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经] 新GRE考试的个性化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07: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GRE考试的定位、性质与要求】
GRE不是一项对英语水平的测试,而是一项以英语为载体的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测试。尽管如此,由于它默认每个考生都达到了美国本土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远未达到此水平的中国考生就常常被语言上的障碍所限制,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现。因而很多人准备GRE实际上基本是在补自己的英语水平,以至于有些人误以为GRE和TOEFL一样是一种英语水平考试。事实是,对于英语、甚至学术英语十分熟练的美国本科生,在GRE中的表现也并不比中国学生优秀很多,这就排除了GRE意在考英语的可能。美国学生当然能够轻松得多地读懂全文的每一句话,但在将这些语义组织成作者所要表达的逻辑结构、并对其进行分析评判方面,仅仅有英语语言的熟练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申请美国研究生院必须参加的考试,GRE之所以把考察点定在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上,是与学院研究活动对人在该方面的素质的要求分不开的。任何学院化的学科都要求逻辑,因为逻辑是知识组织和演化的基本形式,有了这个共同的形式,不同学科丰富的内容才有地方装。另外,学术研究最忌权威崇拜、盲目轻信,忌讳不加鉴别的接受或拒斥,因而需要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不仅仅是指出缺陷,还有发现其优点,总之是一种对论据真实性、论证有效性等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后再下结论的审慎理性的思考方式)。由此看来,GRE所考的东西恰恰是研究生院中需要用到的东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做到什么样的层次;准备GRE绝对不是像有些人(包括从前的我自己)所想的那样,仅仅是一道需要跨过的“门槛”,是美国院校的“敲门砖”——当敲门砖的重要性超过门的时候,它已经不是平凡的敲门砖了。
下面按照考试的题型分别谈谈GRE考试对考生的要求、以及进行相应准备的长远意义。
单词
按照前面所言,单词不是GRE在其初衷里所要考察的能力,但鉴于GRE的文字材料大量来自学术类文章,要想在考试中不被语言缺陷拖后腿,对于常用学术词汇的记忆是必需的。新GRE取消类反题,与其说是缩小了所需的词汇量,不如说是变换了所需词汇的范围——大量只能在原先的类反题中出现的名词不会再来为难我们,然而在本次的Verbal Reasoning部分也出现了大约8个未被红宝书的核心词汇表收录的词汇,而且基本上不是无关紧要的词,而和句子意思乃至应选答案有着密切关系的词。这一事实宣告了以对老GRE的经验积累为基础的红宝书的过时,甚至揭示出杜昶旭老师为新GRE而编写、然而仅仅建立在对以往考题中单词进行计算机统计之基础上的单词书是有某些缺陷的。
不要以为GRE中考的单词以后再不会用到,相反,从GRE改革的趋势来看,其考察的单词越来越偏向在学术论文中举足轻重的“精确表达”型词汇。举中文里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词汇的重要性:在经验主义哲学中,“感觉”“知觉”“感性”“观察”“经验”等词,虽然指称有所重叠,但绝对不可以随便混用,对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理论的内涵。因此,假如我们能够借准备GRE的机会多学一些用来精确表达意思的单词,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那么日后写论文的时候表达的清晰准确程度就会大大提高,这一点对于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不知道符合新GRE考试需求的词汇书什么时候会出来,但我同时也不认为需要对单词书这种东西过分迷信。虽然我遇到了那8个左右的不认识的关键词汇,却并没有允许其在解题上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明白这种障碍必然使我的正确率下降,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没有别的方法做对,这说到底是一个对单词的心理依赖的问题。背单词,应该仍然会占去多数同学准备GRE的时间精力中的多数部分,因而每个认真背过单词的人都会觉得单词是自己的强项,而强项上是尤其经受不住挫折的。要知道,单词再强也强不过美国学生,把单词作为自己的救命稻草是很可笑的。相反,打破对单词的迷信是更好的选择,语言是一个成系统的、在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载体,因此有时候退一步,放弃对自己词汇量的狂妄自信,而相信自己从上下文、乃至从段落涉及的文化背景中推测出单词的大略意思的能力,才更加适合智者千“背”,必有一失的中国考生。
我并不是反对背单词,相反,我提倡尽可能多地背单词,尤其是上文提到的精确表达型词汇。理由有三:
第一,背单词是接近英美乃至西方文化内核的一场历险。在中文世界,一个人的学问与其识字量、词汇量有着近乎成正比的关联,我相信在英语世界也是类似的。英语单词的构成与演化,常常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记录下西方文化精神的成长与变迁;对于英语单词多义性的理解,常常能打通一些在中文中没什么关联的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end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有“终点”之意,也有“目标”之意,这反映出基督教影响下的文明将来世乃至末日审判当做现实生活的意义源泉的特征。另外,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希腊的或拉丁的词根,它们的精确意思和这些词根的文化来源是分不开的,比如crucial这个词,和十字架(cross)就有很大关系;exodus关系到以色列的民族史。了解了这些后,我们看到一个作者使用crucial,使用exodus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现他选择这个词的隐喻意义。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同学知道,诗歌中字的选择也是和字源有关系的,字源赋予的文化内涵大大拓宽了诗歌表达的意象。
第二,背单词有助于养成一种规律性、计划性的学习习惯,没有恒心、没有意志力的人永远都背不好单词,即使短期记得住,考过之后也会很快忘掉,使得自己之前的努力几近白费。那一种心无旁骛、不避寒暑的毅力与坚持,作为人生中很少会有的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我自己背单词的时候,也和大家一样常常想要偷懒,因为不可预料的事而完不成当天的计划,或是因为快要熄灯了还一个词都不会而抓耳挠腮,但这些都是我所珍视的经历,因为,背单词本身的意义,远远比不上一个有血有肉、有缺陷、有惰性、会任性、会疲惫、会灰心的“凡人”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自然、社会、环境、历史加诸自己身上种种限制的超越。我背单词的时候用一张书签挡住右边的中文意思,半年来,这张书签被我从彩色用成白色,又用成脏兮兮的灰色;我抄写单词的A4纸订起来也是一本体面的书了。前些日子测了一下词汇量,14797,虽然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觉得远远不够,不过背单词对于我性格训练的目的确实是达到了,我也打算继续背单词。
第三,出于实战考虑,更多的单词量有助于在考试中迅速建立起自信。虽然前文中我反对把词汇量当做自己唯一的优势,但也不可否认,一个做阅读的时候处处在单词上卡壳的同学几乎无暇顾及文章的内涵。这也要求背单词的时候要把单词“背透”:如果一个单词看到了有印象,但还要想个四五秒才能知道大概的意思,那有时候还不如完全不会,因为这样“卡”的时间会更长(我自己就深受其害)。背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它在你眼中已经不是个刺眼的单词了,它只是句子中的一个表意元素。
这就牵涉到背单词的质量的问题。仅仅依赖单词书上的中文释义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多在具体语境中接触到单词,例句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最不济的情况,也要查阅英英词典,关注常见的搭配,才能搞清楚单词的适用范围,对于分析填空中的句子以及减少写作中不地道的表达都很有作用。其次是关注单词的多个义项,搞清楚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愈是其貌不扬的四六级词汇愈是要重视,很多同学会因为自己能说出它们的意思而不再在上面花精力,但这样很可能建起一座空中楼阁。事实上,这些词汇恰恰是最“高频”的,而且完全应该成为我们在写作时的得力助手。
句子填空、阅读
有人认为,相比阅读而言,句子填空更加适合在短期内提高,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这得从两种题型对考生的要求说起。杜昶旭老师说,填空考察的“粒度”比阅读更细,这是一个很精辟的说法。在填空题中,要填的空往往和已知部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就要从句子表达的逻辑结构上去推断。因此,可能对一个单词(可能是连词、表示态度的词等)的把握就是全题的核心,这表明填空题的容错度是更小的。另一方面,填空题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可能不像阅读那样要求对一个很大的局面有统观的把握。
性质上的差异表明,擅长精微的理性分析的同学可能比较擅长做填空,而对于整体思想、对于观点之间的联系更敏感的同学则有望在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怎样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呢?我的意见是,发扬长处是主要的、优先的,弥补短处是次要的、从属的。这一选择来自于对GRE区分度的理解。从我做过的历年考题以及本次考试真题上看,GRE在区分上等和中上等学生这一方面非常成功,换言之,水平为100的同学和水平为90的同学成绩可能差很多,而水平分别为70和80的两个同学分差就不那么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填空的三空题只要填错一个就没有分,因此填对两个和全错在给分上没有区别。“行百里者半九十”,水平超过某个阈值之后,ETS才会对你刮目相看。念及此,与其拥有两门“二半吊子”的科目,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将其中之一发展为自己的强项。
填空和阅读的各种技巧,新东方都会讲,书上也能找到。我想在这里提及的是大家从小做英语题的一个有问题的习惯,叫做“线性阅读”,简言之就是一行一行、一字一句地扫下去,遇到语法、句式上的疑难,往往回过头再读一遍,实在不行就开始分析句子成分。很多人反映说Verbal时间紧,我想和这种习惯有很大关系。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GRE阅读很少考次要的、只有一字一句地读才能发现的细节;填空也是围绕着句意的主要部分来考。这就表明GRE并不要求reading,它要的是skimming——前者和“读出声来”只有速度上的而没有质上的区别,后者则是一个熟练的阅读者必须掌握的技巧。我有幸在练习中初步掌握了这种技巧,现在和大家说说我对它的理解。我在考GRE的时候,眼睛几乎没有顺着一行字匀速平行移动的情况,更不可能在心里默读文章(特别费解的句子除外),我的焦点是跳跃的,感觉一个个意群像星星一样在句子中闪烁;它们并非以某一个顺序进入我的意识,而是几乎同时投射进来。这样,即使我没有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更没有尝试向中文翻译,我仍然能够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而这对于解题来说基本是够用的。我感觉克服线性阅读的习惯需要借助直觉,但对此我现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很肤浅,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也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阅读习惯与我分享。
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背景知识的了解。陈虎平老师教我们的阅读方法是不需要背景知识的,但他更多地是考虑到现实中的多数同学没有精力或没有耐心去积累背景知识。我反对那种认为背景知识一定会带入个人偏见、干扰依照作者原意进行中肯之判断的观点,相反,我相信背景知识的储备对于考试的帮助是一直被我们低估的。诚然,ETS在官方指南中声明GRE考试不需要专业背景知识,任何专业的同学在受考核时都是平等的,但作为一个出题者,它难以全面地预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解题时所面临的情况。我的切身体会是,遇到我所熟悉的自然科学或哲学类文章或填空题,我对于句子真实含义(它究竟在说什么?)的把握,无论从速度、准度还是深度上说,都远胜于我在面临不熟悉的文学类、社会类话题时的表现。并且从平时练习的结果上看,两种情况下的正确率也是迥异的。这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我们准备GRE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期待比高分更多的收获吗?无疑是可以的,我相信多数同学对于了解凝聚着人类辉煌文明的学问要比重复训练那些单调的技巧要更加感兴趣,尤其是当我们明白,我们所做的事并非无用,它恰恰是“无用之用”。GRE考试也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对人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都是一次评估,所以我曾经和同学开玩笑说,虽然我做GRE的练习只有一个月,但从GRE对人的要求来看,我最迟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在为之做准备——这不是一种目的性强烈的准备,它零碎、不显眼,甚至带着一丝悠闲,然而却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必要资本。
GRE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分为物理科学(包括化学)、生命科学(包括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以文史哲为主)。各个领域都不妨涉猎,导论性质的书(英文写的尤其好)可以读一读。另外提供一个个人的见解:对于多数话题都有发言权的学科主要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写作
对于写作我可能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一来分数还不知道,二来写过的篇数少得可怜。所以我就少谈一些。
优秀的宁立波老师,在写作课上强调了两件事,一件关乎形式,一件关乎内容。先说形式,他提到同根词替换频率(TTR)的概念,比如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teach、teachs、teacher、teaching、taught,就会显得很“优秀”。我觉得这可能是英语表达地道的一个侧面反映,对于初学者来说,固然可以甚至应当模仿,但在考场上如果还过于在意这些,难免打乱全文的思路。我目前的情况是,在重复提到同一件事的时候,尽量换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以下三种句型:It is believed that…/There is a belief that…/Someone believes that…在换用表达方式的同时,自然地也做到了believe的同根词替换,这似乎是比邯郸学步式的替换更加理想的表达方式。
在充实文章内容方面他展示了著名的“波波图表”,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逻辑的否定关系对同一观点进行反复的多样化的阐述,甚至达到以非常浅显的道理来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在这方面还只是一个小学徒,更是从未在练习或考试中系统地运用过这种方法,但我有我自己的路。诚然,宁立波老师通过对范文的细心分析,发现范文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也不过是用精美的形式来把一句话说来说去而已,但如果我们从评卷人的角度(我这一次考试仍然是人工评卷,以后可能会用机器评的分作辅助参考)来看,他们一定会对此感到疲倦,他们更有可能期待那些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思想。毕竟,无论是Argument还是Issue,都是对批判性思维的一次考验,那些能够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优秀思维品质的同学,作品一定是闪亮的,形式上的小小瑕疵也丝毫不减其辉。也许用真正的思想构成一篇长文无论如何都不容易,但至少它应该成为一个目标。
思想从哪里来呢?还是从修养中来。这一点在Issue中看得格外清楚:它迫切地要求考生给出优质的、创造性的观点和角度,而缺乏思想自由、因而也缺乏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中国学生在这一项考试中的表现差于其它任何项目。因此,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是一个提升自己思维质量的过程。宁立波老师推荐准备GRE的同学们时常就一个选定的话题展开讨论,我想这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就是写作中地道表达的问题,我同意曾经看到的一个观点,这方面没有捷径,提升写作水平只有靠模仿,模仿地道的文章。这就要求同学们多阅读文章,这样不仅可以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还可以大大拓宽知识面(GRE文章大多改编自优秀的学科论文)。
【结语】
我并不打算在这里回忆考题,因为这样回忆出的东西是变质的,误导作用往往甚于参考价值。我只是把自己在这半年里对GRE的理解和思考,连同自己备考时一些切身经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顺便也纪念一些这略显忙碌却充实的半年。最后,我想用自己近来的一个想法与大家共勉:
多学一门语言,就多发现一个世界;
学好了GRE,拥有的则是在一切世界里都不迷路的方向感。
衷心祝各位同学在往后的GRE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同时收获一生的教益!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6-4 01:2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