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该校招生较滥,生源较差,名誉每况愈下。
不好说。
这是因为:首先,判断标准尚不明确,好坏之间的那道分界线在哪里?是否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的好坏?参照物和出发点是什么?其次,作为被打分对象,咱总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最好留待一个对我校学生比较了解,态度也比较客观的第三方来评估吧。在这里仅就我知识所及,说几个数字大家听听吧(我在某些回帖里写过,总结到一块供参考。)
既然把商学院当作生产MBA的工厂,那就看看“进料出货”情况吧:
进料:从上一届到下一届(在校认识的范围),每年GSB在中国大陆直接招收10-15名左右,另有10-15名来自大陆但之前在美国读书工作的同学。我们学校full-time项目每届530-550人,也就是说4-5%是中国大陆背景,还算fair么?
出货:截止目前(毕业前5个月),90%的中国大陆背景二年级学生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且基本都是通过学校的career service找到的,也就是on-campus interview或者corporate relations。较完全的去向统计(俺是做FBI的包打听):Banking 32%, Consulting 23%,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 27% (Sales & Trading, Equity Research,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 Corporate 18% (General Management, Strategy, Corporate Fin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