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26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始] 12.18 一战 少量狗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1: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晚一战, 成绩非常没有激情的和模拟一样 710。 看了之后觉得有点小失望,因为感觉做题的时候觉得题目不难,但是自己要求也不高,这份够用就行了。 现在就期望不要水在作文上。

大概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而且还是全职上班,所以可以说复习的很不到位的。 2年前考过GRE,所以这次复习基本没有看阅读和CR。 2年前作文考得很差,所以这次多看了点作文。 另外主要功SC。  一个月断断续续就只把OG的SC部分过了2遍。 GWD下载了不过一套也没做。。鄙视我吧。。 把作文题目都看了,挑了5-10篇写写。。现在说出来感觉这一个月啥也没干。。

考前PREP模拟两次一次720  一次710。 最后成绩还是710,看来就这水平了。

狗狗:
AWA 不难 讲非营利性机构的员工比营利性公司的员工更motivated,因为interview表明非营利性机构的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给社会做出了贡献,更有价值。所以某制造公司为了提高profits,应该把很大一部分资金捐助给慈善机构。因为这样他们的员工也可以更好的工作。

数学 感觉也不难 但是有一道题想了半天没明白:
好像是说有140卡片,具体数记不清 然后要平均分给玩游戏的m个人 使得每个人手里的卡>=2, 问下面几个数字哪一个是m的可能值
选项大概有3 4 5 6 10 吧。
我觉得140可以整除m就可以了吧  这样的话5和10 应该都符合阿, 而且也符合〉=2 的  
真不明白这个题怎么回事。。
数学别的没有什么太难

阅读有jj上在休士顿拉丁美文化那篇, 还有一篇讲美国早期的女生camp的。  还有一个讲语言起源的, jj上也有。
CR SC 真心记不住。。。

再次感谢chasedream
收藏收藏1 收藏收藏1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9 11:30:34 | 只看该作者
LZ帮我们确认一下好吗??
*35. Mexican American in Houston(谢谢Jocob)

1.主旨:

介绍某教授对墨西哥裔美国人在休斯敦的文化融合和发展历史很有独到之处。一共3段。



2.篇章结构:

总分结构,一个观点加2个概念阐述

P1.某专家的新观点与其他学者的不同之处(将墨西哥community放在整个美国背景下研究)

P2.Notion1:重点研究中产阶级

P3.Notion2:有关biculturalism的理论

3.段落大意:

P1讲了某专家专门研究墨西哥裔印第安社区的发展,他的方法角度很新颖,不像以往学者只是讲种族歧视和冲突斗争(考古提示:好像是这样,这里有题Q4,说别的学者一般都在干什么,回原文找答案就好了),而从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融合的角度进行阐述/他把墨西哥社区放在host culture和整个美国的背景里面研究,把墨西哥社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具体列举了一些方面。



P2然后讲了他的两个核心概念(notion),第一个概念是从墨西哥裔中产阶级的产生讲起/他跟其他人不一样,重点研究社区的中产阶级, 似乎这些中产阶级劝其他人接受某些host culture(还是外部环境)的观点。。然后就开始说他的研究怎么怎么样。(Q2)



P3第二个概念是说在融合过程中自身社区的保留和缓冲(是B开头的啥啥,惭愧,那词不认识,直接提的守字母没细看,要注意的是第三段有两道题,要细点看。小编:可能是biculturalism)。该社区文化、组织架构、意识形态也难免会受到外部世界影响,而在该社区可以避免外部世界受到的歧视。/讲社区在面对歧视的时候还是会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以团结起来。



4.题目:

Q1. 总的意图是什么?



Q2. 该学者和其他学者角度的区别/有一个是说这个k跟其他研究的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来自考古

V1但是我没有找到提到中产阶级的选项。在文章也找不到其他有提到其他人的地方,作了这么多真题,我觉得gmat的出题都是专业人士,考得又是你的能力,他们肯定会出一些隐含的文章的含义的题目,不是你用新东方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新东方的东西不能全信,吸取一些技巧,但是阅读还是老老实实的看文章吧。



V2有一道题问,这个学者与别的学者的研究有什么不同,我把说这个学者的研究怎么怎么样的这句话取非进行的定位)



Q3. 第二段起到什么作用/问了第三段作用/第三段全部高亮问作用

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讲一个notion。这道题我在两个犹豫,

一个说反映了他的书里的什么观点; (考古狗主)

我选了“反映书中观点”()



另一个说是summary of his view;



Q4. 还有一个选项问别人研究的都着重在哪些方面

答案选项来自考古:

V1我选的种族暴力什么的(定位第三段)
V2我选的就是有人种、肤色的那个



5.备注:

这一片一屏多,结构比较清晰,几个问题出在第三段。



Jacob关于 notion2—biculturalism查到的资料(来自wiki百科)



Biculturalism in sociology involves two originally distinct cultures in some form of co-existence.



A policy recognizing, fostering or encouraging biculturalism typically emerges in countries that have emerged from a history of national or ethnic conflict in which neither side has gained complete victory. This condition usually arises as a consequence of settlement by colonists. Resulting conflicts may take place either between coloniser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as in Fiji) and/or between rival groups of colonisers (note the case of South Africa
). A deliberate policy of biculturalism influences the structures and decisions of governments to ensure that they allocat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and influence equitably between people and/or groups identified with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cultural divide.


Examples include the conflicts between Anglophone and Francophone Canadians, between Māori and Pākehā New Zealanders and between Anglophone White South Africans and Boers.



The term biculturalism was originally adopted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most notably by the Royal Commission o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 (1963-1969), which recommended that Canada
become officially bilingual. Because the word "biculturalism" suggests, more or less explicitly, that only two cultures merit formal recognition, advocates of multiculturalism (for which it formed a precedent) may regard bicultural outlooks as inadequately progressive in comparison. This was the case in Canada were Ukrainian Canadians activists such as Jaroslav Rudnyckyj and Paul Yuzyk and other "third force" successfully pressured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to adopt multiculturalism as official policy in 1971.


In the context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deafness and non-deafness, people find the word "biculturalism" less controversial becaus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poken language and sign language) commonly seems like a genuine binary distinction – transcending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various spoken langua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icultural distinctions have traditionally existed between America
and Mexico, and between the White and the African American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板凳
发表于 2012-12-19 11:31:4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个
*44. 女童子军

一、文章结构:(感谢奔奔小编的分析~!)

小编注:文章较易懂

第一段说了女子军的缺点,砖家不感兴趣的原因。

第二段首句总结,再开始展开各种解释。三个论据都是“虽然……但是……”型的,非常工整,用来说明P认为girl scout虽然有tradition的部分,但也会broke ground。



二、 段落大意
P1. Girl Scouting Program是专门给女孩子做recreating and training的,它起源于20世纪早期。尽管此种活动在美国的女生中很流行(很多年前),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它是uncritically follow主流的norms of women,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Despite the substantial membership of this girl scout,但是传统的researchers经常忽略(overlook)这个组织改善女性地位的作用,对女人的思想意识没造成影响。但是Perry写了文章,证明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girl scout虽然主要教妇女干家务活等等,但也教了些以往应该是男性用的skills等等。girl scout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应该对此活动多加研究。


P2. 整段都是Perry的学说,开始展开各种解释。

第一句是总结句 (这个女的的观点),说这个组织虽然有那些应该是跟传统挂钩的一些方面,但她也有代表进步的方面(整段就围绕这个句子展开)。列举了此种活动的各种好处,比如增加了女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对于自我潜能的开发等等。总体就是说这个program不仅仅宣传女性的domesticity的角色,也鼓励女性们走出家门,帮助women正确认识自己,展示talent to the public。三个论据都是“虽然……但是……”型的,非常工整,用来说明P认为girl scout虽然有tradition的部分,但也会broke ground。

论据1,虽然仍然主张domestic,但是提倡和男孩一样,也会有incentive,也会学如何survive,出外谋生等。也给了girl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和训练。

论据2,提倡女孩子多public speaking   接着一个小转折,虽然1930年项目的essence有了一些转变(focus稍微有那么一点变化),

总体就是说这个program不仅仅宣传女性的domesticity的角色,也鼓励女性们走出家们,展示talent to the public。但1960的women movement又使这个scout回到了和以前一样的goal ,大概就是让女孩接触更多的新事物,鼓励女性们展现才华。

三、题目
Q1.有主旨题



Q2. 为什么忽略女童子军的作用?

因为随主流,没有凸显女性的独立gender(考古狗主V41)



Q3. 高亮题:说这个联盟substantial membership 的作用是……

background that 表明the status of the girl soup(考古狗主670)



Q4. Despite the substantial membership of this girl scoup, 专家们仍然对此不予重视,问原因?

它没有研究价值。。我忘了原句怎么表达的了。。(考古V35狗主)

突出传统学者没有意识到什么什么的。。。(本月V32狗主)



Q5. Perry最不可能认同关于1930年以前girl scout program的什么/ which of the followings is LEAST correct to describe GS before 1930?

A.minimize the importance of domestic skills.(考古狗主750 答案)

B.get some skill

C.talk in public

D.有关financial



Q6. 1930, GS 更趋向于什么样的形式?(雪菲森森觉得与Q5相似)



Q7. 为什么传统的researchers忽略GS?

B. the research is not interesting (原文大概是 the researchers feel that researches on GS are not provocative)

C. the GS cannot reflect the gender form (原文大概是GS is uncritical to the norm form of women)



Q8. 为什么1920年的历史学家不研究?

是因为这个活动不挑战当时的女性观点。


Q9. 细节题:GS让女孩们放弃了domestic吗?(雪菲森森觉得与Q5相似)

狗主选了一个经济独立的,但是不确定,因为incentive of 后面的那个词不认识。。



四、备注
很短挺简单的

50行,3道题(1主题,2细节),比较容易理解。

因为原文虽然提到了一些经济方面的东西,但是跟选项表述不太相同。
地板
发表于 2012-12-19 11:33:1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个
*13. 语言的起源

一、主旨

还有个阅读是说语言和biology relationship(待确认)



二、段落大意

P1. conventional method只能trace the origin of language至thousands of years ago,但是a biologist运用新方法能将其追溯至a hundred thousand years ago。这个方法类似DNA序列研究,利用statistics method来分析phoneme(音位,language中最小的单位),从而进行推断。这个biologist发现距离southwestern Africa越远,氏族搬离的离这个地方越远,语言中的pronounce越少,phoneme也就越少,这是生物多样化基因不断重组的结果。进而得出the origin of language是在southwestern Africa的结论。/P越小说明语言才开始发展,然后人口迁徙P也会小。先是M开头的一人给提出一个结论,根据statistical method,然后第一段最后一句又有个C开头的人反驳M的观点。然后两个人就collaborate搞在一起干嘛了。


P2. 就是说他的book有两个主要观点,第一个观点:他发现,人口稳定下来,phoneme就开始进化复杂。但人类很快迁徙,一迁徙,音节得不到发展,就保持简单,以致于遥远偏僻的部落音节,反而简单。



P3. 第二个观点,都是什么人类迁移比语言发展要快还是慢?/一个地方说是说如果人口稳定缓慢增长,P什么的会由slightly的增长。此外如果migrate,P会一下子减少。期中一种P是PRONOUCE,另一种好像是P^^^M,不认识也不记得了。其中一句是tribe migration的速度要快于new phoneme(音位,音素)产生的速度。



四、题目

Q1. 主旨题

介绍一个人假设的核心观点(大概这个意思)。(本月700 ,V33狗主)



Q2. 问什么能削弱他的假设的?/哪一项削弱了生物学家的观点?

V1 研究发现非洲西南部的周围地区人类出现的年代比其他地区要晚

V2 选D,在东南亚附近的人类起源比其他地方更远。(本月700 ,V33狗主)

狗主解释:我现在都觉得怪,但是别的选项更奇怪。其他的不记得了



Q3. 推断题:说如果人口稳定还是什么的,会怎么样?

备选答案里两种P都出现了。忘了答案选什么了。


Q4. DIVERSITY降低的同时,伴随着什么情况的发现

在原文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是定位,但具体原文记不清楚了


Q5. 最先MIGRATE的那些部落,P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备注
有两段。(有狗主反应是三段)

好像是一屏多吧,题目都是在第一屏上的,两道推断兮兮的题。



六、背景知识: 感谢yangyang1412,雪菲觉得与原文很相似哦~

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心理学家对世界语言多样性的两项重要研究分别刊登在《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杂志上。


第一项研究是由Q. Atkinson博士所提出:人类语言起源于非洲。Atkinson对世界各地语言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如同人类基因一样,语言也是一次性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他对504种现代人类语言的音位(phonemes,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进行了统计对比,发现非洲地区语言的音位数量是最多的,而越远离非洲,音位数量越少。


最少音位数量的语言出现在南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岛屿。Atkinson还注意到世界上各种语言音位数量的分布情况与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分布模式是一致的,与人类扩散范围的远近呈负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那些居住时间越长的土著居民仍会使用的音位会越多(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人类最近才迁徙到的地方音位会较少。


在《自然》杂志上,奥克兰大学的另外一名研究人员R. Gray及合作者则给出了人类大脑创作语言的一般规律。Gray教授说:“世界各地使用的语言多样性十分令人吃惊,现在全球大约有7000多种语言在使用,有些语言只有十几种发音,有的则超过一百多个;有的单词构成很复杂,有的则很简单;有的动词在句首使用,有的在中间,有的则在句尾。”


利用进化生物学的计算方法,Gray和他的团队分析了词序演化的全球模式:词序特征依赖性在其中并不明显,而每个语系都有各自独立的演化趋势。
5#
发表于 2012-12-19 11:34: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1:39:0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就是这几篇  都对着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1:39:33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几篇呢!

8#
发表于 2012-12-19 11:42:29 | 只看该作者
LZ 有什么内容或题目补充的嘛?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1:45:55 | 只看该作者

让我努力想一想

我记得有个貌似说有个工厂用了一种新的烘干科技然后很多员工就得了某种病 而且发现用新科技越久的工厂 的病率越高 但是具体题怎么问得我记不住了

还有一个说一个新药物,如果在stroke发作3小时内用就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治愈率 但是很多人说因为stoke早期的症状都不足够引起人的重视,3小时以内发现能确认很难,所以这个药没用。  问题了解下面哪种情况可以帮助分析这个药究竟效用如何。
我选的是 能不能通过普及知识提高人们对stoke的早期的认识和发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1:51:20 | 只看该作者

女童子军这篇

Q3. 高亮题:说这个联盟substantial membership 的作用是……

background that 表明the status of the girl soup(考古狗主670)

这道题当时我很犹豫很久。  因为原文很随意的提了一句说“虽然有substantial membership, 但是历史学家***不重视还是说不怎么认可"

答案给的几个有的说表明当时的status, 有的说highlight它的重要性, 有的说highlight 历史学家忽略的一个事实。有的说为后来还有人继续研究女童子军的价值提供证据


我想来想去觉得除了历史学家忽略 这个选项明显不对  剩下的都有道理。。。我好像选的还是highlight它的重要性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4-20 17:3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