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更新:掉进坑里多少次才能真正懂得“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zooooooooooe 时间: 2019-3-23 21:32
标题: 更新:掉进坑里多少次才能真正懂得“学习”
楼主双非财经大学会计专业2015年毕业,毕业之后在一家跨国民营企业战略部工作。雅思两次就刷到了7.5,Gmat考了5次才勉强出坑,考完就写了一篇总结,过了一个月,思考了更多,及时填坑。匆匆准备2个月的一战:2018年3月10号,580分
临时抱佛脚准备半个月的二战:2018年5月,560分
端正态度准备2个月的三站:2018年10月,580分
没有留后路准备1个月的四站:2018年11月,560分
劫后逢生准备3个月的五站:2019年3月23号,710分
这篇文章主要分享给...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考友们
一边上班一遍申请一遍考Gmat的在职党
失败多次,但不愿意面试现实,将失败归因于运气 / 心态的考友们
这篇文章想说的话很多,有些是脱离了Gmat的内容,但是主题都是关于一点 ——“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1.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有效的,无效的学习就是意淫。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无效学习的陷阱”,肉体的疲惫和精神的麻痹,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将读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做的每一套题目,学习某一个方法都吃透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学会了吗?你确定吗?
这一点也是我五站中体会比较深刻的一点,看书不要机械式看书,譬如看《曼哈顿语法》,没看完一句话都要countable,联想之前遇到哪些题目考察这一点的?或者如果你是出题人的话,你会从这个考点发散出来什么题目?简单的题目会是什么样子?难的题目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子的看书和学习才是有效的,因为你是从目的/终点(也就是考试、做题)出发来进行学习,以终为始,始终带着清晰的目的性,而不要陷入盲目忙碌的状态。
2. 真正的学习,不是某一个动作,而是一连串的环节和动作。而学习是否有效,不是取决于某个动作的质量,而是这一套连贯动作的质量。
这一节会具体说一下我在5次考试中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只聚焦在一个环节(刷题、看书)到全环节打通(明确考点、现状认知、学习、联系、巩固、复习)
前三次准备考试,基本都是在盲目自嗨。想必大家都有这种状态:今天看了XX小时的书,做了XX个题目,正确率XX,平均时间XX,每天带着疲惫的身体,亢奋的精神状态睡去。
过分追求“数量”而非“质量”,过分执着于学习的“动作”而非“全流程”。
有效的学习,可以拆分成几个步骤:
1. 正确认知:学的是什么?要根据目标确定学习的对象,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考GMAT,看了很多大神的学习总结,大家肯定都知道就这么几本书是有用的,OG,SC看曼哈顿,CR看Bible和笔触老师的书,RC用小安阅读法。只要明确了这几个资料,其他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大可以不看,节省时间和精力。
2. 正确理解:少就是多,半天能吃透一个知识点就已经很有价值。理解为什么,搞清楚背后的原理。
3. 有效决策和行动:做题检验是否真正理解
4. 有效复盘:反思题目为什么做对了,为什么做错了。错误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 真正的学习,绝对不是痛苦的,而应该是轻松愉悦的。改变你对Gmat的认知态度,会改变你的学习状态和效率
这一节会分享一下心态的变化,以及心态变化所带来的情绪、状态、学习效率的变化。
4. 真正的学习,绝对不是忙碌的眉毛鼻子一把抓,而是有侧重。将二八原则应用到Gmat学习中,抓住自己的核心问题,集中攻破。
(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V的每一部分都很差的话,可能需要比其他人努力更多。)
第一次备考(580):
准备了两个月,刷完了OG,看了曼哈顿SC,没有做模考就上考场了。因为没有模考过,所以pace大乱,数学直接跳了7,8题,语文也没做完。
失败原因总结:
自己以为看了书,刷了题就okay了,但其实根本没有看懂OG的出题意图,也没有看懂曼哈顿的精髓(到5战那次,才算是真正了解什么是看懂)。
经验:
对于一战的考生,尽量准备充分再去考试,什么是充分呢?基本是OG所有题目刷完(SC的OG至少做2遍),曼哈顿看完,并且模考一定要做,不然实考很可能时间不够。
第二次备考(560):
第一次考完就放弃了,然后申请之前挣扎又考了一次,一共复习了10天左右吧,考得差理所当然。
第三次备考(580):
第三次考试的时候,觉得不能自己学了,就报了7辅导班,先是报了XX家的的全套辅导班(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了,大家应该都知道),SC和RC讲得都不错,CR的话在我身上效果不大,可能是我的思路和老师的不符。并且因为不放心,所以又报了另一家的国庆冲刺班,6000多块,花得真的不值。。。总之就是学了很多套路和方法。
一边报班学习,一遍做总结。
- SC写了语法千行(一共写了300多道,自己的分析,对比OG、曼哈顿、prep、各方大神的解析找和自己分析的差距)
- CR写了逻辑千行
但是结局还是跪了。
失败原因总结:
1. Gmat的方法和套路一定要学习,可以自己总结,如果工作忙或者思考能力比较弱的,可以报班,但是一定要谨慎选择,学习一个经过系统的、经过很多同学验证过的体系。如果报很多班,学习不同的知识体系的话,最后应用起来也乱七八糟。
2. 失败之后,在和一位Gmat界内的大神交流自己失败的原因,以下是他给我的分析和建议:
- 什么是总结:先基于题目给出一个总结,然后根据其他的题目不断修正自己的总结,就像假说验证一样。自己先总结,然后再对照资料库,看自己的总结对不对。一点一点开始,把一题做对,十题做对,一百题做对。
- 具象—抽象,抽出来本质或者结构,有可能的变体,千万不要记忆题目。
- 考试没有原题,复习真正有效果,找出一道题目的take away(题目背后隐藏的正确的东西),掌握了这个才能考出来。
- 工具,Excel会让人变懒,因为所有的知识点都在里面了,你只需要看就行。可以转换场景。换一种逻辑呈现方式,变成另外一个方式(譬如是word)。强迫自己思考,以及总结真正有价值的总结(少而精),越少越好,不是越多越好,写东西会有虚幻的满足感。
- 语法不要太纠结于细节点,虽然有address很多方面,但是失掉了句意以及重心。需要从复杂的语法知识点中,抽离出来最核心的点。
- 解题的时候很费力,太过于努力,heavy的努力,但是Gmat本身不是这么一个困难的考试,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 SC的总结和学习,不要基于题目,而是基于出题人对于出题点的设置和思考,要学会举一反三。
四站(560):
和大牛聊完之后,我又报了一个月之后的四站,因为想在11月30号之前出分,就能赶上申请了。
在一个月里面制订了非常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执行。但还是跪了,此时已经崩溃习惯了,因此就去求助Ron了,Ron给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这里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我给Ron发了四次考试的ESR,以及自己做的SC千行,Ron针对我学习SC的方法进行了点评:
That sentence correction document,honestly, illustrates the heart of the issue: It contains a HUGE amount ofinformation — suggesting that SC supposed to be a test of memorizing enormousquantities of information and/or unique subtleties of the written Englishlanguage.
In fact, precisely the opposite istrue: SC is overwhelmingly a test of recognizing a very small number ofFUNDAMENTAL issues / error types. Whenever GMAC's answer choices contain unique, subtle, minor, oraltogether unfamiliar constructions IN ADDITION TO BASIC ISSUES... the point isfor you to IGNORE the weird unique stuff, and STAY FOCUSED ON THE FUNDAMENTALS!
(When you think in broad terms about what'snecessary for this exam, please keep in mind that this exam is accepted by theworld's top business schools as actually worthy of being a significantcomponent of their admissions processes. If this exam demanded thememorization of hundreds upon hundreds of obscure grammatical conventions... doyou think any business schools would want it?)
下面是一些我的Ron的关于SC学习方法的来回对话:
Iagree with you that my SC study approaches does not work from examine wise andI should throw them away without hesitation, Currently I re-read the OG allquestions and only focu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ings which mentioned in the OGexplanations.
The OG answerexplanations are ... not great.
They're clearly not writtenby the same people who wrote the problems themselves. Often they'reincomplete; sometimes they're incorrect. (When the OG key dismisses ananswer choices as 'wordy' or 'awkward', that just means that the person whowrote the key didn't know how to explain what was actually wrong with thatchoice!)
In any case, my SCdrill assignment keys are focused and precise, and I will help to fill in gapsin your understanding via written correspondence. (In general, answeringstudents' specific queries on the SC assignments constitutes the single largestcomponent of my written correspondence.)
下面是Ron对于模考材料的点评:
Taking full-length practice tests is mostly just a waste of your time. Full-length practice tests are THE WORST possible form of 'homework' or 'practice' — because effective practice needs to REINFORCE concepts/techniques, and the whole point of a practice test is to have as much diversity as possible, and to reinforce NOTHING.
Definitely don't use third-party practice tests. They add no value at all beyond that of the existing official materials (...on which they're ultimately based — remember, the people who write third-party tests have access to exactly the same official materials as you do), so, the BEST-case scenario is that they'll be worth basically nothing.
The more realistic scenario is that the effect of third-party materials will be negative overall — because third-party materials have lots of issues and quality-control problems. Also, the higher you score on any third-party test, the WORSE it will be, in terms of fidelity to the actual exam and general usefulness overall.
五站(710)
五站的时候,一共准备了3个月,但是中间有过年,还有出差,所以有效时间可能1个半月左右吧。
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资料:
Q(50分):
考前10天开始看,OG刷了一遍,错题做了4遍。考试赶上换库,就没有利用机经。
我一个朋友,Q从45到51分,她的方法就是OG做3遍,错题改3遍,机经做3遍,保准51.
SC:
OG做了大概6遍,做到正确率有90%以上,做到看一遍题目就能理解句意,就能说出来考察的考点。
曼哈顿,看了得有8遍左右,才发现之前的看都是走马观花,这次是一句话一句话看,看完想根据这个考点会怎么出题,并结合OG的错题思考。
Prep08(1)和(2)做了4遍,正确率到90%左右,Prep12做了3遍,正确率到85%以上。
尤其尤其一定要看OG19的新题,体现了最新OG的出题倾向,句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考察非常多
CR:
看毕出的逻辑书,看了差不多5遍,题目就做了书上的题目。
不过考前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看书方法错了,很多题目还是用原来的思维逻辑(CR bible上的削弱、加强、假设)去做对题,没有严格按照杨鹏的分类去做。
考前2天,又把杨鹏的CR书【用心】读了一遍,每道题,不管是难还是简单,就老老实实,非常死板地按照杨鹏的思路去做,研究解析,看看差异在哪里。
RC:
RC以前以为是随缘&看天(机经),这次考前先把OG做了一遍,然后按照小安的方法进行横向总结。在按照题型把main idea,support idea,inference,eveluation,application看完一遍之后,会觉得对于正确答案有了一些感觉。
并且考前一个月,每天会背诵一篇RC,并且把不会的单词、句子都标注。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还会回来继续填坑的。
作者: 一盘苹果 时间: 2019-3-23 22:14
辛苦了 给学渣的我信心了。
作者: Ashleygogogo 时间: 2019-3-24 02:23
请问楼主说的杨鹏的CR的书的全名~~~感谢
作者: duanduan杀鸡 时间: 2019-3-24 14:18
感谢
作者: Toc8989 时间: 2019-3-24 18:58
楼主,新手问个弱智问题,曼哈顿和prep在哪找。。。
作者: zooooooooooe 时间: 2019-3-25 09:44
对不起,纠正一下,是毕出的逻辑书,杨鹏的是长难句。。
作者: zooooooooooe 时间: 2019-3-25 09:45
对不起,纠正一下,是毕出的逻辑书,杨鹏的是长难句。。
作者: zooooooooooe 时间: 2019-3-25 17:03
在Chasedream论坛的语法板块的精华帖里都有
作者: Aiki-Shaw 时间: 2019-3-25 17:26
兄弟可以加你微信私聊么
作者: murrayyan 时间: 2019-3-26 19:53
可以加微信么?困在gmat一个点里面出不来了,平时做题感觉很顺,模考起来就一脸萌比。。。。。murray_yan,非常感谢!
作者: zooooooooooe 时间: 2019-4-1 15:19
你好,不经常用微信,可以邮箱沟通哈:fionazoe_19920913(a) 163.com
作者: zooooooooooe 时间: 2019-4-1 15:20
你好,不经常用微信,可以邮箱沟通哈:fionazoe_19920913(a) 163.com
作者: murrayyan 时间: 2019-4-1 17:00
好的,谢谢啦!
作者: Chi-Chi77 时间: 2019-4-2 22:19
我和楼主情况超级像,毕业两年来考G,去年12月考完雅思,现在正在赶五月Dreamschool的deadline想在今年九月出国,上个月GMAT570,看了楼主的文章突然觉得自己方法还是有问题的,谢谢楼主分享,希望我下次能考过。祝楼主申请顺利。
作者: jdizkls 时间: 2019-4-4 21:37
看得我热泪盈眶,放弃和偷懒很容易,面对现实和坚持改变很难,共勉。
作者: 突然了了 时间: 2019-4-4 23:24
Mark一下
作者: 营业执照 时间: 2019-5-9 15:54
大神你好。我也面临一些您说过的类似的问题。我本人发现市面上备考的材料尤其是SC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感觉PREP、OG是一个模式,但实考的题目是另有一个模式。平时Prep、OG正确率基本都在14对11—12,至少中档题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实考完全没法保证中档题的正确率。这怎么解,您能根据实考的经验推荐下备考材料的用法吗?另外,您是通过什么渠道和Ron沟通的呢?
作者: 宇莎 时间: 2019-5-21 10:10
Mark一下
作者: TorryS 时间: 2019-7-9 10:09
感谢分享!
作者: caroline_gr 时间: 2019-7-11 14:23
顶楼主!
作者: gigisss 时间: 2019-7-12 10:47
感谢分享!
作者: AMBER513 时间: 2019-8-10 15:37
感谢分享!
作者: Ttian0925 时间: 2019-8-10 17:45
感谢分享!
作者: Driana 时间: 2019-9-22 11:40
先恭喜楼主破七!感谢分享,长路漫漫,需要潜心琢磨锻造自己!
弱弱问下,Ron 到底指的是?看好多考友都提到,还有截图啥的......
作者: 脏洪圆 时间: 2019-9-29 18:10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