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络这么多年,本人基本上没做过什么贡献,不管是新浪、天涯,上去都是只看帖子,几乎不发表话题,回帖子都很少。在CD上只问过一两次问题,居然跟人打起了嘴仗。(参见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5&ID=107492&replyID=1040403&skin=1)
不过今天考试过后,觉得自己从CD上获益匪浅,在它的帮助下度过了这几个月的人生一道关卡,就这样一走了之未免良心有愧。今天的成绩与各位大牛比不值一提,但对我个人来说已经足够。对于那些不要求自己一定要靠到很高分的后来者,我的感受也许有点参考价值。
本人毕业5年了,英文水平自我感觉良好,工作上不少文件都是英文的,也能经常看英文的电视、报纸。所以开始对GMAT不够重视。04年底前从CD上下载了OG,作了一遍,把其中做错的又重新作了一遍。期间春节和女儿的出生都带来了一些干扰,2月开始做PP3,都得了700分以上。报了名21日,20日就感冒,但也只好吃点药赤膊上阵,结果是590,现在还记得从考场出来时灰头土脸的感觉。总结起来,失败根本自然是对GMAT重视不够,具体做法上,1、没认真看OG解释;2、模拟题做得不够,PP3的题是从OG上来的,得出来的分数参考价值不大。3、时间掌握不好,做到后面题发觉时间危险了(几乎所有失败案例都有着一点),匆忙赶工,才勉强做完,对错自然心中无数。
3月底开始重整旗鼓。把OG重新作了一遍,然后把后面每道题的解释认认真真看起来,特别是SC和RC,如很多大牛所说的,不管对错,每个选项的解释都要看,去领会。由于工作、家庭原因,本人每天学习时间不多,但都尽量抽时间来看。每当想偷懒的时候就提醒自己, 250美元的考试费好肉痛啊,学习劲头就能来一点。这一次OG过了一遍后,感觉果然不同,用某某功的话来说 ---- 认识上了一个台阶,看完RC文章、CR题干就自己就能大概设想到ETS会问什么问题。RC方面,自己到现在都没算有成就,不过看到过一位大牛在CD上总结了所有OG的语法点,看了深受启发,像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才是真正吃透了OG的语法,不过我想他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无非是把OG的解释看的遍数太多了,自然有心得。
5月份开始做GWD,天山。我工科出身,做法是把Verbal当实战,CD上有人介绍有计时器可以下载,就搞了一个,把时间调到75分钟,开始做题。效果真不错,看到屏幕上有时间数字跳跃,很有压力,绝对不同于用手表对时间,几套题下来就有了时间控制的感觉。可惜复习时间不够,天山做完后,眼看就要到预定计划的考试了,GWD就没时间这么做了,只好匆匆看了一看(见笑了)
自己工科出身,拜托当年高考时练出来的功底,数学还不错,这一遍数学就没再复习。写作本人也没特别重视,看了黄金80题,逐篇设想了一下论点,没拿大块时间去做。
昨天上午喝了罐强力红牛,再次上阵。结果中规中矩,自我感觉满意。
总结起来,有几点感受,送给时间与精力都有限的在职兄弟:
1、 个人情况,没打算考太高的分,所以复习资料仅限于CD上一再强调最基本的OG+GWD(天山),主要是切实吃透。但如果你不打算考750,也不要太钻牛角尖浪费时间。实际上,OG上有题我现在都没完全明白(比如SC 208)。我的理念是这样的,如果仔细看了答案、解释之后都还不明白的偏难怪题,就不会再浪费时间去钻研。因为对我来说,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说一点题外话,个人意见觉得新东方、李阳疯狂英语的存在都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他们所要培训的能力都是“屠龙之术”,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弊大于利。真正的语言学习是快乐的,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地。考GMAT过程对我的阅读、逻辑都有很大帮助,终生受益,但始终觉得杨鹏难句、刘振民精解之类的东西,已经到了语言学习走火入魔的地步。高分低能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产物,我本人就在中学之前深受此思想毒害,在高考中成绩骄人,但从此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思维让我的人生走了不少弯路。)
2、 体会考题(OG)与实战模拟(主要是Verbal)分开突破。做题不在多,重在反复体会;模拟考试也不在多,重在找到考试节奏。
3、 保重身体,健康状况对这种高强度考试很重要。复习期间注意保护眼睛视力。考前几天要休息好,吃饭穿衣都要小心,别感冒拉肚子。
最后谢谢CD,谢谢用文章帮助过我的人。
(昨天贴了一次,不知为什么没显示出来,今天加了两句,再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