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一直在避免讨论,但很多申请者非常关注。带着同样的问题,和很多准备进行的批评,一两个月前我们几个同学和校友和项兵院长有过一次交流,通过这次交流,我“个人”对此愿景很有信心,这是我听到最合理的一次解释,和大家分享一下,供参考,希望不引起没有必要的争论。
我们以往的想法是:参加排名,和顶级商学院交换(比如我一直希望恢复第一届有的和WHARTON的交换,在再比如希望象香港大学和哥伦比亚及LBS的合作),抓好就业等等。项院长的思路和我们通常想法很不一样,的确有颠覆性、而且可行,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部分结果。
长江的做法是先做高端,比如今年和沃顿及INSEAD合作的“中国CEO课程”,远比其他同类课程成功,INSEAD前院长说这是他到目前为止教的最好的学生,由于此课程的成功运做,哈佛、哥伦比亚等极力要与长江合作,明年大家可能会看到相应的课程。此类课程的目的是先让世界顶级商学院认识长江,这个过程中长江的教授的确起很大作用,这些教授可以和顶级商学院的教授平起平坐。从IE,DARDEN交换的学生说“只有到了这些学校才知道,长江的教授有多优秀”。
有了初步合作,然后再谈EMBA、MBA合作就容易了,其实现在长江已经有和INSEAD、UCLA等有EMBA海外住读项目,MBA的交换名额和学校也大幅度提高。
几年后,如果和长江合作的都是这些顶级商学院(比如和INSEAD合作就比较紧密),排名是水到渠成的事。和IE交换回来的同学交流,她们说IE三十年可以作到前十,按目前的中国经济及长江的发展,长江10年是有可能的,只是要有个过程。
有些合作不好现在说,做了再说更好些,经常有人说长江“忽悠”太多,其实我们更多是在实干,耐心一些,再看两三年。
其实,那么多牛教授能加盟历史不长、没有排名的长江(至少他们可以选择亚洲任何一所商学院),顶级商学院能选择没有名气的长江合作,还是说明些什么的。
very good!
首先对楼主鼎立支持!
我补充一点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长江MBA在短短3年时间便成为中国申请者心目中数一数二的选择对象,其他哪家商学院有如此记录?原因何在?
(2)一个商学院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教学水平,如果教授水平一般,那么谁能保证学校的“产品”能在市场上立足?长江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成就难道与教授治学、教授水平无关?
(3)有人说长江没有自己的校园,但这很重要么?长江在没有自己校园的情况下尚且能做到如此,如果有了校园呢?(上海和北京的新校园已经纳入日程了,能修到什么程度就自己去想象好了。。)
(4)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而这点是我个人认为能推动长江在10年内成为世界级商学院的巨大推动力——长江的文化!!!
长江的人都是把自己和长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看作一个家庭,这种力量会使得长江的每个人的实际实力以滚雪球或几何级数来递增。相对来说,假如每个学生是把自己看作学校的客户,想的是学校如何如何为自己服务,并且在学习过程、甚至就业时,每个人之间不是帮忙或团结或共享资源,而是竞争的话,那么每个个体就只是单纯的个体,校友资源实际有多少就很难说了。
文化是一种风气,是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氛围。但一种文化如果在开头就是良性的,后期继续保持和发扬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没有一种文化精神,甚至是一种不良文化,后期想去培养或改善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面临的是要改变过去和现在的很多人的心态以及现状,这难如登天。
每个人都可以回想自己大学时代有多少同学,毕业后实际拥有的又是多少?为何多或为何少?实际多少与个人的发展联系有多大?这是否与班级文化有关?何况,从MBA出来的人的平台已远远非大学时代的人可比,那么这种资源对个人的意义有多大?获得这种资源的原始动力在哪里?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个人人缘好就可以实现的,你还要看对方的态度。而这种群体的相互之间的态度取决与什么?。。。是排名?是校园?是书本?是个人水平?。。。
Level of Culture:
Artifact;
Value;
Assumption
What is the assumption?
大浪淘沙,时间会证明一切。
首先对楼主鼎立支持!
我补充一点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长江MBA在短短3年时间便成为中国申请者心目中数一数二的选择对象,其他哪家商学院有如此记录?原因何在?
(2)一个商学院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教学水平,如果教授水平一般,那么谁能保证学校的“产品”能在市场上立足?长江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成就难道与教授治学、教授水平无关?
(3)有人说长江没有自己的校园,但这很重要么?长江在没有自己校园的情况下尚且能做到如此,如果有了校园呢?(上海和北京的新校园已经纳入日程了,能修到什么程度就自己去想象好了。。)
(4)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而这点是我个人认为能推动长江在10年内成为世界级商学院的巨大推动力——长江的文化!!!
长江的人都是把自己和长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看作一个家庭,这种力量会使得长江的每个人的实际实力以滚雪球或几何级数来递增。相对来说,假如每个学生是把自己看作学校的客户,想的是学校如何如何为自己服务,并且在学习过程、甚至就业时,每个人之间不是帮忙或团结或共享资源,而是竞争的话,那么每个个体就只是单纯的个体,校友资源实际有多少就很难说了。
文化是一种风气,是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氛围。但一种文化如果在开头就是良性的,后期继续保持和发扬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没有一种文化精神,甚至是一种不良文化,后期想去培养或改善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面临的是要改变过去和现在的很多人的心态以及现状,这难如登天。
每个人都可以回想自己大学时代有多少同学,毕业后实际拥有的又是多少?为何多或为何少?实际多少与个人的发展联系有多大?这是否与班级文化有关?何况,从MBA出来的人的平台已远远非大学时代的人可比,那么这种资源对个人的意义有多大?获得这种资源的原始动力在哪里?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个人人缘好就可以实现的,你还要看对方的态度。而这种群体的相互之间的态度取决与什么?。。。是排名?是校园?是书本?是个人水平?。。。
看过关于海尔或张瑞敏的书后就知道,海尔的成功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海尔文化!
这是哈佛教授在总结海尔成功秘诀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我从书中摘录了这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1998年,海尔集团成为被正式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张瑞敏成为登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所讲案例“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讲的是1995年7月海尔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成功案例。红星电器厂原来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兼并时净资产1个亿,但亏损是两亿五千万。兼并后只派去三个人。人还是原来的人,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第一个月当月亏损七百万,第二个月减亏,第三个月减亏,到第四个月盈利一百万。为什么?靠的是海尔的企业文化贯彻组织创新的结果。
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的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唯独它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这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张瑞敏
其实任何的组织都有共性,对于商学院何尝不是这样的道理,想想长江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取得的成就,或许可以从海尔的成功中折射出什么吧。那么长江的文化是什么概念呢?说简单点就是——“道”。我们听听张瑞敏对道的理解:
中国20年的辉煌,海尔十几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无形的东西。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老子《道德经》中无形就是灵魂,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根源是道,而道恰恰是非常重要但看不见的东西。——张瑞敏
长江的文化核心是“势,道,术”。也许很多人不能理解,希望我的(其实是张瑞敏的)解释会对大家有所启示。其中“道”为长江文化,它的层次是排在“术”之上的,可见长江文化之重要程度。另外,不在长江之内的人,是体会不到这“道”的存在的,因为这不是GMAT或排名可以去衡量的。。。
鼎力支持。
长江按照自己战略在一步步进行,2006年和沃顿/INSEAD合作非常成功,明年高端市场进一步发展,再过2/3年对MBA的带动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了。
http://www.ckgsb.com/web2005/5-97.html
中国企业CEO课程 | 长江商学院/哥伦比亚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 香港/纽约/法国枫丹白露/北京 | 4月开学 | 320,000 |
中印CEO课程 | 长江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 中国/印度 | 6月开学 | 80,000 |
中韩CEO课程 | 长江商学院/首尔国立大学教授 | 北京/首尔 | 10月开学 | 80,000 |
要晋身国际顶级商学院,亚太地区的学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不过还是支持一记!
要晋身国际顶级商学院,亚太地区的学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不过还是支持一记!
谢谢你!我们很高兴作为其中的成员在为之努力,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不是停留在空谈。
友情支持下......
http://www.ckgsb.com/web2005/news-1977.html
至于十年要让长江商学院挤入全球商学院前十强,他的计划是“三四三”,即前三年(从2003年至2005年)以邀请世界级教授加入,并请这些教授全职在长江教书、做研究与企业和学员互动,并以研究新兴市场为主轴,建立本身的差异化优势;中间的四年(2006年至2009年)则计划把企业CEO学员的计划,扩大到印度、韩国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企业,目前已招募了20位印度企业CEO与20位中国企业CEO,共同进行China India Program(中印项目),打造长江商学院在亚洲研究的优势;最后的三年(2010年至2012年)则要把人文课程也加入商学院的课程之中。项兵认为,亚洲的文明并非根植于基督教,但宗教力量的影响又是相当大的,因此要把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加入研究,跳出商业看商业。
HAPPY NEW YEAR.
想到了长江,偶尔听到有人讲,长江在饭店里,连自己的校区都没有,还想TOP 10,有时我们也难于作答,语言有时是苍白的,只能将来让事实去证明了。又想到了毛泽东,看过他的选集和军事文选,现在也很难想象当初井冈山的他20年后会解放全中国。
长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可以进入至少亚太地区的任何一所商学院,但最后选择了硬件设施目前还不是那么完善的年轻的长江,第一届在上海交大还上过一段时间课。包括教授,他们也可以到很多知名的商学院,无论欧美还是亚太,但还是选择了长江。我想我们有共同的梦想,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新的一年开始了,祝愿大家、祝愿长江!
问一声老兄新年好!
祝愿长江能早点有自己的校区!!!
问一声老兄新年好!
谢谢!祝你申请顺利!
想到了长江,偶尔听到有人讲,长江在饭店里,连自己的校区都没有,还想TOP 10,有时我们也难于作答,语言有时是苍白的,只能将来让事实去证明了。又想到了毛泽东,看过他的选集和军事文选,现在也很难想象当初井冈山的他20年后会解放全中国。
长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可以进入至少亚太地区的任何一所商学院,但最后选择了硬件设施目前还不是那么完善的年轻的长江,第一届在上海交大还上过一段时间课。包括教授,他们也可以到很多知名的商学院,无论欧美还是亚太,但还是选择了长江。我想我们有共同的梦想,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新的一年开始了,祝愿大家、祝愿长江!
路过,说点个人看法。
1。用校舍来怀疑长江的水平是可笑的。国人还是倾向于用高楼大厦来衡量繁荣,而忘却了西南联大的辉煌。
2。个人对长江top10的愿景提些不同看法。 且以为长江离世界top10还是路漫漫其修远,不是靠搞几个ceo program,exchange能达到top10的。那些global的学校之所以找长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且只有CEIBS和CKGSB可以选择,为他们的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经济的窗口。 我看了长江最引以为自豪的教授整容,首先14名常驻教授(top10基本都是百名以上,一个商学院的研究规模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research synergies),其次我看了一下诸位教授的履历,觉得豪华整容这个词还是相对的。
另外,我对长江的印象就是,当年长江的招生人员每年打电话鼓动我去申请,并口头允诺奖学金。我的同事很多也收到这样的电话。也让人有那么一点点对其生源的疑惑。
Anyway,长江的快速发展让人称奇。但是,窃以为离top10还需更多努力。 个人拙见,贻笑大方。
路过,说点个人看法。
1。用校舍来怀疑长江的水平是可笑的。国人还是倾向于用高楼大厦来衡量繁荣,而忘却了西南联大的辉煌。
2。个人对长江top10的愿景提些不同看法。 且以为长江离世界top10还是路漫漫其修远,不是靠搞几个ceo program,exchange能达到top10的。那些global的学校之所以找长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且只有CEIBS和CKGSB可以选择,为他们的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经济的窗口。 我看了长江最引以为自豪的教授整容,首先14名常驻教授(top10基本都是百名以上,一个商学院的研究规模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research synergies),其次我看了一下诸位教授的履历,觉得豪华整容这个词还是相对的。
另外,我对长江的印象就是,当年长江的招生人员每年打电话鼓动我去申请,并口头允诺奖学金。我的同事很多也收到这样的电话。也让人有那么一点点对其生源的疑惑。
Anyway,长江的快速发展让人称奇。但是,窃以为离top10还需更多努力。 个人拙见,贻笑大方。
以上TOP10的观点我们早就这样理解了,长江可能成为TOP10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项兵从开始就这么说的,其他的才是李嘉诚的财务支持和教授。IMD、IE可以,中国商学院进入前10不仅仅是梦想。长江也不是整天喊口号唬人的,我们毕竟在努力,但这点雄心还是要有的,行不行还是要有人去做的,评论比做要容易得多。
至于招生,很多人对长江还不了解就要多些工作,沃顿、哥伦比亚等这么多年历史了不是也要开来华开招生会吗?长江历史短更要主动些,无可非议。生源招50个肯定不是问题,但还是希望招到象你和你同事或更优秀的人。
以上TOP10的观点我们早就这样理解了,长江可能成为TOP10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项兵从开始就这么说的,其他的才是李嘉诚的财务支持和教授。IMD、IE可以,中国商学院进入前10不仅仅是梦想。长江也不是整天喊口号唬人的,我们毕竟在努力,但这点雄心还是要有的,行不行还是要有人去做的,评论比做要容易得多。
至于招生,很多人对长江还不了解就要多些工作,沃顿、哥伦比亚等这么多年历史了不是也要开来华开招生会吗?长江历史短更要主动些,无可非议。生源招50个肯定不是问题,但还是希望招到象你和你同事或更优秀的人。
IE is already among Top-10??
That's arguable, though it is indeed a great school.
IE is already among Top-10??
That's arguable, though it is indeed a great school.
Probably I did not explain clearly. Language has limits. My point is not ranking, though by some media it is. I just give examples with great potentials. I also did not mean that CK definitely to be the top 10, but we make efforts to do so. I do mean tha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Probably I did not explain clearly. Language has limits. My point is not ranking, though by some media it is. I just give examples with great potentials. I also did not mean that CK definitely to be the top 10, but we make efforts to do so. I do mean tha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谁会想到姚明可以成为NBA的第一中锋呢?以前觉得混个主力就不错了。。。
谁会想到刘翔可以跨栏拿奥运冠军?以前觉得进前八就不错了。。。
谁会想到工商银行市值可以全球第三,仅次于花旗和美国银行?以前觉得不倒闭就不错了。。。嘿嘿
长江想top10,,,,应该还是合理的吧,,再说大家在CD也是chase dream啊。。
Probably I did not explain clearly. Language has limits. My point is not ranking, though by some media it is. I just give examples with great potentials. I also did not mean that CK definitely to be the top 10, but we make efforts to do so. I do mean tha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学校背景有它的局限性, 让我去马德里工作, 不是要我命么??
看看IE毕业生的就业地点, 就知道了.
而且, Spain的学校里, 我更喜欢老牌的IESE,
并且感觉更多人会将IESE排到IE前面. 不过这个是争不出结论的.
你说的对,我也说了这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想和你在观点上争个高下,语言很多时候是无力的。能看得出你是很优秀的,也许有种优越感,估计也看不上现在的长江。不仅你,如果遇到申请者现在可以去欧美TOP10/20,我更建议去TOP10/20,我并不认为目前的长江好到那个程度。
只是我觉得这种讨论没什么意义,我们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2008年及以后长江还有其他计划,有的只能做完再说,到时候看吧。
你说的对,我也说了这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想和你在观点上争个高下,语言很多时候是无力的。能看得出你是很优秀的,也许有种优越感,估计也看不上现在的长江。不仅你,如果遇到申请者现在可以去欧美TOP10/20,我更建议去TOP10/20,我并不认为目前的长江好到那个程度。
只是我觉得这种讨论没什么意义,我们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这个, 严重了.
如果冒犯, 我道歉.
擅长于跑题...
个人来说, 比起中欧, 更喜欢长江.
但很讨厌什么联考, 所以没有考虑申请
长江、中欧都是独立招生的体系,不参加全国联考的,澄清一下
这个世界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怕不敢想。。。
很多人对长江的分析都是基于现状,但是想想长江成长的速度,外界的人谁敢说真正知道其中的奥秘?反过来说,即便长江成不了top10,长江把这个作为目标,至少结果就是飞速的成长。。。
举个小例子,学过几何级数的人都知道,把一张纸叠30次,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如果只看到的是这张纸现在叠到5次、6次。。。自然不起眼,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如此简单,就不用俺多说了。。具体这几何级数递增的力量在哪里,外边的人有多少人知道??。。
如果老是在说长江没有自己校园,这实在是缺乏眼光,龙柏饭店外边的景致有多少个校园比的过?过来看看好么。。。
这个, 严重了.
如果冒犯, 我道歉.
擅长于跑题...
个人来说, 比起中欧, 更喜欢长江.
但很讨厌什么联考, 所以没有考虑申请
如果你不申请国家的硕士学位,不用联考.那就是跟其他独立商学院一样,拿本校的证书.
但是如果想即拿长江的证书又拿国家的硕士学位,那你的名字必须进入国家教委的系统,那就要考一下联考.只要你交了考卷,就能进入系统了.所以长江的学生要参加联考,是增加了一个可以申请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的机会.是个好事情,没有任何负担!
别的学校的毕业生能不能申请国家硕士生学位,可以了解一下.
这个, 严重了.
如果冒犯, 我道歉.
擅长于跑题...
个人来说, 比起中欧, 更喜欢长江.
但很讨厌什么联考, 所以没有考虑申请
谢谢你呀!如果你打算读MBA,欢迎来长江看看,联考(GRK)只是个程序化的,不算成绩的,我答了半小时(要求半小时后才可以交)就出来了,现在已经拿到学位了。
其实我发这个帖子时也考虑说法是否欠妥,不希望引起没有必要争论,这毕竟不是我个人的事,也不是长江的事,希望自己尽量客观。有时候语言可能会重一些,不当之处,还望原谅。长江作为新生事物我个人倾向于多些正面鼓励性的观点,不仅仅因为我是长江的学生,对于其他学校我也是这个态度,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好商学院。
客气了.
说一下我的看法. 跟你的角度不同.
不提top-10与否, 中国的商学院我最看好长江.
其实有一个因素,强调的不够, 虽然很俗, 那就是钱.
有李大善人鼎立支持, 加上好的管理者, 希望很大.
Business school么, 自己本身也是business.
最好的商学院是哈佛, 最有钱的也是哈佛.
有钱, 你不用为生源折腰, 可以声称: 只要好的, 不要要富的, 可以用奖学金吸引最好的学生
有钱, 可以请的起最好的教授. 没钱不知道现在长江的教授有几个会来
有钱, 可以有最好的硬件, 举办的起各种event, 提升品牌
世界所有的顶级商学院中, 没有一个是靠着学生的学费运行的, 学费都只占收入非常小的一部分.
想要成为好的商学院, 初期的投入是巨大的.
说的直白了点儿,
莫要骂偶
至于楼主强调的exchange, 交流什么的,
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多大的优势,
想依靠这个, 希望不大.
哈佛有几个exchange?
Insead有几个exchange? 只有一个, 跟沃顿. 并且我并不认为Insead会跟长江建立exchange.
反过来说,LBS有几个? 30多个, 但LBS还是LBS, 没见到跟LBS建立exchange的就自动变成一流商学院了, 包括CEIBS,HKU在内.
你的见解和项兵院长是比较接近的,我同意!
对于办商学院,项兵认识还是满清楚的,从最开始他就说(也很俗):第一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边有朋友谈到了),否则钱再多,把所有哈佛、沃顿教授弄来都没用;第二是李嘉诚基金会的财力支持(就是你说的钱),没钱肯定是不行的,你说得很明白了;第三是教授。
和你一样,他没认为交换会如何,包括我给他写过几次邮件也面谈过,希望恢复第一届就有的和沃顿的交换,他不同意,最终是被他说服了。
大概两个月前和他座谈时,感觉他的策略是对的,把自己做强,自然会有学校来合作,他说到时候交换很容易,是平等条件下的交换,现在是有求于人。今年是哈佛、哥伦比亚找上门来要和长江合作,与INSEAD合作更密切了,以后还有其他更深入的合作(考虑了一下现在不方便说)。合作的CEO项目可能在有些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这是合作的最好切入点,整体影响也大很多,我们MBA目前和那些顶尖学校差距还是满大的。虽然开始MBA直接受益不大,但和你一样,我对长江还是很有信心的。
谈到Business, 顺便说一下,现在长江EMBA的“生意”很火,学费从去年29.8万涨到33.8万了,但今年还被迫在上海又比计划扩招了一个班(一下子比计划多赚了2000千多万,呵呵),明年要招近400人了,现在教室很紧张,正在准备建上海校区呢。当然MBA还是以质量为主。
长江在短短几年打出了自己的牌子,的确非常惊人。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运作上的成功。
如果有商业分析案例把这个成功研究一下那就更好啦!
不管长江还是中欧,看看毕业生平均水平就知道了。
能不能top10不是自己说了算,是产品最终的买家说了算
有道理,无论是正规军还是土八路,解放中国才是硬道理。不过,这里不太一样,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和比较,而且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好,多出几所好商学院是没问题的,美国好商学院多主要还是其经济发展好,很难想象目前非洲出现这种情况,也很难想象中国10年前会有这种可能,希望能跳出某一所商学院,虽然我这里提及长江,但如同项兵很早就说的,这首先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毕业生最终如何还要看中国经济,长江今年咨询公司Offer很多,固然有长江发展的原因,最终主要还是中国经济对咨询业有更多需求。
你说麦肯锡的"Fellow"么?
好像听说过. 有兴趣, 说说看
有面麦肯锡的,但那个最有希望去的也在等其他更好的机会,薪水比麦肯锡的Fellow要高很多,我们班据说去年有个拿到麦肯锡的,但去了另一家。我回北京前知道不少拿到其他咨询公司Offer的,人数比前两届多很多。其实长江现在薪水高的大部分不在咨询公司,至少上百万的几个都在企业。
请问:长江去年最高标准还不到50W, 何来100W的??
范围 (RMB) | 平均值 (RMB) | 中值 (RMB) |
90,000 – 456,000 | 235,000 | 231,000 |
vs
"其实长江现在薪水高的大部分不在咨询公司,至少上百万的几个都在企业。"
那个统计是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我可能没说清楚。
不是同一家公司,也很少有公司这样。不过没有一个好的MBA(不仅长江),实现这种飞跃很难,甚至根本没有这种机会。我们就业报告的缺点是只以第一份工作为统计样本,个人认为MBA更主要看3-5年或更远的发展。
http://www.ckgsb.com/web2005/news-2006.html
学在欧洲 ——长江EMBA欧洲商务考察住读项目圆满结束 |
12月10日,当近四十位长江EMBA学员登上飞往法国的航班时,激动人心的长江欧洲商务考察项目正式起程了。 这是2006年长江国际商务考察的第三站。之前,长江学子曾分别飞赴美、亚两大洲,不仅在美国UCLA的安德森商学院、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这样的世界知名学府中,聆听世界级教授的管理智慧,更实地考察了一批诸如甲骨文、美泰、三星、索尼等世界500强企业,与这批世界最优秀企业的领军人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大势、文化融合之道、企业前沿管理话题。 因为美、亚之行的精彩,此次欧洲之行令人充满期待。在12月10日当晚,在我院赵昊教授的带队下,长江学子抵达法国枫丹白露。随后三天的课程学习在全球知名商学院INSEAD的美丽校园中展开。 课堂学习由我院与INSEAD为长江学员精心设计。授课教授均为INSEAD知名教授,五个模块的主题教学与百年来欧洲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变迁紧密相连,涵盖了“资本主义制度”、“家族企业的战略议题”、“合作战略”、“欧盟的政治经济观”、“欧盟政策制定”等经典课程。INSEAD世界知名教授在对管理、经济、政策等热点问题的进行独到的解读同时,辅以大量潜心研发的原创案例,令身处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企业家学员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全球市场与企业管理问题。 其中Christine Blondel教授对“家族企业的战略议题”的精辟观点,引发了学员的强烈兴趣。目前国内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其中为数不少为家族企业。中国的家族企业大都成立时间短,易受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与欧洲已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相比还未到成熟阶段,但欧洲家族企业的百年兴衰发展历程,如Christine Blondel教授提到的已历经300余年发展演变的温德尔家族,为长江学子们思考中国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提供了更宽阔的观察视野和思维角度。 三天的课堂教学赢得学员一致好评。在之后的公司访问中,长江一行先后在法国、德国两地,走进源自欧洲、影响世界的知名公司:施奈德电器、路易威登、汉高公司,及欧洲知名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 在施奈德电器,公司HR总监Luz Helena Rojas女士在演讲中谈起施奈德的全球人才战略,令人印象深刻。一直以来,施奈德电器视人才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及对未来竖立信心的基础,坚持着人才是战略投资而非运营成本的理念。Luz Helena Rojas特别提到施奈德电器已实施多年的马可?波罗计划:即从HR战略的角度将国际人才流动与储备作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施奈德电器成功的国际人才战略,受到长江学员的极大关注。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双方积极地互动探讨,切磋进步。 在另一家世界知名企业——德国汉高时,它从一家纯粹的家族企业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为学员们验证在INSEAD所学的“家族企业的战略议题”,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极佳机会。而汉高公司在交流中强调“家族成员可以从更长期、更有战略高度地考虑战略布局,避免非家族企业成员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失误”,则另长江学子品味出全球知名的欧洲企业,对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如何理解与坚持。 在重视传统与文化的欧洲大陆,于公司走访的间歇,学员们还在法国、德国两地饶有兴致地穿行在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德国之角、莱茵河畔、科隆大教堂……,从中感受欧洲辉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也进一步思考在这片大陆上,欧洲文化何以蕴育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 12月20日,当欧洲之行接近尾声时,也宣告着长江2006年度国际商务考察项目的圆满结束。在先后一个多月的时间中,长江学子的足迹遍布美、欧、亚三个大陆,聆听到世界顶级商学院教授带来的新鲜管理观点,走进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全球知名企业。在长江,EMBA学员不仅读万卷书,也行千里路,以超越传统的全新视野与思维,在放眼全球的视野中凝炼思维精华,探寻中国企业屹立世界经济舞台的发展新路。 |
长江 appears to be a nice bschool. Good luck
Do not care too much about the ranking: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aulity of program instead. 10 more years or even 30 years to go before an MBA program can boast of its program among top 30.
Do not care too much about the ranking: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aulity of program instead. 10 more years or even 30 years to go before an MBA program can boast of its program among top 30.
如同这个网站的名字,长江本身也是在追求梦想!
下面是一年多前的一个专访,给大家一个参考。坦白地讲,很长时间,我对长江的梦想也没有多少清楚地认识,虽然愿意为之努力。两个月前,我们部分校友准备质问项兵,包括排名、交换等,和他有个座谈,他描绘地很清晰,比下边的文章更明确,我才真正很信服。
项兵:长江商学院下一步是跨洲际整合
2005年09月12日16:49
中国企业家
未来两年左右,长江将在管理教育领域上演欧、亚、美全球“三国演义”
文/本刊记者
白
柯
“站在月球看地球”,这句话几乎成为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的标志,而这个提倡全球视野的教授院长,在学院创立之初曾经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5年内成为亚洲领先商学院,10年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现在3年过去,长江第一批330多名EMBA\MBA学生要在9月25日迎来隆重的毕业典礼。长江离它的梦想近了几步?
8月底,《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专访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项兵认为一切都比计划提前了一些,5年目标指日可待。并且,为实现这个目标,长江准备与一些优秀的商学院整合。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令项兵感到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一批世界级的教授。
以整合的方式实现目标
《中国企业家》:长江商学院快满3岁了,您的计划实施得如何?离目标还有多远?
项兵:这3年的发展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还稍微快了一点。前三年最主要的目标是把长江商学院建成中国领先的商学院之一,也就是说把中国作为我们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从现在来看,这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就是将来两年左右的时间,在管理教育领域上演欧、亚、美全球“三国演义”。这包括学院声誉的沉淀、校友会的建设、流程体系的完善、项目创新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有一支既了解中国企业情况又具备全球视野的教授团队,同时能在某些方面形成原创的对管理实践有重大影响的管理思想,在有些传统学科之中也形成自己的独到之处。因为我们必须征服世界,才能成为世界级的商学院,所以我们的视野要远远超越中国,我们必须play the global game(玩全球的游戏),所以将来两年到三年打造欧、亚、美“三国演义”的能力将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第三阶段是跨洲际的整合。其实第二阶段能够完成的话,世界商学院十强的目标基本上就有可能实现了,第二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整合亚洲资源将长江打造成为亚洲的一个超级商学院。
为了给中国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家,我们必须整合全球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仅是教授资源,还包括学生资源,一定要让欧洲、美国最好的学生与我们中国学生有交流碰撞的机会,至少我认为仅仅靠中国人和中国人一起碰撞,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还是有难度的。
《中国企业家》:您提到实现第二阶段目标要整合资源,这是否意味着将会发生整合的行动?
项兵:整合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现在已经很难再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因为国际竞争不会允许你一地走。10年的时间很短,实现我们的目标必定是采取全球资源整合的方式。
得新兴市场者得天下
《中国企业家》:要成为世界级商学院,长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项兵:我觉得我们靠新视野来实现战略差异化。这是实现超越的一个必要条件。新视野、新思维,这是长江能有今天的原因之一。
即使美国的顶级商学院也有弱点:第一,他们对亚洲,欧洲了解不足。而客户越来越需要全球视野。第二,他们了解“阵地战”——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在发达市场如何竞争与合作,而对新兴市场经常发生的“游击战”研究得不多。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拥有广阔的差异化空间。
比如说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如何在新兴市场(如中国)进行竞争和合作,并进而把新兴市场战略更好地整合到全球战略之中。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现有的顶级商学院对新兴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仅仅派几个教授到中国待上几天,很难对企业如何在中国竞争和合作有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教授不多,但是我们有大概8到10个教授对中国企业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并开始形成独到的管理思想,从而超越了仅仅传授现有知识的角色。我们的教授在这方面的沉淀已经成为我们长江的镇山之宝之一,这就是“月亮上看地球”所带来的战略差异化。这就是新视野的一部分。我们能提供一些独到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和现有的顶级商学院形成互补关系。
这是让我们自信的一个方面。对于很多企业,发达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得新兴市场者可能得天下。而掌握通向新兴市场钥匙的可能是我们,而不是现有的顶级商学院。我们既给你全球视野,又懂得如何把新兴市场的战略整合到全球战略之中,形成真正的全球战略。这样一来,我们既可服务我们的民族企业,也可以给国外世界级企业的高层经理提供管理培训。
《中国企业家》:那就是说长江以后有可能全球招生了?
项兵:必定是,不是有可能,是必定是。
教授队伍是灵魂
《中国企业家》:长江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项兵:最大的困难还是吸引和留住一批世界级的教授,因为一个学校的核心、灵魂是教授队伍。没有教授队伍,我们如何产生新的管理思想,战略也实行不了,怎么可能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学生呢?一开始我们就认定这个问题肯定是最难最难的,到现在为止还是最难最难的。要想真正吸引、留住世界级的教授,对手不是亚洲的商学院,不仅是我们长江,任何其它想成为世界级的学校,对手都是哥伦比亚,是斯坦福,因为世界级的教授主要是集中在现有的TOP商学院。比如说,黄明教授从斯坦福到长江一年,现在又被康奈尔大学挖走,但是明年我还是希望把他从康奈尔请回到这里来。其实在征聘世界级教授上,和我们“过招拆招”的主要是世界现有的顶级商学院。
《中国企业家》:您认为长江能留住他们的条件是什么?
项兵:能留住他们的最基础性的东西有这样三块:第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这个大的背景,一切都免谈。第二,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从学校的批准,到让我们发国家学位办的学位。第三,基金会给我们非常强大的财务支持。
这三条构筑了最基本的平台。但要想仅靠这个平台不加上其它的东西,直接和斯坦福、哥伦比亚竞争,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强的梦想是很重要的,没有十强的梦想,世界级的教授考虑都不会考虑加盟长江。另外,还要有一个实现十强的战略和路线图。最了解商学院的可能是在顶级商学院执教的资深管理学教授,他们必须认同长江冲击世界十强的战略和路线图是切实可行的。我们成功地吸引了几个教授放弃顶级商学院加盟长江在国内乃至于亚洲管理教育界确实是一个震撼性的事,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刚开始的时候难度非常之大,尽管这个梦想很美好,但是你第一步都没走呢,所以当时很多教授都来了两年,还停薪留职,现在第一拨留下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我们这个梦想。长江的“教授治校”制度也是吸引世界级教授的一个先决条件。通过这两三年的积累,长江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理想平台,其他学者可以通过站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企业家》:问一下您的个人规划,您预计自己在长江商学院院长的位置上再干多久?
项兵:最多做两届。十强的目标实现以后我就可以退休了。也许可以期望来得更早一些,也许不需要10年,第二阶段目标完成以后,我就差不多可以退休做其它的事了。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其它的事值得我去做,比如说慈善机构,我们可以把一些先进有效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慈善机构的运作,来解决中国贫穷落后地区的小学教育问题。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真的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去做,我比较喜欢做新的事。
如同这个网站的名字,长江本身也是在追求梦想!
下面是一年多前的一个专访,给大家一个参考。坦白地讲,很长时间,我对长江的梦想也没有多少清楚地认识,虽然愿意为之努力。两个月前,我们部分校友准备质问项兵,包括排名、交换等,和他有个座谈,他描绘地很清晰,比下边的文章更明确,我才真正很信服。
项兵:长江商学院下一步是跨洲际整合
2005年09月12日16:49
中国企业家
未来两年左右,长江将在管理教育领域上演欧、亚、美全球“三国演义”
文/本刊记者
白
柯
“站在月球看地球”,这句话几乎成为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的标志,而这个提倡全球视野的教授院长,在学院创立之初曾经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5年内成为亚洲领先商学院,10年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现在3年过去,长江第一批330多名EMBA\MBA学生要在9月25日迎来隆重的毕业典礼。长江离它的梦想近了几步?
8月底,《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专访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项兵认为一切都比计划提前了一些,5年目标指日可待。并且,为实现这个目标,长江准备与一些优秀的商学院整合。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令项兵感到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一批世界级的教授。
以整合的方式实现目标
《中国企业家》:长江商学院快满3岁了,您的计划实施得如何?离目标还有多远?
项兵:这3年的发展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还稍微快了一点。前三年最主要的目标是把长江商学院建成中国领先的商学院之一,也就是说把中国作为我们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从现在来看,这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就是将来两年左右的时间,在管理教育领域上演欧、亚、美全球“三国演义”。这包括学院声誉的沉淀、校友会的建设、流程体系的完善、项目创新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有一支既了解中国企业情况又具备全球视野的教授团队,同时能在某些方面形成原创的对管理实践有重大影响的管理思想,在有些传统学科之中也形成自己的独到之处。因为我们必须征服世界,才能成为世界级的商学院,所以我们的视野要远远超越中国,我们必须play the global game(玩全球的游戏),所以将来两年到三年打造欧、亚、美“三国演义”的能力将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第三阶段是跨洲际的整合。其实第二阶段能够完成的话,世界商学院十强的目标基本上就有可能实现了,第二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整合亚洲资源将长江打造成为亚洲的一个超级商学院。
为了给中国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家,我们必须整合全球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仅是教授资源,还包括学生资源,一定要让欧洲、美国最好的学生与我们中国学生有交流碰撞的机会,至少我认为仅仅靠中国人和中国人一起碰撞,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还是有难度的。
《中国企业家》:您提到实现第二阶段目标要整合资源,这是否意味着将会发生整合的行动?
项兵:整合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现在已经很难再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因为国际竞争不会允许你一地走。10年的时间很短,实现我们的目标必定是采取全球资源整合的方式。
得新兴市场者得天下
《中国企业家》:要成为世界级商学院,长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项兵:我觉得我们靠新视野来实现战略差异化。这是实现超越的一个必要条件。新视野、新思维,这是长江能有今天的原因之一。
即使美国的顶级商学院也有弱点:第一,他们对亚洲,欧洲了解不足。而客户越来越需要全球视野。第二,他们了解“阵地战”——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在发达市场如何竞争与合作,而对新兴市场经常发生的“游击战”研究得不多。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拥有广阔的差异化空间。
比如说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如何在新兴市场(如中国)进行竞争和合作,并进而把新兴市场战略更好地整合到全球战略之中。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现有的顶级商学院对新兴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仅仅派几个教授到中国待上几天,很难对企业如何在中国竞争和合作有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教授不多,但是我们有大概8到10个教授对中国企业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并开始形成独到的管理思想,从而超越了仅仅传授现有知识的角色。我们的教授在这方面的沉淀已经成为我们长江的镇山之宝之一,这就是“月亮上看地球”所带来的战略差异化。这就是新视野的一部分。我们能提供一些独到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和现有的顶级商学院形成互补关系。
这是让我们自信的一个方面。对于很多企业,发达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得新兴市场者可能得天下。而掌握通向新兴市场钥匙的可能是我们,而不是现有的顶级商学院。我们既给你全球视野,又懂得如何把新兴市场的战略整合到全球战略之中,形成真正的全球战略。这样一来,我们既可服务我们的民族企业,也可以给国外世界级企业的高层经理提供管理培训。
《中国企业家》:那就是说长江以后有可能全球招生了?
项兵:必定是,不是有可能,是必定是。
教授队伍是灵魂
《中国企业家》:长江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项兵:最大的困难还是吸引和留住一批世界级的教授,因为一个学校的核心、灵魂是教授队伍。没有教授队伍,我们如何产生新的管理思想,战略也实行不了,怎么可能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学生呢?一开始我们就认定这个问题肯定是最难最难的,到现在为止还是最难最难的。要想真正吸引、留住世界级的教授,对手不是亚洲的商学院,不仅是我们长江,任何其它想成为世界级的学校,对手都是哥伦比亚,是斯坦福,因为世界级的教授主要是集中在现有的TOP商学院。比如说,黄明教授从斯坦福到长江一年,现在又被康奈尔大学挖走,但是明年我还是希望把他从康奈尔请回到这里来。其实在征聘世界级教授上,和我们“过招拆招”的主要是世界现有的顶级商学院。
《中国企业家》:您认为长江能留住他们的条件是什么?
项兵:能留住他们的最基础性的东西有这样三块:第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这个大的背景,一切都免谈。第二,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从学校的批准,到让我们发国家学位办的学位。第三,基金会给我们非常强大的财务支持。
这三条构筑了最基本的平台。但要想仅靠这个平台不加上其它的东西,直接和斯坦福、哥伦比亚竞争,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强的梦想是很重要的,没有十强的梦想,世界级的教授考虑都不会考虑加盟长江。另外,还要有一个实现十强的战略和路线图。最了解商学院的可能是在顶级商学院执教的资深管理学教授,他们必须认同长江冲击世界十强的战略和路线图是切实可行的。我们成功地吸引了几个教授放弃顶级商学院加盟长江在国内乃至于亚洲管理教育界确实是一个震撼性的事,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刚开始的时候难度非常之大,尽管这个梦想很美好,但是你第一步都没走呢,所以当时很多教授都来了两年,还停薪留职,现在第一拨留下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我们这个梦想。长江的“教授治校”制度也是吸引世界级教授的一个先决条件。通过这两三年的积累,长江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理想平台,其他学者可以通过站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企业家》:问一下您的个人规划,您预计自己在长江商学院院长的位置上再干多久?
项兵:最多做两届。十强的目标实现以后我就可以退休了。也许可以期望来得更早一些,也许不需要10年,第二阶段目标完成以后,我就差不多可以退休做其它的事了。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其它的事值得我去做,比如说慈善机构,我们可以把一些先进有效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慈善机构的运作,来解决中国贫穷落后地区的小学教育问题。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真的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去做,我比较喜欢做新的事。
谢谢foever!
看长江要整体看,再过两年,EMBA/MBA/EDP的联动效应就慢慢看出来了。10年是一个整体计划,现在刚刚四年,如同投资组合一样,这样才能更好理解长江的战略,单看MBA容易片面。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