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长江商学院到底在什么水平上? [打印本页]

作者: bolan    时间: 2006-3-6 14:45
标题: 长江商学院到底在什么水平上?

好象它是不参加排名的。第一届毕业生好象也是去年刚刚毕业。搞不清它水深水浅。


长江的水平到底在一个什么位次上?请达人给点客观和主观的评点。3x


作者: foever    时间: 2006-3-6 16:43

bolan,国际上的排名是要有三届毕业生以后,所以现在看不到。


至于长江的位次,客观上,一方面,毕业生的Profile和Job placement你从网上都可以看到,两届毕业生基本上都在世界500强的公司,平均年薪20几万。另一方面,教授无可挑剔,是我们亲身感受,基本上每一个都很牛,在北美和欧洲都很有知名度,说世界一流毫不夸张。而且,他们在欧美的待遇相当优厚,他们能回到中国大陆很大程度上就是想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一位校友讲“用一般的歌功颂德的话来赞扬这些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教授有一种使命感!


其他的,比如今年4月份与Wharton和INSEAD有个国际CEO的课程,虽然不是MBA,但这样年轻的学校就和欧美最顶尖的商学院合作至少也能说明一种国际上的认可。长江也有MBA学生去Wharton交换过,而且这两所学校MBA的学生前两年都来长江有交流,交流很愉快。


主观上,我个人,包括很多长江的学生和申请人(最近你也看到了吧)更看重长江的文化,我们同学间,校友间的确是兄弟姐妹般的感情,引用03师兄的话,这是“来长江的意外收获”,优秀学生和世界级教授很多学校都可能会有,但这种文化很独特,其他学校无法复制,因为这本身也不是我们自己刻意创造的(当然也是长江每一份子一点一滴在奉献)但这也更无价!


作者: echosongling    时间: 2006-3-6 17:00

这些教授有一种“使命感!”(拷贝楼上,加工了一下哈)


我想说的是不仅仅是教授有“使命感!”,每一个学员都是这样的。坦白的说,读MBA是为了什么呢?机会+财富。但是什么能给你这些呢?——眼界、思维、资源。这三点相同点就是:这是一个团体给你的,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就校友来说,就像你的朋友一样,有点头之交的朋友,有酒肉朋友,有像兄弟一样的朋友。。。如果你的点头之交的朋友满天下,或你的有像兄弟一样的朋友五六个,你觉得那对你帮助更大?还有,校友只是局限于你的那一届,还是各届不同的校友累加,你觉得那对你帮助更大?


个人理解,成功不是靠自己(至少很多情况下适用),而是靠别人,或者说,靠你积聚这些资源的能力和机会。


  长江的文化说起来很模糊,这和一个人谈恋爱一样,说不明白的,感受过才知道:〉




作者: williamweizh    时间: 2006-3-6 17:17
借人气弱问一下:长江有校园么?
作者: amarkiu    时间: 2006-3-6 19:04

For MBA, CK got no campus right now. The teaching is conducted at Cypress Hotel near Hongqiao airport.


The 06 intake will be still in Shanghai. The campus in Beijing will be ready for 07 intake.


作者: heichihei    时间: 2006-3-6 20:05

这个问题的确是很难回答,没有排名,说多了也怕引起自我吹嘘的猜测,不过好在现在各项数据信息都已公开化,长江也有了两届毕业生,就业、薪水、教授水平网站都可以查询,大家可以同其他商学院做个比较,自然会有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就个人的感受而言,长江至少这么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是教授以华裔为主。长江的教授基本上都是华裔,其中很多是来自世界一流商业院,如MBA部的负责人郑裕生就是Wharton的教授。这些教授具有双重文化背景,更容易达到中西贯通的教学目标,这大概也是长江把学费提的比较高的原因吧,教授是最好的,提供的知识是高水平的,当然也要体现出物有所值来。


二是小班制,氛围独特。其实上商学院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就要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和回报。有些人认为长江在国内商学院中的投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对这点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到各家商学院的网站看看,的确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招牌教授,但这些招牌教授中真正能给MBA学生上课的又有多少呢?这的确是个疑问。长江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教授在给EMBA授课的同时都有给MBA授课的义务(包括以前在长江的知名人士郎咸平),仅从这点来讲,投入的回报就是高的。另外,由于长江是小班制,在大家最为关心的就业服务方面,人数少,平均每个同学所享受到的就业推荐和咨询服务就要高,同学内部的竞争也要少,这也是小班制的先天优势。


三是学费免息延付,实际费用不高。不少人认为长江目前的学费偏高。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也未必如此,为避免申请人因费用的原因被据门外,长江提供了较多的奖学金,假设你能拿到5万元奖学金(只是假设),三年免息学费融资的利息约三万,实际成本也就是15万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计算,仅供参考。其实本人感觉长江涨钱并不是为了钱本身的问题,可能更多是出于体现自身价值的考虑。其实大家可以简单推断一下,一个学生多收5万,60个学生也就是300万,这个数目对李嘉诚的长江基金会来讲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作者: foever    时间: 2006-3-6 21:00

谈到学费,在info session上,我听说06级会把大概40%的学费作为奖学金返还给学生,05级的平均实际学费为14万左右,我们04级大部分也有奖学金,估计平均实际学费大约10万左右的样子。


名义学费更多是说明自身定位(Precing课中会讲到),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长江的名义学费10万,你会认为长江是什么样的商学院呢?你会来申请吗?当然实际学费会参照市场来调整。 而且实际上课时间就1年,比一年半或两三年的性价比要高(机会成本也要考虑,就是少挣了一两年钱,而且少了一两年工作经验,况且很多学校毕业后薪水并不比长江高,长期看,回报率估计更高)。


所以即便很功利的考虑,长江也不是很差的选择。不过最好不要太功利,长江录取中对人格方面还是比较看重的,大家还是很互助的,你能亲身体会到超越功利的部分,虽然讲上MBA Net work很重要,但在长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Net work。


作者: sinoyuan    时间: 2006-3-6 22:25
长江商学院到底在什么水平上?我的建议是“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到长江上海校区亲自感受一下,体验与众不同的商学院氛围!
作者: ibmimb    时间: 2006-3-8 12:28
这种东西还是要自己了解比较好,别人说得再好,你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理解,倒不如自己去看看,走走
作者: heku    时间: 2006-3-8 15:02
以下是引用williamweizh在2006-3-6 17:17:00的发言:
借人气弱问一下:长江有校园么?

hehe 中欧刚开始的时候在交大的图书馆楼顶租了个房子 学生们背个可爱小书包 萨是有趣呢


作者: zhenhaowu    时间: 2006-3-9 14:09
有意思,所有的长江的同学都说自己的学校好。欣赏各位对自己学校的热情,只是觉得应该也客观的说一些不足之处,让其他人能够更全面的进行比较。
作者: leosney    时间: 2006-3-9 16:12

个人观察,长江的问题在于“教授治校”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了问题,最大问题体现在学校的Marketing上,不象其他学校那么能“忽悠”,诸如“毕业生平均年薪30多万RMB"之类,这点上长江应多引进强有力的管理人才,并向其他的兄弟学校学习


作者: edward_zhang    时间: 2006-3-9 17:25
以下是引用heichihei在2006-3-6 20:05:00的发言:


三是学费免息延付,实际费用不高。不少人认为长江目前的学费偏高。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也未必如此,为避免申请人因费用的原因被据门外,长江提供了较多的奖学金,假设你能拿到5万元奖学金(只是假设),三年免息学费融资的利息约三万,实际成本也就是15万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计算,仅供参考。其实本人感觉长江涨钱并不是为了钱本身的问题,可能更多是出于体现自身价值的考虑。其实大家可以简单推断一下,一个学生多收5万,60个学生也就是300万,这个数目对李嘉诚的长江基金会来讲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CKGSB provides admitted students zero-interest tuition installment option, with a 36-month repayment plan starting after employment (within one year of graduation).  All admitted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an apply for the installment.


请问这个具体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学费我可以全部免息贷款,然后在毕业后一年内还清呢?


作者: fong    时间: 2006-3-9 18:04
是的,学费可以全部免息贷款,毕业后三年还清。具体可以向招办咨询。如果觉得不方便,可以继续在这里提问,我或是我的同学和校友只要知道都会回答的。
作者: mike-liao    时间: 2006-3-15 13:13

长江的独特文化和优秀的华人教授我们引以为豪的,可我们也意识到长江的不足:


-年轻,虽然起点高,可是运作经验和系统方面和中欧还是有差距,毕竟中欧在中国有了十几年了


-市场认知度还不够高,市场宣传方面不如中欧那么有气势,当然市场认知度的提高要靠一届一届的毕业生的表现来积累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园,虽然学校租的是环境优雅的龙柏饭店,可是归属感不强


-影响力网络和关系网络才刚刚起步



作者: tonychu1975    时间: 2006-3-15 13:51
We should give some buffer time for CK. Let CK herself does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focus, a good business strategy requires a SWOT and PESTL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best fit on the market, given its own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Therefore, I believe CK will find her own competitive advantage such as cultural day!
作者: Hithigh    时间: 2006-3-15 15:34

水平如何,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判断会有不同的结论。


如果把毕业薪酬作为一个标准的话,跟国内一流商学院如中欧相差无几;一朋友和我,同年入学,但分别就读中欧和长江,不久前沟通时朋友也感觉“就毕业收入水平来说,相差不多”。从外人的评价来说,就职某著名外资银行高层的一位朋友也坦然,国内较好的有数几家商学院毕业生,在他们人力资源看来“相差不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选择。为了尊重自己的自由和选择,最好多调查、多了解、多沟通,以便得到自己所认为的最可靠最权威的信息,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人生如下棋,一招不慎,也许全盘皆输,这是件很可悲的事;但人生还不如下棋,因为你不能悔棋,更不可能重来。读书尤其是读MBA作为一项自我投资,一辈子大概只能读一次吧,在不同人眼里轻重亦不同。我们当然不能用上面所言的输赢来界定读书这件事,但读书是慎重的选择,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 aarongongwu    时间: 2006-3-15 23:01
从横向来看,长江跟国内、国外的商学院不具可比性,因为历史太短,尚未有公允的知名度和实力证明;

所以,长江只能跟自己比——纵比。



从纵向来看,长江的发展还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一方面,喊的是国际化,但全是华人教授——根据所有人的经验,不是所有知名商学院毕业或者任过教的教授就一
定是优秀的,证明这一点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对于教授和学生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定位在世界顶级商学院,并挑明要进入世界十强——稍稍了解世界商学院背景
和具有市场知识背景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模糊概念。 随便一数,这十个名额之中很难给长江找个位置。  



所有好的商学院都有一点:市场化操作:资源(师资)、竞争格局、产品(学生)三位一体。如果学校(教授)本身都不能把一个学校(组织)经营管理成一个好的实体,又如何能证明他能教导出好的学生?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仍然佩服长江,也衷心希望长江能有好的发展。


作者: edward_zhang    时间: 2006-3-15 23:59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即使不能进前10,前20也不错,如果目标就定在前20,恐怕也跟长江的文化有背。


长江教授好像不全是华人,今天我还听介绍有个韩国教授在答疑,不过国际化,只请华人教授是有点....。


长江在我看来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强调德才兼备这一点我十分喜欢。


今天去长江看了下,发现帅哥美女比较多,呵呵,印象还不错。同时还找到对同一领域感兴趣的人,希望以后能有合作机会。


作者: CK_alex    时间: 2006-3-16 00:22
首先感谢楼上的仁兄,对长江的分析

我想如果想一件事情如果可以从多方面去想,是不是可以看到事情的另外一面或者说更真实的一面,这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处事方法

以下是引用aarongongwu在2006-3-15 23:01:00的发言:
从横向来看,长江跟国内、国外的商学院不具可比性,因为历史太短,尚未有公允的知名度和实力证明;
历史太短-3年,但是3年作出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知名度,这个问题不用多解释吧,知名度不够,楼主怎么会知道长江呢?中欧,北大,长江 这3个学校的知名度略有差异,但是差的不至于不能放在一个档次来比较.
所以,长江只能跟自己比——纵比。
长江的战略是绝不会COPY其他商学院的运作模式,如果COPY的话中国的商学院永远不能领先与世界.这是在国内的商学院独一无二的,这个跟其他学校有些不同.

从纵向来看,长江的发展还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一方面,喊的是国际化,但全是华人教授——根据所有人的经验,不是所有知名商学院毕业或者任过教的教授就一定是优秀的,证明这一点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对于教授和学生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定位在世界顶级商学院,并挑明要进入世界十强——稍稍了解世界商学院背景和具有市场知识背景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模糊概念。 随便一数,这十个名额之中很难给长江找个位置。  
长江发展的思路:广招天下一流教授,这是长江商学院的永久性的工作,每年请100个二流教授,这个没有一点问题,可想而知如果二流教授参与治校这个学校永远不能进入世界级.    每年请5个想投身于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一流教授这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了,没有好的教授何谈发展,何谈成为世界级商学院. 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优秀带到卓越,从而带动中国整个经济发展;     这个发展思路如果不关心长江的人是不知道的.

关于长江教授的问题,刚才已经提到,长江需要的是懂世界,同时了解中国的教授.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他原B-S的官方网章或GOOGLE一下长江的教授,看看到底中国的教授是不是世界级的,甚至某些领域的TOP. 欢迎大家来长江亲身体验一下,当然也欢迎兄弟院校~

位置:长江应该感谢中欧让在华的外国企业知道,中国的MBA是非不错的.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江会凭借世界级的教授,学而为国的精神和民族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走向世界级的商学院.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MBA是如此优秀.


所有好的商学院都有一点:市场化操作:资源(师资)、竞争格局、产品(学生)三位一体。如果学校(教授)本身都不能把一个学校(组织)经营管理成一个好的实体,又如何能证明他能教导出好的学生?
长江现在运营不好么? 长江师资不好么? 竞争格局不占优势么? 还有至今为止好像没有哪个企业说长江的学生不够优秀吧?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仍然佩服长江,也衷心希望长江能有好的发展。
谢谢,十分感谢,非常感谢,忠心感谢.


总结:本人在读长江针对aarongongwu 不了解或者误解长江的观点 友情提示一下


如果想感受长江,了解长江欢迎大家来长江做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6 0:52:54编辑过]

作者: Hithigh    时间: 2006-3-16 11:09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存在很多不足的年轻长江确实需要听到来自各方各面的指点和批评。有aarongongwu仁兄的提醒,这是长江之幸,同时也让我们所有人对此有个清醒认识:某种程度上说,选择长江等于选择冒险。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就像edward仁兄提到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韩国">韩国ersonName>教授In Mu Haw,他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齐大庆">和齐大庆ersonName>教授共同教授管理会计。教了两堂课,他可以叫出所有人的名字,因为每次课前他都提前到来,逐排逐座跟每个人握手、微笑、寒暄。不要说课上内容,他那深具亲和力、感染力、杀伤力的微笑就足以振奋我心、发我深省(个人体会)。我经常想,如果我能像Prof. Haw一样总在微笑的话,该能让多少人感觉到温暖呵!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世界该有多么不同!


不立大志,难攀高峰。”If you don’t aim high, how can you hit high?诚然,志大才疏者有,夸夸其谈者有,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也正是长江需要指点、力求务实之处(再次感谢!)。现代管理强调远见和视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虽有自满之嫌,却也不无道理。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舞文使墨,班门弄斧,罪过罪过,善哉善哉……



衷心欢迎aarongongwu和edward zhang两位仁兄多来长江看看,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好朋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6 11:20:09编辑过]

作者: lzhang2000    时间: 2006-3-16 16:55

I think the best metric to measure a good/bad school is not the teachig faculty, the facilities, etc. Should be the final product: students' performance. Even if you have got a Nobel-winner teacher. So what? You are still yoursel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6 16:55:42编辑过]

作者: leosney    时间: 2006-3-16 21:17

教授水平是衡量商学院的指标之一,毋庸质疑


教授水平,不光体现在学术界获得过多少奖项,还包括教学方法,为人...


这里,不得不提到长江教 Managerial Accounting 的许仁茂 (In-Mu Haw)教授,是我见到过的将东方儒家修养和西式的风趣幽默结合得十分完美的一个人


作者: fansongzhi    时间: 2006-3-17 00:40

I think the best metric to measure a good/bad school is not the teachig faculty, the facilities, etc. Should be the final product: students' performance. Even if you have got a Nobel-winner teacher. So what? You are still yourself.



部分同意楼上的意见,只将不同意见提出。


MBA students' performance是一个商学院的最终产品,the teaching faculty, the facilities and Nobel-winner teacher是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


谈到教授的水平,相信中国一句古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优秀的教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品质影响自己的学生。正如长江教 Managerial Accounting 的许仁茂 (In-Mu Haw)教授,他讲述知识的同时,也在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如何“to be a nice guy”,如何避免陷入片面追求金钱的误区中去。


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的各类优秀资源,学完MBA, “You are still yourself”这句话是对的。MBA成功取决于优秀的学生,也取决于帮助学生快速成长的资源(教授等)。试想,把长江MBA班的同学送到国内二流大学学习,用二流教授教学,结果是一样的么?


个人认为,能够有幸在MBA学习过程中从优秀的教授身上学到处事、做人的道理,也甚感满足。


作者: Hithigh    时间: 2006-3-18 10:28
aarongongwu和edward zhang两位仁兄这几日怎么不见影踪?上来冒个泡,跟我们互动互动、交流交流,衷心希望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和指点。谢谢!
作者: foever    时间: 2006-3-18 11:07
有几个问题满尖锐的,我谈谈我的看法,也谢谢对长江能开诚布公的各种观点,这样长江才能更好进步。

以下是引用aarongongwu在2006-3-15 23:01:00的发言:
“从横向来看,长江跟国内、国外的商学院不具可比性,因为历史太短,尚未有公允的知名度和实力证明;

所以,长江只能跟自己比——纵比。”其实证明一所学校的定位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比如Wharton和INSEAD与这么年轻的商学院合作CEO课程,就可以从侧面证明国际上的一种认可度,虽然现在长江还没有三年历史可以参加排名。


“喊的是国际化,但全是华人教授”我感觉这点恰恰是长江的优势,也是与世界顶级商学院较量的差异化策略。如果让纯欧美背景的教授深入中国商业远远不如这些华人教授,出生于欧美的教授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刻理解,长江的教授不仅仅是要教学,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中国企业,为自己国家的企业做些贡献。而这些教授在欧美绝对一流,不仅仅毕业于名校,大部分也是名校的名教授,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知名度。


作者: foever    时间: 2006-3-18 11:39

以下是引用aarongongwu2006-3-15 23:01:00的发言:
“定位在世界顶级商学院,并挑明要进入世界十强——稍稍了解世界商学院背景
和具有市场知识背景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模糊概念。 随便一数,这十个名额之中很难给长江找个位置。 ”



TOP10不是个很神秘的事,其实首要决定因素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商学院排名,这点项兵院长讲的还是很客观的,也就是长江讲的“势”,脱离开这点谈TOP10缺乏根基,长江是在借“势”而动。如果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商学院的排名很自然就会提高很快,从下面的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点。而决定商学院排名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毕业生薪水(用购买力平价指数调整后,下面文章提到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投行,咨询公司和其他高薪职位对国内MBA需求就会提高。中国只要有这样市场,就可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申请者和教授。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6&ID=154549&page=5


转帖]2006年《金融时报》MBA排名解读










2006年《金融时报》MBA排名解读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MBA排名于131日正式公布。全球共有149家商学院的83002002年毕业生参加了调查,其中112家最终获得排名,其余37家因为校友的反馈数量不够,而未能获得排名。


今年的排名显示,总体格局仍无多大变化,美国商学院继续在管理教育领域保持统治地位,其中,在100强中共有57家商学院进榜,而前10位中,更有8家为美国商学院,而沃顿和哈佛商学院继续名列第一、二位。当然,欧洲独立商学院体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伦敦商学院和INSEAD分别以全球第五和第八的位置。此外,欧洲的IE商学院前进7位超过同城老对手IESE商学院排名第12位,而加拿大约克商学院也超越同城对手多伦多大学洛曼商学院,名列全球第18位。


亚洲商学院在前百强中仍然获得3席,所不同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代替香港中文大学,跻身亚洲三甲。随着中国和亚洲在全球地位的攀升,亚洲商学院在某些单项指标上显示了较强的竞争力。其中,


1.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向上攀升一位,排名全球第21位,归根于其在总排名中占40%比重的“毕业生工作三年后的加权平均工资”和“学生入学前和毕业三年后的工资增长率”两项指标出色。其中:“加权平均工资”,中欧以经过购买力平价指数调整的135,562美元,从05年的排名第46位猛升至全球第7位。其“工资增长率”达154%,虽然较05年的191%有所减缓,但仍并列全球第三。但是,这一点也引起了对于购买力平价指数的争论,因为如果抛开购买力平价指数,中欧2002年毕业生的实际平均年薪约在30000美元。


2.        亚洲商学院在“国际经验”指标上在全球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名列全球第7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名列全球第12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列全球第13位。


3.        国际学生比重大幅增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94%,而香港科技大学也从05年的50%大幅上升至89%


4.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国际能动性”方面,即学生毕业三年内后被其他国家的公司雇佣或被本国公司派遣去国外工作方面,位列全球第五,显示了该校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然,虽然中欧、香港科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这次排名中位列亚洲三甲,但是各校的长处和弱处也显而易见。


1   中欧:中欧今年的优异成绩完全要感谢购买力平价指数的调整,因为除了上述提及的“加权平均工资”大幅上升和“工资增长率”基本持平以外,几乎其他与学生相关的指标均出现程度不等的下滑,例如:1)“金钱价值”这一反映学习MBA课程的价值的指标,从05年的77位倒退至最后一位;“职业发展”也从05年的第42名下降至第65名;“就业成功率”排名从05年的第18名下降至第41名。“国际能动性”位列第99位。上述数据说明,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的收入水准的提高远高于国内其它城市和高素质MBA人才的相对短缺而产生的供需矛盾使得中欧毕业生在市场上相对吃香,但是,中欧在职业发展服务和通过MBA学习给学生本身在自身素质提高和职业发展上所带来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中欧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仍然在中国工作,其到国际市场参与职业竞争的愿望和能力不足,也将使得学院仍然是一个本土商学院。


2   香港科大:香港科大今年倒退3位位列全球第47位,当然,这可能更真实反映其在全球的地位。香港科大虽然在“加权平均工资”上有所上升,但是其工资增长率从05年的111%骤降至06年的86%,这可能也是科大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其他指标其有升有降,其中“就业成功率排名”从05年的第36名上升至06年的第27名,“金钱价值”从05年的26位骤降至第48位,而“职业发展”也从05年的第8名骤降至第44名。“国际能动性”从05年的26位下降至34位,而“国际经验”从第1位下降至第7位。上述数据说明,学院的职业发展服务正得到改善,且学生的来源也在改善,但是随着学费的增加和学生毕业三年内的晋升速度并非很快,导致学生的投资回报率并没有上届理想。当然,香港科大在教授队伍,学生来源多样化方面仍保持很好的水准。虽然,其研究排名有所下降,但是基本仍然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内。总而言之,香港科大在教授教学和学生质量上均处于百强中游水准,但是,由于受到香港地域和就业市场的影响和大学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新加坡国立大学。由于近三年首次进榜,所以没有去年数据的比较,但是其在比重最大的“加权平均工资”上排名第96位,而“工资增长率”排名第92位,均不占优势。且其在其他与职业发展相关指标也处于百强中的中下水准,但是其在“金钱价值”方面位列第29位,在“国际能动性”位列全球第5位。上述数据说明,学院在国际化、教授阵容等方面均具有竞争力,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很强,有很强的参加国际就业市场竞争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是一所相当国际化的商学院,但是学院必须要加强职业发展服务,帮助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薪水。


总而言之,恭喜上述商学院,特别是3家亚洲商学院入榜,并希望亚洲商学院能从中学习,更踏实的提高教授质量和服务质量,而非只是将排名作为市场宣传的工具,因为,毕竟排名只是一种游戏,随着指标和权重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4:54:54编辑过]


作者: zhenhaowu    时间: 2006-3-18 21:11
我以前说过,在这里不可能,也不需要得到完全客观的信息。不过,不同学校之间的风格上的差异,恐怕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多东西信与不信,也就是一念之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侧重点,建议各位申请者还是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差异,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edward_zhang    时间: 2006-3-18 21:26
对对,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真有本事就让学校以你们为骄傲。
作者: echosongling    时间: 2006-3-19 09:41

同意楼上!读MBA和读适合自己的MBA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作者: foever    时间: 2006-3-19 12:23

是呀,现在主管MBA项目的郑渝生教授是WHARTON的第一个华人终身教授,那天Info session上他也讲到了,WHARTON排名很多年都是第一,但同样每年很多人宁愿去HARVARD。


不同学校有不同特点,百家争鸣,相互学习促进才更有利于中国商学院的整体发展。作为长江的学生,我们热爱长江,但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看到其他学校的长处,我们的心态还是开放的。MBA通常一生只能读一次,鱼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我们尊重别人的选择,当然也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


作者: aarongongwu    时间: 2006-3-19 15:47
首先,提出问题本身并没有要攻击或者否认长江,只是对某些个别说法有些不同的认识,其次,作为一个MBA学员,确切地说作为一个中欧人,也并没说中欧学校就是无可挑剔的——所以,立意在于跟贴,不在于比较;主旨在于剖析和交流,不在于争论。



还是那句话,很佩服长江,更佩服长江的师生——任何事情都须从头开始。


作者: CK_alex    时间: 2006-3-19 17:01

"还是那句话,很佩服长江,更佩服长江的师生——任何事情都须从头开始。"


Everyone know what you want to say under desk.


作者: liuweiyu    时间: 2006-3-28 10:28

长江的快速成长是无可否认的.


作者: ceibs06    时间: 2006-3-28 15:37
以下是引用liuweiyu在2006-3-28 10:28:00的发言:

长江的快速成长是无可否认的.


同意


作者: lsw    时间: 2006-3-29 23:24
标题: 请问如何联系?
倒是很有兴趣前去体会一下!
作者: kevintong    时间: 2006-3-29 23:57

lsw,你可以和我联系:从CD上发短信或者mail:dongxiaoq(A) hotmail.com.


你可以随时来学校感受一下,或者,我们4月2日有每月一次的happy hour session,届时有诸多校友、在校生、Staff和Candidates参加,欢迎前来。


作者: skyinseas    时间: 2006-9-11 11:17
ding ding
作者: 青海的河峰    时间: 2006-9-13 10:24

长江的发展犹如三峡大坝的建设,一点点累计的,长江水总有奔腾而下的一天,现在还在蓄水嘛,呵呵!

给一个新生的商学院一点鼓励是好事.中欧老大哥,长江还是小好几岁的嘛.

个人认为,学习MBA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也只是人生选择的一个方式,不同意楼上某位朋友说的,一招走错就不能悔棋后果严重哦.

其实,毕业后的薪水如何完全跟个人的水平有关,应该反映的是学校招生的时候筛选人才的标准和眼光,看能不能招到好的学生.

教授很关键,好老师比什么都好,但我个人对教授治校不是很理解,可能还没有太多接触,不好发表意见哈.不过建议请顶级教授的时候(我指的那些非常驻的哈),多注意和学校本身文化的融合和延续,别东请一个西请一个,无法连贯下去. 无法延续的东西,对于只能有一年时间学习的人来说,无异于撞大运,撞到喜欢的老师或者受益的老师就好了,撞不到就亏了(这个比喻也许有点片面哈)

校园问题,呵呵,我还真不?滥歉銎?恋姆孔邮歉龇沟昱?楼上有位朋友说06intake是到上海,07intake是到北京,你说的07intake指的是07年12月入学的嘛?

硬件设施,哇,只要能砸钱,啥都可以搞,钱好像是个小问题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3 10:26:26编辑过]

作者: jinsongdong    时间: 2006-9-13 11:43

其实大家也不用太吹长江如何好,没什么必要。长江的问题是历史太短,没有形成自己浓厚的文化。我是04的,至少当时长江是在磨合期,学生,教授,工作人员矛盾还是有的。长江肯定是要越来越好的,如果你要想上国内商学院,建议同时报中欧和长江,保险系数大一些。


作者: yorkatlas    时间: 2006-9-13 20:36
以下是引用jinsongdong在2006-9-13 11:43:00的发言:

其实大家也不用太吹长江如何好,没什么必要。长江的问题是历史太短,没有形成自己浓厚的文化。我是04的,至少当时长江是在磨合期,学生,教授,工作人员矛盾还是有的。长江肯定是要越来越好的,如果你要想上国内商学院,建议同时报中欧和长江,保险系数大一些。

说得有道理,不过长江的磨合期正在走向结束,长江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作者: dfzkm    时间: 2006-9-13 20:57

建议同时报中欧和长江,保险系数大一些

为什么没有北大国际呢,难道大家对北大国际不感兴趣么.对于我们不想离开北京的人,只有这一个选择,难道不够好么?


作者: neutral    时间: 2006-9-13 22:42

北大国际明年MBA关闭.转成EMBA项目.建议大家赶快报名.最后一届啊!


作者: echosongling    时间: 2006-9-13 23:00

若问“长江商学院在什么水平上?”不妨具体问“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在什么水平上?”。因为人毕竟是最主要的因素,这样可能会更明确一些吧。。。


作者: dfzkm    时间: 2006-9-13 23:11

北大国际明年MBA关闭.转成EMBA项目.建议大家赶快报名.最后一届啊!

你说的是真的么,在哪里听到的,我怎么问07年还招生啊,你别吓我,有没有北大国际的出来澄清一下啊


作者: mianmian_lee    时间: 2006-9-14 21:22
以下是引用neutral在2006-9-13 22:42:00的发言:

北大国际明年MBA关闭.转成EMBA项目.建议大家赶快报名.最后一届啊!

你这人有问题吗?这样的玩笑都敢开,说话要动脑子。

我是BIMBA06的。


作者: ljyxjt    时间: 2006-9-14 21:40
以下是引用neutral在2006-9-13 22:42:00的发言:

北大国际明年MBA关闭.转成EMBA项目.建议大家赶快报名.最后一届啊!

讲话要负责任.  不要随便一想就出来了


作者: yorkatlas    时间: 2006-9-18 19:45
目前看来,项兵院长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长江大有可为.
作者: Extremelight    时间: 2006-9-23 20:48
去过长江,感觉不错的
作者: neutral    时间: 2006-10-1 16:46
以下是引用dfzkm在2006-9-13 23:11:00的发言:

北大国际明年MBA关闭.转成EMBA项目.建议大家赶快报名.最后一届啊!

你说的是真的么,在哪里听到的,我怎么问07年还招生啊,你别吓我,有没有北大国际的出来澄清一下啊

确确实实。不信你去问光华新院长张维营教授。07年还有但以后就没了。和Fordahm 合约到期不续了。北大校方觉得太丢人。北大想跟MIT,Harvard, Stanford 合作。

BIMBA有人敢反驳我吗?


作者: josephhan001    时间: 2006-10-1 17:39
以下是引用neutral在2006-10-1 16:46:00的发言:

确确实实。不信你去问光华新院长张维营教授。07年还有但以后就没了。和Fordahm 合约到期不续了。北大校方觉得太丢人。北大想跟MIT,Harvard, Stanford 合作。

BIMBA有人敢反驳我吗?

BIMBA项目是北大CCER与美国Fordham合作举办的MBA项目。CCER和光华管理学院是两个不同的单位,CCER和谁合作与光华没有什么关系。
作者: 总是两难    时间: 2006-10-4 19:44

唉!还有人在忽悠 ...


作者: takefive    时间: 2008-8-16 17:42

这贴居然这么长,顶上来看看!


作者: Guevara    时间: 2008-8-21 23:33
快2年了,长江变化如何?
作者: phdzjs    时间: 2008-8-22 23:55
以下是引用Zegna在2008-8-22 17:51:00的发言:

据说教授越来越多,但是就业越来越差!

经常潜水,关注中国MBA的发展!但是像Zegna你这样的人还真是少有-破坏良好竞争的氛围!!!

一句话:不是TMD傻蛋一个,就是DMT吃饱了没事干!


作者: dummies    时间: 2013-5-13 20:14
bolan 发表于 2006-3-6 14:45
好象它是不参加排名的。第一届毕业生好象也是去年刚刚毕业。搞不清它水深水浅。长江的水平到底在一个什么位 ...

b神也曾经是迷茫少年啊,怎么现在这么唧唧歪歪
作者: Liangdoudoud    时间: 2013-5-13 21:49
长江MBA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吧,现在发展的如何阿?
有人出来再介绍一下么?

作者: grossman    时间: 2013-5-13 22:25
长江MBA03开始快十年了。
长江金融MBA09年开始快四年了
作者: ppeema    时间: 2013-5-13 22:26
挖坟,多少精英人士最喜欢干的事
作者: ccafic    时间: 2013-5-13 22:50
挖墳墓行為 叫我聯想到 兩個不能否定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凝聚统一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入认识其重大意义。


http://news.sina.com.cn/c/2013-05-07/041927043666.shtml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3-5-13 23:56
foever 发表于 2006-3-6 16:43
bolan,国际上的排名是要有三届毕业生以后,所以现在看不到。至于长江的位次,客观上,一方面,毕业生的Pro ...

长江教授在长江的待遇比他们原来在国外的待遇要好得多得多。
而且绝大部分教授来长江的时候都是带着论文来的,就是这些教授在国外的时候论文已经写的差不多少了,来长江以后发表。
作者: Liangdoudoud    时间: 2013-5-14 04:41
感觉似乎CKGBS在走IMD路线?感觉两者有很多共同点...
以executive教育作为根基地,发展MBA,做得短而精,发展自己的特色。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3-5-14 05:06
Liangdoudoud 发表于 2013-5-14 04:41
感觉似乎CKGBS在走IMD路线?感觉两者有很多共同点...
以executive教育作为根基地,发展MB ...

CKGSB也想扩招,但由于他可以申请国家的学位,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目前只能招这些人,等政策松绑了或者说CKGSB放弃申请国家学位了就可以扩招了,前提是校园修好了,申请人多了,而目前唯一能刺激申请人的就是较好的排名。
目测,只要CK第一步能稳定在60名左右,申请人会成倍的增长。
作者: 尽职调查    时间: 2013-5-14 08:19
洪亮兄:他们是招不到人。一流商学院会招不到人吗?

他们一直的目标是60人呀,可就是招不到呀。去年连五十人都没招到;有一年只有38人,而且据说每个人都给了很多奖学金。

这跟校园和政策没关,你看看前几年这里的讨论就知道了。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