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逻辑起源于理智的自我反省——逻辑典故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6:2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古希腊文明早期,有一些与逻辑学产生有关的特异的人和事,值得一说。


说谎者悖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 (Epimenides)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他究竟是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真话,由于他也是克里特岛人之一,他也说谎,因此他说的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假话,则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他也可能是这些不说谎的克里特岛人之一,因此他说的可能是真话。这被叫做“说谎者悖论”。

公元前4世纪,麦加拉派的欧布里德斯(Eubulides)把该悖论改述为:

一个人说: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这句话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则它说的是真实的情形,而它说它本身是假的,因此它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则它说的不是真实的情形,而它说它本身是假的,因此它说的是真话。于是,这句话是真的当且仅当这句话是假的。这种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并且由它的假可以推出它的真的句子,一般被叫做“悖论”。不太严谨的说法是:如果从明显合理的前提出发,通过正确有效的逻辑推导,得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这样两个命题的等价式,则称得出了悖论。这里的要点在于:推理的前提明显合理,推理过程合乎逻辑,推理的结果则是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是这样的命题的等价式。

说谎者悖论有许多变形,其中一种变形是明信片悖论。一张明信片的一面写有一句话: “本明信片背面的那句话是真的。”翻过明信片,只见背面的那句话是: “本明信片正面的那句话是假的。”无论从哪句话出发,最后都会得到悖论性结果:该明信片上的某句话为真当且仅当该句话为假。显然,明信片悖论可以扩展为转圈悖论。一般地说,若依次给出有穷多个句子,其中每一个都说到下一个句子的真假,并且最后一个句子断定第一个句子的真假。如果其中出现奇数个假,则所有这些句子构成一个悖论;如果其中出现偶数个假(包括不出现假),则不构成任何悖论。

说谎者悖论在当时就引起广泛关注。据说斯多葛派的克里西普写了六部关于悖论的书。科斯的斐勒塔更是潜心研究这个悖论,结果把身体也弄坏了,瘦骨嶙峋,为了防止被风刮跑,不得不在身上带上铁球和石块,但最后还是因积劳成疾而一命呜呼。为提醒后人免蹈覆辙,他的墓碑上写道:

科斯的斐勒塔是我,
使我致死的是说谎者,
无数个不眠之夜造成了这个结果。

不过,从中世纪一直到当代,悖论(包括说谎者悖论)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并且对于下面这样一些问题,如悖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去克服和避免?是否应该容忍悖论,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迄今为止,仍莫衷一是,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6-8 05:0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