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读体验 1. IMC项目适合什么样的申请者?
如果你期待读完这个项目做投行和咨询,不建议来。
如果你期待毕业后年薪百万,一飞冲天,不建议来。
如果你喜欢mkt,但没想清楚具体做什么function,想探索下品牌管理、市场调研、Martech、媒体生态、营销创意、pr、communication等各个分支,欢迎来。
如果你对mkt有真正的热情,希望在未来成为一个Brand manager,甚至是CMO/CGO,想lead一个产品的市场策略和品牌管理,有耐心有毅力,愿意为此付出多年的努力,欢迎来。
如果你希望有一天能创立一个自己的品牌,搭建一块完整的业务,欢迎来。
All in all, 对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IMC给你很多资源来帮你;对于不明确自己需求的人,不要指望它帮你narrow down选择。这一点,IMC和MBA是类似的,它是手段,不是目的。
3. 课程质量如何?
我个人是很满意的。一是,learn by doing的原则几乎体现在每节课的课程设置上,很少遇到照本宣科、只有reading和刷题的;几乎都有project,和当地企业合作case,或者simulation这类的。所以,求职面试真的不怕你材料可说。尤其推荐CPG,是Segal center和宝洁的合作课,IMC、kellogg和工程学院的学生组队为宝洁做新品研发,能经历消费品敏捷开发的全过程(用户家访、prototype、设计商业模式和品牌形象等)。
二是,老师们的bg真的很牛,比如说media领域的Judy,在乙方做了几十年media director又到学界做研究,她的课程就兼顾了实用性和学术前瞻性。更不用说大家最喜欢的Jim,在DDB做十年乙方,又在google十年直至VP,视角全面,极具策略思维。
4. Peer如何?
亚裔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应届为主,陆本美本大概五五分,台湾和香港同学多有工作经历。美国学生中,应届和有工作的大概五五分,有工作经历的多数不是mkt相关。多样性上,来自印度、南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都在个位数,几乎没有欧洲学生。
但是peer们的质量非常惊艳,不是说大家的三维或硬件如何,而是说大家都普遍很open-minded,ambitious, cooperative,有ownership,对自己的delivery有要求,能够进行基于fact而不是针对人的讨论。我是在IMC才真正爱上小组合作的,因为我第发现每个人都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角,而每个人又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我问过一个在香港做了7年乙方的同学,你会觉得同学们太年轻没经验,所以对你帮助不大吗?她说完全不会,她原话是,you guys are so hungry and curious, and I learned so much from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