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申请了PHD以后,经常来这里,得到了不少信息和帮助。所以下决心如果能拿到OFFER,一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背景不牛,和G/T考到几乎满分的大牛们比实在是比较弱的,目前人也在中国,
本人背景:国内经济一流大学本科毕业,应该可以算前三吧?国内欧美银行3年工作经验,欧洲一所比较著名的经济院校(非英国)两年金融硕士(全奖)。
GMAT:700, T:623, 都是比较早前考的了,我的T还是过期的了。
推荐信:本科院校教授1封,硕士阶段国外教授1-2封。
比较专心地做了PERSONAL STATEMENT, RESEARCH PROPOSAL(虽然很多学校没要求),并且请非中文母语的若干人帮忙修改过。
申请的院校:由于我的TOEFL过期了,但是我的硕士课程的教学语言是全英语的,所以问了若干学校,选择了一些可以考虑免除TOEFL要求或者可以接受已过期的成绩的学校。美国前30 (2所),50名以后(2所),新加坡(2所)。
目前状态:FINANCE PHD OFFER,美国1所学校,新加坡1所学校。
申请过程:我今年硕士毕业,由于LG的支持和自己的喜好——工作三年后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校园----所以想申请PHD试试。由于个人的爱好和本身并没有太大压力,所以选择了最难申请的金融方向,没有考虑调整到经济或者会计。其实在申请前就知道我的G/T都不高,研究背景除了平时成绩还不错(但也不是最高的)也没有很牛的地方,所以希望不是太大。不过我原来工作经验还不错,找工作似乎比申请似乎容易得多,反正大不了接着回外资银行工作。
从去年12月底开始把所有学校的材料邮寄出去,我经历了比较漫长痛苦的等待时期。期间完成了论文和答辩,还花了很多时间找工作,但是每每到最后关头才发现自己更想念书。所以在拒了一个可以在国外长期工作的OFFER以后,我决定彻底停止找工作,等到有结果再说。
言归正转,联系过程中,美国前30的两所所谓牛校一直比较冷漠,答复比较慢,而且都是一句话,简练到不能再少一个单词,象计算机自动答复一样。而后面的两所也是在我和无数学校联系之后允许我不重考T,而且比较友好的两个。现在看来,对于非大牛,申请还是要有选择的,可以节约时间精力,其实从最初的联系,已经可以看出申请成功的几率了。对新加坡的学校我一直印象都还不错,加上我对美国的学校也没太大信心,所以也就一起申请了。12月底之前,我回了一趟国,把申请资料都准备好邮寄出去。我给一些和我研究方向相同的教授写了信,当然选择的时候也注意了他们的国籍,发现100%的中国教授都给我回复了,而老外里只有一个,看来中国的教授们对来自自己国家的学生还是很友好的,申请有中国教授所在的学校机会也会大一点。
之后我迎来了2次突袭面试和1次有准备的面试。问题其实都很老套,为什么申请我们学校?你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具体的一个题目的想法?你在硕士阶段学习的课程?你的会哪些计量软件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模型?你为什么要学PHD?你认为过去的工作经验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帮助?你认为你的什么特点可以使你在攻读PHD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由于我申请的方向是CORPORATE FINANCE,一个教授还问了我股票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由于此前在英语的环境里学习,所以我的口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而且我虽然紧张,但是由于过去的工作经验,我和别人英语电话交流也不是很紧张,所以交流一般都很顺畅轻松。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气氛里是容易拿到OFFER的,给我面试机会的学校都最后给了我OFFER。
总结:能拿到美国一所大学和新加坡一所大学的OFFER,我已经很满意了。我觉得我是那种综合素质还凑合、不过哪方面都不是很突出的人。对于申请,我给和我状况差不多的人几点经验:
1. 及早申请,材料精心准备,找到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和其他中国学生相比的别人可能没有的地方。
2. 和学校、教授多联系,注意他们的态度,对于友好的学校要重点申请。对于中国教授比较多的学校也可以多注意申请。
3. 面试时候不要紧张,你越放松,气氛就越融洽。申请期间可以多看看自己的申请资料,以防有学校突然袭击。
4. 虽然很多学校不要求RESEARCH PROPOSAL,如果你真的对研究还有点兴趣,想念PHD的话,最好还是准备一个。我的感觉是准备了以后在和教授交流、面试以及整个申请过程中,你都会比较有自信和方向。
以上写给和我情况类似的不太牛的同志们的,我觉得我的经验也许对大牛们是不太适用的,见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