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标题: 读长江有感,写给在长江读书的2012年的自己(一) [打印本页]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19 22:33
标题: 读长江有感,写给在长江读书的2012年的自己(一)
读长江有感,写给在长江读书的2012年的自己(一)

申请MBA是个漫长的过程,回想起前年的自己,也有过迷茫和不安,然后惊奇地发现有CD这个地方,有GMAT这个考试。我之前是技术背景,高考考得极差,结果进了一家很一般的学校,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毕业的时候靠自己努力去了一家让同学羡慕,父母骄傲的 SOE企业工作了5年,工作3年后决定找条路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在SOE企业做技术的前途是很明显的,用王石在《道路和梦想》里面的那句话说,就是看到对面的那个人,就知道自己30年后的样子。我想很多人有这个感觉,但是总是用各种话来麻痹自己,比如很稳定,或者收入尚可,或者我喜欢安逸的生活,总之都不能正视内心的自我,其实稳定一点都不好,越稳定越意味着前途渺茫,间接意味着收入少,生活质量差,因为可以想象,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就业市场里面,稳定且高收入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置于收入,我想5年后的MBA的收入应该是远高于大多数平凡的打工者的吧,即便是毕业的起薪,我想也是大多数泛泛众生追求的目标。改变是痛苦的,不在于过程,而在于起航。大家都经过国内的垃圾大学本科的教育,不管哪个学校,我几乎都敢肯定,你们都上过XXX和XXX课,都在4年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游戏、考研、以及和时代脱节的课程中。回想起来,真是国内教育的悲剧。所以工作3年,发觉原来和大学学的东西没啥关系,都得靠工作的第一年来学习,想来很荒谬,过去的那么多年的积累,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更别提什么奥数,二元一次方程组,高数,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手边的一个CASIO 991MS计算器全部能解决!更别提什么MATHLAB。

总之,工作3年后,总结了1句话,做技术没前途。

既然如此必须要改变,首先想到的是出去读书,第一考虑美国,其次欧洲,再次亚太,所读的专业还是和自己本专业相关。但是深入考虑下,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出去读书,结果还是搞技术,为什么还要出去呢?其次如果出去肯定不会回来了,但是美欧又很难移民,而且就算拿绿卡,把父母接过去,估计他们永远也无法适应,其实人过了25岁,再移民基本都适应不了,很难真正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于是转而考虑新加坡的学校,看了几所NUS,NTU,但是觉得做技术还是不行;因为我哥一直在国内金融领域工作,不过他的学历不高,只是入行早,我过去一直相信,知识能变成财富,我能够超越他,结果我错了, 工作3年后,有一个月,我偶尔得知他的收入差不多是我的20倍。当时真的很崩溃,我觉得我做了一辈子,就算做到200岁(你没看错,当时我觉得可能按当时的收入工作200年差不多和他现在的收入现值一样),可能和他今天的财富的现值差不多,当时特别没信心,就一心想改变,想来想去,还是得做管理或者做金融,进入一个更高的职业发展,说白了就是或者多赚钱点钱且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多赚钱钱做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再或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多赚钱,但是很难,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做的是我们不喜欢且钱不多的工作,主要原因是社会人才错配所致。

其实每个人的生存环境里面,免不了这样声音:“混混么不错了”,“你已经很不错了”,“你知道你离开这家公司以后再也回不去”,“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工作吗,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这就是命”;或者是另一种声音“听到你要换工作,我真的很担心你,我昨天一夜没睡着”,或者还有种,“什么叫MBA,他们说都是混关系的”,“这年头还有人读MBA?”,“XXX,你是不是钱太多了?”。。。此时,请坚信自己的梦想。只要相信路是对的,要知道,100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能成功,其他99个人终究是凡人。俞敏洪曾经这样说过,他当时最大的梦想是考上县上的一个师范学校的大专,这样就能拿到县里面的户口了,以后还能在县里面工作,是他那时最大的梦想。可惜当年他们那个破庙学校,只有1个学生考上了城里面的大学,大家唏嘘羡慕了一番后,各自回到了各自家里,、继续了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生命中我们常常看到非常厉害的同学,非常成功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往往也是唏嘘一番后,将这作为自己茶钱饭后的谈资,在自己的朋友,家人的聚会上会说起,但可曾想过,怎么做我能成为那个人,成为大家茶钱饭后的谈资,成为大家敬仰和羡慕的对象?也许过去没有想过,那么请从今天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吧。我一直坚信,是高考的XX模式扭曲了社会的选择,所以我才会去一所很小破的学校,如果正常的模式筛选人才,我绝对能去中国最好的大学,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但是想想出国可能性也不大(主要基于费用和语言),或者另一说,国内的机会更多吧。于是考虑了下毕业后3年能考虑的也只有MBA了,我肯定不会再去考体制内的考试,再次被蹂躏的。于是鼓起勇气考GMAT,在SOE公司,没几个人知道这个考试的。。。同时也努力工作,争取职业上的发展,虽然SOE公司人员冗余,关系复杂,但是依然还是有机会的,后来2年职业发展终于顺利起来,也做到了自己想做的职位,现在看来,还是对于梦想的坚持,在最黑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住,其实光明就在前方,切记。而且要慢慢学会喜欢现在的工作,虽然很难,但是我做到了,认真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我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确实是真的。工作5年后,我觉得自己的职业积累已经足够,读MBA的MONEY也已经够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我父母也是普通工薪阶层,并没有财力支付我去负担MBA的高昂学费和生活费,全部靠我个人的收入积蓄,所以我这5年过得比较苦,既没有MM(一说,没时间,因为都放在事业上了,自己也比较弱,不是板上的大牛,背景强,年轻,帅,另一说,因为觉得自己在变化的过程中,没什么能做保证,实话说我都不知道自己过2年在哪个国家),也比较宅,都选在研究统计和考CFA,看看行业,还得兼顾公司很多业务知识),和对于商学院(亚太)的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层度,于是决定开始申请,其实在工作的第四年,基本就已经决定要去哪个学校了——长江商学院。

板上所有关于CK的帖子,我当时基本都看过,做了很多笔记,我也看了很多其他学校的,也做了很多笔记,最后到我能猜到考官问题的顺序,而且我对于每个问题做了N个版本的回答,N个小case来支持,而且我练得极其熟练,极其自然,因为我口语不好,只能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体制内的学校我也申请了,就是大家知道的哪所录取分最高的。后来我也参加联考了。我觉得我对于商学院真的认识很深了,最后申请的时候,板上大家熟悉的几所,基本都拿了OFFER,包括体制内的那家(我想应该能拿到的,因为我过线了,但是复试的时候我在海南旅游,学校还是很温馨地给我发来了短信,提醒我面试啥的,还是有点小小感动的,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体制内的洋务运动,不管如何,我看到了改变,希望他越走越好,我也认识很多朋友在这所学校,我在北京的时候也会常常想起他们,也会想起和他们一起面试,想起他们录取后我们吃饭庆祝的场景,我想一类人,在哪里都可以心连心的,和学校无关,而且他们现在都过得不错,:))。置于后来为什么去CK,有很多原因,奖学金当然是一个问题,更多的是想认识一群优秀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群一辈子一起的朋友,也想学点过硬的知识。都说CK校友感情深,这点我非常认同,不单单是一届的同学;过去几届的同学都很照应后来的小师弟小师妹。确实有种家庭的感觉,比如说,我刚刚拿到OFFER的时候,就被招去参加一次校友的聚会,见了各届的校友;说实话,申请MBA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有些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成了一辈子的朋友,因为考过Gmat,痛苦过,挣扎过,这种感情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但是校友给了很多指导,后来也介绍了很多我感兴趣的工作方向的校友给我认识,我可以这么说,我打过的那么多电话,几乎每个校友都是非常热情地回答你的问题,帮你想办法,出主意的,大多数甚至都没有见过,我觉得突然有了很多人在职业上知道和帮助你,感觉确实不同的。读MBA学知识是其次,我觉得能和一群非常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交一群一辈子的优秀的朋友,是非常值得的。我想起了3年前参加长江组织的一次,梁信军的讲座,走进他们的辉煌人生,我记得他曾经对30岁以下的年轻人的告诫,年轻人需要做3件事情,1.认识资本 2.交一些一辈子的朋友 3.不要在乎开始收人的钱多钱少,工作第11年的收入是过去10年的总和,这些年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到。(也许有人会说,他只是说说的,那么好吧,恭喜你,你已经走掉了)。当时也考虑过其他几所,有些学校有很传统的名声,但是在一家SOE工作工作过,我知道名气这个东西和我无关,关键是我能得到什么。或者H的学校,但是好像教授不是很好。其他的或者太年轻,缺少校友的帮助,或者是体制内,个人无法接受。当然更多的是很多人问我一所C开头的学校,我为什么没去。我常常回答,哪所学校我家来回6个小时,我北京都到了。不如去北京算了。对于我个人,那所学校我没有申请,这也是真的,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不能老窝在一个地方,我已经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在一个地方呆着了,再呆下去我就废了。另一说,就是我研究商学院比较深,(至少我自以为),我觉得一个班级不要在乎人都多少,关键是最后有多少人能和你玩到一起,我觉得很重要,大学的时候我们4各班级,160多个人,可是5年来,能联系的人不是个位数,不超过5个,这个感觉大家都有,所以我来CK的期待就是认识10-15个吧,我觉得如果能认识这么些,真的很幸福了,当然多认识点姑娘为佳,当然如果能顺便转入金融行业更佳。2所学校各有所长,CK在EMBA比较强,我相信这些资源现在用不了,但是10年后,也许才会发挥作用。我对自己有信心,所以先布一个长远的局,2所学校总体资源相差无几,人数少,集中度更高。当然长江的同学感情更深,虽然别家的情况不知道,但是确实让我感受到了CK的温暖,昨天访问刚刚去过苏创投,校友很热情地分析很久的行业,今天中午和一个做研究员的校友聊得很开心,学到了很多关于券商和基金的东西。CK很愿意校友之间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其他几所不敢说,但是我有知道,有不让同一届同学在开学前提前联系的,有不让不同届校友联系的,确实也是我亲身经历的。
开学前,我建了一个qq群,把录取的人一点点加进来,而且没有通过学校,对我来说,这是2011年最有意义的工程之一,每一轮结束,都能看到几个新的申请人,然后大家一番拷问,看着人从开始的3个变到最后的61个,非常有成就感,最后我们把老外也拉进来一起聊qq,太HIGH了,唯一可惜的就是我们这届是未婚的女同学太少。据说CXXX学校有40人未婚,羡慕无比。大家在开学前就比较熟悉,一起出去吃饭,见见面,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后来到了北京后,北京的同学组织的接机,让我么外地赶过去的同学很是感动。我想着就是长江精神,很难言喻,只能意会。

开学的拓展让大家加深了了解,也做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我们小组有个女同学在爬高的时候哭了,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完成了规定的高空跳跃动作,战胜了自己,时至今日,我依然对于那天记忆犹新。

开学后的课程非常繁忙,由于我自己还要考CFA,其实爬长城,游北京等很多活动,我都没有参加,现在想来真是非常可惜,错过了和大家很多欢乐的时光,那天在图书馆,我一人默默复习的时候真的很郁闷,但是我告诉自己,我有我的使命和自己的责任,I HAVE TO BALANCE。
第一/二模块,我在CASE和GROUP作业中糊里糊涂的度过了,当然也参加了一些PARTY,有了些美好的回忆和收获。我想若干年后,我会忘记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线性回归,什么事债券的DURATION,什么是投资组合收益,但是无法忘记大家一起去吃北京最好吃的麻辣香锅,无法忘记X同学为大家煮的牛排和羊腿,无法忘记X同学烤焦的山东煎饼和大X水饺,无法忘记韩国同学因故回国时那天我们到别的话语,无法忘记在北京蓝蛙的一场桌球,无法忘记吃了一个晚上的烧烤,也无法忘记晚上3点北京的寒冷,路灯的安静,无法忘记被微波炉烤裂的盘子和冒着浓烟的花卷,无法忘记洗衣机工作时候的剧烈轰鸣,无法忘记每次蹭的一顿顿早饭,更无法忘记每一次大家一起的YY,无法忘记北京地铁的拥挤,无法忘记上衣领口打领带前的让我产生窒息,当然也不会忘记那天借来的领带,无法忘记我见到某同学咖啡机时候的惊讶,也无法忘记她们的泪水和哽咽,或是感伤,或者忧愁,但是更无法忘记的是在记忆里的一张张笑脸;很幸运,我活在当下,每天都在谱写记忆,和大家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事情。我想着就是MBA的收获,至少在CK,我收获颇丰。在职业上也获得很多学校CMC老师和校友的无私指导,耽误了大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他们,只能为他们默默祝福。我记得非常清晰的一句师姐说的话:“没什么,每届都这么过来的”,我想等我以后成为师兄,我也会这么做。这就是长江精神,我想。

其他:
至于校园:没校园挤地铁确实比较辛苦,但是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和上班人群一起上班,晚上一起回来,我常常和同学说,我们是投行的生活,每天2-3点睡。但是校园在市区确实有很多好处,中午可以请很多校友或者其他机构来做下校园访问,时间可以很好利用起来。
至于姑娘:女生每年都比较少,靠自己。
至于转行:凡事均有可能,早做准备。
至于学费:多看面经,多准备材料,早申请,多拿奖学金。
至于住宿:住在公寓,都是不同层楼同一件房间,很方便,常串门。
至于学业:目前巨重。
至于XXX的可能性:XXX皆有可能,做了就知道了,太多的意外无法把握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19 22:33
标题: 这楼写-前传
占楼。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19 22:33
标题: 等到5月份的时候,这楼写(二)
占楼。+
作者: 再坚持一会    时间: 2012-1-19 22:34
顶~
作者: haze619    时间: 2012-1-19 22:52
顶~~和LZ有很多同感,虽然并不是在SOE,但周围也鲜有志同道合者。希望LZ能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吧~
作者: Billmba    时间: 2012-1-19 22:59
顶!!!不错,CK的牛人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19 23:18
八段,加油,你可以的。不需要和任何人比,做自己的英雄就是真正的成功。
作者: lpo    时间: 2012-1-19 23:20
有不少同感
作者: abcd121    时间: 2012-1-19 23:54
Your words really impressed me and recalled me a lot of memory. Cherish the rest of time, you will gain even more. Amazing starts!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19 23:54
ps:经济学不能忘,这个是好东西,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对你的生活有重要的帮助。
刚花了三周结束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益匪浅,现在已经开始排计划再看一遍了。
作者: foever    时间: 2012-1-20 08:37
顶一下,很用心,对后来人非常有益。
作者: Summereve    时间: 2012-1-20 12:04
支持一下,我们走这段路都不容易。加油。
作者: xiayanqiu    时间: 2012-1-20 14:07
顶,十分期待!!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1-20 17:08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20 17:51
我也是纯技术出身,在我的技术时代算不上顶尖,但在自己所属的范围内也属主力。但也恰恰是这种情况我得到了我获得管理的机会,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做了快四年的管理了。虽然我理解每个人成长轨迹都不同,但我一直坚持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情机会就会不停的围着你转悠。而对技术转管理的合理化历程我一直奉行"技而优则管的"方式。而这方面是与mba无关的。而对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沟通能力也是在不断在自我认知中不断调整的,这个也是与mba无关的。
作者: wupenghui2000    时间: 2012-1-20 18:03

作者: jasperren    时间: 2012-1-20 18:38
期待续集(二)
作者: eliasfan    时间: 2012-1-20 21:12
写得很好,支持一下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0 22:36
呵呵,既然如此,兄弟们顶起吧!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20 22:40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0 17:08:48)

星星同学你还在混论坛啊,,,昏过去,我去年就说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而你还在这里。。。被验证了,有时间在论坛里面误人子弟,不如多做点对自己事业发展有意义是事情。
1)技术转管理的叫技术管理。我说的管理并非指技术管理,我想你应该懂的。
2)对于本科是如此吧,我已经在文中说过了,但是对于MBA应该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也在文中说过了。
3)下次还得努力精简点。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20 22:43
而对技术转管理的合理化历程我一直奉行"技而优则管的"方式。而这方面是与mba无关的。
-- by 会员 wanghongliang (2012/1/20 17:51:02)

个人认为“技而优则管的”是苏联的技术官僚的老路,在现代很难走下去,未来还是职业经理人的天下。
技术人才还是需要到商学院进修的,不然只能做做技术官僚,永远不可能做战略和市场决策的,做不了这2点,永远无法做到公司的老大。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20 22:52
下次用该"引用"。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0 22:57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0 17:08:48)


星星,你跟SXF有仇么,为啥人家花那么多心血写的心路历程,你硬要鸡蛋里边挑骨头呢? 楼主花了自己很多时间,主要是想抒发自己的情感,顺带也能给别人有所参考,能不能对这样的童鞋多谢鼓励,少些挑刺? 你有毛病啊。。。
1.  “做技术没前途”,这是楼主自己的想法,也许确实在楼主的行业里边确实如此,你都不了解楼主,不要瞎评论好不。这只是人家在念书之前的原始想法,每个人在考虑是否念书的时候都会有些想法,楼主这样还原自己的当初的心态变化,其实更利于有类似想法的人做参考。
2.  为啥楼主恨体质内的学校,你就能推理出这是因为他没机会读好大学呢? 首先,楼主恨,是因为在大学有很多的浪费时间,有很多的误人子弟的老师,你不要告诉我所谓的“好的大学”就没有这些,请你举例中国哪个学校不是很多学生沉溺于游戏,不少老师也没啥水平? 至少据我所谓,就算清华,北大也不脱此例,这些不该被“恨”么? 我很想听听你哪个学校的?
3.  楼主详细的描写了自己如何选择学校,心路如何变化,这些真实的想法对别人不是很有参考意义么?你觉得啰嗦你不要看啊。。。。真是的。。。如果把心路历程写成简洁无比,请问有多少参考意义? 或者就算楼主水平不够,你能找份你写的不错的给我们看看么,不要自己写不出来,还瞎挑别人的刺。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20 23:12
这个真没跟苏联有任何关系。
技而优则管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肯定(不是自吹),而对人的管理,沟通能力的锻炼不会因为你是做技术管理而变得贬值。
对于一个没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也是走不远的。
而管理是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管理最后都是管人的,而对人员的管理的训练跟mba是没有本质关系的。

mba能给予的是给你一个快速掌握基本商业知识,利用其他资源的一个途径。

真正能在你所在行业成为领袖级任务则是这三方面的结合:行业知识,对人的管理和对商业知识的掌握。

对行业不理解,你无法对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
对人员的沟通管理不到位,你无法把你的决策转化为实际结果。

作为一个高层次管理者,mba能让你快速掌握商科的基本知识,但你的软实力是靠你人生不断的试错及调整,与mba无关。
别的行业我不知道,我所在的这个行业的高层领导基本都经历过这个过程。甚至被誉为传奇的老乔。当然,我也是同意技术管理者去商学院进修一下。
而对技术转管理的合理化历程我一直奉行"技而优则管的"方式。而这方面是与mba无关的。
-- by 会员 wanghongliang (2012/1/20 17:51:02)






个人认为“技而优则管的”是苏联的技术官僚的老路,在现代很难走下去,未来还是职业经理人的天下。
技术人才还是需要到商学院进修的,不然只能做做技术官僚,永远不可能做战略和市场决策的,做不了这2点,永远无法做到公司的老大。
-- by 会员 sxf112233 (2012/1/20 22:43:10)






作者: 三零年代    时间: 2012-1-20 23:40
sxf,很有追求的同学。
11级真是很棒的一群同学,有了CK这个平台也让我受益良多。
作者: terry0603    时间: 2012-1-21 00:13
努力吧!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
作者: LisaToronto    时间: 2012-1-21 03:12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LZ.
I'm applying for the Feb round this year and I'll be at CK 1st week in March.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more of your stories.

Happy Chinese New Year!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1-21 13:22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0 17:08:48)



星星,你跟SXF有仇么,为啥人家花那么多心血写的心路历程,你硬要鸡蛋里边挑骨头呢? 楼主花了自己很多时间,主要是想抒发自己的情感,顺带也能给别人有所参考,能不能对这样的童鞋多谢鼓励,少些挑刺? 你有毛病啊。。。
1.  “做技术没前途”,这是楼主自己的想法,也许确实在楼主的行业里边确实如此,你都不了解楼主,不要瞎评论好不。这只是人家在念书之前的原始想法,每个人在考虑是否念书的时候都会有些想法,楼主这样还原自己的当初的心态变化,其实更利于有类似想法的人做参考。
2.  为啥楼主恨体质内的学校,你就能推理出这是因为他没机会读好大学呢? 首先,楼主恨,是因为在大学有很多的浪费时间,有很多的误人子弟的老师,你不要告诉我所谓的“好的大学”就没有这些,请你举例中国哪个学校不是很多学生沉溺于游戏,不少老师也没啥水平? 至少据我所谓,就算清华,北大也不脱此例,这些不该被“恨”么? 我很想听听你哪个学校的?
3.  楼主详细的描写了自己如何选择学校,心路如何变化,这些真实的想法对别人不是很有参考意义么?你觉得啰嗦你不要看啊。。。。真是的。。。如果把心路历程写成简洁无比,请问有多少参考意义? 或者就算楼主水平不够,你能找份你写的不错的给我们看看么,不要自己写不出来,还瞎挑别人的刺。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2/1/20 22:57:57)

犯不着这么激动。如果你客观中立的看一看楼主的文章和评论,就不会这么妄下结论。
1)“做技术没前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2)   "楼主恨体制内的学校”。他在文章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他很遗憾他没有机会读中国好的大学,如果体制改了,他就能上好大学了,这就是他恨的很重要的原因。考不上好大学是自己的问题,你不用把他的思想境界拔得那么高。
3)无可否认,楼主花了很多时间,很用心写了这篇文章。有没有参考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1-21 13:26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0 17:08:48)


星星同学你还在混论坛啊,,,昏过去,我去年就说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而你还在这里。。。被验证了,有时间在论坛里面误人子弟,不如多做点对自己事业发展有意义是事情。
1)技术转管理的叫技术管理。我说的管理并非指技术管理,我想你应该懂的。
2)对于本科是如此吧,我已经在文中说过了,但是对于MBA应该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也在文中说过了。
3)下次还得努力精简点。
-- by 会员 sxf112233 (2012/1/20 22:40:17)

我高兴在这里,乐于助人,给大家中肯的建议,有什么不好。另外,不用替我担心,我过得比你好得多,才有资格和时间在这里提提建议。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21 13:42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0 17:08:48)



星星同学你还在混论坛啊,,,昏过去,我去年就说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而你还在这里。。。被验证了,有时间在论坛里面误人子弟,不如多做点对自己事业发展有意义是事情。
1)技术转管理的叫技术管理。我说的管理并非指技术管理,我想你应该懂的。
2)对于本科是如此吧,我已经在文中说过了,但是对于MBA应该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也在文中说过了。
3)下次还得努力精简点。
-- by 会员 sxf112233 (2012/1/20 22:40:17)


我高兴在这里,乐于助人,给大家中肯的建议,有什么不好。另外,不用替我担心,我过得比你好得多,才有资格和时间在这里提提建议。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1 13:26:02)

不用急着占据道德高地,我看你还是少害人,别到处误导别人。
既然你那么牛,晒晒背景吧。
作者: g2310    时间: 2012-1-21 13:46
哇,这种帖子都能吵起来
楼主写这东西一定花了不少时间,不管好坏,冲这个也应该肯定一下的
作者: samueldong    时间: 2012-1-21 17:05
很真切的感受,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想明白这些。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21 17:30
哎,别吵了,有事说事,发表些中肯意见比啥都强,别管是干啥的。

SXF同学的确是努力的为自己规划人生并且付诸努力去实施的童鞋。
尤其有同感的是,我看到我的老板,和我老板的老板就知道我继续走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混的不好,但出于自己本性还是想看一下自己无法预测的未来是啥样的。

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最好,我都开始变得这么和谐了,还有什么不可以和谐的啊
作者: tttl111    时间: 2012-1-21 21:39
支持原创,支持写出自己真实的故事。看的出,sxf是个很认真的长江学子。
作者: xenddy    时间: 2012-1-21 21:55
真情实感,想到了一起奋战GMAT的日子。CD上应该有更多的分享帖,期待续集。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21 23:00
真情实感,想到了一起奋战GMAT的日子。CD上应该有更多的分享帖,期待续集。
-- by 会员 xenddy (2012/1/21 21:55:28)

哈哈,过几天再写个我们以前一起奋斗GMAT的贴,哈哈~~~作为前传。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2 01:10
挺花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给大家分享,赞一个。

有几个小评论。
1)文章提到“做技术没前途”。不一定要读MBA才转管理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直接转管理的。
2)文章提到“所以我恨透了体制,一定要读体制外的学校”,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
3)文章有点小啰嗦,读起来挺费劲的。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0 17:08:48)




星星,你跟SXF有仇么,为啥人家花那么多心血写的心路历程,你硬要鸡蛋里边挑骨头呢? 楼主花了自己很多时间,主要是想抒发自己的情感,顺带也能给别人有所参考,能不能对这样的童鞋多谢鼓励,少些挑刺? 你有毛病啊。。。
1.  “做技术没前途”,这是楼主自己的想法,也许确实在楼主的行业里边确实如此,你都不了解楼主,不要瞎评论好不。这只是人家在念书之前的原始想法,每个人在考虑是否念书的时候都会有些想法,楼主这样还原自己的当初的心态变化,其实更利于有类似想法的人做参考。
2.  为啥楼主恨体质内的学校,你就能推理出这是因为他没机会读好大学呢? 首先,楼主恨,是因为在大学有很多的浪费时间,有很多的误人子弟的老师,你不要告诉我所谓的“好的大学”就没有这些,请你举例中国哪个学校不是很多学生沉溺于游戏,不少老师也没啥水平? 至少据我所谓,就算清华,北大也不脱此例,这些不该被“恨”么? 我很想听听你哪个学校的?
3.  楼主详细的描写了自己如何选择学校,心路如何变化,这些真实的想法对别人不是很有参考意义么?你觉得啰嗦你不要看啊。。。。真是的。。。如果把心路历程写成简洁无比,请问有多少参考意义? 或者就算楼主水平不够,你能找份你写的不错的给我们看看么,不要自己写不出来,还瞎挑别人的刺。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2/1/20 22:57:57)


犯不着这么激动。如果你客观中立的看一看楼主的文章和评论,就不会这么妄下结论。
1)“做技术没前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2)   "楼主恨体制内的学校”。他在文章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他很遗憾他没有机会读中国好的大学,如果体制改了,他就能上好大学了,这就是他恨的很重要的原因。考不上好大学是自己的问题,你不用把他的思想境界拔得那么高。
3)无可否认,楼主花了很多时间,很用心写了这篇文章。有没有参考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1 13:22:08)


我是激动,我就看不惯有些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以挑刺别人彰显自己而取乐,这些人才是真正误导申请人的。我还激动,因为看不惯为啥CD上某些人就不能鼓励多点人用心写点东西。CD需要更多的人来分享信息,分享思路,分享例子,而不是干瘪的没有任何支持的“观点”
1. “做技术没前途”。不管这个话题有没有争议,很多人确实面临需要在继续做技术和转管理的关口做选择,楼主写的只是基于他自己的经历,背景,行业和自己的认知得出的结论,只有楼主把这些信息说全,才能为阅读者所参考。至于是对是错,阅读者结合楼主的观点和自身的情况会做出判断。作为参考文本身,信息提供越多,越有利于别人的参考。请问这叫误导么?
2.   "楼主恨体制内的学校”-假设你是对的,那如果楼主要是“上了好的大学”就不会恨体制内学校了,对吧?那所有上了“体制内好大学”的人,是不是都应该觉得这些大学完美无缺?拜托你不要误导别人,再回去好好客观中立的看看楼主全文。 楼主的总体思路是“因为觉得体制内学校不好,认为不能给他所需要的提高,因此决定选择体制外学校”这是是楼主想传达的信息。而某些人看完之后的第一直觉是“原因之一是不是你没有机会读上好的大学呢?”,何等的阴暗,何等的误导别人。
3. “仁智见仁,智者见智”?-不鼓励只挑刺,可谓不仁;忽略主要信息,曲解作者本意,可谓不智;“不恰当地方需要人评论和纠正”-我硬是不明白,为啥作者尽可能多得描写自己的思路,生活,经历以供别人参考变成了“不恰当”?难道大家来CD的本意不是来了解为啥别人做出某个选择么?多点信息总比跳出来说“XX学校很不错”“XX学校不好”这种没有什么价值的评价好吧。 真正来CD求解惑的人,我相信都希望信息越多越好;觉得信息太多是“啰嗦”的人,只有一种,就是根本不是真正关心这些信息,也不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只是那些在论坛上瞎逛,希望尽快看到作者结论,然后可以加以评论的人。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2 01:28
犯不着这么激动。如果你客观中立的看一看楼主的文章和评论,就不会这么妄下结论。
1)“做技术没前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2)   "楼主恨体制内的学校”。他在文章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他很遗憾他没有机会读中国好的大学,如果体制改了,他就能上好大学了,这就是他恨的很重要的原因。考不上好大学是自己的问题,你不用把他的思想境界拔得那么高。
3)无可否认,楼主花了很多时间,很用心写了这篇文章。有没有参考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1 13:22:08)


如果一定要说有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那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在另外由wzy4223发起的“你为什么读MBA”的投票中,星星点灯2010在下边的评论里边写到“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一个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的人,去评价另外一个用心写了上千字的人动机,去评价别人是不恰当,需要纠正,何等的荒谬?
你连最基本的真实的想法都不愿意提供给看帖的人做参考,这才是最误导别人的,最需要纠正的,最不恰当的。
另,不要去删帖啊,既然写了就像个男人,留在那里让大家去看;
作者: foever    时间: 2012-1-22 08:40
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几年我挨过很多骂了,长江也挨过很多骂了,长江照样发展,我们只是作为校友发表自己的想法,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符合每个人的胃口,我们做不到,其他人也做不到,每个学校也有让其他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的观点有局限性,我们在人品上也不会比其他人高尚,都是人,我们也从来没自诩过比谁高尚,无论人品还是观点上没什么好争论的,如同案例讨论,大家角度不同。
      我以前也讲过很多次了,如果谁问我上什么学校,我几乎没有刻意推荐过长江(除了一个建议去读长江的金融MBA,也有的建议去其他学校如清华或上海高金融学院,我们也没那么狭隘,说长江的情况多些是因为对其他学校不很了解,特别在这里也不适合评价其他学校,总是吵来吵去的,很无聊),都是建议各所学校都看看,长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如同投资做项目或找男女朋友,去各学校了解了解,这里只是一部分人的个人观点,而且文字表达也有局限性,做做尽调,和校友聊聊。
      过年了,顺便送上我读MBA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初学战略时老师后来讲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MBA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人的际遇命运不同,没什么可比性,如同天上的星星,各自有各自的轨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可能今天你璀璨一下,明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人,有的可能很多年也没璀璨过,商场上也是,起起伏伏,江湖就是这样,MBA是江湖的一部分,长江是江湖的一个门派,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招数,仰望星空,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无论上哪家商学院,都祝愿你,无论你喜不喜欢长江,也同样祝愿你,虽然我们观点想法未必一样,虽然你未必喜欢长江或者未必喜欢我们这些校友,希望大家和睦相处。
      龙年来了,祝各位一切顺利!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1-22 09:57
哎,我都说过了,我都能开始和谐了,还有什么不能和谐的?何必。


昨天跟LIZA聊天,她说她最近工作不开心,要疯了,各种事情。而我是这么当她说的:
嗯,没事,能人才遭人嫉妒,才有麻烦事
你麻烦事缠身说明你现在是被过度关注了
但什么人能会被过分关注呢,对吧

所以CK被关注是好事情,不必在意它被关注的方式。

道理就是这样的,顺其自然吧,现在回头看起来自己以前的争论觉得好幼稚,好没品,算了,能给些中肯的建议和想法就给些,不能给就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就像我曾经跟别人说的“人就在那里,好的方面,坏的方面,还是那个人,但你想跟他成为朋友或者离他远去,取决于你欣赏它的角度,而不是把他的“好”和”坏“相加后看是为正数或为负数”。

祝大家龙年快乐,NND,又大了一岁。
作者: foever    时间: 2012-1-23 00:07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申请顺利,下面是今年新的奖学金计划
网址链接:http://ckgsb.com/MBA/YoungScholarPlan/index.aspx
加入长江,洞悉未来——CKGSB Young Scholar Plan日期:2011-12-30
你想完成从技术精英到商业领袖的华丽转身吗?
这里是你实现梦想的平台 — CKGSB Young Scholar Plan
18个月的全日制英文项目,将把毕业新生或者职场新人打造成为新一代商业领袖。

独特优势:

基本条件:
成功属于精英:
长江MBA项目以全球视野着眼中国,以培养新一代商业领袖为己任。
长江商学院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于2002年,是我国第一家获得正式批准,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学院现有MBA、金融MBA、EMBA、和高层管理教育项目。

电子邮箱:mbaadmissions@ckgsb.edu.cn
联系电话:010-85186912/85181052

CKGSB MBA Young Scholar Plan

Are you eager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rise? Are you looking to make the right move to help you realize your full career potential?

This is the place: join CKGSB's 18-month full-time English MBA Young Scholar Plan, which is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transform fresh undergraduates into future business leaders.

How you will be transformed?

Criteria

Application Fee
Waived for the Young Scholar Pl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Prior to each application deadline, applicants shall submit online applications together with copies of the following supporting documents:

Application Deadline (TBD)
1st Round: March 30th, 2012
Final Round: May 11th, 2012

Interviews
Interview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within two weeks after each application deadline. Interviews are by invitation only and are composed of 4 parts:

Application Review & Decision
The MBA Admissions Board will make final decisions after reviewing interview results and comparing between applications. Applicants will be advised of the Board's decision by both regular mail and e-mail within two weeks of the interviews. Decisions may either be an offer, conditional offer, rejection or entry into the waiting list. Scholarship decisions will be made in conjunction with admission decisions.
All candidates are welcome to seek feedback from the Admissions Office after their interview.

Confirmation & Registration Fee
After receiving an offer of placement from the school, applicants have four weeks to accept or decline the offer. Upon acceptance, a Registration Fee of RMB3,000 shall be paid to confirm the place. The Registration Fee will be refunded upon commencement of the program.

mbaadmissions@ckgsb.edu.cn
010-85186912/85181052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1-23 19:54
犯不着这么激动。如果你客观中立的看一看楼主的文章和评论,就不会这么妄下结论。
1)“做技术没前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2)   "楼主恨体制内的学校”。他在文章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他很遗憾他没有机会读中国好的大学,如果体制改了,他就能上好大学了,这就是他恨的很重要的原因。考不上好大学是自己的问题,你不用把他的思想境界拔得那么高。
3)无可否认,楼主花了很多时间,很用心写了这篇文章。有没有参考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1 13:22:08)



如果一定要说有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那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在另外由wzy4223发起的“你为什么读MBA”的投票中,星星点灯2010在下边的评论里边写到“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一个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的人,去评价另外一个用心写了上千字的人动机,去评价别人是不恰当,需要纠正,何等的荒谬?
你连最基本的真实的想法都不愿意提供给看帖的人做参考,这才是最误导别人的,最需要纠正的,最不恰当的。
另,不要去删帖啊,既然写了就像个男人,留在那里让大家去看;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2/1/22 1:28:57)

几天不来上CD,这个贴变得这么长了,看来是不怎么和谐。本来还觉得长江是个不错的学校,这样看来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下长江的录取标准和教育水准。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4 01:38
犯不着这么激动。如果你客观中立的看一看楼主的文章和评论,就不会这么妄下结论。
1)“做技术没前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2)   "楼主恨体制内的学校”。他在文章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他很遗憾他没有机会读中国好的大学,如果体制改了,他就能上好大学了,这就是他恨的很重要的原因。考不上好大学是自己的问题,你不用把他的思想境界拔得那么高。
3)无可否认,楼主花了很多时间,很用心写了这篇文章。有没有参考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1 13:22:08)




如果一定要说有人“不恰当的地方,需要人去评论和纠正,否则会影响更多人的判断和选择”,那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在另外由wzy4223发起的“你为什么读MBA”的投票中,星星点灯2010在下边的评论里边写到“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一个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的人,去评价另外一个用心写了上千字的人动机,去评价别人是不恰当,需要纠正,何等的荒谬?
你连最基本的真实的想法都不愿意提供给看帖的人做参考,这才是最误导别人的,最需要纠正的,最不恰当的。
另,不要去删帖啊,既然写了就像个男人,留在那里让大家去看;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2/1/22 1:28:57)


几天不来上CD,这个贴变得这么长了,看来是不怎么和谐。本来还觉得长江是个不错的学校,这样看来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下长江的录取标准和教育水准。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3 19:54:06)


真理越辩越明,最和谐的文字是政府工作报告,但似乎那样的文字不能给申请人任何帮助。
你可以质疑我的论点或者论据,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请就事论事,不要把你我的争论和长江的录取标准和教育水准来扯在一起。 这如同你跟别人打架,你打不过别人就骂脏话问候别人父母一样,很没素质。
你在其他帖子确实说过“读MBA是因为生活无聊,没事来读读书”,你不觉得这样的论调很不负责任么? 你觉得这样的对别人不是误导,或者是有什么借鉴意义么?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1-24 14:52
很浪费时间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讨论越多,越明白为何长江这个学校成长不起来的原因。

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MBA仅仅锦上添花,无法根本上改变命运,不要对MBA期望值太高。好好工作是基础,否则就很可能误入歧途。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1-24 16:27
很浪费时间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讨论越多,越明白为何长江这个学校成长不起来的原因。

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MBA仅仅锦上添花,无法根本上改变命运,不要对MBA期望值太高。好好工作是基础,否则就很可能误入歧途。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4 14:52:26)

不用争论了,多去去欧版,美版看看,就知道星星同学怎么回事了。网络流氓哪都有。算了,这个坛子还算是少的。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N多的星星永远无法离开这里,我去年就说了,我相信明年,后年,星星依然还在这里,日复一日,我们终究都会离开,继续自己的职业,我劝星星同学也早日清醒,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多做打算,不要怕活在一个自己的自以为是的,在网络的保护下装B的生活之中,毕竟这样的生活史虚幻的,满足了每天指间的快乐后,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写这个帖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和谁去争辩,只是留一个我自己对MBA的感觉,也希望能帮助板上其他期待改变命运和期待人生发展的同学的一点点有用的信息,那就足以。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1-24 17:50
很浪费时间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讨论越多,越明白为何长江这个学校成长不起来的原因。

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MBA仅仅锦上添花,无法根本上改变命运,不要对MBA期望值太高。好好工作是基础,否则就很可能误入歧途。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4 14:52:26)


不用争论了,多去去欧版,美版看看,就知道星星同学怎么回事了。网络流氓哪都有。算了,这个坛子还算是少的。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N多的星星永远无法离开这里,我去年就说了,我相信明年,后年,星星依然还在这里,日复一日,我们终究都会离开,继续自己的职业,我劝星星同学也早日清醒,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多做打算,不要怕活在一个自己的自以为是的,在网络的保护下装B的生活之中,毕竟这样的生活史虚幻的,满足了每天指间的快乐后,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写这个帖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和谁去争辩,只是留一个我自己对MBA的感觉,也希望能帮助板上其他期待改变命运和期待人生发展的同学的一点点有用的信息,那就足以。
-- by 会员 sxf112233 (2012/1/24 16:27:13)

看来长江的同学心理还是有点脆弱,何必这么着急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没有人会阻止你在网上发帖。但发了贴呢,就需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去接受别人的评论。如果连这个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长江MBA对你的教育恐怕............
作者: foever    时间: 2012-1-24 20:01
楼上老大,以前我提过建议,如果想骂长江,对长江不满,最好专门开个专题,做个长江缺点大成之类的帖子,或者给院长或教育部长写,把长江废掉算了,长江好不好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就算我们愚蠢选了长江也无所谓,是我们自己的事。你如果确实出于救人于苦难之中的高尚伟大崇高的心理,而且确实认为长江教育不好,如我所说,给教委写信,给李嘉诚写信,以免长江耽误了那么多人,MBA及EMBA一年几百人,还贵。这里是校友分享自己申请及学习的帖子,您换个地方写。

你说那些没什么承受不了的,我在这里已经几年了,比这难听多的话多了,也没怎么样,也没看写出什么了不起的观点,比如“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MBA仅仅锦上添花,无法根本上改变命运,不要对MBA期望值太高。”这话谁都知道,还用你说,哈佛沃顿也是招来好学生,也不会把水平不行的培养成一朵花。

也有很多人因为读长江有很大改变,我们见到不少了。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4 22:47
哈哈哈哈, 连老好人Foever兄都看不下去了, 也不容易啊。。。。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1-24 22:53
很浪费时间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讨论越多,越明白为何长江这个学校成长不起来的原因。

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MBA仅仅锦上添花,无法根本上改变命运,不要对MBA期望值太高。好好工作是基础,否则就很可能误入歧途。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1/24 14:52:26)


1. 请你自重,发表观点大家欢迎,但是不要去诽谤别人。 如果你有论据,请拿出来讨论,这个是基本的职业素质。
2. 熟悉中国商学院的人应该知道, 作为一个不到10年的商学院,长江其实成长的不错,获得了很多企业(可以参考就业报告),企业家(EMBA、总裁班)以及当地政府的认可(每年惯例的海南,云南论坛都是当地省委政府合办)的认可, 我不明白为啥长江算是“成长不起来”, 请明示
作者: foever    时间: 2012-2-2 12:23
前边提的那个奖学金计划好像是可以全奖的。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2-2 15:52
楼上老大,以前我提过建议,如果想骂长江,对长江不满,最好专门开个专题,做个长江缺点大成之类的帖子,或者给院长或教育部长写,把长江废掉算了,长江好不好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就算我们愚蠢选了长江也无所谓,是我们自己的事。你如果确实出于救人于苦难之中的高尚伟大崇高的心理,而且确实认为长江教育不好,如我所说,给教委写信,给李嘉诚写信,以免长江耽误了那么多人,MBA及EMBA一年几百人,还贵。这里是校友分享自己申请及学习的帖子,您换个地方写。

你说那些没什么承受不了的,我在这里已经几年了,比这难听多的话多了,也没怎么样,也没看写出什么了不起的观点,比如“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MBA仅仅锦上添花,无法根本上改变命运,不要对MBA期望值太高。”这话谁都知道,还用你说,哈佛沃顿也是招来好学生,也不会把水平不行的培养成一朵花。

也有很多人因为读长江有很大改变,我们见到不少了。
-- by 会员 foever (2012/1/24 20:01:27)

  没有兴趣骂长江,也不值得这么做。长江能不能存活,自然由市场说了算。正如你所说既然选择了长江,已经上了船,冷暖自知。不过不要过分宣传或拔高贵校。
作者: abcd121    时间: 2012-2-13 08:12
期待《二》
作者: shuai9119    时间: 2012-2-13 15:19
同期待。
作者: 读城    时间: 2012-2-17 07:40
谢谢分享!
你在文章中17次用到“无法忘记”的超长排比,非常感性。不知这“无法忘记”的生活体验是MBA的共性,还是长江的特性。
此外,你提到的长江精神到底是什么?
作者: abcd121    时间: 2012-2-17 22:52
谢谢分享!
你在文章中17次用到“无法忘记”的超长排比,非常感性。不知这“无法忘记”的生活体验是MBA的共性,还是长江的特性。
此外,你提到的长江精神到底是什么?
-- by 会员 读城 (2012/2/17 7:40:43)


既有MBA的共性,又有长江的特性。17个“无法忘记”中有六七次提到了“同学”和“大家”这两个词。成长的路上有你同行,Family culture就是长江的文化。
作者: sxf112233    时间: 2012-2-18 10:23
LS所言甚是。家庭文化吧。我想。
作者: 读城    时间: 2012-2-18 11:55
Family culture大家一团和气,也会降低Professional的特性。职业经理人还是需要aggressive的品质的。
作者: vespertine612    时间: 2012-2-18 13:30
选择学校最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LZ在长江读的开心,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足够足够了~

感谢LZ分享,LZ几年后再来读个长江招牌EMBA吧!~~~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2-18 13:52
选择学校最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LZ在长江读的开心,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足够足够了~

感谢LZ分享,LZ几年后再来读个长江招牌EMBA吧!~~~
-- by 会员 vespertine612 (2012/2/18 13:30:54)

看来你对MBA和EMBA的区别不了解。

MBA和EMBA是同一层次的,只是EMBA的学员年龄大些,管理资历深些。在国外,EMBA没有专门的证书,发的也是MBA的证书。只是在中国,为了忽悠有钱人,把EMBA广告得高。EMBA是easy plus entertainment,入学容易,毕业容易。国内有些名校招博士生时,不太认可EMBA的学术能力,对EMBA毕业生有不少额外的要求。

所以,读了MBA之后,根本没毕业再读个EMBA。不过,如果有很多钱,且闲得慌除外。
作者: DXDWSY    时间: 2012-2-18 14:51
这本是篇该放到校内上的心情日记,放这就要做好被口水的心理准备啊。。。。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2-18 15:04
在欧洲,EMBA教育是很严肃的,就是到中国了,中国独有的“人脉”文化把EMBA给搞臭了。
作者: boweiivan    时间: 2012-2-18 16:26
洪亮,你歪了,请继续探讨MBA
作者: vespertine612    时间: 2012-2-18 20:32
选择学校最重要的还是适合自己,LZ在长江读的开心,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就足够足够了~

感谢LZ分享,LZ几年后再来读个长江招牌EMBA吧!~~~
-- by 会员 vespertine612 (2012/2/18 13:30:54)


看来你对MBA和EMBA的区别不了解。

MBA和EMBA是同一层次的,只是EMBA的学员年龄大些,管理资历深些。在国外,EMBA没有专门的证书,发的也是MBA的证书。只是在中国,为了忽悠有钱人,把EMBA广告得高。EMBA是easy plus entertainment,入学容易,毕业容易。国内有些名校招博士生时,不太认可EMBA的学术能力,对EMBA毕业生有不少额外的要求。

所以,读了MBA之后,根本没毕业再读个EMBA。不过,如果有很多钱,且闲得慌除外。
-- by 会员 星星点灯2010 (2012/2/18 13:52:23)



噗。。你看不出来啥叫开玩笑么。。。。。
星星同学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严肃你不累嘛。。。 另外我对你的Background和Experience很是好奇
作者: wanghongliang    时间: 2012-2-18 21:25
同好奇...
作者: 星星点灯2010    时间: 2012-2-18 22:04
可惜了,我挺老实,没幽默感。另外,我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萝卜头,对管理类的学习有一点点的了解。
作者: 菜鸟加油    时间: 2012-2-18 22:45
楼主写的挺好,作为2012级申请的新人,受益匪浅~~
作者: 菜鸟加油    时间: 2012-2-18 22:52
本人目前申请第三批的提前面试,已经收到面试通知,面试地点可能在北京(原来在上海,后申请去北京,想去校区看看),各位学长对面试环节有什么建议没?

另外,个人觉得长江学员真的很有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对于学员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这也是我选择申请长江的原因之一,还有,帖子里面部分无理取闹的反对意见连我这个暂时的外人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建议收敛一点。。。
作者: abcd121    时间: 2012-2-20 01:32
面试环节建议:
1、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essay的部分要纯熟
2、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要清晰
3、Be yourself

Good luck!

本人目前申请第三批的提前面试,已经收到面试通知,面试地点可能在北京(原来在上海,后申请去北京,想去校区看看),各位学长对面试环节有什么建议没?

另外,个人觉得长江学员真的很有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对于学员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这也是我选择申请长江的原因之一,还有,帖子里面部分无理取闹的反对意见连我这个暂时的外人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建议收敛一点。。。
-- by 会员 菜鸟加油 (2012/2/18 22:52:02)


作者: kingjunhui    时间: 2012-9-17 17:25
姑娘少,唉~~




欢迎光临 ChaseDream (https://forum.chasedrea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