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06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艺术流派--听力背景知识

[精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西方艺术流派--听力背景知识

立體派(Cubism)

立體派的由來

        1908年法國的一個展覽會上,布拉克的作品被批評於雜誌上說「布拉克將每一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

立體派興起的動機

    是從黑人雕刻得到啟示。

    受塞尚的影響,塞尚說「大自然皆以球體、圓錐、圓柱體、正六面體來構成」。

    科學文明,照相術進步,令藝術家對「形」產生懷疑。

    受工業機械化影響,立體派反應機器零件化的精神。

立體派的繪畫觀

    它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

    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因為把不同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訴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

    以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情調,代替傳統的明暗、光線、空氣、氣圍表現的趣味。這些技巧顯然不是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視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立體派的技法演變

    初期的立體派(1907~10):此時受黑人雕刻及塞尚影響較大,呈現多視點的表現法。

    分析的立體派(1910~11):此時期對象已被徹底解體了,畫面的空間也極度平面化了。

    綜合的立體派(1912~15):此期物象的形態又重新出現,色彩也漸趨豐富,更重要的是採用「拼貼法」,使畫面出現了其他素材和文字。

    色彩的立體派(1911~):更加重色彩的調和與對比的效果,比較喜歡用圓形、筒形和弧形,而非直線與長方形。形象不會分解得很細碎,而是若隱若現地呈現了部份形態,但卻更具有破壞的效果。

代表畫家

        畢卡索(P.Picasso,1881~1974),西班牙人,一生多產多變,常常來回漫遊於各種風格和素材之間,他的作品是本能的,充滿了生命力。以藝術史的立場來看,主要地位建立在立體派。代表作《人生》(1903,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美術館)、《阿維濃的姑娘》(另,1907,初期立體派,紐約現代美術館)、《靜物與藤椅座》(1911,綜合立體派,巴黎畢卡索美術館)、《三樂師》(1921,紐約現代美術館)、《少女臨鏡》(1932,紐約現代美術館)、《格爾尼卡》(Guernica,1937,馬德里普拉多宮)。

         布拉克(G.Braque, 1882~1963),受塞尚影響最深,作品《萊斯達克之屋》(1908),批評家定「立體」一辭是指此畫。著名作品還有《大裸像》(1908,油畫,142×102cm,巴黎,阿歷克斯‧瑪吉收藏)、《靜物》(1929,華盛頓國家畫廊)。

        雷捷(F.Léger,1881~1955),色彩立體派的代表,一次大戰後的風格是機械般的人物畫。代表作《城市》(1919)、《歡宴》(1921)、《鐵路平交道》(1945,芝加哥藝術基金會)。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06:31:00 | 只看该作者
抽象派(Abstractism)

定義

        20世紀以來西方興起的美術思潮和流派,它否定描繪具體物象,主張抽象表現。一般所謂抽象主義,抽象藝術,和抽象派是同義語。它包含兩種類型:以自然現象出發,加以簡約,或抽取其富有表現特徵的因素,形成簡單的、極其概括的形象;不以自然物象為基礎的幾何構成。

抽象派繪畫興起的原因

    按照德國藝術史家沃林格(W.Wörringer1881~1965) 在《抽象與移情》一書中所言,藝術創造除了移情衝動外,還有一種相反的衝動──抽象,它將客觀物象從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來,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遠的價值。(移情衝動在希臘、羅馬等地中海地區及溫帶的中國盛行,而抽象衝動在歐亞北方祖先是遊牧民族的地方較盛行。)

    受到工業﹑科技推動的影響。現代化的建築和環境,要求更為概括、精鍊和簡化的藝術形式與之相應;機器運轉的速度、力量、效率,這些對視覺來說是比較抽象的觀念,刺激藝術家去做抽象美創造的嘗試,抽象藝術的產生是對寫實藝術的補充。


抽象繪畫的原理

    不以描繪具體物象為目標的抽象畫,通過點、線、色彩、塊面、形體、構圖來傳達各種情緒,激發人們的想像,啟迪人們的思維。

    從原始藝術、中世紀宗教藝術、非洲和大洋洲藝術、東方的書法中吸取養料,也從老莊哲學、佛教禪宗中擇取了適應二十世紀西方哲學和人們心理狀態的觀念。

    不少抽象派作品表現逃避現實、社會虛無主義的傾向,但也有作品反映了人們未來的憧憬。大多數的抽象派作品的著眼點在於創造獨特的藝術形式。


代表畫家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

         蒙德里安(P.Mondrian, 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 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

        馬列維奇(K.C.Malevich, 1878~1935),俄國構成主義倡導者,也是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1915,紐約現代美術館)、《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1915)。

        庫波卡(F.Kupka 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野獸派

野獸派的由來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展中,一群年輕畫家如馬蒂斯、魯奧等人另闢一室展出,批評家看到擺在馬蒂斯作品下面某傳統派作家的雕刻和馬蒂斯的強烈繪畫相形之下,說是「被野獸群所包圍的杜那鐵羅」,「野獸派」(Fauvism)之名乃生。野獸派實際上並沒有具備一個運動的形態和理論的體系,他們作品的共同特點是,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而很少描寫陰影。

野獸派的理論

    理念:以表現內在感情為目標,吸收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開創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傳統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和裝飾傾向。

    風格:陰影與物體的受光面變成同樣強烈的對比色,畫面看起來更加明亮,空間也更加壓縮了。取消了明暗法,等於否定了實體,注重的是「如何表現」的問題,而不是「表現什麼」的問題。完全脫離自然的模仿,注重主觀的認識而忽視客觀的形體,以發揮狂熱的創造力。技巧上喜用紅、黃、綠、青四種強烈色彩和強勁的筆觸,把對象「單純化」(顯然是受到日本浮世繪和黑人雕刻的影響)。

    影響:野獸派是西方二十世紀前衛藝術運動中最早的一個派別,雖然個性表現得有些過於大膽,但現代藝術無論那一派都受過它的洗禮,傾向於「純粹造形」的表現。

代表畫家

        馬蒂斯(H.Matisse, 1869~1954),使用強烈的色彩﹑抒情的線條,代表作《生命的喜悅》(1905~06)﹑《華麗第一號》(1907)、《妻子肖像》(1905,哥本哈根皇家美術館)等。

        魯奧(G.Rouault, 1871~1958),他關心的不是畫面的處理,而是心靈寄託的問題,宗教氣氛濃,色調源於中古彩繪玻璃畫。代表作《娼妓》(1906)、《基督的臉》(1933,巴黎現代美術館)。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06:35:00 | 只看该作者
印象派的畫風

這 群 印 象 派 畫 家 反 對 傳 統 呆 板 不 變 , 主 張 繪 畫 與 色 彩 科 學 理 論 結 合 , 他 們 認 為 世 界 上 凡 是 能 映 入 我 們 眼 中 的 東 西 , 如 人 像 、 花 草 、 風 景 等 等 , 都 是 富 有 色 彩 的 。 畫 家 繪 畫 要 把 自 然 的 景 物 畫 出 來 , 必 須 注 意 「 對 象 」 跟 「 顏 色 」 的 關 係 。


印 象 派 的 畫 不 考 究 蘊 藏 的 意 義 , 只 強 調 光 和 色 彩 交 融 而 成 的 美 。 他 們 捕 捉 陽 光 照 射 物 體 的 剎 那 現 象 , 表 現 陽 光 變 化 帶 給 物 體 的 色 彩 變 化 。 印 象 派 的 畫 家 看 黑 不 是 黑 、 看 白 不 是 白 , 他 們 認 為 黑 是 深 紫 、 深 綠 、 靛 青 三 色 調 成 。 太 陽 光 是 白 色 還 是 黃 色 , 要 依 當 時 的 時 間 而 定 , 不 同 太 陽 光 照 在 不 同 顏 色 的 物 體 上 , 自 然 顯 現 不 同 的 顏 色 出 來 。 每 幅 畫 特 別 強 調 補 色 的 對 比 , 且 筆 觸 是 用 短 筆 觸 一 筆 筆 塗 上 , 而 不 是 傳 統 的 細 抹 精 描 。 畫 面 近 看 是 粗 糙 , 稍 遠 來 看 卻 生 動 地 發 出 閃 爍 的 光 輝 , 和 明 朗 的 色 彩 , 充 滿 著 燦 爛 的 生 機 。 令 人 看 了 覺 得 賞 心 悅 目 、 易 於 理 解 , 而 感 到 輕 鬆 愉 快 。

他 們 喜 歡 到 戶 外 寫 生 , 所 以 又 被 稱 為 「 外 光 派 」 。


印 象 派 具 代 表 性 的 觀 念 :
1. 以 光 譜 色 ( 三 稜 鏡 分 析 太 陽 光 後 得 的 七 色 ) 作 畫 。
2. 在 畫 布 上 將 補 色 並 置 , 在 觀 者 的 眼 中 自 動 調 色 , 增 加 畫 面 的 彩 度 和 明 度 。
3. 否 定 固 有 色 , 不 用 黑 色 和 深 咖 啡 色 。
4. 不 用 線 條 畫 輪 廓 , 認 為 陰 影 是 有 顏 色 的 , 只 是 彩 度 、 明 度 較 低 。


  
5#
发表于 2003-8-19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老大 ,我的头都看昏了。。。
6#
发表于 2003-8-20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interesting
7#
发表于 2003-8-20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redpassion兄,辛苦你了!
8#
发表于 2003-12-20 03:48:0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I think they will be very useful.
9#
发表于 2004-6-7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i like it. thanks a lot
10#
发表于 2004-6-7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TOEFL / IELTS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4-4 12:3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