由  也许该年度成绩特好 自然是早点说

 

統計MBA就業最具有權威的BusinessWeek   在統計資料時是去統計
1.畢業時拿到至少一個offer者佔全部學生的百分比  +  2.畢業後三個月內locate a job佔全部學生數的百分比

business week對於就業的部分  也是推遲到畢業季三個月之後才將就業資料統計完畢後  才在网站公布

我花八年研究MBA排名資料的經驗裡頭  MBA就業資料在三個月後提供是屬於常態    畢竟  工作挑人   人也挑工作

要手上拿了三個offer的人確定去哪家公司本來就不容易    而硬是要提早出數據   只會讓統計結果失準而已

btw..即便是要申請隔年的人    也得年底才申請  屆時資料早都出來了   並不會造成選校上的困難

btw...05进来现在毕业的都在忙找工作自然没人关注CD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0:02:48编辑过]

作者: modern    时间: 2007-4-29 23:59

附注:  本标题经由小弟改为 "中欧MBA2005级就业情况讨论"

此标题较原标题更符合讨论宗旨  请大家理性讨论,交换意见,

以增进CD的讨论风气并提供读者实用信息作为宗旨

感谢


作者: 诺曼底    时间: 2007-4-29 23:59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29 22:24:00的发言:

你的个人怀疑无关紧要,事实就是事实:

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的确就职业发展问题找院方领导交涉过;

中欧MBA职业发展部的确没有在2005级MBA学生毕业典礼举行的同步发表当届学生的职业发展报告,而这是过去几年来一直保持的惯例。

我说您不是中欧的申请者也是一个事实

至于从您说的事实里来质疑中欧的marketing手段也是您的个人怀疑

您所提出的疑问可以学校回答但不意味着您可以用您所谓的事实来否认别人的个人怀疑

而且对于一个希望留在中国发展的申请者来说,从中欧校友的表现(薪水以外的)来选择他就已经足够了


作者: sunwenjin    时间: 2007-4-30 02:20

请大家不要用毫无意义的无休止的争论浪费CD的服务器资源.

在当今社会中要学会自己根据纷繁或有限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什么事不能总是期望它人给你一个解释,更何况别人的解释也不一定可靠.无论你是否准备读MBA,无论你选择哪所学校就读,这一点都同样重要.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30 09:57

对于Modern任意改动我的贴子标题,我深感遗憾和失望,这样的做法有违CD论坛自由讨论发言的初衷。

这个贴子的标题原本是: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职业发展问题找院方领导交涉


作者: 有勇有谋    时间: 2007-4-30 11:35

我没觉得编辑一下标题有什么不妥. 学生毕业三个月以后提供数据倒也正常. 而且, 我发现有一个校友的长篇回答信息量很大, 我喜欢!

当然, 我也认为, 对提问者的身份和动机进行过多的讨论没有必要. 更没有必要因为观点不同而对别人进行 character assassination...

最后, 我想, 关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真实而全面的汇报是 所有 商学院应该认真诚实地面对的问题. 北大国际,清华,中欧,长江,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沃顿,哈佛,伦敦商学院,..., you name it, 都应该实事求是, 不要挑挑捡捡尽说阳光的几个案例.

咱们申请人也应该提高自己获取全面信息的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作者: seanbb    时间: 2007-4-30 11:39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30 9:57:00的发言:

对于Modern任意改动我的贴子标题,我深感遗憾和失望,这样的做法有违CD论坛自由讨论发言的初衷。

这个贴子的标题原本是: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职业发展问题找院方领导交涉

这位顺水推舟吧, 大家来找有用信息的,不是来发扬自由精神的


作者: tingyun    时间: 2007-4-30 11:40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3 11:18:00的发言:
真是令人兴奋的消息,我希望能尽快申请和加入长江MBA大家庭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5 8:18:00的发言:
长江的明天会更好!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14 7:37:00的发言:
怀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中欧是大中华地区最善于自我包装和虚假宣传的商学院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6-9-15 11:24:00的发言:
从未说过自己没有倾向性,不准备申请中欧已经是个很明确的回答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1-26 19:56:00的发言:

中欧是故意这么安排的,几乎每次都是和长江安排在同一时间举办MBA招生咨询会

如果bestone同学'不准备申请中欧已经是个很明确的回答',对于bestone同学的胡搅蛮缠和无理取闹,我深感遗憾和失望,这样的做法不配进入长江读书,更是给长江抹黑。

考虑是不是该联系长江admission office反映这一情况。


作者: bestone    时间: 2007-4-30 12:03
我在此提出的是个严肃的问题,根本不是tingyun所谓的“胡搅蛮缠和无理取闹”,请tingyun不要在这里进行个人攻击,转移主题和大家的注意力
作者: wilsonfeng    时间: 2007-4-30 16:32

真搞不通你们在争辩什么?好无聊的!!!

我最关心的是中欧能让我学到什么东西,是不是我想需要的东西,找工作要看个人能力的。还是不太相信100个人都感到不满???

我相信在中欧读书的人应该知道:人是活的道理吧。如果我有20万,我还是愿意全部投资到中欧。

年轻人(俺也是)心态放宽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16:33:39编辑过]

作者: dannywhw    时间: 2007-4-30 18:12

其实,商学院CDC的作用,就在于他们能找到多少实习机会,弄来多少企业参加Job Fair,Post多少Offer出来,这就可以了。无论中欧或者长江,现阶段都没有能力实现全球招聘,有限的资源也不应该放在这种事倍功半的事情上。

在我看来,长江和中欧的Career office都是很不错的,是商学院的一大卖点。至于有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更多的是个人原因,中欧和长江也不是个个牛人的嘛!税前30万,Basic Salary也不过2万而已(按照一般的年终奖金水平)。参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和上海薪水水准,一个工作5-7年的销售经理,一般工业方向(不是Consulting or IB,也不是现在最热的汽车或者化工),也能拿到这个薪水了,不用MBA的,呵呵!所以,应该说这个信息还是比较务实的。关键是,中欧或者长江毕业3年后的情况是怎样的!


作者: dingjinsong    时间: 2007-4-30 19:56
以下是引用mba3000在2007-4-29 22:34:00的发言:

I think CEIBS is on the right direction to expand its MBA class. Eventually, any good business school should attract about 300 MBA students to be a regular business school. CKGSB should expand its MBA size at some point as well to have a larger influence. The CEIBS expansion experience should be a valuable lesson for CKGSB as well and we should be thankful for that.

ISB is doing well in global placement and that is something we Chinese schools have to address eventually. We will be a true international school if we can place our students anywhere in the world. Both CEIBS and CKGSB need to work in that direction.

ISB能有那么多学生到国际市场上就业和印度的语言和文化优势有关,中国学生的英语整体比印度还差了一节,更不用说文化上的因素了。中国人在欧美公司整体上很难与印度人竞争,毕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太大。所以中国商学院的毕业生到国际就业市场去竞争短期内不是一个主流方向,个人认为充分利用中国及亚洲崛起的机会对中国商学院学生才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当让很多80年代后的中国学生初高中就去美国读书,应该在语言和文化上没有什么劣势。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30 20:01
以下是引用dannywhw在2007-4-30 18:12:00的发言:

其实,商学院CDC的作用,就在于他们能找到多少实习机会,弄来多少企业参加Job Fair,Post多少Offer出来,这就可以了。无论中欧或者长江,现阶段都没有能力实现全球招聘,有限的资源也不应该放在这种事倍功半的事情上。

在我看来,长江和中欧的Career office都是很不错的,是商学院的一大卖点。至于有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更多的是个人原因,中欧和长江也不是个个牛人的嘛!税前30万,Basic Salary也不过2万而已(按照一般的年终奖金水平)。参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和上海薪水水准,一个工作5-7年的销售经理,一般工业方向(不是Consulting or IB,也不是现在最热的汽车或者化工),也能拿到这个薪水了,不用MBA的,呵呵!所以,应该说这个信息还是比较务实的。关键是,中欧或者长江毕业3年后的情况是怎样的!

good points! the market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good professional managers is very large. that means the growth potential for chinese bschools is huge.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30 20:13
以下是引用dingjinsong在2007-4-30 19:56:00的发言:

ISB能有那么多学生到国际市场上就业和印度的语言和文化优势有关,中国学生的英语整体比印度还差了一节,更不用说文化上的因素了。中国人在欧美公司整体上很难与印度人竞争,毕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太大。所以中国商学院的毕业生到国际就业市场去竞争短期内不是一个主流方向,个人认为充分利用中国及亚洲崛起的机会对中国商学院学生才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当让很多80年代后的中国学生初高中就去美国读书,应该在语言和文化上没有什么劣势。

I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It seems that people from HK, Taiwan and Singapore have done better in MNC senior management than Mainland Chinese. Global placement is worth trying in the long run. Many young Chinese students are very fluent in their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 is a big hurdle. Moreover, Chinese are not good in handling questions and that also show up on this forum. Foreigners are much smoother and to the point in answering questions.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typically get annoyed or do not know how to adrress questions head on.

Maybe business school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best way to handle questions.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4-30 20:16
There is also too much censorship on this forum.
作者: dingjinsong    时间: 2007-4-30 20:21
以下是引用mba3000在2007-4-30 20:13:00的发言:

I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It seems that people from HK, Taiwan and Singapore have done better in MNC senior management than Mainland Chinese. Global placement is worth trying in the long run. Many young Chinese students are very fluent in their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 is a big hurdle. Moreover, Chinese are not good in handling questions and that also show up on this forum. Foreigners are much smoother and to the point in answering questions.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typically get annoyed or do not know how to adrress questions head on.

Maybe business school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best way to handle questions.

global vis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any,  but the global placement is only worth trying in the short term, but not long-term thing,

I will be very sorry to see  that so many young Chinese talents are only trying to get westernized


作者: dingjinsong    时间: 2007-4-30 20:31

Admittedly, many cutting-edge knowledge is in English, so we should learn English, but English is not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American,  I can say few people here get the native English level, so there are some ceiling things for Chinese in MNCs.

if all the Bschool graduates are only trying to get the global placement in the long run, its not a good sign, we should create our own, not just trying to get westernized and work for other countr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20:35:35编辑过]

作者: dingjinsong    时间: 2007-4-30 20:33
what I am trying to say is, the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s too big....
  


      Its good to see some Chinese Bschool graduates get the global placement, that means our Bschool quality are globally accepted, but global placement should not become the main trend or the ultimate target, and in my view Chinese Bschool does not and will not have too much advantage over ISB in global placement.

      but we should and will find out our way.

      please notice one fact that Toyota has surpassed the GM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7, if all the Japanese only try to get the global placement,  this will not happen. They created their own, and now many Americans are trying to get their global placement in Toyota.

      and another case is Honghai, one Taiwanese-led company, now many Japanese are trying to get their global placement in Hongha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21:22:43编辑过]

作者: modern    时间: 2007-5-1 11:26
以下是引用ibmpcs在2007-4-28 20:56:00的发言:

bestone,我一个旁观者都觉得你真没意思。

建议版主以后删除这种明显意欲挑起争斗的帖子。

Hi Ibmpcs

謝謝你的意見阿  不過小弟我暫時不會刪除這篇文章的  
因為這樣 一方面反而是落人口實  另一方面也喪失了一個讓清者自清 事實證明一切的機會

其實CD的亞洲版一直需要的是一個moderator去將討論多導向理性與事實面的討論

小弟我接下這版主要想做的也是這件事兒

畢竟 說真的 我們比來比去意義其實不大  真的要比 團結起來跟美國US M7看齊才是我們這些學校的任務

您說對不對阿


作者: modern    时间: 2007-5-1 11:33
以下是引用bestone在2007-4-30 9:57:00的发言:

对于Modern任意改动我的贴子标题,我深感遗憾和失望,这样的做法有违CD论坛自由讨论发言的初衷。

这个贴子的标题原本是:中欧MBA2005级100多位学生就职业发展问题找院方领导交涉

您好 引用您的話 : "我的贴子关注的只是中欧MBA2005级的就业情况 "

小弟並非"任意"更動主題  而是因為您以"關注"二字說明您的心意  

所以小弟copy paste您的用語  以順您的心意  並且讓此一文章主題更專注  

至於自由討論此點

小弟並未砍掉您的帳號  也並未限制您帳號發言權  所以您可以繼續自由討論與發言  

很明顯地 並未有違初衷  謝謝  


作者: Winner2008    时间: 2007-5-1 19:14
以下是引用modern在2007-5-1 11:26:00的发言:

畢竟 說真的 我們比來比去意義其實不大  真的要比 團結起來跟美國US M7看齊才是我們這些學校的任務

您說對不對阿

对啊对啊!!!Chinese B-school团结起来PK  U.S.啊!!!


作者: DengZong    时间: 2007-5-1 22:15

想要和国外优秀的MBA项目PK,再过30年-50年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现阶段,咱们还是师夷之长以制夷吧.否则,过于乐观,无限拔高,未免有点驼鸟或阿Q的感觉.


作者: mba3000    时间: 2007-5-3 08:27
LS比喻不当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