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词是否有用?大部分学校特别是top school没用。一般得到的回复都是selection is based on commitee。但也不一定没用,worth trying(you won't lose anything but will potentially gain connection)。明显感受到有用的一个是UNC,该校是导师制,而且我和POI有共同认识的两三个人(除了我还有三个联系了POI的applicant也被POI shortlist了,所以也要看面试)。另一个有一些潜在帮助的是CBS,POI联系了我的collaborator(曾经是POI的RA)了解我的情况,但他不在committee,那时也已经发出面试了,所以没有多少帮助。
3. general advice
申请所需的各项材料,包括CV, SOP, writing sample, research proposal等,要组成一个cohesive的整体比较好。比如,在SOP中claim对xx话题感兴趣,同时CV上有相关经历,writing sample和RP也是相关的内容。如果已经对自己的研究兴趣比较清楚,那么可以提前积累相关的经历,并且寻找感兴趣的faculty,可以与他们合作/RA,并且申请他们所在的学校。如果不是太清楚自己的研究兴趣,但是之前跟导师做的研究topics也比较consistent,并且自己之后也觉得可以做相关的方向,那么也可以SOP往相关方向写,入学后再探索。
对于想申S16或同水平program的applicant,需要注意的是这些top program本身是一个圈子,faculty往往互相认识,彼此交流也很多。在这个圈子有connection的国内OB学者非常少,所以不太能靠导师获得connection,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这些圈子的背书就非常重要。同时,OB领域而言,这些program做的研究偏social psy,和传统OB强校如一些state school(e.g., Maryland, Arizona, Georgia)等做的研究不太接近,二者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大方向。目前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喜欢偏传统OB的faculty position applicant,因为这些人发表的期刊一般都是UTD/FT,而top program有不少人喜欢发psych的top journal,虽然这些program也做得比较前沿(可能也意味着未来的trend,也有一些非S16或以上的学校喜欢,比如光华)。所以去top program并且想让自己就业面更广的话,还是要做一些target OB journal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