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为什么我去Ceibs(中欧)而放弃M7/LBS/INSEAD [打印本页]

作者: dongqi221    时间: 2014-1-6 19:07
标题: 为什么我去Ceibs(中欧)而放弃M7/LBS/INSEAD
申请是一件很personal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情况、偏好和目标。我无意于强加我的价值观于其他人,但很愿意分享为何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恨不得获得越多的信息帮自己作出一个人生最优的选择,但事实上,谁都无从得知另外一条路的风景。我倾向于认为,在读MBA这条路上,和人生的其他重要选择一样,或许根本不存在那唯一一个最优解:北美有北美的努力方向和玩法,欧洲有欧洲的精彩,而留在国内放弃海外的机会何尝又不是背负更大的压力呢。

当然,肯定要感谢在这个论坛上活跃着的各色牛人。很多人提供了很多非常宝贵的建议、批评和鼓励。

>>>>>>>
背景
我的背景不太具备代表性:TOP2本科年级第1,外资行融资+股票研究4年(两年大陆,两年香港),某新兴产业亚太区高管1年(在大陆),pre-mba的基本工资已经超过所有商学院毕业生的medianCFA charter holderGT很均衡:730+6+109
我觉得我的背景的特点在于,投行的经历让我很熟悉职业圈,包括各类商学院的毕业生;而企业高管的经历极大拓展了我对于职业生涯的视野。在刚刚从投行跳到企业的时候,各种不适应,当时我一度觉得MBA是转型的救命稻草,期望回到职业圈。但随着逐渐适应,我愈发感觉到完全另外一个圈子的精彩。

>>>>>>>
决定
在北美M7+LBS+INSEAD9所学校的Pool里,我今年申请了4所。中了3所,失败了1所。本来是完全没考虑中欧的,但在被学校陆续录取,接触了更多的校友和资源的过程中,在最后一刻选择了中欧。并且获得了录取。
整个决定的过程,非常的难熬。我并不想披露我放弃了哪些学校,也决不愿给人中欧比这些学校好的印象。恰恰相反,由于我深知中欧在很多领域都比不上这些全球更知名的顶尖商学院,也因此做出这个决定才更艰难——因为它意味着我需要用更多的努力获取资源,弥补学校名声上的差别。

>>>>>>>
原因
毫无疑问,家庭原因和成本问题都是考虑原因,但除此之外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1)
大多数国际顶级商学院的强项,对于投行/咨询的job placement,恰恰是我最不感兴趣的。

个人体会,外资投行整体而言,包括投行/研究/S&T在亚洲的势力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是美国和欧洲对于大金融机构监管的更高要求,一方面也是宏观经济的转变让新兴市场在二级市场的吸引力在降低。每年仍然有工作机会,职位的待遇也会不错,但长远来看,失业风险增高,有能力的求职者增加,香港房屋买卖限制,港币人民币汇率,使得目前进入亚洲投行的risk-reward10年前进入香港外资投行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当然,外资投行中已经占着坑的人未来有可能赢来很大的机会,比如一些获得名誉的资产管理组,以及一些已经拥有很好客户资源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但这些很好的坑和MBA几乎无缘。即便有MBA进入大行PB也不会像10年前那样可以很快晋升为拥有客户资源的主力。

关于咨询,在MBB的很多朋友也都有各种抱怨,抱怨咨询这个行业也越来越难做了。业内的朋友觉得,咨询卖的就是想法和思路:10年以前,咨询公司拿着老外的方法论和先进的经验来忽悠,靠的是信息的时间差和知识的不透明。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客户一个比一个精,客户的人才越来越多,知识和经验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大家对于飘忽的管理咨询的认识也不是原来的阳春白雪那样,大部分用得起国际管理咨询其实大部分就是把咨询公司当枪来用,现在很多项目拼的就是学习能力和快速的分析能力。

和投行相比,咨询公司和商学院的对口程度应该更高。咨询公司卖的是人,也更在意学校的名气,所以国际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去咨询公司的更多,仅此而已。我第一不赞同按照薪水评价一个人的优秀程度,也不赞同按照是否进入那些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评价一个的优秀程度——尽管社会的主流往往这样认同。我看过很多成功通过MBA转型高薪的人,也看到很多转型失败或者即便去了投行咨询仍然痛苦的人。投行和咨询的技能很窄,出路并不多。尤其是咨询,远不是想的做几年就可以去企业做高管,这几年多数也是去了PE的投后管理和企业的战略部门而已。尤其到了40岁以后,咨询师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人脉资源,其实非常辛苦,最好的积累人脉的时间错过了,转行远不如五年前容易。

这些光鲜的行业其实都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在这些领域,中欧不如其他国际顶级商学院。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抗拒光环的诱惑,我相信一定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外资投行和外资咨询并不是朝阳行业。

2) 中欧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是他相对于其他顶尖商学院的加分项

在面试的时候,中欧反复强调“China impact”。我也觉得这是中欧的亮点。中欧在中国的校友圈异常强大,并且可以提供的资源也非常多,EMBA,讲座,创业基金,教授等。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些资源真正落在你身上的又有多少?但非常明显,作为商学院里唯一全职的项目,这些资源和MBA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还没有入学,但我坚信,你能受益多少,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心和付出。这和在美国时候融入美国的社交圈,参加各类活动social,甚至在linkedin上找校友求职一样。我坚信在中国的商学院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从资源性上是一点不差的。只是一个是美国的偏一点国际的资源,还一个是中国的偏少一点国际的资源,资源类型不同。客观来说,其实我认同大多数人在北美MBA其实奋斗的比中国MBA更辛苦,但如果你在中国的MBA比如中欧可以像在北美MBA那样奋斗,我相信机会和视野一点都不差。你可能接触不到全世界顶尖fund的投资策略和故事,看不到全球型大公司对亚太中东南美的经济判断,但你能接触到中国本土的革新,看到本土移动互联网的革命,教育改革,中国式的政治经济关系,新型农业和新型消费品,本土式的营销策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

我个人的体会:作为一个职业人士,很多时候其实生活关系网相对简单,主要面对老板和客户即可,有很繁琐的职业技能需要锤炼。但真正要超出职业人士做更多的事情,比如经营自己相对独立的业务,则需要编制更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处理更复杂的多的Stakeholder的关系。我相信,中欧的校友资源和活动资源比任何一个国外的商学院都能带来这方面的受益。具体的东西不一而足,比如周末的各种讲座,各种社团联系。这些东西对于资源的建立的帮助应该是巨大的。

如果你的职业目标仅仅是有一份光鲜体面的在中国大陆60-100万的职业人士的工作。那或许这些资源帮不到你,国外顶尖MBA能够风险最低的将你带到那个圈子(但存在你其实并不喜欢那种职业方式的风险,以及被裁员的风险);但如果你志向是在40岁或者45岁的时候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有一群互相认同的圈子,可以自主决定大多数事情并且经济没有压力,而如果事业做好了反而有一飞冲天的可能。有可能,一家之言,国外顶尖MBA带入的那个圈子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跳板”而已,我理解你很容易会在MBA毕业5年左右进入另外一个瓶颈。

3) 创业教育与创业机会

我相信绝大多数事业心强的人都会有一个创业梦。因为熟悉资本市场,或者接触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深名作为一个成功企业的掌舵人才是真正的牛逼人物。大多数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践。我也一样,有了想法,做了一些行动,却被更多的阻力和原因搁置着。但我从没放弃在商学院的学习中更近距离接触创业。

其实国外的很多商学院也都非常重视创业学,也因此诞生了很多知名和成功的人物。中欧也是如此。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基金,创业社团……几乎你能想到的资源这里都有。而相比于StanfordINSEAD这两所尤以创业出名的商学院。中欧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是中国。中国目前的市场仍然充满机会,很多领域的发展与革新使得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有些和美国类似,但也有很多是独特的。在中欧读书我认为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些,和你的同学们交流这些,然后力所能及的进行实践。

我非常确定在中欧的创业成本一定会比美国低。而中欧一直在不断努力在生源上保证一定比例第二代企业家的数量,这使得其MBA项目的人脉资源一直是被低估的。
而中欧和中国创投机构的紧密关系也是任何一所国外的顶级商学院无法比拟的,这从就业生的毕业去向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很多知名的VC的创始人和合伙人都是国外MBA,但这是基于时代的不同。在10年后的今天,同样一个HBS,你读书出来的机会和当时是不一样的。即便创始人是你的校友,那作为校友的你可以复制他当年的辉煌吗?我认为答案是明显的。中欧也一样。起码在优质风投的进入门槛上,我认为中欧是要远胜国外顶尖商学院的。

4)商学院是培养“精英”的项目?

我认识很多非常典型的bluechip的同学和朋友,MBB, GS/MS, Fido/capital, Carlyle/Blackstone,这些人除了咨询的以外(咨询行业不适应我这个章节),大多没有读MBA。事实上,对于事业上一帆风顺的人来说,读MBA的意义更多是潜在的、不确定的,而风险和损失却是直接的、明确的。也有非常多不在行业最顶尖的branding下,但却在各自领域非常成功的,无论是无名的私募,低调的fund,在S&T, PB, Research高速提拔的部门的红人。他们也几乎不会去读MBA,甚至也不会跳槽的,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关系和工作关系,他们目前的状态已经让他们足够满意。

所以,真正去读商学院的,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着不如意的地方,无论在外人眼中多么华丽的背景,都是冷暖自知。或者由于家庭原因想换一个城市,或者在工作当中遇到了瓶颈,甚至换了一个老板,预感目前所处的是夕阳行业。所以MBA即不神奇也不神圣,就是一个职业转化的平台加上一群需要镀金的咨询师。也因此,我并不认为商学院是培养“精英”的地方,相反,他更多是一个让璞玉变成美玉的平台而已,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如是而已。商学院申请的游戏规则,也远不是选拔精英的机制,而是“过去的你”+”商学院”=“未来的你”这个等式。尤其是美国的商学院最喜欢的版本,就是曾经的经历风霜,但有风骚的潜质,被商学院画龙点睛,一下子就可以在未来绽放光芒这个版本而已。

也因此,其实学校和学校的差别远远没有排名所表现的那样差异巨大。尤其对于中国学生。但是却有太多的人仅仅在意了学校名声的差别,于是武断地做出AB好等等评价。事实上,不算LBSINSEAD这种国际学生比例超高的地方,美国的MBA的设计极大程度仍然是为美国人服务的。无论是案例,就业,还是社交活动。我在top2本科的时候,其实比较清高,也不太看得起当时学校里的各种MBA等办学项目,尤其是什么国际MBA的外国人,觉得他们就是沾了学校牌子的光。其实很多M7的学生看他们MBA的外国人的时候,或多或少不会带着这样的想法吗?

所以,把MBA的学校名声看淡些,其实有时候选择就会容易许多了。我想积累更多中国的社会资源,学习兼顾了西方经验的中国和各国案例,拥有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文化活动,可以近距离和中国的大佬们一块拜访演讲参观,同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变革与发展,那么选择中国最好的商学院,其实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一味追求排名,甚至学校名声,在中国,多数时候往往是听到一声声“哦,哇”的来自圈外人士或者后辈的赞叹声,其他的意义并不多见。当然,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小圈子,比如微信群,校友会等等。不去这个学校的MBA,当然进入不了这个圈子。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top2 MBA的微信群,中欧的校友会和行业活动,并不一定比北美的圈子差。

5)关于生源

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教育,在于分享。

老师和学生的分享,以及学生之间的分享。行业差距越大,交流障碍越低,获得的收货越好。这也是全球所有的商学院都会强调学生的多远和差异,每个商学院都想摘掉自己身上“金融”或“咨询”的帽子。人们往往都会觉得得不到的是最美的,因此在本科毕业后的最初期最难进的咨询和投行往往成为大家最羡慕的。

但我恰恰觉得最有意思的人在那些实业里,尤其是那种不是跨国企业的一颗螺丝钉,而是各类民营企业中参与很多,拥有自己经验和视野的人。我知道很多投行或者咨询的人不大看得起这些人,有一种我为何要和这些人为伍的错觉,或者投行〉咨询〉实业的认知。但我强烈反对这个观点。

曾经的时候,我也觉自以为老牛了。一直都是top performer,同事老板喜欢,有一票朋友互相喜欢认同,周末出个海爬个山出个国,拿个几百万做直升飞机去澳门豪赌,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觉得青春的潇洒不过如此,工作四年之后就可以衣锦还乡回国拿百万年薪的高管。

但现实呢,进入企业之后,发现之前的技能和经验用处很小。商场里面尔虞我诈,真真假假,想要开拓业务各种资源渠道都没有,融资艰难。所以一度产生了极强的不自信和挫败感,直到逐渐放下过去的那些清高骄傲,虚心开始和社会中原来忽视的各种“能人”打交道,才真正感慨到社会主流的这些企业家和商人的能力和魅力。

我能看到的现在,中欧在努力集结着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可能他们更多的来自实业,但却来自于你在国外MBA接触不到的有趣的行业,中国的新型农业,工程,医疗,游戏,不一而足。而如果在接触了中欧的圈子后感到生源良莠不齐,那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高估了在国外顶尖MBA学生(尤其美国MBA的中国学生)MBA之前的经历。由于多元化,国际化等等考虑,国外的MBA也同样良莠不齐。

但很多时候,也只是你的偏见让你给行业划分了三六九等,或者纯粹以薪水和公司的名气论英雄。我并不认同于此。虽然很多人可以远远没有那种职业素养,但他们却有其他的特质会在一些你所欠缺的地方,比如企业家精英甚至江湖习气。

我知道我的选择并不常见,我也并不愿强加我的选择和理解于任何人之上,只是想把我的想法写出来,和你分享,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中国和西方商学院选择上的理解。


注:目前作者已经成为中欧MBA在读的学生大使,如有任何联络,可以直接邮件yjun.m16@ceibs.edu
作者: feik    时间: 2014-1-6 19:46
醍醐灌顶~佩服楼主的独到眼光,也佩服楼主的特立独行!感谢分享,获益良多!

作者: digimondna    时间: 2014-1-6 20:27
我要把这篇文章收藏下来,非常佩服楼主!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1-6 20:54
你会后悔的
作者: drunkpiano    时间: 2014-1-6 21:02
楼主一看就是用心之人,佩服
作者: kinghades    时间: 2014-1-6 21:22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1-6 20:54
你会后悔的

何出此言,楼主是高手中的高手,早就看透了

其实美国MBA也有一些问题  我们公司以前一个斯坦福MBA,在位置上入座针砭,大家都说他就是个LOSER

倒是觉得楼主看得恨透,前途无量
作者: celavi    时间: 2014-1-6 22:19
楼主这个背景太牛了,我伙呆。。。

看个热闹,该干嘛还得干嘛去啊。
作者: Princess_Sa    时间: 2014-1-6 22:44
認同。破除品牌迷思,追求本質上的契合
作者: ted1985    时间: 2014-1-6 23:01
受教了,改天来学校一起吃个食堂。。。
作者: detectivezw    时间: 2014-1-6 23:53
730+6+109?这个6是神马有人知道吗?
作者: feng22051010    时间: 2014-1-7 00:06
楼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思想的独立是很宝贵的品质!
祝福楼主的人生之路能越走越宽阔,寻找到生活的幸福和真谛!
作者: wsxqaz659    时间: 2014-1-7 09:41
好帖!不在北美欧洲版分享可惜了!
作者: HitotsubashiICS    时间: 2014-1-7 09:43
咦拿学校的ID回复好像不太好。。。但是不记得自己的ID了。。。
纯粹是给楼主点赞!
作者: 文章    时间: 2014-1-7 11:08
独立,深刻的思考,谢谢分享
作者: 坞城路少年    时间: 2014-1-7 12:16
人各有志,祝福楼主。
作者: hemodata    时间: 2014-1-7 17:24
detectivezw 发表于 2014-1-6 23:53
730+6+109?这个6是神马有人知道吗?

应该是作文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1-7 20:46
kinghades 发表于 2014-1-6 21:22
何出此言,楼主是高手中的高手,早就看透了

其实美国MBA也有一些问题  我们公司以前一个斯坦福MBA,在位 ...


楼主想混圈子,就熬多几年去读EMBA了。你对中欧MBA(或者国内其他MBA)的看法,基本是在胡思乱想,这些MBA是混不到圈子的。

思维逻辑性这么差,不知道你的那些背景和offer是不是在吹牛。
作者: Substance    时间: 2014-1-7 21:54
"他更多是一个让璞玉变成美玉的平台而已"
赞!
作者: hang13    时间: 2014-1-8 09:42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1-7 20:46
楼主想混圈子,就熬多几年去读EMBA了。你对中欧MBA(或者国内其他MBA)的看法,基本是在胡思乱想,这些MB ...

纯从混圈子的角度,还是可以混的,取决于你能给人家带来什么价值。简单说勤快一点,多跑跑腿儿也是可以的。
作者: lhlincoln    时间: 2014-1-8 10:54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1-7 20:46
楼主想混圈子,就熬多几年去读EMBA了。你对中欧MBA(或者国内其他MBA)的看法,基本是在胡思乱想,这些MB ...

It depends on what sort of 'circles' you are to be in. To be with managers at entrance level or senior management people with 'C' heading. That differs the CEIBS MBA and EMBA program. The latter highly evaluates your 'contribution' and 'what you have at hand'.
作者: lhlincoln    时间: 2014-1-8 10:55
hang13 发表于 2014-1-8 09:42
纯从混圈子的角度,还是可以混的,取决于你能给人家带来什么价值。简单说勤快一点,多跑跑腿儿也是可以的 ...

It depends on what sort of 'circles' you are to be in. To be with managers at entrance level or senior management people with 'C' heading. That differs the CEIBS MBA and EMBA program. The latter highly evaluates your 'contribution' and 'what you have at hand'.
作者: lubuding    时间: 2014-1-8 12:21
石头哪里都不会发光,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别把MBA当做太大的事儿,轨迹大抵都成形了,MBA不过是你的轨迹到了这个点上的必然选择而已~争取今年和LZ当同学~
作者: xiaoyaojianxia    时间: 2014-1-9 08:42
楼主背景和思想首先赞一下。
不过,根据楼主的观点和思想,一言以蔽之,读国内的商学院积累资源更有益于创业。个人有三点愚见:1.有现在国内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时运,买彩票也能中大奖。创业有时候更取决于“时”“运” 2.楼主所说的国内企业家是真正牛人,此观点我也很认同,但是他们很多人连小学学历都没有,更没有什么MBA,真正的牛人创业也不会读什么MBA,直接摸爬打滚。创业跟读书是两码事。 3.个人更认同楼上其他人的观点。MBA有时候只是最多培养职业经理人而已,为的是更好的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要混圈子,EMBA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 shanghaicruise    时间: 2014-1-9 08:51
不得不攒呀
作者: shulan1989    时间: 2014-1-10 10:54
ted1985 发表于 2014-1-6 23:01
受教了,改天来学校一起吃个食堂。。。

好!!!!!!!!!!
作者: jujuchen1983    时间: 2014-1-12 23:23
甚好,虽然与LZ背景不同,但思路确有借鉴的意义。
作者: B787    时间: 2014-2-27 10:54
drunkpiano 发表于 2014-1-6 21:02
楼主一看就是用心之人,佩服

hi 请问你最后选择去了哪里读MBA?
作者: lixin1112001    时间: 2014-4-4 22:42
个人觉得这都是case by case的东西,LZ的目标就是创业,那创业其实就混圈子人脉等等,当然在中国更合适。
但是大部分读MBA的,估计很多人的career goal可能就是投行、咨询、PEVC、或者在企业里面升职,或者转型。
LZ分析了很多东西,大部分也比较赞同,但是其实还是透露出一种自己很牛的优越感。你可以觉得创业很牛,实业是真正的实操企业带来的成就感等等。但是能成功创业的人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人也不会选择创业,所以北美MBA作为一个想要继续打工,未来不知道要不要创业或者怎么创业的人来说,已经很棒了!
大家在读书之前,还是要好好的规划自己未来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光环带来的肯定不仅仅是光环那么简单,只是这个光环带来的那些东西是不是你最care的。
作者: Melodylondon    时间: 2014-4-18 21:05
观点独到,贴近现实。LZ多多分享些思想精华吧~
作者: xixi_sissi    时间: 2014-4-18 22:24
来看看啦~~~~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4-19 16:28
楼主应该是在编故事罢了,大家也会相信?
作者: 尽职调查    时间: 2014-4-20 14:50
中欧也写这些软文,无语。。。
作者: 四月小朋友    时间: 2014-5-11 11:27
detectivezw 发表于 2014-1-6 23:53
730+6+109?这个6是神马有人知道吗?

IR啊。。。
作者: angla    时间: 2014-5-12 18:23
软文。。。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5-12 20:54
angla 发表于 2014-5-12 18:23
软文。。。

直接点吧,编了个假的故事
作者: 施黛拉    时间: 2014-5-14 23:34
工作原因经常和中欧打交道。北美MBA和中欧的确是两回事,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楼主很明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个人觉得,中欧的资源其实不是MBA,是EMBA,所以其吸引力也在于为MBA提供接触EMBA校友的平台,这个在以后的发展中非常重要。
作者: sundance1    时间: 2014-5-15 01:32
还是美国好
作者: qqwin    时间: 2014-5-18 08:24
可以好好考虑下
作者: lchanga    时间: 2014-5-21 13:28
"TOP2本科年级第1,外资行融资+股票研究4年(两年大陆,两年香港),某新兴产业亚太区高管1年(在大陆)"

算下来LZ 26岁就混到亚太区高管了,我是孤陋寡闻了,什么公司的高管那么年轻啊
作者: painting    时间: 2014-6-5 19:35
跟楼主想法类似,不过我在北京,所以选了长江
作者: painting    时间: 2014-6-5 19:42
尤其非常认同楼主关于社会中各种“能人”的看法。80后干金融的大多数其实是一路生活在象牙塔中,非常不接地气,对身边人的评价体系就是“高考分数-毕业院校-工作offer-起薪-升职速度”,这是非常狭隘的眼界。
我们对真实的商业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对于“钱是怎么赚到的”毫无概念。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江湖能人看不起名校毕业生,确实,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6-5 22:32
painting 发表于 2014-6-5 19:42
尤其非常认同楼主关于社会中各种“能人”的看法。80后干金融的大多数其实是一路生活在象牙塔中,非常不接地 ...

这个评价有点过。本来楼主的故事未必是真实的,而且如果读书没用的话,为啥楼主还要去读中欧。

江湖能人看不起名校毕业生,那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作者: gracekingyao    时间: 2014-6-19 13:39
如果中欧软文可以有这样的水平,那也真值得大家去读了。。
我更愿意相信此文的真实性,正如作者第一句话所言,MBA以及人生每个决定都是非常personal的决定而已,世界多元,思想多元,CD也应该是多元,哈哈
作者: predx    时间: 2014-6-22 21:47
gracekingyao 发表于 2014-6-19 13:39
如果中欧软文可以有这样的水平,那也真值得大家去读了。。
我更愿意相信此文的真实性,正如作者第一句话所 ...

非常赞同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6-23 22:39
gracekingyao 发表于 2014-6-19 13:39
如果中欧软文可以有这样的水平,那也真值得大家去读了。。
我更愿意相信此文的真实性,正如作者第一句话所 ...

编了个故事就跑了,这就是所谓的多元吗?
作者: gracekingyao    时间: 2014-6-24 21:15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6-23 22:39
编了个故事就跑了,这就是所谓的多元吗?

亲确定这是在编故事?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6-24 22:32
gracekingyao 发表于 2014-6-24 21:15
亲确定这是在编故事?

你如何确定他不是在编故事?
作者: gracekingyao    时间: 2014-6-24 22:35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6-24 22:32
你如何确定他不是在编故事?

。。。我不确定啊我只说我愿意相信好嘛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6-24 22:46
gracekingyao 发表于 2014-6-24 22:35
。。。我不确定啊我只说我愿意相信好嘛

愿意相信和实际是不是是两码事。写个故事,就人间蒸发了。。。

我也愿意相信龙的存在。


作者: gracekingyao    时间: 2014-6-25 16:08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6-24 22:46
愿意相信和实际是不是是两码事。写个故事,就人间蒸发了。。。

我也愿意相信龙的存在。

同学
愿意相信和真相的确是两回事
但您这话意思是已经确定这的确是在编故事
请问怎么确定?证据?
若是软文为什么不删帖反而加精,不怕误导更多新进CDer?
学校选择问题,本质上就是个人价值观取向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不值得我们在这里讨论真假。





作者: 范海伦    时间: 2014-7-9 14:53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高富帅转型的透彻跃然纸上。不过作为天生民营出身的土鳖,还是希望去镀一层高富帅的气质中和一下方能成为未来的自己。
作者: yxas    时间: 2014-7-14 10:39
楼主的见解确实深刻!
作者: 来来来    时间: 2014-7-30 15:53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1-7 20:46
楼主想混圈子,就熬多几年去读EMBA了。你对中欧MBA(或者国内其他MBA)的看法,基本是在胡思乱想,这些MB ...

could not agree more!!!!!!!!!!!!
作者: queenkatechen    时间: 2014-7-30 18:17
   明眼人一看就是编的故事,而且我问了中欧在校的学生,入学的没有这样一个人。。。。。。
作者: mysonnic    时间: 2014-8-8 17:29
牛到不行
作者: tinydream    时间: 2014-8-9 20:00
这个帖子很考验人的智商啊,哈哈哈哈哈。
作者: Juneflower    时间: 2014-9-29 13:29
感谢楼主分享,很多感触。正在考虑是读Insead 还是新加坡本地的MBA。我不想进投行或者咨询行业做顾问。感觉进企业,薪水跟preMBA的经验更相关。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不大。
作者: soonway    时间: 2014-9-29 15:05
queenkatechen 发表于 2014-7-30 18:17
明眼人一看就是编的故事,而且我问了中欧在校的学生,入学的没有这样一个人。。。。。。 ...

请问您认识的中欧在校学生是哪一位呢?我可以介绍楼主给他/她认识。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4-9-29 22:36
soonway 发表于 2014-9-29 15:05
请问您认识的中欧在校学生是哪一位呢?我可以介绍楼主给他/她认识。

你既然是中欧的学生大使,可知道楼主为何消失了?
作者: soonway    时间: 2014-9-30 00:20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9-29 22:36
你既然是中欧的学生大使,可知道楼主为何消失了?

呵呵,当然,我们都认识。他很优秀,也很有趣。他发这个贴子只是阐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毕竟当初犹豫过,没有想着扮演人生导师答疑解惑。如果您对他感兴趣,我们欢迎您方便的时候来中欧一起吃个午饭。
作者: dennis2k    时间: 2014-10-2 22:43
这篇文章听说好久了,今天终于拜读了一回,收获不小!
作者: Chuck_Bass    时间: 2014-10-4 15:52
只有4年行研經驗就入企業做高管, 不大可能
本人在香港做對沖基金分析員, 經常接觸企業高管, 最近接觸一位是投資者關係部的副總, CV 是
Credit Suisse research analyst 出身, 之後去了CICC,
如果樓主真是做投行行研, 會有很多機會接觸企業的高管, 關係搞好的話, 根本不用讀MBA也可以有圈子
前後他也做了10年投行才有機會跳去企業
作者: xiahongqin    时间: 2014-10-17 18:47
之前看到楼主的文章就很受启发,周三晚参加中欧的学生大使见面会有幸看到楼主,在这里再点个赞。
楼上莫名质疑的可以歇歇了,也理解为什么后来楼主不来回应,对那些自以为是、已经下了结论的人,有什么好说的呢
作者: lpphac    时间: 2014-10-23 21:38
楼主见解独到,学到!
作者: 注册了真好    时间: 2015-1-20 02:38
好文!虽然离mba很远,但思维值得借鉴。
作者: sheilaguo    时间: 2015-1-21 11:53
LZ對行業現狀的分析寫得很簡單清楚,欣賞lz的邏輯和文筆,把我的一些模糊的思維用文字具象了出來,感謝。
讀MBA的確是個很personal的決定,
未來的發展地域在大陸的話讀中歐當然是基於投入產出比最好的選擇that I fully agree

但是也有人所經歷過的,和自己周遭的環境因素,還有自己對眼前格局的解讀 還是會帶領自己去往一個更陌生的國度去填補人生經歷的一種空白和挑戰一把的激情。比如你向來周圍的同事都是oversea background,你未來想進入的領域也是以西方價值觀為主流的Top500,又或者你的同學,戀人,家人都來自于美麗的康橋或者陽光燦爛的加州,這些都會讓你心中充滿漂洋過海去感受新世界的願望。

我也很讚同MBA只是把璞玉變美玉的過程,Candidates們心裡其實已經有滿滿的規劃和well-proved competencies, 否則你也進不了MBA,而讀MBA只不過一種催化劑或者一張label。有些對現狀已經心滿意足的人費事費錢費時來讀MBA?

其實一個人有多優秀或者人生軌跡是怎樣都很personal,lz的top2 rank 1已經足夠說明問題,我認識不少oxcam和lvy league的朋友他們未必稱得上是頂級精英,也沒有apparently躊躇滿志,只不過家庭環境和視野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國外的世界罷了。

人生觀和世界觀這就更personal了~  no battle, friends~
lz只是來share一個personal opinion, 各種觀眾各取所需罷了~

作者: rainwang1989    时间: 2015-1-25 22:28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 学习了
作者: xujiashe    时间: 2015-3-19 22:48
楼主是很牛的,才华横溢。。。
作者: freemanys    时间: 2015-3-21 06:47
楼主大牛,谢谢分享~~~真心受教啦

作者: freemanys    时间: 2015-3-21 06:48
lhlincoln 发表于 2014-1-8 10:54
It depends on what sort of 'circles' you are to be in. To be with managers at entrance level or se ...

同意!               
作者: luoluoluo85    时间: 2015-3-23 16:56
感谢楼主分享。 其实特别有共鸣。 当然我没有楼主那么聪明看透, 所以当年读研究生还是做了不能免俗的决定而去了美国。 但是快10年在国外, 感受就是在国外念书工作适合希望有稳定物质生活及轻松生活环境的人,而不是希望有自己事业的人。 楼主加油!期待你分享去了中欧后的感受。
作者: gangan    时间: 2015-4-13 01:56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aluzeing    时间: 2015-4-15 05: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atan0413    时间: 2015-4-15 13:32
星星点灯2010 发表于 2014-1-7 20:46
楼主想混圈子,就熬多几年去读EMBA了。你对中欧MBA(或者国内其他MBA)的看法,基本是在胡思乱想,这些MB ...

同意!               
作者: wuzhusong    时间: 2015-5-11 16:15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作者: kinghades    时间: 2015-5-11 17:09
aluzeing 发表于 2015-4-15 05:19
虽然楼主是很优秀,但申请上是被m7放弃的,结果发文说自己放弃了m7.. 也太搞笑了 ...

我有一个朋友整个思路和楼主一样   
背景很好的一个人  本来打算去美国M7 的最后留在了亚洲

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too young
作者: kevinzhaoyj    时间: 2015-5-11 20:28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判断力,做出任何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也没有时间给你后悔。一个有担当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路自己决定,决定了就要坚定的走下去。这应该是合格的MBA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作者: davidqiu0115    时间: 2015-5-11 21:35
luoluoluo85 发表于 2015-3-23 16:56
感谢楼主分享。 其实特别有共鸣。 当然我没有楼主那么聪明看透, 所以当年读研究生还是做了不能免俗的决定 ...

同意啊,我也在美国待了近10年了。国外的好,不在于发展有多快,而在于稳定,相对国内来说是异常的稳定,那会儿刚毕业,工作三年就基本能看到30年。。
作者: jazzleg    时间: 2019-9-11 14:36
感谢分享!               
作者: 乔老魔    时间: 2019-9-14 12:58
情况类似,思考类似,before MBA类似,只是本科毕业于非T2,所以还是选择了北大全日制,楼主已经去过T2再去中欧没毛病。点赞,好文。
作者: Wangcle小叔叔    时间: 2019-9-14 13:02
这个广告真的好!
作者: 乔老魔    时间: 2019-9-14 13:13
painting 发表于 2014-6-5 19:42
尤其非常认同楼主关于社会中各种“能人”的看法。80后干金融的大多数其实是一路生活在象牙塔中,非常不接地 ...

总结相当到位。
作者: An_qi    时间: 2020-2-22 00:06
感谢分享!               
作者: rambler014    时间: 2020-2-23 10:19
看一下!               
作者: doris_qin    时间: 2020-2-24 19:06
Mark一下!               
作者: tsu_    时间: 2020-2-24 20:50
被LZ清晰的分析所打动!
即便在6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犀利、前沿
相信LZ这样的人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吧
本人普通985 工作2.5yr 合资企业小经理一枚 小众function 希望未来能在所在function有一间自己的公司
从18年开始考虑申请美国MBA 开始的想法和LZ分析的差不多 想要往咨询的方向发展 后来接触到的MBA-Consulting alumni越来越多 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咨询本身的工作模式 发现其实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 被光环吸引是很大的因素 也感谢LZ及时点醒 希望未来有机会和LZ成为校友~
作者: yoyoluoyiwen    时间: 2020-3-23 16:14
感谢分享!               
作者: 威廉GMAT要考750    时间: 2020-11-21 18:49
insightful! 简直点出了我心里一直concern却无法说出的迷思!
作者: 斯文败类2020    时间: 2020-12-11 10:41
无法理解楼主都可以随便“周末拿个几百万做直升飞机去澳门豪赌“了,还和我们这样的上MBA的loser混个什么劲?

随便周末拿几百万去赌可是资产上亿的做派,千万级想都不用想。

作者: PotatoSalad    时间: 2021-1-17 20:20
国内读 后面自己整合资源 挺好 估计要走创业路 加油?
作者: Adam321    时间: 2021-2-1 23:52
楼主写得太好了,醍醐灌顶,拜读。
作者: 3米3田土    时间: 2023-4-18 16:09
mark!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