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
CR:核心方法就在于提炼前提和结论,这样才能不被别的信息迷惑,搞明白了就会发现错误选项无非几种——无关的或相反的,无关选项甚至看半句就能快速舍弃。og的解析看多了就能有一些感觉。
RC:阅读在于主抓大体结构,细节可以记住位置后暂时跳过。对于长难句,精读(读懂每个做过文章的句子)比看杨鹏长难句更高效,实在看不懂就去分析句子结构(看主谓宾到底谁是谁)。个人认为杨鹏长难句更多起到的是打语法基础的作用。阅读量积累能够导致正确率提升,模考计时能够通过压力迫使人提速。另外对于前期阅读速度不高的人来说,跳读只能应用在RC里边,其他题目跳了很可能错过重要信息;在RC里边的跳读也只能用于一部分的题目。
3. DI
DS:不能想着不需要算出结果就省去草稿上的计算,至少思路得写一下,否则可能错在出其不意的地方(比如DS的数值设置导致有时候一个式子就能求出两个未知数)。
IR:
对于练习方法,我认为可以先做IR77或者其他pdf资料看个大概,然后再用模考去提升即可。qustion bank比实考难了不是一星半点,做完还可能心态爆炸,但是那个里边题目如果都能整明白,ir应该能slay全场。
分类来看,个人感觉难度上表格<图表<多元<two part。[size=14.6667px]很多人建议放弃多元推理,我的建议是一定不要放弃多元推理,原因如下——首先多元推理涉及题目数量多,全部瞎写导致的影响更大;其次多元推理的难度和深度相比其他题目更可能低一些,做到就是赚到;最后,做它就跟做长篇阅读一样,题目多了反而会对材料有越来越深的理解,更容易导致写对更多的题。所以对此不必太担心。
4. pace
我这几次考试语文和DI低分情况的一大原因,就是最后3-5题没有时间,如果全部做完语文应该能够至少提升5分,有一次最后一题选了没提交还算作没有作答。模考对于pace有非常大的帮助。看到题目如果觉得没思路可以快速放弃,后边剩余题目还多的话是不用担心降库的,很多时候做错的题反而是花费时间最长的题,这样得不偿失。(以及我感觉练习初期阶段不计时保证正确率,后期增加计时和模考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